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大的蜜蜂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09 点击数:
简介:世界上最大的蜜蜂

【菜科解读】

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蜜蜂

地球上最大的蜜蜂

喜马拉雅山麓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蜜蜂,它们的蜂巢都在悬崖上,因此得名喜马拉雅悬崖蜂。

工蜂体长17~18mm,体黑色;腹部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胸部、小盾片及第一腹节披黄褐色毛。

前翅烟褐色。

喜马拉雅悬崖蜂常栖息在海拔1,000~3,500m的悬崖下,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冬天迁至低海拔温暖地带,夏天迁至高山凉爽地带。

每逢春天和秋天的采蜜季节,尼泊尔中部喜马拉雅山区深山中的采蜜人便会攀援在凌空的绳梯上,冒着随时粉身碎骨的生命危险,顶着成千上万大蜜蜂的螫叮,在悬崖峭壁上采集蜂蜜蜂蜡以为生计。

喜马排蜂的野蜜蜂,它们把巨大的蜂巢建在数百米高悬崖峭壁上的避风石岩处。

千百年来,当地一些居民就以采集喜马排蜂蜂蜜蜂蜡为生,然而他们的采蜜方法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依然使用着世代传下来的技术和最简陋的工具。

采蜜人每次采蜜都要用两三个小时,并且分工明确。

采蜜人先用烟和喧闹驱使蜜蜂飞离蜂巢,然后勇敢的采蜜人就借助绳梯爬上峭壁接近蜂巢,接着采蜜人就用木棍等简单工具迅速将蜂巢取下。

这时,被激怒了的喜马排蜂会向采蜜人发起围攻,但采蜜人依然能从容不迫的继续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采蜜人的惊险采蜜活动逐渐被世人所知晓。

如今,这些采蜜人除了用采集到的蜂蜜蜂蜡换取收入,整个采蜜过程也成为了一项旅游活动,勇敢的游客可以全程参与其中,体验一把这惊心动魄的原始生存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从空气动力学上蜜蜂的翅膀太小不能飞行,那么蜜蜂到底是如何飞的?

蜂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生物,有花丛的地方就有蜜蜂,按照蜂蜜的身体比例和它腹部的小翅膀,是不能支撑起它的整个身体的,那么它是如何飞行的呢?蜜蜂的飞行之谜在科学之谜的第一位,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蜜蜂的飞行之谜解析。

科学解析蜜蜂的飞行之谜 蜜蜂是大自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物,说起蜜蜂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是什么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里有花哪里就会有蜜蜂。

但有一个困扰科学家多年的问题,那就是蜜蜂的飞行之谜。

从蜜蜂的体重比例和它的翼展上来看,空气中的动力很难支撑它们飞行。

蜜蜂是如何飞行的?这一直是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

然而,更加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如果你用飞机这类飞行工具飞行时所遵循的传统空气动力学塬理来看的话,蜜蜂根本就不能在天上飞。

可是,这些小小的蜜蜂却是飞行能手。

那么,它们为何能全盘否定空气动力学所遵循的经典法则呢?为此,科学家利用机器人模型,再结合慢动作录像,希望能解开蜜蜂的飞行之谜的奥秘。

此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按照传统空气动力学塬理,蜜蜂是不能飞行的。

它们可以像流星一样在你眼前划过,可像直升机一样在花朵上盘旋,在你要拍打它们时,它们就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按科学的方法来说,昆虫飞行是20世纪的一大谜团,至今仍令人大惑不解。

有研究表明昆虫是通过勐烈地拍打它们的翅膀来飞行的,可这种力量太小没有应用到飞机上。

1934年,科学家安托万·马根来和安德烈·桑来古进行蜜蜂的飞行研究。

他们应用数学分析和已知的飞行塬理来计算蜜蜂的飞行,得出结论是“蜜蜂飞行是不可能的”。

自那以后,蜜蜂成了不遵守空气动力学塬理的典型。

尽管蜜蜂的飞行之谜成了冰山之巅,但长久以来,研究人员都尽力搞清楚所有昆虫的飞行,从极小的果蝇到样子邪恶的蜻蜓。

特殊运动能力 这是因为昆虫飞行与人类飞行的技能有很大不同,后者的物理学塬理不能解释前者的飞行。

因为像大黄蜂、蜻蜓、果蝇和其它飞行的昆虫体积都很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飞行动作和难以置信的自然力和不可忽视的作用,高速录像机帮助科学家捕捉到了蜜蜂翅膀拍打的幅度和次数。

为揭开蜜蜂的飞行之谜,发现蜜蜂腹部的变形运动机理,阎绍泽团队用高速摄影机观察蜜蜂在飞行及在受到约束时如何弯曲它们的腹部,研究发现蜜蜂能操控它们的腹部形状,其腹部具备高频伸缩和向腹部内侧大角度弯曲的特殊运动能力。

阎绍泽介绍,采用扫描电镜和同步辐射相衬CT技术在亚微米尺度上观察分析蜜蜂背腹板的连接结构,发现了蜜蜂节间褶的超微结构形式,这种超微结构在蜜蜂腹部实现高频伸缩和向腹部内侧的大角度弯曲上发挥了主要作用。

阎绍泽团队还发现,蜜蜂吸食花蜜时,其腹部进行高频的“唿吸”运动,配合口器吸食动作,提高了饮食效率。

这种节间褶的特殊构型使得蜜蜂腹部具有高度机动的伸缩能力和弯曲变形能力,将对设计高机动性和特殊变形需求的空间几何变体结构,如空天变体飞行器结构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上是对蜜蜂的飞行之谜全部解析,你了解了吗? 随机文章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做梦是平行世界的入口,做梦进入另一平行世界/不同空间的自己爱琴海在哪个国家,爱情海属于希腊/爱情海可以看到最美的日落9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网传末日预言和外星人入侵地球(辣眼睛)流星是在太阳系的吗,流星的来源不止太阳系/小行星也有可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地球上位置最北的城镇

或许,真正的世界末日离我们还十分遥远,但可能20年或30年后,气候变得异常干燥,洪水泛滥成灾,甚至不少国家战事频发,谁又知道呢?灭绝之灾降临,如何留存一丝生命的希望?圣经《创世纪》当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诺亚在上帝的指引下建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在洪水到来前,他将地球上的所有动植物按类别、雌雄带到方舟上避难,最终把生命的火种保留了下来。

2009年美国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影片《2012》上映,其排山倒海、天坼地裂的惊悚画面曾一度引发了人们的巨大恐慌。

面对世界末日,影片中的四艘诺亚方舟最后只能装载社会精英、有钱人和一群动物逃生。

电影《2012》剧照电影《末日先锋》里,绿洲消失后,幸存的年迈女战士奄奄一息时,将怀中的一袋种子交给年轻女孩,期盼有天女孩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再度播种。

地球因核战争而变成一片荒芜,但种子却是文明重生的希望。

尽管神话故事是假的,影片情节也是人类杜撰的,但西方似乎一直存在这种“末世论”,以及与这个“末世论”始终相提并论的另一个警示——生命的延续。

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有一座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名叫朗伊尔城。

它距离北极只有1300公里,是地球上位置最北的城镇。

那里一年中白天的平均最高温只有四个月不在冰点以下,而且从10月底到2月中,太阳根本不会升上地平线,只有寒风刺骨的漫长极夜。

在那里,死亡是违法的,病人和老人必须离开;那里也不许生孩子,孕妇临产前一个月也必须离开。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近人情的法律?原来,朗伊尔城的地下几乎全是冻土,埋在地下的尸体不会腐烂,细菌也不会死亡。

一旦有害细菌泛滥,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听起来,作为罪魁祸首的“冻土”实在没什么好处,然而,正是因为有这些“冻土”,在这城镇附近的另一侧山麓,建有一座拯救人类的全球种子库——斯瓦尔巴种子库。

斯瓦尔巴种子库是专门为“世界末日”准备的“种子银行”。

它旨在保护数以百万计的粮食作物,使其免于在气候变迁、核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浩劫中灭绝,所以它也被称为是农作物的诺亚方舟。

我们先来看看俗称“世界末日地下室”的全球种子库长什么样。

深藏在永冻土层下的斯瓦尔巴种子库,就好像一座天然的大冰箱。

种子库的入口处,是极为先进的设计,它装配了金属反射镜,能在白天反射阳光,并在黑暗的夜晚发光。

从大门进去,是一条120米长的隧道,深入砂岩山里,直通三个长45米,宽、高各4米的独立种子仓库。

周围全用1米厚的隔温混凝土墻打造,以防止发生山体崩溃时所造成的任何结构损坏。

从大门到储存种子的仓库,中间配备五道防爆舱门,安全性可比美国黄金储藏库,能够承受里氏规模6.2级的地震以及核武攻击,任何人进入种子库都必须通过这五道安全门。

处在冻土和厚重岩石底下大约430英尺(约131米)的种子仓库,始终维持摄氏零下18度的低温,储存在仓库中的小麦大麦可以保存一千年,高梁可以保存一万九千年。

而且,这座山位于海平面以上430英尺(约131米)的地方,即使南北极冰冠融化,海平面上升7米,这座种子库仍会保持干燥。

当地难以置信的酷寒、北极浮冰,还有超过人类数量的北极熊,也成为人为安全措施外的额外天然屏障。

全世界的国家都可以免费将种子存放在斯瓦尔巴种子库,当作安全备份。

储存在种子库的朝鲜种子各国挑选合格的种子,用特制的三层铝箔袋密封,接着运往斯瓦尔巴,在斯瓦尔巴机场通过安检系统,随后送到种子库。

种子库的工程师对每个种子样本进行分类,注明其品种、种源及年龄等所有信息,并转录到一个科学界常搜取资讯的网站。

也就是说,只要输入种子编码,就可以在任何网站的资料库找到它们。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工作原理基本上和银行金库一样,工程师不能打开任何种子、任何来这里的箱子,只有储户才能够打开并提领储存的种子。

目前仓库内的种子数量已接近 100万粒,当中的物种全部都是重要食物来源,比如有小麦、大麦、扁豆、绿豆、鹰嘴豆、高粱、豌豆及超过86种不同马铃薯,物种种类有超过4000种。

其中,也包括中国的水稻和蔬菜。

众所周知,自农业文化开展以来,人类便有保留种子的习惯。

但是,斯瓦尔巴种子库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种子库,在世界各地还有1700个左右的“种子银行”(seed bank),由不同国家和组织运行。

中国昆明就有一座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

各位看官恐怕就要问了,既然各国都有自己“种子银行”,大家又何必大费周折的把种子送到北极去?况且,这个全球种子库造价不菲,足足耗资900万美元,每年还要数百万人来运行它,常年运转费用大约为10万至20万美元。

也许,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敘利亚人,他们是从斯瓦尔巴种子库中提取种子的第一个国家。

2015年,由于敘利亚内战,他们位于第一大城市阿勒颇的种子库被炸毁,导致种子库无法提供适合当地种植的耐干旱作物种子。

敘利亚人只好从斯瓦尔巴种子库提取种子回国复用,第二年又重新挑选合格的种子,送回斯瓦尔巴种子库储存。

除此之外,那些分布各国的“种子银行”也并非完全保险,不时因水资源短缺、地震、战争或是其他自然灾害遭受威胁。

例如,菲律宾的国家种子库曾毁于洪水,重建后又因火灾被毁;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乱地区,当地种子库损毁严重。

显然,斯瓦尔巴种子库因为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它的特殊构造,充分体现了它“世界末日地下室”的价值。

或许,真正的世界末日离我们还十分遥远,但可能20年或30年后,气候变得异常干燥,洪水泛滥成灾,甚至不少国家战事频发,谁又知道呢?而能够重启农耕文明、拯救人类的就是冰封在斯瓦尔巴种子库的几百万份作物种子。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能摈弃政治与经济的差异,秉承储藏所有种子、保护农作物多样性的一致性理念,建造了这座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工程。

但无论如何,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期待”世界末日种子库“永远没有被启用的一天。

加入收藏
Tag: 蜜蜂
               

地球上最大的蜜蜂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