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太阳风暴在太阳周期的错误部分摧毁了地球

对这些
【菜科解读】
9200 年前,一场极其强大的太阳风暴袭击了我们的星球,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深处的冰面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
对这些古老冰样本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场以前未知的风暴是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强烈的太阳天气爆发之一,如果它今天袭击地球,将会削弱现代通信系统。
但也许最令人惊讶的是,根据 1 月 11 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这场大风暴似乎发生在太阳活动极小期,即太阳11 年周期中太阳爆发通常不太常见的时间点。
由于这一意外发现,研究人员担心毁灭性的太阳风暴可能会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袭击——而当下一次大风暴到来时,地球可能还没有准备好。
“这些巨大的风暴目前还没有充分纳入风险评估,”该研究的合著者、瑞典隆德大学的地质研究员 Raimund Muscheler 在一份声明中说。
“分析这些事件对当今技术可能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保护自己至关重要。
”
当太阳日冕(太阳大气的最外层)上的磁场线缠结在一起然后猛烈地弹回原位时,就会发生太阳风暴。
这种突然的磁重联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等离子体和磁场,称为日冕物质抛射 (CME),它们在太阳不断狂风的太阳风中穿越太空。
如果强大的 CME 经过地球,它会压缩地球的磁屏蔽,从而导致所谓的地磁风暴。
轻微的地磁风暴会损坏卫星并中断无线电传输;严重的风暴,如 2003 年的“万圣节风暴”,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大范围停电,并永久性损坏电力基础设施,如电力变压器。
一些研究人员担心,一场足够大的太阳风暴也可能破坏世界的海底互联网电缆,导致“互联网末日”,菜叶说说,使世界上大量人口在数月内无法连接。
CME 爆发通常每 11 年左右达到峰值,此时太阳进入其自然活动周期的一部分,即太阳最大值——日冕中的磁活动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的时间。
今天,卫星可以直接监测太阳爆发。
但是要找到古代风暴的证据需要一些原子探测工作。
这项新研究的作者寻找被称为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的特殊粒子的证据——本质上,是带电太阳粒子与地球大气中的元素碰撞时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元素的版本)。
这些放射性粒子可以出现在自然记录中,例如树木年轮和冰芯。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着眼于后者,分析了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钻探的几个岩心。
大约 9,200 年前,这两个地点的核心都显示出放射性核素铍-10 和氯-36 的显着峰值,这表明当时一场强大的太阳风暴席卷了地球。
对核心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场风暴特别强大,可能与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太阳风暴相提并论,该风暴发生在公元前 775 年至公元前 774 年的太阳活动最大值期间
新发现的风暴发生在太阳极小期,此时太阳的磁活动应该很低,这让研究作者感到困惑和震惊。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写道:“这场风暴进一步推动了太阳风暴事件的潜在最坏情况的严重性。
”
根据研究作者的说法,研究人员现在必须在冰芯和树木年轮记录中检测更古老的极端风暴,以确定太阳 11 年周期之外是否存在某种模式来决定何时最极端的风暴将会发生。
哈雷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多少?
对此,许多人想知道:哈雷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哈雷彗星下一次何时出现?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解惑。
一、哈雷彗星是什么星彗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扫帚星”,它是太阳系中质量较小的天体,与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据了解,人们至今已发行1600多颗彗星,其中最大最容易观测的就属哈雷彗星了。
之所以有此名,是因为这颗彗星是一位叫哈雷的英国天文学家第一次算出的。
二、哈雷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76年根据计算,也根据早期的一些记载,哈雷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76年,这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
其实,人类能肉眼看到的彗星除了哈雷彗星外还有很多,而且更加壮观,不过那些彗星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人很难看到。
三、哈雷彗星最早记载的书,春秋据小编查询得知,从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起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止,哈雷彗星出现过31次,每次出现,我国都有详细记录。
至于哈雷彗星最早记载的书,应该就是《春秋》一书了,西方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在公元66年,这比我国晚了几百年!《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其实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
《淮南子·兵略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太阳系最大的卫星不为人知的未解之谜,月亮的背后是外星生物
一、太阳系最大的卫星不为人知的秘密太阳系最大的卫星不为人知的秘密: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
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
体积与水星相当,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拥有磁圈的卫星。
木星的卫星: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
木卫三表面:表明它是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构成的,后者主要以冰体形式存在冰体的质量占卫星总质量的46-50%。
木星和木卫三关系:木卫三最先并非伽利略所发现。
在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360年之间 最有可能的是在公元前364年夏天我国战国时期的甘德就已经发现了木卫三,比伽利略早了2000多年。
后来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以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爱人伽倪墨得斯为之命名。
旅行者号航天器精确地测量了该卫星的大小,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它地下海洋和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