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曹松有哪些作品?关于曹松的历史评价

字梦徵。
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生卒年不详。
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
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
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
【菜科解读】
字梦徵。
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生卒年不详。
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
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
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人物作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
"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 。
"己亥岁"这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后 ,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
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为战场。
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
诗句不直说战祸殃及江汉流域 (泽国 ),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 ,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 战图 ",想象到、铁和血的现实 ,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之而来的是。
打柴为"樵",豁草为"苏"。
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
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 ,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 。
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
用" 乐 "字反衬"生民"的不堪悲苦 ,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屠杀,人民的死亡无数。
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
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
"这里"封侯"之事,是有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 ")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 ,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
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
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 "了 。
一个" 凭 "字,意在"请"与 "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 ,意谓 :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
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全诗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
它词约而义丰。
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虫宾《吊万人冢》)之句相比 ,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
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 ,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 ;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战城南 》)的意义,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来的 。
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
"骨"字极形象骇目。
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 ,都类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 。
它们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 ,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相比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忆归休上越王台, 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 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 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 年年争发被春催。
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桐城属舒州)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
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作者以激荡起伏的思绪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 ,着力突出登高 、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回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
首联"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 ,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 ",以免归思泛滥,不易剪断。
如此翻新的艺术手法,脱出窠臼,把归思表现得十分婉曲深沉。
金圣叹称赞这两句"忽然快翻'远望当归'旧语,成此崭新妙起"(《圣叹批唐诗》甲集),说得不错。
颔联"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诗人巧妙地使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
言外便有嗟叹客居过于僻远之意。
李煜的"雁来音信无凭 "(《清平乐》),是写见雁而不见信的失望;而曹松连雁也见不到 ,就更谈不上期待家书了 ,因此对句用" 谁道有书来 "的反问,来表现他的无限懊丧。
颈联"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凉景色 。
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这一联的描写使我们想起唐诗中的有关诗句:" 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 "(武元衡《单于晓角》);" 回潮动客思"(《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看来,在唐人心目中 ,明月、晓角、残潮,都是牵动归乡的景色。
如果说 ,李白的《静夜思》写了一时间勾起的乡愁,那么,曹松这一联的景色,则融进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了永无终期的归思。
归思这样地折磨着作者,平常时日,还可以勉强克制,可是,当新春到来时,就按捺不住了。
因为新春提醒他在异乡又滞留了一个年头 ,使他归思奔涌,。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复杂心境,把他对归思的抒写推向高潮。
句中以含苞欲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进而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
这首诗在艺术上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它没有采用奇异的幻想形式,也没有采用借景抒情为主的笔法,而是集中笔墨来倾吐自己的心声,迂曲婉转地揭示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微妙的思想感情,呈现出情深意曲的艺术特色。
人物评论 《唐摭言》 (曹)松,舒州人也,学贾司仓为诗,此外无他能。
时号松事为送羊脚状。
《唐才子传》 (松)学为诗,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野性方直,罕尝俗事,故拙于进宦,构身林泽,寓情虚无,苦极于诗,然别有一种风味,不沦乎怪也。
《升庵诗话》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松诗多浅俗,此二句差有中唐之意。
《唐音癸签》 曹秘书致语似项斯,壮音间似李洞。
五字如"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太虚"、"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七字如"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点缀末运,赖此名场一叟。
《一瓢诗话》 曹梦徵长炼字,如"郭里残潮荡月回"、"约开莲叶上兰舟"之类。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梦徵刻苦深思,老志不哀,气骨已不可及。
其学亦专攻近体,虽生末世,诗格不以气运而降。
奉为入室,与喻昆陵伯仲焉。
《诗学渊源》 (松)诗思切至,虽学贾岛,初末若岛之艰僻,亦逊其自然;七绝则不逮远甚。
随机文章该如何正确对待人工智能,毁灭世界或是助手(全在人类一念之间)恶魔墨菲斯托来历,实力恐在路西法之上(地狱的统治者)中国发现200米巨蟒,苏联生化试验导致巨蟒变异长大十几倍(假新闻)银河系中心为什么那么亮,密集老年红色恒星所致/年龄100亿年以上下凡神仙如何恢复法力,自我修炼/行善积德/度过情劫/死亡
上古四大灵兽有那些?曾与女娲联手力战四大神兽
上古四大灵兽:麒麟麒麟,中国传统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被认为是一种灵兽。
古人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
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麒麟每次出现都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
据记载,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
孔子曾写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不久孔子去世,所以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
上古四大灵兽:白泽白泽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兽和祥瑞来供奉。
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
当时《白泽图》(又称《白泽精怪图》)一书非常流行,到了几乎人手一册的程度。
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消除。
不悬肘后符,何贴白泽图。
家无白泽图,有如此妖怪一类的语录。
人们将画有白泽的图画挂在墙上,或是贴在大门上用来辟邪驱鬼。
当时还有做白泽枕的习俗,即做成白泽形象的枕头用于寝卧,其用意也是为了辟邪驱鬼。
在军队的舆服装备中,白泽旗也是常见的旗号。
人们甚至以白泽来为自己命名,出现了许多叫白泽的人。
上古四大灵兽:白矖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非常孤独,于是用泥造人,同时也造了和自己同为蛇神的宠物。
一为白矖为雌,龙种,一为腾蛇,蛇种,为雄。
女娲补天时因所采五色石不够用,于是以身补天,白矖和腾蛇亦追随以身补天。
盘古开天、洪荒伊始。
大地之母女娲黏土造人、繁衍后代、造福人间。
谁知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争斗,共工头撞不周山,使天体倾斜,三界大乱,妖孽趁机横行无忌,危害人间。
上古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霸一方,逞凶作乱。
四大神兽秉性各异,龙族高傲、白虎鲁莽、玄武阴毒、唯朱雀最为残忍,每日要吃人度日!共工氏头撞不周山,三界混乱,朱雀趁机煽动三大神兽联手祸害人间。
女娲用补天遗留的十二块五彩石铸造镇妖瓶,并在另外四只灵兽麒麟、白矖、腾蛇、白泽的帮助下,战败以朱雀为首的四大神兽,除白虎、斩玄武、降朱雀、收服龙族,终使人间恢复和平。
女娲功德圆满,由白矖、腾蛇两大护法接引上天,被尊为上古第一大神!有传言,白素贞乃白矖与腾蛇之女。
上古四大灵兽:腾蛇一名螣蛇,也叫飞蛇,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是上古四大灵兽之一。
又一说为星宿之一,有勾陈腾蛇之说。
出自《山海经·中山经》。
螣蛇星是隶属于北方七宿的星官。
在造父五星之南,由22颗星所组成。
五行分阴阳,而螣蛇则为火阴性图腾。
龙之同类,能兴云雾而游。
民间传说,腾蛇是与勾陈并列的神兽,位居四象之下。
农村的做七规矩有何讲究?从头七到七七,这些常识早知早好
年轻人们会很讨厌这些约束,但农村老人们却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自然不可能完全不遵守。
一些没有依据且麻烦的农俗也在不断地被根除,留下了一些相对简单又很有必要的规矩,依旧需要年轻人们延续下去。
今天就打算来和大家详细解读农村常见的做七习俗,从头七到七七,这些常识早点知道不闹笑话哦!做七仪式农村丧葬习俗里,人去世后会有一些必须的流程,除了停放遗体、报丧等,排在第四的则就是做七仪式。
这个仪式其实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在人去世7天后,每逢7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后,整个做七仪式才算结束。
这样想,做七仪式好像还挺麻烦且复杂的,的确,整个仪式长达49天,那么从头七到七七这49天里,人们需要做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头七到七七事宜在做头七之前,去世第六天需要先举行上望仪式,第六天午夜,也就是头七凌晨。
这天夜里家人需要举行哭祭,还需要请相关人士来诵经,之后还需要焚化纸钱等祭祀品,烧完后关灯睡觉不允许在外面玩。
上望做完后,才正式开启头七到七七这49天的仪式。
头七:其实就是人去世后的第7天,就是第一个七。
头七是做七仪式里最重要的环节,所以一般来说会格外隆重。
人们需要为逝者设灵位,上香叩拜,还要准备菜饭祭拜世者,烧纸等供奉需要的东西,备好后需要离开去睡觉,不能再留在那里。
一些地方头七还会烧梯子形状的祭品,这里面也有特殊的寓意,头七的仪式最好由逝者的儿子亲自办理!二七:一些地方也称之为小七,这个过程需要由出嫁孙女进行祭拜。
这个仪式家人只需要供饭烧纸就好,比较简单!三七:则是由儿子和儿媳来半,这个过程也叫散七,儿子和儿媳需要点好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唤逝者的名字,之后上坟焚香,并在家中设奠!四七其实与二七比较像,具体做法也一样,没有指定谁来办理,都可以!五七:这是做七过程里最重要的仪式,这个仪式需要出嫁女儿来负责办理。
出嫁的女儿需要带着酒食回到娘家祭奠逝者,还需要烧五盆纸花。
其他的还需要焚香和烧纸,而主家需要摆酒席招待来的人们。
最后还需要把这些纸扎、锡箔元宝等祭祀品拿到逝者的坟前烧掉,算是完成五七仪式。
而"六七"与二七和四七都属于小七,所以都只需要供饭烧纸就好,做七的话,最后一个仪式就是七七,一些地方也叫圆七做完它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七七需要儿子亲自办理,与头七一样,蕴意为有始有终和功德圆满。
一些地方还把七七称之为断七和起服,也就是不需要再穿孝衣的意思。
这天主家需要请亲戚好友和村里人来做客,还需要做道场,祈福,诵经后子女们便可以脱下孝衣,穿回原本的衣服了。
做完七七后,整个做七仪式就算完成了,也算是人们彻底放下逝者,与逝者真正的告别。
做七是很多农村都有的习俗,而且不少地方,只要还实行土葬,大多都还会沿用这个仪式。
用49天来治愈失去亲人的伤痛,和亲人彻底告别,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但做七仪式其实挺麻烦的,除二七、四七、六七三个小七的仪式比较简单外,其他四个其实都还是挺复杂的。
逝者家属也需要破费很多,不管是经济开支还是精力方面,都很消耗。
农村原本就比较忙,农耕生活又苦又煎熬,如果还被做七折腾49天,其实会落下不少农活,甚至还会错过庄稼的最好生长期而耽误农作物的生长。
还有就是对于一些嫁得比较远的女孩子,遇到这些仪式要大老远赶过来,还是比较破费的。
其实农村很多规矩和习俗的初衷就是团圆,所以农村喜欢摆酒,不管是结婚还是亲人去世,好事坏事都爱聚在一起。
的确,现在很多人忙事业忙工作,一家人根本聚不齐,哪怕是过年也是各奔东西,也只有一些强制性的规定才能把一家人聚齐。
这样来看,一些看似麻烦的农俗,反而达到了让一家人团圆的效果。
不过很多农俗的确繁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废除,一切从简,这也是好事。
好了,那么关于今天说的做七意识,大家还有哪些想要补充的呢?欢迎留言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