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南部发现一个近5000年前的酒馆遗址

【菜科解读】
在伊拉克工作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可追溯到近5000年前的酒馆遗迹,他们希望这能为世界上第一批城市的出现提供新的线索。
(神秘的地球uux.cn)据法新社(by Asaad Niazi with Tony Gamal-Gabriel in Baghdad):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南部发现了一个可追溯到近5000年前的酒馆遗址,他们希望它能照亮世界第一批城市中普通人的生活。
美国-意大利研究小组在现代城市纳西里耶东北部的古拉格什遗址中发现了这一发现,这里已经被认为是古代伊拉克苏美尔文明的第一个城市中心之一。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比萨大学的联合团队发现了一个原始制冷系统的遗迹,一个大烤箱,餐车长凳和大约150个上菜碗。
在碗中发现了鱼和动物的骨头,以及饮用啤酒的证据,这在苏美尔人中很普遍。
“所以我们有了冰箱,我们有了数百个准备好的容器,人们可以坐的长椅...冰箱后面是一个烤箱...用于烹饪食物,”项目主管霍利·皮特曼告诉法新社。
“我们所理解的这个东西是一个人们——普通人——可以来吃饭的地方,而不是国内,”她说。
“我们称它为酒馆,因为对苏美尔人来说,啤酒是最常见的饮料,甚至比水还多”,她说,并指出在该地区挖掘的一座寺庙中,“有一份啤酒配方是在楔形文字板上发现的”。
考古学家在鱼和动物骨头旁边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碎片,他们认为这是古代酒馆里用来上菜的碗的遗迹。
“普通人”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在现在的伊拉克南部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驯化第一批作物所产生的农业剩余允许不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拉加什地区靠近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交汇处,因其富饶而被古人称为“众神的花园”,并产生了一系列可追溯到王朝早期的苏美尔城市。
“拉加什是伊拉克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伊拉克考古学家贝克·阿扎布·瓦利在与美国-意大利团队合作后告诉法新社。
“这里的居民依赖农业、畜牧业、渔业,但也依赖商品交换,”他说。
皮特曼说,研究小组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在酒馆全盛时期使用酒馆的人们的职业,以揭示第一批城市的社会结构。
古老的拉加什周围的景观现在是沙漠,但5000年前,这里是郁郁葱葱的农田,是“肥沃新月”的一部分,农作物最初是在这里驯化的。
需要对考古队在11月完成的挖掘中采集的样本进行详细分析。
“关于城市出现的早期阶段,我们有太多的东西不知道,这就是我们正在调查的,”她说。
“我们希望能够描述社区和职业类型的特征...住在这个大城市的人,他们不是精英,”她补充说。
“在其他遗址完成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国王和牧师身上。
这非常重要,但普通人也很重要。
”
三星堆考古现场:是否和商周变革有关?
”而商王武丁以后的器物,目前还没有看到。
古代上,,商王武丁以后,周人逐渐崛起。
“那个时候三星堆的人在商和刚刚兴起的周之间,是否做了一些选择?” 史籍记载,古蜀国是参加了灭商战役的,周武王灭商时“牧誓八国”里面,第二个国家就是蜀,“有可能三星堆以后的成都十二桥文化的方国与周的关系更紧密,或者三星堆人中有一部分倾向于周,借助周的力量消灭了另外一方的势力。
” 不过,目前三星堆祭祀区8个坑还尚未发掘完毕,“里面最晚的东西是怎么样的,也还不清楚,不过我觉得我们离原因不远了.... 现在4号坑的测年年代是公元前1100多年,距离商周变革时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
其中K4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这就印证了三星堆新发现的4号坑碳14检测的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
2014年十大主要考古发现?巨石阵曾是完整圆形
1. 揭开广东旧石器早期文化的面纱 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发掘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云浮市博物馆、郁南县博物馆、罗定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王幼平 磨刀山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发现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填补了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发掘区揭露的石制品平面分布、古人类活动区域、石器生产操作链及古人类适应行为等多方面信息,反映了亚洲东南部低纬度地区早期古人类独特的石器生产活动与适应模式,亦显示出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华南北部与岭南及东南亚地区早期旧石器文化与古人类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南江盆地目前已发现的60余处旧石器地点,展现出区域内由中心营地与临时活动地点组成的古人类栖居形态。
同时,由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的三期文化遗存,为研究岭南乃至华南与东南亚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发展脉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南江流域的旧石器考古发现既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契机。
2. 跨越千年的文明变迁 河南郑州东赵遗址 发掘单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发掘领队:顾万发 2012年至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东赵遗址进行了近三年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考古收获。
发现了一座新砦期城址,这是目前嵩山以北区域发现的第一座新砦期城址。
发现了一座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这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
发现了二里头时期单个遗迹出土卜骨最多的单位;首见二里头时期城墙基槽内奠基现象。
这些发现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发现大型“回”字形二里岗期夯土建筑基址,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是目前发现规模仅次于偃师商城的早商建筑基址,由此可彰显该建筑等级之高、聚落性质之重要。
发现一座东周时期大型城址及丰富的西周、东周时期文化遗存,有助于文献中两周时期该区域诸多封国的探索。
总之,东赵遗址考古学文化延续时间长、文化序列连续完整,尤其是三座先秦时期城址集中发现,在中原地区同类遗址中甚为罕见,将进一步完善中原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分期体系与文化谱系,有助于解决中原地区夏商分界、商周分界等学术难题。
3. 钟鸣鼎食 射御不违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襄阳市博物馆、枣阳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方 勤 郭家庙墓地的发掘共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2座、车马坑1座,出土铜、陶、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类质地文物千余件,其中青铜鼎、盘等有“曾子”铭文。
墓地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是一处以曾国国君墓M1和陪葬的大型车坑、马坑为中心的曾国公墓地。
从年代序列上,郭家庙墓地填补了西周早期叶家山曾侯墓地和春秋中晚期文峰塔曾侯墓地之间的缺环,对曾国历史的研究及其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重要。
进一步厘清了郭家庙墓地与其东南约1~2公里的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的关系,基本确定了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为当时曾国都城。
M1陪葬车坑和马坑均为迄今发现的曾国最大的车坑、马坑,,并首次在车坑沿边发现了柱洞遗迹;M1出土较多钟、磬、瑟、鼓等乐器,其中瑟、建鼓、彩漆木雕编钟架、编磬架,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M1出土了弓、矰矢、缴线轴组合,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成套弋射用具;出土的墨色块状物,经检测可书写,为迄今最早的人工书写颜料,可能是墨的早期形态。
墓地出土金属制品材质多样,金、银、铜、铁、锡等均有,采用了多种制作工艺,如捶锻、模锻、冲孔、鎏金等,技术成熟,部分器物为迄今发现的这些工艺制作的最早实物,对研究古代金属器制作加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