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美丽而又神秘的气态巨行星——土星

因其炫目的光环,土星在太阳系中尤显独特。
虽然土星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行星环的行星,但也找不到另一个像土星这样拥有如此壮观且复杂行星环的行星了。
和气态巨行星木星一样,土星是一个主要由氢氦构成的巨型球体。
由卡西尼号所拍摄到向日的土星,为接近真实色彩的影像 土星周围有六十多
【菜科解读】
土星至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名第六,是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
因其炫目的光环,土星在太阳系中尤显独特。
虽然土星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行星环的行星,但也找不到另一个像土星这样拥有如此壮观且复杂行星环的行星了。
和气态巨行星木星一样,土星是一个主要由氢氦构成的巨型球体。
由卡西尼号所拍摄到向日的土星,为接近真实色彩的影像
土星周围有六十多颗已知的卫星,拥有一些太阳系中最迷人的景色。
土卫二撒出的水滴,土卫六上烟雾弥漫的沼气湖,这些都证明了土星系统是科学发现的丰富来源,这里依然存在着许多谜团。
旅行者1号发现北极区的六边形云彩特征,并在2006年被卡西尼号太空船证实
由于土星是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行星,古时候人们就知道了这颗行星。
土星的名字来源于罗马的农业和财富之神,也是朱庇特(木星,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的父亲。
大小和远近土星的半径为60330千米,是地球的9倍多。
如果说地球有五分镍币大小,那么土星就有排球那么大。
从 14亿千米的平均距离来看,土星距离太阳9.5个天文单位。
一个天文单位(缩写为AU)的长度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从这个距离来看,太阳光到达土星大概需要80分钟。
土星与地球的粗略大小对比图
轨道与自转土星的昼夜交替周期是太阳系中第二短的,只有10.7小时(土星自转一次的时间),土星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土星上的一年)是地球上的29.4年(10756天)。
以太阳轨道为基准,土星轴线的倾斜度为27.63度。
地球的倾斜度也与之相似,为23.5度。
这种现象意味着土星与地球的季节相似。
45亿年前,太阳系其他部分开始演化,引力将气体和灰尘涡动形成了这个气态巨行星。
大约40亿年前,土星在太阳系外层的位置变得稳定,成为了距离太阳的第六近的行星。
与木星一样,土星也主要是由氢和氦构成的,同样的两种元素也是太阳的组成物。
土星中心为密实的金属芯,可能包括铁或镍,包裹在外面的是坚硬的金属和其他因被加压加热而变得稳固的化合物。
在液体氢层内部,化合物周围还有液体游离态的氢——它的核心部分与木星相似,但体积更小。
很难想象,土星是太阳系唯一一颗平均密度低于水的行星。
这颗气态巨行星可以漂浮在浴缸中。
土星作为一颗气态巨行星没有真正的外表面。
这颗行星主要是由涡动的气体和内部的液体固体组成。
飞行器在土星上无处停放,同样也无法完好无损地穿过。
在飞行过程中,由于行星内部极端的高温高压,飞行器可能融化或蒸发。
大气土星表面覆盖着微弱的条状云气、气流以及风暴,深浅不一,呈现出黄色、棕色、灰色等不同的色彩。
土星的赤道地区高层大气风速可以达到每秒500米,而地球上最强劲的飓风也不过每秒110米。
还有土星赤道地区的气体压力,与潜入深水时的感受相同,其压力之大可以将气体转换为液态。
土星的北极点处有个有趣的气象现象——一条六边形的气流柱。
这个六边形的图案由旅行者一号飞行器首次发现,之后的卡西尼号飞船加大了对其的观测力度。
这个六边形呈现出摇摆的气流状,宽度大约有30000千米,其间风速可达每小时2322千米,且气流柱中心存在着大规模、旋转态的风暴。
此种气候特点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
#p#分页标题#e#目前,我们对土星还知之甚少。
但土星上的温度、压力、物质状况十分极端且不稳定,生物体很难适应。
我们知道了土星不适宜生物居住,也就知道了它的一些卫星也不适宜。
但内部存在海洋的卫星土卫二和土卫六也许可以为生命体提供条件支持。
卫星土星的卫星是一大批迷人独特的世界的组合体。
从被雾霾笼罩的土卫六到陨石坑密布的土卫九,土星的每个卫星都讲述了一段围绕着土星的故事。
目前土星有53个已确认的卫星,另有9个暂定的卫星。
这张2012年的卡西尼图像显示的是土卫六及其行星土星。
图片NASA/JPL-Caltech/SSI
光环土星环被认为是在到达行星之前,已经被土星强大的引力撕裂的破碎彗星、小行星或行星碎片。
它们由数十亿块小块的冰块和岩石组成,上面覆盖着类似灰尘的其他物质。
这些环形颗粒大多,小至尘土般的微小冰粒,大到房子大的块状物体。
极少数颗粒能有山体那么大。
如果你从土星的云顶上看这些环,你会发现它们大多是白色的,有趣的是,每个环的运行速度都不一样。
土星的环系统延伸到距离地球28.2万公里的地方,但主环部分的垂直高度通常是10米左右。
这些环相对较近,除了一个宽4700公里的缺口被称为卡西尼缝 Cassini Division,该缺口将A环和B环分隔开来。
光环按照它们被发现的顺序根据字母顺序排列,主要的环是A、B、C环。
D、E、F环和G环比较微弱,最近才被发现。
从土星开始向外移动,有D环、C环、B环、卡西尼缝、A环、F环、G环,最后是E环。
在更远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微弱的弥漫性环带——菲比环。
土星环是太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象(这张影像是卡西尼太空船在2007年拍摄的)
磁层土星的磁场比木星小,但仍然是地球的578倍。
土星,土星环,以及许多卫星完全处于土星的巨大磁层中,在这个区域内,带电粒子的行为很少太阳风的影响,而受土星磁场的影响更大。
当带电粒子沿着磁场线螺旋进入行星大气层时,就会产生极光。
地球上,带电粒子来自太阳风。
卡西尼号观测数据显示,土星的极光中至少有一部分像木星一样,基本上不受太阳风的影响。
相反,这些极光是由土星卫星喷出的粒子和土星磁场的快速自转共同造成的。
但这些非太阳起源的极光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上图为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土星南极光
地球上“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在意之甚,以至于心理扭曲都有可能。
可在我们的地球母亲的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它不是“丑陋”的代名词,而是一道“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 1.形成 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东非大裂谷这个世界陆地最大断裂带,它真的犹如一道巨大的疤痕横列在东非草原上。
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幔中的岩浆会往地面上涌,迫使部分地壳上隆,部分下陷,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生断裂,大裂谷由此形成。
东非大裂谷确实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最深处可以达2000米以上。
许多人一定以为那里充满了险峻、幽暗,可这个深度是相较于海平面而言的,真正走到大裂谷地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生机 在大裂谷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火山。
火山表面看起来脾气很暴烈,可是它却是地球生命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火山喷发出的气体改变了地球的大气成分,创造了生命耐以生存的大气层。
而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积淀之后就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生命继而在这片沃土形成。
在大裂谷地区散落有很多火山、湖泊,裂谷的周边则是肥沃的草原。
有丰厚的水草自然就会有动物。
在广阔的大裂谷草原上,生存着种群数量极大的野生动物:斑马、角马、野牛、羚羊,当然还有猎豹、大象、秃鹫等等。
可以说大裂谷地区集中了非洲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一幅美丽的地球生态画卷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通过对大裂谷的考察,一些科学家提出最早的人类就出现在大裂谷地区,通过迁移走向世界各地。
当然这样的假定遭到了很多其他理论的挑战,比如说多地起源说。
中国的科学家就提出人类的最初形成并不只在非洲一地,而是在很多地方不同时间出现。
毕竟如果人类最早在非洲形成,然后分布到世界各地,那么北京猿人属于最早一批人类的理论就站不住脚了。
3.新大陆 东非裂谷带正发生不断的延伸,最终非洲将分离出一个新的大路,已经是科学界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有人推测可能是在一千万年以后,有人觉得可能会更久,但每年这种变化无时不刻的都在发生着。
在埃塞俄比亚偶尔会发生地震,表面地层裂开,不断延伸着断裂带。
4.马拉松之乡 丰富的自然资源似乎并没有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多大的财富,这里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
不过在大裂谷地区,尤其是在肯尼亚,人们找到了一种改变贫苦命运的方式:跑步。
在大裂谷地区,人们主要通过放牧获得经济来源,为了追逐适合的草原,当地的人民往往需要把牛羊驱赶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而过程中多是道路崎岖的山区。
为了能在日落前尽快赶回家里,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就炼成了极为娴熟的跑步技巧。
现在在大裂谷地区有专门的跑步学校,世界上很多知名的教练都来这里挑选选手。
他们在跑步运动中也创造了奇迹:世界上最出色的马拉松选手中,有超过一半是肯尼亚人,其中的大多数又来自于大裂谷地区。
相较于一些哗众取宠的跑马拉松的人,大裂谷地区的人民把跑步当作是一种改变命运的机会,赌上了自己的未来。
跑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神圣的运动,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在奔跑! 随机文章苏联外星婴儿事件,外星飞船逃生舱发现外星婴儿(1年后死)世界上十大最神秘的木乃伊,外星人木乃伊毁掉你的三观有些陨石为什么值钱,天外陨石有什么价值(最贵陨石30000元一克)历史上最廉价的防空武器之防空气球,铁索连接组建天空防御网络神仙修炼层次境界,鬼仙/人仙/地仙/金仙/大罗金仙/圣人/天道圣人
东非大裂谷这道美丽的“疤痕”从没有让到过这里的人失望 总是给人惊喜和感动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这一点毋庸置疑。
从卫星图像上看它就好比地球上一道巨大的疤痕,当乘飞机穿越浩渺的印度洋进人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窗口向下望去,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裂谷地带横亘在眼前,顿时会感觉到造物主的伟大和神奇。
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
这条峡谷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6,气势异常宏伟,景色蔚为壮观,从过去到现在不知使多少人为此着迷。
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沛的地方,非洲大陆上最多的水源汇聚在这里,大大小小共有30多个湖泊,例如马加迪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图尔卡纳湖和阿贝湖等。
这些裂谷带的湖泊,水的颜色是湛蓝的,边际十分辽阔壮美,形式,不仅是人类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因为湖区水量丰盛,滋养了湖泊旁边的土地,因此植被茂盛,也吸弓|来众多的野生动物,如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
这里已经被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政府辟为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肯尼亚峡谷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平常这里会有5万多只火烈鸟聚集,最多时可达15万只。
每当只鸟儿组成大片的队伍整齐划一掠过那湛蓝的湖面时,翅膀有节奏地拍打出“哗啦啦”的奏鸣曲,远远观望一片霞红。
在东非大裂谷露出真面目之前,人们凭着超强的想象力,幻想那里是一条狭长的、阴暗的、狰狞的断裂带。
但当你来到裂谷之后,你看到的远比想象的震撼;群峰上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紫色的、淡黄色的小花儿遍布在山坡上;近处是广袤的草原,其间散落着翠绿的灌木丛,青草依依,花香弥漫,闪闪的波光耀人眼,仔细一看,原来是掩藏在青草深处的湖水;高处白云萦绕在山与水之间,“疤痕”底部平整坦荡,山涧幽芳,绿色葱茏,宛如人间仙境。
那些美丽的湖泊,无疑是大裂谷中最耀眼的明珠。
形容它们最好的词大概只有“完美”才恰当,这里湖、光、山、色无一不自在随意,的人为痕迹犹如,轻描淡写不露痕迹,将随手拈来的田园诗风格糅合在一起,渗透般释放出柔和而深刻的华丽感。
千百年来,东非大裂谷这道美丽的“疤痕”从没有让到过这里的人失望,总是给人惊喜和感动。
这也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提醒着人们伤疤也有它独特的美丽。
不可不游 坦噶尼喀湖“坦噶尼喀”在班图语中意为“汇合”或“聚集”,是指无数溪流在此汇合以及许多部落群居在沿湖。
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的西部裂谷带,属于标准的V形裂谷湖。
断裂作用形成了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南北长720千米,湖泊最深为1470米,是仅次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一深湖 。
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位于两大裂谷之间。
该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为两国与肯尼亚的分界湖。
面积6.7万平方千米,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尔湖。
它还是尼罗河主要水源。
1860 年,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到此考察尼罗河的源头时,遂以英国女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该湖泊。
随机文章围魏救赵计策妙 桂陵伏击擒庞涓村民修路竟然挖出千年真龙,沉睡真龙腾空而起吓哭村民诺亚方舟遗址被发现,4800年前的木船99.9%是诺亚方舟揭秘陕西渭南最新盗墓大案,盗掘文物价值高卖不动/引7伙盗墓贼五大外星灵魂的特征,不恐高/不喜欢汽车与竞争/能与海豚产生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