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上最早的火车?揭全球秘火车发展史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2 点击数:
简介:17世纪初,法、德交界处的矿井就已开始使用马拉有轨货车。

现代火车早在1769年,游人就设计制造出了最原始的火车

【菜科解读】

17世纪初,法、德交界处的矿井就已开始使用马拉有轨货车。

现代火车早在1769年,游人就设计制造出了最原始的火车:它有三个轮子,前面有一个装满水的大圆球,不需要沿着轨道行驶。

这种火车开起来不但慢,而且很难控制方向,当时还撞坏了一片城墙呢!

1781年瓦特制造的蒸汽机问世以后,首先应用于矿井内的排水泵或煤斗吊车上。

与此同时,人们也在考虑怎么把静置的蒸汽机搬到交通工具上,变成动态的机械。

可是,蒸汽机小型化、使车轮在轨道上不打滑、汽缸的排气、锅炉的通风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1771~1833)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一汽缸和一个大飞轮的蒸汽机车,牵引5辆车厢,以时速8公里的速度行驶,这是在轨道上行驶的最早的机车。

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就把它叫作火车了。

史蒂文森的火车它由一个黑糊糊的火车头和一节装煤炭的车厢组成。

火车头上装有蒸汽机,通过燃烧大量的煤炭来产生足够的蒸汽,推动火车前进。

有趣的是,当时这台机车,没有设计驾驶座,驾驶员只好跟在车子旁,边走边驾驶。

4年后,他又制造了看谁能捉住我号机车,载人行驶。

可是,由于轨道不能承受火车的重量,机车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行驶时不很安全,在一次运行途中,机车出了轨,就停止使用了。

与此同时,史蒂文森也在积极改进火车的性能,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1814年,他制造了一辆两个汽缸的、能牵引30吨货物可以爬坡的火车。

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

然而,当时的马车业主们极力加以反对。

1825年,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全球上第一条营业铁路,史蒂文森制造的运动号列车运载旅客以时速24公里的速度行驶其间。

尽管火车已经加入了运输的行列,但马车仍在铁路上行驶。

本文由本站小编搜集整理,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到了1829年,曼彻斯特至利物浦间的铁路铺成后,为了决定采用火车还是马车,举行了一次火车和马车的比赛,史蒂文森的儿子改进的火箭号获胜。

火箭号长6.4米、重7.5吨,为了使火燃烧旺盛,装了4.5米高的烟囱。

牵引乘坐30人的客车以平均时速22公里行驶,比当时的四套马车快两倍以上,充分显示了蒸汽机车的优越性。

于是这条铁路就采用火车了。

火箭号也成了第一辆真正使用的火车。

从这以后,火车终于取代了有轨马车。

后世的人们称他为蒸汽机车之父。

1879年5月31日,柏林的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了全球上第一台由外部供电的电力机车和第一条窄轨电气化铁路。

这台西门子机车重量不到1吨,只有954公斤,车上装有3马力支流电动机。

由于机车车身小,没有驾驶台,操纵杠和刹车都装在靠前轮的地方,所以司机只好骑在车头上驾驶。

这台不冒烟的机车,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但是,电力机车正式进入运输的行列,那是于1881年,在柏林郊外,铺设了电气化轨道。

现在,这辆电力机车陈列在慕尼黑德意志科技博物馆内。

古时候最早的喷火器,射程能达6米杀伤力极强就连海战都适用

在段成式编著的《》中,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北宋科学家沈括看到后,很感兴趣。

他亲自考察到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考察,发现了这种在当地名为“石脂”、“石漆”的褐色液体。

他在《梦溪笔谈》中,首次将这种天然液体命名为“石油”,并且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随着石油应用的普及,它的军事价值逐步显现。

公元913年,后李霸发动叛乱,攻打山东杨刘城。

他用"长竿缚布沃曲",焚烧建国门。

当时用的纵火原料,正是石油。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利用石油纵火的记载。

的也曾两次用石油纵火,阻止了军队的进攻,。

从这些战例看,石油不过是原始的纵火材料,并没有作为武器,接受实战的考验。

石油的主要成为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这些物质决定了石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而且石油的密度比水小,遇水仍会浮在表面,用水不但无法扑灭大火,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造成更大的损失。

图1 《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时的文臣和丁度 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与北方边境的辽国相互敌视,战事不断。

雍熙北伐失利后,北宋军队由攻转守,有心无力,辽国铁骑,肆虐屠戮。

防守反击成为宋军的主要战术,宋人先后研发了神臂弓、床弩等利器与辽军对抗,猛火油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据《武经总要》记载,猛火油柜“以熟铜为枦,下施四足,上列四卷筒,卵筒上横施一巨筒,皆与柜中相通,油自火楼中出,皆成烈焰,中人皆糜烂,水不能灭也。

”猛火油柜以熟铜柜为主体,柜下有四脚,柜上有四个中空圆筒,有一根横置唧筒与中空圆筒相连,柜侧有注油口,每次储油1.5公斤。

唧筒能做简易的活塞运动,前端有引火药。

使用时,唧筒通过压缩空气,对油柜施以高压,猛火油从唧筒口喷出,用烧红的烙铁引燃引火药,猛火油遇热燃烧,对人员和器械造成伤害。

同时,还有一款便携式猛火油柜,用轻巧的铜葫芦取代笨重的储油柜,有利于人员背负机动。

图2 猛火油柜复原 猛火油柜能够持续喷火,其构造原理与现代火焰喷射器如出一辙。

最近,有专家根据《武经总要》的记载,对猛火油柜进行了复制,实测作战距离在5-6米。

在短兵相接的,这样的距离能够有效的毁伤敌军,更重要的是着火的士兵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会动摇敌军的战斗意志。

宋军对猛火油十分重视,《续》中有“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櫑木,备火油,凡防守之具毕备。

”可见猛火油在防城战占据重要地位。

在西北地区,各城“皆掘地做大池,纵横丈余,以蓄猛火油”,以此防备异族的进攻。

猛油火柜表现最出色的一次战斗,出现在宋金对抗时期。

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十二月,鹰派宗室完颜亮发动政变,推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改元天德。

完颜亮性格暴虐,荒淫狂傲,对内加强中央集权,鼓励农业,改革官制,推广汉化,对外筹备军资,积蓄力量,计划率军南下,与决战,一统九州。

图3 猛火油柜拆分 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汉奸倪询、梁简不仅帮助完颜亮打造战船,还变身带路党,企图对南宋都城临安进行斩首行动。

南宋朝廷闻讯后,任命为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屯驻平江(今江苏苏州),伺机而动。

李宝,山东菏泽人,年少时,打架耍赖,有“泼李三”的外号。

之难爆发,徽、钦二宗被俘受辱,李宝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转变。

他先后在和两位抗金名将手下效力,手下有一支由三千名闽浙渔民、一百二十条船组成的水军,这些水手完全按照的要求训练,人数虽少,战力十足。

此番有备而来,组成了600余艘战船,7万余人的庞大水军,与李宝的水军相比,双方的战船5:1,人数20:1,实力悬殊,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然而李宝毫不畏惧,毅然出海,一路北上,寻找战机,宋金海上大战一触即发。

图4 猛火油柜所需相关附件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军锚泊陈家岛(今山东诸城附近),计划在十月十八日到达杭州湾,意图占领临安,摧毁南宋首脑中枢。

十月下旬,李宝在石臼岛(今山东日照附近),偶遇数百名从金军逃脱的水手。

根据他们提供的情报,李宝得知了金军的锚地距离自己不过30多里,正在候风出击。

金军中精通水性的大都是汉族水手,他们对金军心存不满,可以作为内应,而金军士兵毫无水战经验,全都住在船舱,躲避风浪,同时,金军战船的船帆是用油布制作的,极易燃烧。

李宝审时度势,分析利弊,决定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图5 猛火油柜的样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二十七日清晨,南宋水军拔锚起航,乘风疾进,直扑金军锚地。

金朝中的汉人,见南宋战船来袭,诱骗金军进入船舱。

李宝部将曹洋率先接敌,一边用猛火油柜引燃船帆,一时间烈焰腾空,另一边向敌船发射火药箭,引发剧烈的爆炸。

金朝600余艘战船犹如待宰的羔羊,笼罩在火焰、爆炸和浓烟之中。

金兵欲起锚撤离,战船相互之间相互碰撞,反而加剧了金军的动荡。

有数十艘船冲出烈火的包围,意欲逃跑,被李宝指挥的水军追击,逐一将其歼灭。

金军士兵被宋军的喷火武器吓得肝胆俱裂,又不识水性,手足无措,同时,金军内部的汉族水手果断反击,纷纷杀死金兵,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和混乱。

侥幸逃上岸的金兵,也被王世隆、赵开等义军追杀,水陆并举,创造了空前的胜利。

此战,完颜郑家奴等6名金军高级将领被杀,3000余人被俘,缴获粮草、器械、文书等战利品数以万计,金军水师除主帅苏保衡只身逃脱,600余艘战船足足焚烧了四昼夜,方才熄灭,由此宣告完颜亮斩首行动的彻底破产。

图6 陈家岛海战示意 猛火油柜在陈家岛海战中的优异表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海上作战中大规模应用热火器。

此次战役,被英国列为《影响人类最重大的100次战役》。

陈家岛海战的胜利,加剧了辽国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保守派发动政变,诛杀了完颜亮,宋金两国陷入长期对峙的局面。

猛火油柜发展到遇到了强劲挑战。

在明代,制作火药的技术已经成熟。

各种以火药为基础的武器异军突起,如红夷大炮、佛朗机炮、火铳、万人敌、集束火箭等,在射程、威力、种类等方面全面超越猛火油柜,正因如此,猛油火柜并没有像西方的“希腊火”一样大放异彩,反而淡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类战争中的一朵奇葩。

随机文章北周到隋朝时期著名的武将贺娄子干人生简介风水宝地不葬无福之人,伤天害理命格差的人葬进去将引发横祸蛟龙号到底在隐瞒什么,深海底发现未知生物/疑似巨型真龙揭秘泰国那加火球是怎样形成的,河底沼气被月球引力吸出水面燃烧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是142857,埃及人发现的神奇数据改变认知

最早的丝绸之路是如何来的?由周穆王与西王母共同开辟的

“”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于公元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以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今河南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中国的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一般认为,是西汉的两次出使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的珠帘掀开,使各国的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他开通的道路,来往不绝,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因此,人们通常把丝绸之路开肇者的桂冠,戴到了出使西域的张骞头上。

经过对有关史料的分析,我以为,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还早于西汉张骞一千多年的周穆王以及与他做成第一次丝绸交易的西王母。

周穆王用所携带的丝绸换取了西王母给予的狩猎权。

周穆王在西域进行了三个月的狩猎活动,拉回周室的皮毛大约有一百车。

而他付出的丝绸,最多不超过八车。

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代君王,名满。

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曾率部西巡至西王母部落的行踪,记载于古籍《穆天子传》中。

只是由于后人加油添醋,又附会了不少美丽的想像于其中,使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瑶池相会变得具有神话色彩了。

其实,我更相信,洗去附会的神话,历史上是真有其事的。

大诗人曾作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虽然李商隐作此诗有隐讽当朝的意思,但却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故事流传之广。

在《穆天子传》流传之前,《·周本纪》中就有了周穆王西行的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

”东晋学者郭注释:“西王母者,西方一国君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中说:“昔穆王欲肄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之迹。

”以至“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

” 为了阻止穆王西行,祭公谋父作《祈招》诗,但穆王不听,仍肄心西行。

《史记·赵世家》对穆王西行记载得更为详细:“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

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这就是周穆王乘八骏御辇,西行至西王母国,见了西王母“乐之忘归”的故事。

能令周穆王乐而忘归的人,一定是一位令人沉醉的美丽夫人。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今河南汲县有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一座战国时期墓葬。

因此,出土一大批竹简,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

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来,两书合并为《穆天子传》。

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本十分重要的史书:《》。

这部书记载:“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上。

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

虎豹为群,与鹊于处。

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天子遂驱升岩石,乃记其迹于岩石之后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 这里详细记载了周穆王驾八骏御辇,西巡至西王母的国土,西王母在瑶池畔大摆酒宴,款待周穆王的情况。

席间,穆天子与西王母饮酒赋诗,西王母用委婉动听的吟唱,与善唱的周穆王用歌声对话。

对歌起舞,,所对之歌称为《瑶池对歌》。

西王母先歌云:“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所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听后吟唱:“予归东土,和洽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西王母接着吟唱:“徂彼西土,爰居于野。

虎豹为群,于鹊与处。

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将去子。

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 用现代话解读就是:在欢迎酒宴上,西王母首先唱出了对贵宾的热烈欢迎:“兰天白云可作证,巍巍大山自出欢迎,阁下不辞艰辛劳苦,千里迢迢到昆仑,带来了友谊,带来了和平。

只要阁下能长寿,欢迎您下次再光临。

” 周穆王听了很感动,回唱:“能受到您的诚挚邀请我是多么高兴。

我回到本国后要和华夏的各个部落团结和睦相处,让老百过上好日子,我一定再来拜访您。

就以三年为期吧,我们会在这儿见面的。

” 西王母得到周穆王的回答,心绪澎湃地感叹:“我住在西方的旷野上,实在偏僻又荒凉;老虎豹子和我同群,乌鸦喜鹊与我共处。

我守着这一方土地而不迁移,因为我是天帝的女儿;可怜我那善良的人民呀,又将和您分别,不能跟着您去。

乐师们吹奏起笙簧,心魂在音乐里翱翔;万民的君主呀,只有您是上天的瞩望。

” 酒宴后,周穆王在太阳落下的弇山,种下一棵槐树,并选择了一块巨石,在上面题字:“西王母之山”,以示纪念。

这时的西王母不论形象与能力,都令周穆王非常满意;同样,周穆王的威武勇猛,也让西王母一见钟意。

宾主两人可谓情投意合,。

《古风》唱曰:“荒哉周穆王,八骏穷万里,朝发昆仑巅,夕饮瑶池水。

” 但是,不管如何不舍,毕竟二人都是的领袖人物。

于是,除了口头的互相示好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下文了。

由是,开始了正式贸易。

周穆王和西王母丝绸贸易的数量和品种: 按照《穆天子传》的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

”开始时的见面礼是:白圭玄璧。

随后,周穆王又拿出了“锦组百纯,布组三百纯。

”“纯”是量词一匹的意思。

《周礼》曰“纯帛不过五两”。

也就是当时一匹丝绸重不超过五两。

周穆王给了西王母彩色的丝绸一百匹,素色的丝绸三百匹。

“西王母再拜受之。

” 第二天,西王母离开了周穆王,到各个部落通报,允许周穆王在其领地狩猎。

“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得获无疆(无限也),鸟兽绝群(将猎物打净了)。

”“天子于是载羽百车……东归。

”周穆王狩猎三个月,收获了百余车的鸟兽猎物,满载东归。

这是一次以产品(丝绸)换取资源的贸易,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对丝绸之路上丝绸贸易的记载。

可以说,是周穆王和西王母由此开辟了丝路贸易的先河。

西王母得到这批丝绸后,并没有独自享受,也通过贸易行为,有的流向了阿拉伯和北非。

公元1993年,奥地利学家在一具古埃及女性木乃伊头发中发现了一块丝绸。

这块丝绸与木乃伊同属古埃及二十一王朝,可以推测,这块丝绸很可能来源于西王母的丝绸贸易。

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穆王的时代定为公元前976年—前922年,(一说公元前1001年—前947年)。

穆王西巡开通丝路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963-公元前959年。

把考古和商贸的年代两端放大,也就是在公元前1000-前900年之间。

这百年间,古埃及正处于二十一王朝和二十二王朝之间。

也就是西王母收到丝绸不久,又开始与别人做贸易,闻名世界的丝绸贸易就此开始了。

所以说,丝路贸易的开肇者应该就是周穆王和西王母。

他们两人主导的这次丝绸贸易是一次成功的典范,也是后来者是榜样。

有人提出西王母部落的位置究竟在哪里?这个答案有多种,有说是祁连山(古称昆仑山)的青海西宁和青海湖附近;但比较多的人主张是新疆天池(天池又称瑶池),或者到了准格尔、克拉玛依、于阗一带。

不管位置在哪儿,这几个地方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

可以肯定的是,周穆王和西王母会见之处是在西域的丝绸之路上。

随机文章东南亚最神秘莫测的毒蛇,蓝长腺珊瑚蛇有致命神经毒素(一口就凉凉)黄皮子真有这么邪门么,能够附身人体做善事/也能够附身人体报仇四件汶川地震不能说的事,或早已预示着地震将发生/未证实揭秘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样子?从太空看地球的十大奇景(别具特色)网传台风是怎么形成的视频,发源于热带海面/每年全球62次台风

加入收藏
               

全球上最早的火车?揭全球秘火车发展史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