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缩小至乒乓球?密度比中子星大?杀伤力强?月球威力

很多对月球感兴趣的人,都想通过对月
【菜科解读】
如果将月球缩小到乒乓球的大小,投到地球上就像扔了一颗威力很大的炸弹。很多对月球感兴趣的人,都想通过对月球的研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发现。
月球被缩小
曾有人提出将月球缩小到乒乓球大小,那样月球的直径差不多在10厘米左右,要知道现在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
如果对直径不断的压缩,那么月球的密度肯定会相应的变高,曾经人们认为中子星的密度是很高,可是将月球压缩之后的密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子星。
月球的威力
假设将这颗直径10厘米左右的月球投到地球,那么无疑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灾难。
之前地球一直在保持正常的运转状态,在受到月球爆发力的影响下,地球失去了原有的潮汐力,这样海水的运动变得毫无规律,生活在海岸线附近的居民有巨大的危险。
要知道这对地球来说还不是最恐怖,更严重的是月球改变了地球的重力分布,地球的自转轴极有可能会倾斜,只要改变了地球的自转速度,那么地球的昼夜也会陷入一片混乱。
人类的危机
以上仅仅是对月球投到地球表面造成的影响,要知道这个像乒乓球大小的月球,接触到地表之后还会继续前进,前进的过程中也会对地球内部的结构造成破坏,很有可能会因此遭到瓦解。
如果地球的内部遭到了巨大的破坏,那么地球根本不可能继续存在,随时都有坍塌的风险。
地球面临的危机就是人类的危机,地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会颠覆整个现存的生态系统。
人类当作地球上的物种,根本不可能在地球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生活在地球上,或许还会和地球一起走向灭亡。
月球上空的奇怪物体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探索月亮形成之谜
但几百万年之后地球的月球才逐渐开始形成,目前存在三种理论解释月球是如何产生的:巨型撞击假说,共同形成理论和捕获理论。
巨型撞击假说这项较为流行的理论获得科学界的广泛支持。
如其他行星一样,地球形成于环绕年轻太阳的尘埃气体云的残余物。
早期的太阳系非常动荡不安,大量形成的天体并没有完全进化成完整的行星。
根据巨型撞击假说,其中一颗刚形成的天体撞击了地球。
这颗名为忒伊亚的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了地球,这颗年轻行星的地壳汽化并被抛入太空。
重力导致被抛射的粒子保持一个整体,从而产生了太阳系内相对宿主行星最大的卫星。
这种形成过程也解释了为什么月球主要是由很轻的物质组成,它的密度远不及地球——形成月球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地球的地壳,而地球的多岩石核心保持完好。
随着抛射的物质聚集在忒伊亚残余的地核,它以地球靠近地球黄道面为中心,也就是太阳经过太空的路径,这就成为了月球现在环绕的运行轨道。
共同形成理论月球也可能与地球同时形成。
这项理论认为引力可能导致太阳系早期的物质聚集靠拢,这与引力将粒子聚集形成地球几乎是同时发生。
因此,月球的组成成分可能类似于地球,同时这也解释了月球目前所处的位置。
然而,尽管月球和地球组成物质大致相同,月球却远不如地球那么密集。
如果两者是同时从具有相同重金属元素的地核开始形成,那么,两者的密度应该相差不大。
捕获理论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地球的引力阻碍了路经的某一天体,这是太阳系很多卫星形成的原因,例如火星的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
捕获理论认为,太阳系内某处形成的多岩石天体被地球的引力吸引到地球附近轨道。
这种捕获理论解释了地球和月球组成成分的不同。
然而,这样的天体往往形状怪异,而非月球目前近乎球状的外形。
此外,这类天体的轨道也往往不会与母行星的黄道面对齐,这与月球又不相符。
尽管,共同形成理论和捕获理论都解释了月球某些元素存在的原因,但仍存在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
目前,巨型撞击假说似乎解释了大多数问题,使得它成为目前为止与月球形成的科学证据最相符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