杜甫草堂简介

【菜科解读】
杜甫草堂坐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总面积为240多亩,景点包括草堂旧址、梅园和草堂寺。
来到这里必去的一处当属草堂旧址,里面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
二、杜甫草堂有必要去吗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这里算是古迹吧,而且风景真的很不错。
如果你非常崇拜杜甫,那还是很有必要去一次杜甫草堂的,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杜甫;就算你对杜甫无感,但在大夏天,去腻了海边的话,也有必要来杜甫草堂看看,这里大夏天也不热,四周草木清幽,翠叶吟风、竹笼轻烟,来一趟能洗涤心灵。
三、杜甫草堂历史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人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在杜甫离开成都之后草堂就不复存在了,直到后来的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的遗址,在这里重新修建了茅屋,这才使杜甫草堂留了下来。
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杜甫草堂,这里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其建筑为清代风格,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是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著名文化圣地。
对杜甫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杜甫为什么会一生穷困潦倒。
杜甫草堂简介杜甫草堂一般指的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扩展资料:
杜甫草堂文物价值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
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杜甫草堂收藏的“杜甫诗意画”在中国画坛成为一个专题画类,全国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
现代大家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吴作人、李苦禅、王雪涛等也多以杜诗画意为题材创作出风格各异的精品。
2001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铺设地下管道施工中,分别在草堂正门西侧和工部祠东北面发现唐代灰炕和唐代民居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皿,建筑构件以及墙基、水井、水沟、灶台等民居遗存。
它们的年代与杜甫在成都生活的时期很接近。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唐代文化遗存之一,它展现了唐代成都地区的社会生活风貌,印证了杜甫对其居住环境及其生活情景的描写,为杜甫草堂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