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U盘成病毒中转站 插拔传播危害大

软件支持 在线重装、U盘制作、自定义重装 等多种模式。
简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U盘
【菜科解读】
软件支持 在线重装、U盘制作、自定义重装 等多种模式。
简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U盘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储设备。
然而,便捷的同时,U盘也成为了病毒传播的重要载体。
一个小小的U盘,竟然成为了病毒的"中转站",危害巨大。
本文将深入探讨U盘传播病毒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工具原料:
系统版本:Windows 11 Pro版本22H2
品牌型号:三星(SAMSUNG)BAR Plus 128GB
软件版本:360安全卫士 V12.8版本
一、U盘病毒传播的原因1、U盘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自由插拔,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2、许多人缺乏安全意识,经常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或者在公共场合借用他人的U盘,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3、有些U盘生产厂商在出厂时就已经预装了病毒程序,给用户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U盘病毒的危害1、U盘病毒可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重要文件等,造成经济损失和隐私泄露。
2、严重时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数据损坏,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3、U盘病毒还可能通过网络传播,危害更多的计算机用户。
2021年,某高校就发生了大规模U盘病毒感染事件,给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影响。
三、预防U盘病毒的措施1、尽量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必要时先进行查杀病毒。
2、定期对U盘进行病毒检测,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
3、不要在U盘中存放重要文件,做好数据备份。
4、打开U盘时,操作要谨慎,不要随意点击未知文件和程序。
5、不使用U盘时,要及时弹出,不要带病毒的U盘到处乱插。
内容延伸:1、除了U盘,手机等移动设备也可能成为病毒的载体。
在手机上浏览不安全网页、下载来源不明的APP等,都可能感染手机病毒。
因此也要提高手机使用安全意识。
2、云存储是一个较为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
将重要资料存到云端,即使本地设备中毒,也不会影响云端数据。
但也要注意选择正规的云存储服务商。
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智能化的反病毒手段。
但安全意识才是根本,大家要养成良好的数字设备使用习惯。
总结:U盘病毒传播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不容小觑。
作为数字时代的"居民",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同时也要加强学习,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术,为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标签: 注意:本站所刊载的文章均为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对于商业使用,请联系各自版权所有者,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Win7系统升级指南:全面解析升级步骤与要点 Win7系统损坏修复教程:详细步骤助你快速解决问题 警惕!U盘成病毒中转站 插拔传播危害大 分类于: 回答于:2024-03-28
简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U盘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储设备。
然而,便捷的同时,U盘也成为了病毒传播的重要载体。
一个小小的U盘,竟然成为了病毒的"中转站",危害巨大。
本文将深入探讨U盘传播病毒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工具原料:
系统版本:Windows 11 Pro版本22H2
品牌型号:三星(SAMSUNG)BAR Plus 128GB
软件版本:360安全卫士 V12.8版本
一、U盘病毒传播的原因1、U盘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自由插拔,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2、许多人缺乏安全意识,经常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或者在公共场合借用他人的U盘,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3、有些U盘生产厂商在出厂时就已经预装了病毒程序,给用户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U盘病毒的危害1、U盘病毒可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重要文件等,造成经济损失和隐私泄露。
2、严重时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数据损坏,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3、U盘病毒还可能通过网络传播,危害更多的计算机用户。
2021年,某高校就发生了大规模U盘病毒感染事件,给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影响。
三、预防U盘病毒的措施1、尽量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必要时先进行查杀病毒。
2、定期对U盘进行病毒检测,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
3、不要在U盘中存放重要文件,做好数据备份。
4、打开U盘时,操作要谨慎,不要随意点击未知文件和程序。
5、不使用U盘时,要及时弹出,不要带病毒的U盘到处乱插。
内容延伸:1、除了U盘,手机等移动设备也可能成为病毒的载体。
在手机上浏览不安全网页、下载来源不明的APP等,都可能感染手机病毒。
因此也要提高手机使用安全意识。
2、云存储是一个较为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
将重要资料存到云端,即使本地设备中毒,也不会影响云端数据。
但也要注意选择正规的云存储服务商。
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智能化的反病毒手段。
但安全意识才是根本,大家要养成良好的数字设备使用习惯。
总结:U盘病毒传播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不容小觑。
作为数字时代的"居民",我们要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同时也要加强学习,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术,为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菜科网系统致力于解决 Windows 系统重装解决方案,提供高效、安全、免费的系统重装服务。
性伴侣越多,越容易得癌症?5种癌症与性生活有关,劝你悠着点儿
性伴侣数量越多的人,罹患癌症的风险也越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往下看! 一、剑桥大学研究:性伴侣数量与患癌风险相关剑桥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等7个机构进行过一项跨国合作研究,发现一生中有10个或10个以上性伴侣的个体患癌症的风险或许更高。
研究针对英格兰地区平均年龄64岁的2537名男性与3185名女性进行了调查。
通过受试者报告自己一生中拥有的性伴侣数量,菜叶说说,将其分成四组,分别为0~1;2~4;5~9;10或以上。
同时,受试者分别对自我健康进行了评价,且报告了自身罹患慢性疾病的情况。
随后,研究人员用逻辑回归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并根据社会人口统计学、健康相关的协变量进行调整。
结果发现:①女性受试者性伴侣数量大于等于10个的,相较于0~1个的罹患癌症的风险上升了91%。
②男性受试者报告有2~4个终生伴侣的相较于报告0~1个的罹患癌症的风险上升了57%。
报告性伴侣数量10个及以上的,罹患癌症的风险则上升了69%。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人员认为,癌症风险的增加可能是由那些已知与性传播感染有关的类型引起的。
二、5种癌症与性生活有关,劝你悠着点儿HPV病毒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只要是有性生活的人,都可能会感染HPV病毒,不论男女。
而持续性感染高危型HPV,很可能诱发多种癌症。
1、宫颈癌HPV病毒可引起人体皮肤黏膜上皮增生,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感染。
但大部分的HPV病毒感染后可在2年内自行清除,仅有少部分的女性体内病毒会持续对宫颈带来刺激,最终诱发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发生。
过早进行性生活以及拥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更容易罹患宫颈癌。
因年龄较小的女性下生殖道发育尚不成熟,宫颈对于病毒、致癌物质敏感性更高,且抗病能力较差,很容易让宫颈暴露于危险下,继而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而拥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HPV病毒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在发生感染后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也会随之提高。
2、肛门癌数据显示,肛门癌的发病率为1/10万,大约有9成的肛门癌发生与HPV感染相关。
研究发现,宫颈和肛门部位的HPV感染型别高度一致。
发生HPV病毒感染后,病毒会持续不断对肛门带来刺激,容易因此而诱发炎症、癌变。
在有肛门性交的男性人群中,肛门癌的发生率会显著上升,达到了35/10万,这类人群属于肛门癌高危人群。
3、阴茎癌阴茎癌最常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男性,包茎、吸烟、炎症刺激、性伴侣数量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均是促进阴茎癌变的因素。
数据显示,50%的阴茎癌患者病变组织中检测出16和18型HPV,患阴茎癌的男性其配偶发生浸润性宮颈癌的危险性增加了2.8~6.7倍。
4、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身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罹患前列腺癌的患者具有初次遗精年龄小、性生活年龄小以及HPV病毒感染率较高的特点。
男性一旦感染HPV16、18、33等高危分型,可能会影响到肿瘤基因的变化,继而进一步诱发前列腺癌。
5、口咽癌没想到吧?口咽癌竟然也与HPV感染有关!数据显示,在美国,有70%的口咽癌由HPV引起,咽后壁和扁桃体都与HPV感染相关,是男性中与HPV相关的最常见癌症。
HPV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人体,口咽部黏膜上皮也是容易被侵犯的部位之一。
不洁性生活容易让HPV病毒接触到口咽部,继而会发生HPV感染,最终诱发肿瘤。
三、性生活注意4点,疾病不敢来适当进行性生活可给健康带来一定好处,但很多疾病的传播也是通过性生活来的。
在进行性生活时,要注意做好这些事情,尽可能预防疾病传播。
1、性前检查性前检查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发现病毒,提前预防被感染。
建议男女双方都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泌尿生殖系统常规检查、生殖器检查以及四项基础传染病检查。
2、做好安全措施#p#分页标题#e#同房过程中佩戴避孕套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帮助预防90%以上的性传播疾病。
但在使用避孕套时要注意方法正确,不当的使用方式也可能会导致佩戴无效。
3、不宜太“生猛”性生活时太过“猛烈”可能会导致包皮系带撕裂、阴茎白膜破裂、阴唇红肿以及阴道撕裂等问题出现,在同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道适宜。
4、事后清洁房事结束后,男女双方的私处上都会残留分泌物、汗液等物质,没有及时清洁的话无疑是在给细菌滋生提供温床。
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本身尿道较短,没有及时清洁的话很容易让细菌趁虚而入,诱发尿道炎等发生。
小艾在此提醒,性生活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日常一定要多加重视该问题。
参考资料:[1]Igor Grabovac, Lee Smith, Lin Yang,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diseases and 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BMJ Sexual & Reproductive Health (2019), DOI:10.1136/bmjsrh-2019-200352
多少血量可以感染艾滋病毒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血液中没有任何病毒,也就是说,你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感染艾滋滋病毒呢?事实上,这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例如,吸毒者通常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这些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致病毒入侵。
此外,吸毒者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他们会感到焦虑,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2021 年 12 月 1 日是第 34 个 " 世界艾滋病日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 2021 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为 " 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 "。
这些年来,人们对艾滋病一直存在着不少疑问或误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陈友鹏在此汇总了艾滋病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男同性恋者一定会得艾滋病同性恋并不等于艾滋病,但同性恋却与艾滋病密切相关。
男同性恋者的肛门是发生主要的性行为的器官。
与异性性行为相比,直肠弹性不及阴道,且直肠黏膜的表面是柱状上皮细胞或鳞状上皮细胞,与阴道的角化性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相比较,直肠黏膜较薄,更容易破损。
在直肠破损时,精液里含有的大量 HIV 就很容易进入人体,含有 HIV 的精液达到直肠后,HIV 就会很快通过破损的黏膜处潜入血液,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寻找到淋巴细胞,进行繁殖和复制。
误区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 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在开始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此时我们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 6 到 8 年。
误区三:跟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浴池、坐便器会被传染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带有 HIV 病毒的不洁(无保护)性交,或共用针管、针头或其他边缘锐利的器具注射,以及母亲到婴儿的垂直传播(这就是说的 " 性、血液、母婴三大途径 ")而被感染。
坐便器的接触都不满足传染条件,所以不会有感染的。
即使坐便器边缘留有艾滋病病毒,但病毒离开人的体液以后很快失去传染性,而且分泌物干燥以后也没有传染性。
误区四:用沾有艾滋病患者血液的针头来扎人会传播艾滋病发生传播的风险很低,不要过度担心,菜叶说说,甚至恐慌。
因为艾滋病病毒只能在液体中存在,如果在干燥环境中,HIV 病毒 10 分钟便死亡,在 56 ℃的环境中 30 分钟灭活(即病毒不再有生理活性,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
针头上的血液含量很少,而病毒量就更少。
对于这种情况,导致感染的可能性极低,即使在医院内医务人员针刺误伤,其感染的几率也只有 0.3%。
也可以马上去医院咨询,考虑是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用药阻断 HIV 感染。
在发生 HIV 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 2 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记住最好在 24 小时内,但不超过 72 小时,连续服用 28 天。
误区五:唾液也是体液,接吻就会感染艾滋病一般礼节性的接吻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而深吻、长吻,或当唇、舌、口腔粘膜有破损或溃疡时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咳嗽和打喷嚏更不会传播艾滋病。
误区六:蚊子能传染艾滋病蚊子的叮咬会传播一些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但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疟疾只能由中华按蚊才能传播。
而蚊子的体内不适合艾滋病病毒的存活,更谈不上繁殖。
另外,有资料表明蚊虫叮咬人体后,蚊喙上所带血量里的病毒不足以导致其他人体感染 HIV 病毒,因此蚊子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误区七:发生危险行为后可以马上做 HIV 抗体检测人体感染 HIV 病毒后有一段时间是测不到 HIV 抗体的,这段时间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虽然存在 HIV 感染但无法检出抗体。
窗口期通常是 2 周至 6 月。
感染 HIV 后,体内抗体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抗体水平很低,并且只有某些抗体能够检出,不足以确定最终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HIV 抗体检测的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存在 HIV 感染的可能,需要立即、第 2 周、第 1 月或 3 月、第 6 月时检测。
一般来说,第 2 至 3 月时检测结果,基本上可以确诊与排除。
在有条件的单位医院,也可以 PCR 检测 HIV 病毒载量等来帮助诊断。
误区八:若双方都是 HIV 感染者,那么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就没有风险#p#分页标题#e#HIV 感染者选择另一名 HIV 感染者作为性伴侣,这种行为称为 "serosorting"。
Serosorting 行为关于 HIV 的安全性尚未有定论,但是存在有以下的可能,供大家参考:由于 HIV 病毒具有不同的种类,serosorting 行为可能会让 HIV 感染者再被感染上另一种类型的 HIV,由于不同种类的 HIV 抗药性不同,或者某一种标准疗法对其效果不佳,这样双重感染有可能增加治疗的难度,从而对生命构成更大威胁。
误区九:HIV 病毒感染的女性所生的婴儿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的女性可以在怀孕、分娩或母乳喂养时将病毒传染给其后代。
但是 HIV 感染的怀孕母亲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显著地降低感染后代的风险。
HIV 感染的女性如果在怀孕早期接受特殊的治疗,并且在产后避免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预防给药等,可将 HIV 母婴传染的概率大大降低,甚至成功阻断。
误区十:万一发生了 " 一夜情 ",而对方就是艾滋病病人,自己就肯定会感染不一定,建议马上到医院就诊,评估后马上吃药来预防(艾滋病暴露后预防)。
当然,建议您洁身自爱,不要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艾滋病暴露后预防是指尚未感染 HIV 病毒的人群,在暴露于 HIV 高感染风险后,尽早(不超过 72 小时)进行的抗 HIV 病毒阻断的治疗,是通过主动干预降低感染的重要策略之一。
疑似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后,需第一时间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回忆暴露情况,尽快到相关机构进行咨询和评估。
首选推荐方案为替诺福韦 / 恩曲他滨(TDF/FTC)+ 多替拉韦(DTG)或拉替拉韦 ( RAL ) 等整合酶抑制剂,如果整合酶抑制剂不可及,可以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 / 利托那韦(LPV/r)和达芦那韦 / 利托那韦(DRV/r)。
新版指南对 HIV 暴露后预防的用药方案做出了进一步更新,将长效 HIV 融合抑制剂艾可宁(通用名:艾博韦泰)组建的新疗法,作为 HIV 暴露后预防的推荐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