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发麻办?

生病最怕耽误病情,延误治疗,心脏问题更是越早发现越好。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
【菜科解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通讯员 卓茹 游华玲近日,50岁的刘先生近来经常发作性左侧牙痛,多数在情绪激动和活动后出现,在口腔科多次治疗,没有好转,牙痛发作还越发频繁,直到有一天早上起床后,痛得大汗淋漓,被家人送往急诊科才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生病最怕耽误病情,延误治疗,心脏问题更是越早发现越好。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周滔告诉记者,经常有患者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病情而跑错科室、挂错号,辗转一大圈,最后才发现是心脏问题。
(图文无关)
牙疼、牙齿发麻可能是心梗发作
为什么左下颌疼痛或者牙痛之所以会是心梗的一种表现?是因为这是一种牵涉痛!周滔介绍,牵涉痛是指某些内脏器官(如心脏)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它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患者感到身体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
这是由于有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如心脏)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来自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除经脊髓上达大脑皮质,反应内脏疼痛外,还会影响同一脊髓段的体表神经纤维,传导和扩散到相应的体表部位。
因为咽喉部、下颌部和心脏的神经受到同一节段脊神经的支配,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及多肽类物质,会刺激神经产生疼痛,并扩散至咽部的迷走神经,诱发咽喉或者下颌疼痛症状。
实际上这是我们身体一种信息识别错误。
心肌缺血相关的疼痛可能表现为颈部、下颌疼痛,甚至是牙齿疼痛,尤其是与运动相关的颈部、下颌、牙齿疼痛。
周滔说道,这些部位静止状态并不痛,但是走路就会疼痛,或是疼痛不止,并伴有头晕冷汗等症状时,那么很有可能是急性心梗。
据了解,这种牙痛无法通过止疼药或者消炎药缓解,且局部多数也没有红、肿等牙齿疾病的症状,范围比一般牙痛要大,而单纯牙痛就可以通过止痛药缓解。
心肌缺血导致牙痛患者体表心电图常常会发现心肌缺血,但真正牙痛病人并不会有心电图缺血表现。
劳动后胃疼先排查心肌缺血
周滔介绍道,曾接诊过一位年过五旬、身材发福的男性患者,他每每在劳动后就胃疼,疼到出汗,胀得慌,停下劳动,休息大概十几分钟就没事了。继续劳动又觉得胃难受,吃胃药可以缓解一下,如此反复循环。
问诊发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近10年,高度怀疑与心脏相关,进行一系列检查后确诊是心肌缺血。
据介绍,心梗在发作之前,患者的胸骨后方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这种疼痛会放射至上腹部位,使患者出现非常明显的上腹部疼痛,以及上腹部灼热感和挤压感。
而且在上腹部位出现疼痛感的时候,患者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恶心或者是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部分胃部疾病非常相似,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视。
心脏在胸腔里,正好坐在肝脏和胃的上边,一旦心肌缺血,有可能会刺激到膈肌,大脑便会认为是胃出了毛病,但其实是心脏本身出了问题。
心肌缺血相关上腹痛多数在情绪激动或者活动后开始出现,而消化道疾病常常和运动、情绪激动无关,且多数伴有反酸、嗳气、烧心感,多数在静息或夜间卧位时发作。
周滔介绍,心肌缺血产生疼痛的时间短,心肌缺血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作用,胃痛常超过30分钟甚至一整天。
心肌缺血导致的疼痛发作常与饮食无关,而真正胃痛一般与空腹或饮食相关,但饱餐后发作仍要注意心肌缺血可能,一般发作时心电图可鉴别。
腿疼竟是心源性栓子脱落
周滔介绍,一位老人因右腿剧烈疼痛被送进医院,但各种骨科查未发现腿部有任何外力损伤或骨折,最后心内科检查出该患者是心源性栓子脱落引起的下肢动脉栓塞。据了解,心源性栓子,即由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所形成的栓子。
这位老人3年前患上房颤,引起附壁血栓,随着血液流动堵住了下肢的大血管,导致剧痛。
在没有外伤经历的前提下,突然肢体剧痛、麻木、发凉,需要警惕是下肢动脉栓塞。
周滔建议道,有间歇性跛行,当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疼痛不适,被迫停下才能好转,这种疼痛应先排查血管问题。
中元节放河灯意味什么?中元节要放莲花灯
莲花灯形似莲花,莲花灯是佛教各种灯种之一,为观音大士专用,一般对佛门而言,莲花是极高贵、神圣之物,而《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
因此莲花便承担了佛教的象征使命。
《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
"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
释迦牟尼佛祖、阿弥陀佛祖、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莲花灯中的灯,代表智慧,驱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千问网,向远在他乡的人予以寄托的希望,又或者是怀念与缅怀那些在岁月中曾留下痕迹的亲人、爱人和朋友。
莲花灯以荷花为灯底,象征着一种洁身自好、清廉正直的高尚品质,莲花还寓意着团圆和美,和谐美满,在一些传统的节日和风俗上,我们会到一些地点去放河灯,点燃荷花灯,满怀思念已故的人,又或以福佑自己事业有成、在学业上能够一帆风顺。
那为什么我们要在中元节放莲花灯呢? 其一,中元节,俗称鬼节,在古往以来是佛教徒举行庆祝仪式,即"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而在民间也是渐渐掀起了这股纪念缅怀亲人的这一种方式。
其二,在中元节放莲花灯,不仅可以寄托对先祖的哀思,还能弘扬传统孝亲文化。
能够让生活多一些庄重的仪式感。
其三,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为中国传统节日河灯节,是中国祭奠先人的传统日子,俗话说:“七月半,鬼上岸,放河灯,烧香秉烛祭河神”。
就是说的这一天。
所以放莲花灯也是成为了这天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先祖的哀思,又缅怀思念逝去的亲人。
那你们觉得中元节应该要去放莲花灯的吗?又或者说在中元节的时候有什么其他纪念缅怀先祖的方式呢?
硬下疳初期是什么样的?硬性下疳是什么
消退之后可不留下痕迹或有轻微的萎缩现象。
现在的人性意识比较开放,可能会有多个性伴侣,这样就容易出现不洁性生活,菜叶说说,从而加大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如梅毒。
梅毒在发病早期的主要表现是硬下疳,但很多人对硬下疳症状不太了解。
那么硬性下疳长什么样子? 1、硬性下疳初发时表现 硬性下疳通常是感染梅毒螺旋体2~4周后出现,大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
男性会出现在冠状沟、阴茎以及包皮等部位,女性就会出现在大小阴唇或子宫颈。
发病初期是比较小的无痛性炎性丘疹,丘疹会逐渐扩大,并且形成硬结。
大多数都是单发的,损害数目只有一个,多发现象较为少见。
2、硬性下疳进展后表现 硬性下疳形成硬结后,表面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坏死,出现破溃现象,形成和硬币差不多大小的红色溃疡。
直径大概是1~2厘米,形状为圆形,有清楚的边界,但并不伴随疼痛感。
表面会附着浆液性的分泌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摸上去会有软骨样的硬度。
3、硬性下疳消退后表现 硬性下疳形成的溃疡面可在2~4周左右愈合。
如果不及时进行规范有效的治疗,硬下疳在3~8周内就能自然消退,经抗梅治疗后可在1~2周内消退,局部不会留下痕迹,也可能出现轻微的萎缩性疤痕。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但是没有红肿热痛的表现,也不会化脓,内部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