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流行的WWW服务工具Apache与IIS对比介绍

目前最流行的建立WWW服务工具就要属Apache与IIS了。
那么他们之间都有什么区别呢?
【菜科解读】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网站,对外展示自己的页面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目前最流行的建立WWW服务工具就要属Apache与IIS了。
那么他们之间都有什么区别呢?到底哪个工具才是最适合我们的呢?今天就来讨论下这个问题。
一、免费与收费之争:虽然很多用户都使用IIS建立网站,他是集成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组件。
不过要想合法使用IIS就要购买正版Windows操作系统。
反观Apache,他是完全免费的。
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免费下载并使用了。
结论——Apache免费,IIS收费,前者占优。
二、稳定性:接下来要比较的就是稳定性了,WWW服务要随时运转正常,一个网站也需要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为公众开放。
所以稳定性是IIS和APACHE比较的重点。
IIS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500错误,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假死现象。
用户需要不定期的重新启动IIS服务才能保证网站的正常。
Apache在配置上比IIS要复杂,不过一经设置完毕就可以长期的工作了。
大型网站都使用APACHE作为自己的WWW服务提供工具。
APACHE的所有配置都保存在配置文件中,使用时完全按照配置文件中记录的信息执行。
一般不会发生莫名其妙的假死情况。
小提示:在windows2003系统下使用IIS比用APACHE性能要好。
结论——APACHE稳定,IIS有时假死,前者占优。
三、扩展性:扩展性是指WWW服务提供工具是否可以应用于多种场合,多种网络情况,多种操作系统。
IIS只能在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使用,离开了windows他将一事无成。
无法移植到其他类型的操作系统中。
APACHE是个多面手,他不仅仅应用于windows,对于unix,linux以及freebsd等多种操作系统来说他都可以胜任工作。
而且不同操作系统的配置步骤基本类似,可移植性非常高。
结论——IIS只能在windows下运行,apache应用范围广。
apache获胜。
四、安全性:经常看到某某网站被黑客攻击或者某某网站被非法用户上传病毒的消息,对于为其他人提供服务的站点来说,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网站连自身安全都没有保证的话,谁愿意浏览和使用呢。
早期的IIS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使用默认设置的话黑客可以轻松趁虚而入。
不过在IIS6中微软公司对安全方面进行了大幅改进。
只要保证操作系统补丁更新及时,就可以将网站安全系数尽可能的提高。
特别是IIS6与.net平台相互倚靠,使安全性几乎完美。
APACHE在安全方面一直做的不错,因为很多用户都是在linux下使用apache,所以操作系统的特点使得linux下的apache具有先天的保护伞,安全性自然没得说。
结论——IIS6以前的版本有安全隐患,IIS6和APACHE一样安全可靠。
IIS6与APACHE打个平手。
五、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指是否开放了程序的源代码,众所周知IIS是WINDOWS系统的一部分,所以他的源代码是没有开放的。
而apache则不同,最早他是为了类unix系统服务的,所以完全对外开放源代码。
任何人都可以分析他的代码,发现其中的漏洞,并发布补丁来弥补该漏洞。
正因为APACHE的这种开放性,也使其安全性大大提高。
结论——IIS不开放代码,APACHE开放源代码。
后者获得胜利。
六、难易性:一个工具使用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其用户的多少,特别是网页发布工具。
毕竟很多公司希望有自己的网站,但又不希望聘请高薪的网络管理员来维护。
因此必然找上手相对容易的工具来搭建自己的站点。
IIS开起来比较简单,很容易就可能让IIS工作,对外发布网站。
不过管理员很容易出现错误配置和误操作问题。
不过总体说来IIS还是非常容易学的,但要学好他恐怕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APACHE的使用比IIS要难,需要有一定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的人才可以使用。
他的配置也不是图形化的,需要我们通过编辑配置文件来实现。
但是单从APACHE的设置上讲,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帮助文件进行参数设置的话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结论——IIS容易安装但难精通,APACHE安装相对困难,要想精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IIS略占优势。
七、编程性:为了让网页更加丰富多采,更加美观,互动性更好,高手为我们开发了多种组件与控件,那么这些控件在IIS或APACHE下是否正常运行呢?APACHE下的Mod Rewrite功能非常强大,而IIS中的ISAPI的Rewrite需要专门开发,一般初学者是不能够实现的。
APACHE可以使用Subversion WebDev以及.htaccess功能,还可以使用ForceType。
另外IIS对FastCGI的支持也不是很好,所以一些CGI、PHP程序运行起来速度很慢,远不如apache。
结论——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组件,因为选择IIS还是APACHE由工作环境所决定,这点两者不分高下。
八、支持语言方面:由于目前建立网站和论坛的语言多种多样,例如ASP,PHP,JSP等语言。
那么IIS和APACHE对他们都支持吗?IIS对ASP特别是.net运行很稳定,不过对于PHP和JSP就比较麻烦了。
PHP需要经过反复配置才能在windows2003上支持。
APACHE则能够很好的支持上面提到的几种语言,运行ASP,PHP,JSP都没有任何问题。
结论——APACHE支持语言比较多,IIS支持PHP和JSP时有点麻烦,需要经过一定的配置。
APACHE获胜。
九、待遇方面:提到待遇方面可能很多读者会比较纳闷,怎么IIS和APACHE还存在待遇问题呢?其实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网络管理员的待遇。
一个会IIS的网络管理员与一个会APACHE的网络管理员,他们的薪水是不一样的。
APACHE最大的好处就是配置参数多,如果要精通APACHE需要很高的水平。
所以同等水平的网络管理员会APACHE的要比会IIS的待遇更好。
结论——钱多是获胜的唯一标准,APACHE占优。
总结:其实今天我们在这里争论IIS好还是APACHE好是没有很大意义的,本文所进行的比较也只是给那些徘徊在网络管理员路口,不知道学习哪个工具来建立网站的读者一点参考。
只有你对IIS和APACHE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才能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总的来说Apache的优点在于在各种开源的WWW服务提供工具中特性最全,支持最广,相对比较稳定的,而且扩展性丰富。
不过正因为要考虑扩展性,性能就肯定不会太高,只能保持一个中等的水平。
而IIS6在处理连接及事件性能方面还是很强大的,超过了APACHE。
另外安全方面IIS6也有了质的飞跃,弥补了以往IIS漏洞漫天的缺陷。
如果你的公司网络环境不负责,没有涉及太多的开发的话建议仍然使用IIS6。
当然如果是建立在WWW上的开发和调试还是使用APACHE更加顺手。
AMP 20101106 绿色中文版:http://www.cr173.com/soft/18147.html
明清盛大庆典是如何举行的 ?一般都是在哪里举行
天安门只在遇有亲征和大将出征要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皇帝发布重要文告,以及皇帝举行登基、大婚等盛大庆典时,才用天安门。
除此,天安门是常闭不开。
“金凤颁诏”是明、清时期在天安门举行的最为盛大的典仪之一。
颁诏分“登极诏”和“颁恩诏”两种。
前者是老皇帝死后,继位的新皇帝于当天将继位原因和日期向全国宣告;后者是将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之事向全国宣告。
宣告的文件称为“诏书”。
诏书是用两尺宽两丈长的硬黄纸,边上饰有金龙、纸内写明诏令之缘由和条款。
在,诏书前半部为汉文,后半部为满文,末尾钤皇帝玉玺,再将它卷成4寸(约13厘米)粗,3尺(约1米)长,外用金龙云纹之黄缎包袱皮包上,横供于黄架上,并由把它领至礼部,誊抄若干份,分发全国以便向人民宣告。
颁诏仪式由太和殿始。
颁诏当天,礼部鸿胪寺官员预先在太和殿内东侧设一张放诏书的黄案,并在丹陛正中设一张黄案。
同时,礼部在午门外设龙亭和香亭,工部在天安门城楼垛口正中设金凤台,在天安门城楼东第一间设宣诏台,并准备好“金凤朵云”(漆成金黄色的木雕凤凰和雕成云朵状的木盘)。
奉诏官(捧接诏书的官员)和宣诏官(宣读诏书的官员)等人穿戴整齐,事先恭候在那里。
诏书一般先由皇帝颁发,颁诏仪式开始,内阁学士穿朝服,恭恭敬敬地捧着诏书,安放于太和殿东侧的黄案上。
皇帝盖上御玺后,经过一套烦琐的礼仪,然后由礼部尚书在太和殿用云盘承你诏书。
这时文武百官均已按官阶高低在外金水桥南排队肃立。
礼部尚书奉诏后,捧出太和殿,再放置在午门外有人抬着的龙亭里。
然后在鼓乐、仪仗及文武官员的护送下,出太和门、午门、端门,前往天安门城楼。
奉诏官行一跪三叩礼后,将诏书捧到宣诏台黄案上。
宣诏官登台面西而立,宣读诏书。
因高高在上,又很“神圣”,听起来仿佛天音一般。
这时,在天安门下金水桥南,文武百官和那些充当百姓的“耆老”,按官位序列依次列队面北而跪,行大礼,以谢“皇恩”。
诏书读完,由奉诏官把诏书卷起,放在一个形似“云朵”的木盘内,来到城楼垛口正中的“金凤”前,将诏书衔放在“木雕金凤”嘴里,再用黄绒绳悬吊“金凤”从天安门垛口正中徐徐降下,以示天子帝王之命由金凤凰乘云朵自天而降人间。
这时,早已有礼部官员托着云盘在下面跪接。
金凤嘴里的诏书正好落在“云盘”里,此举称为“云盘接诏”。
接诏后,诏书仍要放回天安门前的龙亭内,然后由黄盖(黄色伞盖)、仪仗、鼓乐为前导,浩浩荡荡抬出大清门,送往礼部衙门。
这时,礼部尚书早已从长安左门快步回到礼部衙署,率众官吏在门前跪迎诏书,并将诏书安放在大堂内,恭列香案,行三跪九叩礼。
随后,用黄纸誊写若干份,分送各地,颁告天下。
这一整套仪式,史称“金凤颁诏”。
清代龄专门写诗形容此景: 双阙平明烟雾开, 九重颁诏出层台, 幡悬木凤街书舞, 仗立金鸡下敕来。
从诗中看出天安门“金凤颁诏”别有一番景象,显示了皇权至尊、君权至上。
随机文章杨玉环替老胖安禄山「洗三」 唐玄宗却不皱眉、不动怒9.8新疆ufo事件悬停5小时,5条光柱飞行物竟是俄罗斯火箭挪威NSM精确制导导弹,曾受到F35青睐(制导方式奇特)揭秘三峡压新主四川出天子,网络谣言阴谋论骗取不明真相民众宇宙的中心是哪里,每一个都是宇宙的中心/霍金认为在四维空间中
清朝阅兵是如何举行的 他们都是如何做的
”入关以后,统治者采取了很多方式来维持自己的这一民族优势,比如木兰围猎,比如阅兵。
早在天聪年间,就曾在沈阳北郊举行过阅兵式以激发士兵破关志气,仪式装备齐全,要求严格,规模相当盛大。
入关以后,统治者确定了比较完备的阅兵制度,有简阅和大阅两种阅法,简阅一般由亲贵或地方督抚主导,规模比较小;而大阅则是皇帝主导的隆重仪式。
《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年间,向皇帝提出重视阅兵,每三年一大阅的建议,从此,大阅典礼就算是被制度化(此规定未被严格执行,阅兵式往往会因为现实需要而被临时增加或取消),亲贵、大臣都要参加,部队为此要提前训练,阅兵时若有失误会被严惩,地点在京郊的南苑围场。
若至该举行大阅的年份,礼部官员会上奏提醒,若皇帝允准,则下令钦天监选择吉日,之后各部官员就立即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具体是搭建帷帐,准备甲胄,训练仪仗队、军乐队,训练待阅军队等工作。
等到大阅之日,皇帝将会在大臣的簇拥下,一身戎装地出现在大阅场地,同时,奏响军乐,为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拉开序幕。
《大清会典》记载过康熙二十四年的一次大阅:阅兵的时候,八旗部队分列两边,皇帝在司礼大臣、御前大臣、各种仪仗的引导下,分别简阅左右两边的军队,最后回到中路,再到达设立在最高处的皇帝帷帐,观看军队的演练,演练包括鸣号、鸣炮、表演军操、变换阵型等,所有演练结束后,队形再恢复到皇帝检阅军队时候的样子,最后,皇帝赐酒,行赏。
整个清朝,举行大阅次数最多的皇帝是康熙,前后共14次。
而最有名的大阅典礼则是四年的南苑大阅,以这次大阅为题材,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绘制了一幅《乾隆大阅图》,这幅画将清朝大阅典礼宏伟、气魄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后人。
随机文章一百年前的日本人怎么称赞女生漂亮?带你一窥当时的流行语中国400吨重型运输机简介,发动机比运20大2倍美国三叉戟洲际导弹,4000万美元一枚可摧毁任何导弹发射井该如何正确对待人工智能,毁灭世界或是助手(全在人类一念之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推动全球人类文明发展(西方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