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秦始皇兵马俑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1974年春,秦始皇陵墓被发现,到如今,它还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精巧奇特的一座陵墓之一。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
【菜科解读】
1974年春,秦始皇陵墓被发现,到如今,它还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精巧奇特的一座陵墓之一。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到现在已经50多年过去了,秦始皇陵墓却一直没有开挖,专家还说,聪明人都不会去挖它,为什么呢?
当年,秦始皇一边幻想长生不老,一边又在为自己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墓。
这座陵墓耗时39年,动用工人72万人,陵墓总占地面积有56.25平方千米。
换算一下,就是相当于78个故宫。
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其实只是400多个陪葬坑中的一个,且目前已经发掘的面积就超过了两万平方米,而这还是当初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肆破坏后遗留下来的部分。
那为什么不挖它呢?
《史记》中明确记载称地宫中有防御用的“机弩矢”,能够做到:“有所传穿近者辄射之”
后来德国专家用核磁技术扫描了墓穴,陵内不仅有大量的建筑群,还有部分依然有热反应,这表明其中的某些装置仍然在运转,而核磁扫描的结果也证实了水银的存在。
经过后续勘测,目前基本可以确定该陵墓为高51米,底面周长1700多米的覆斗形,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发掘难度大,文物保存也很困难。
兵马俑在最开始出土的时候其实是彩色的,但后续却因为接触空气,最终氧化变黑。
所以专家对秦始皇陵发现多年不挖作出回应:聪明人都不会挖,挖掘的损失太大了,承受不起。
另外还有重要人物批示,秦始皇陵100年内暂不开挖,更加让人对里边的构造和物品好奇不已。
秦始皇陵到底有什么,这么宏大 设计精巧的建筑,真的是当年的人力物力能够打造的吗,会不会是当时外星文明造访,留下的痕迹?
这些答案我们无从得到,但是我们可以凭借想象力,去赋予它更传奇的色彩。
清华大学物理学博士郝景芳女士最近推出了一本科幻小说《宇宙跃迁者》,在书中,她将外星文明与秦帝国、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联系起来,用脑海中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解答人类历史未解之谜。
这本书讲述了2080年人类与外星文明接触、发现宇宙文明体系的故事。
在书中,郝景芳博士创新性地将秦始皇陵和古代青铜纹饰,与外星人造访地球的设想联系起来,还将民族传统的儒家、法家等理论与外星文明联系,让人大呼过瘾。
青铜器、阿房宫、兵马俑,这些都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被作者赋予了宇宙连结的重任,秦陵地宫内神秘的中微子探测器,意识联通带来的神秘幻像,能利用纠缠打开虫洞跨越宇宙的高级文明……
郝景芳说,她爱中国古代文化和美学,希望将它们也带到未来,而不会被时光尘封掩埋。
“我希望它是一部可能探索自己的文化特色、面向未来的作品。
把我们理解的中华文明,像诗词、器物、历史故事中的美学等等带到未来,才是更好的传承。
”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中,曾展示过黑暗森林法则,但是郝景芳却觉得,《宇宙跃迁者》中的外星文明也可以是友善的、可以沟通的,他们或许曾数次到访地球,并帮助人类完成文明的升级。
你更支持哪种设定?如果你也喜欢科幻和历史,不妨买本书看一看,和作者一起回顾民族传统文化,去展开想象,探索未来宇宙的更深处。
欢迎关注@松蝴蝶,和你一起成长!一、兵马俑怎么来的?
优质答案1:
兵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记载,故未被人知,也因此历经二千余年而能保存原貌。
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
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扩展资料
部分兵马俑介绍:
1、武士俑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
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多,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
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
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
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2、军吏俑
#p#分页标题#e#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
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下级军吏在兵阵中,以口令指挥阵势。
优质答案2: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
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
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闻名遐迩。
每个陶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迥异的武器配备。
事实上,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之宏大远超大家想象,这点从其修建时间便可见一斑: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修建时间共持续37年。
优质答案1:
确切的说是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而并非秦皇陵,因为对于秦始皇陵,考古学家至今都只是怀疑在兵马俑旁,但并没有确定!
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现为西安市临潼区)西扬村的村民在村南打井时,无意中发现了秦兵马俑。
而后经过考古工作者发掘,其成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嬴政,作为第一个统一六国统一祖国山河的君王,他的功绩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秦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自西周以后几百年的纷乱历史,把六国吞并,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而且在对匈奴上,派大将蒙田北击三千里,使北疆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稳定。
其次,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
这对以后的历史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历史潮流,时代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秦始皇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先河,称皇帝,结束了中国的奴隶社会,秦始皇作为时代第一人,其功不可没。
优质答案2:
秦始皇里的发现可以算的上是机缘巧合,1974年的时候在陕西省临潼县距离现在的秦始皇陵东面的西杨村正处于干旱时期,农民为了获取水资源就在村旁打井取水,村民在打井过程中挖到了一个陶制的人头,由于当时村民比较迷信,认为挖到人头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又将挖出来的陶制人头埋回去了。
之后当地村民又在那片区域挖出了其他陶制人的身体部件,这才引起了当地村民的关注,他们把这件事情上报了当地政府,政府又上报国家,国家派文物部门前来勘察。
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经过钻研和发掘发现了离地面五米下的一座俑坑,这座俑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座俑坑里站满了手持兵器身披铠甲威武雄壮的士兵,同时这就俑坑被命名为一号坑,一号坑被发现后考古学家经过进一步的勘察和发掘工作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三个坑里面的陶俑有加起来多达数千个。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奠定了秦始皇陵被发现的基础,通过秦始皇兵马俑周围的勘察和研究,考古学家准确确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
秦始皇陵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考古活动之一,秦始皇陵的发现也向全世界彰显了我国的古代文明的灿烂和我国文化资产的雄厚。
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
唯独秦始皇陵地宫还是一个谜,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地宫规模极大。
后经考古专家证实,真实的秦始皇陵地宫相当于78个故宫。
如此以来,问题也就随之产生,秦始皇陵地宫规模这般大,究竟靠什么支撑庞大的内部空间?秦始皇陵地宫里边究竟是什么奇珍异宝,我们目前不得而知。
目前可以依托的史料,仅仅是《史记》中笼统的介绍。
按照《史记》的描述,地宫可以说是咸阳城的翻版,无法想象的大。
不得不佩服司马迁,一辈子不肯能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竟然能把秦始皇陵地宫描述的那么邪乎。
根据考古专家的努力已经得知,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造成的江河湖海,基本上与我国渤海、黄海的位置一致。
可见,秦始皇陵地宫倾举国之力啊!通过多年的考察,考古专家大致探测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大小。
早在1962年,考古专家都知道秦始皇陵地宫的面积在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不仅如此,单单秦始皇陵地宫的墓室大小都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可想而知秦始皇地宫有多大?既然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空间如此之大,那么究竟是什么来支撑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呢?考古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根据多年探测,已经明白了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内部空间的正是坚硬无比的夯土墙。
所谓的夯土墙,也可以理解为是秦始皇陵地宫的宫墙。
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地下30多米的位置,夯土墙的承重能力达不到根本就无法确保秦始皇陵地宫的安全。
据悉,夯土墙高度都有30米,南墙宽度在16米,而北墙宽度在22米。
夯土墙的堆砌过程,非常的苛刻。
秦国制度中最好的地方就是有统一的标准,一段夯土墙建成之后,会有强弩射击,以插不进墙体为标准。
否则,不管墙体建成什么样都得推倒重建。
所以,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质量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不仅质量可靠,而且夯土墙的硬度与精致程度,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秦朝的夯土技术,可以参照秦直道遗址,到现在的夯土都是坚硬无比。
考古专家表示,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每一层都是用细土堆砌碾压,厚度约在五六厘米左右。
历经千年,秦始皇陵地宫的夯土墙已经坚硬无比,支撑起秦始皇陵地宫庞大的内部空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秦人的智慧。
老秦人建立的第一座皇陵,都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就算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依旧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一方面是技术确实是达不到,另一方面国家决策层不允许贸然挖掘秦始皇陵地宫。
随着中国考古技术的发展,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秦始皇陵地宫可以重见天日。
爬山的最佳时间?什么时候爬山最好?[图]
爬山看似容易,实际上实践起来还是需要毅力的,爬山过程中会消耗很大的体能,菜科网,所以我们在爬山时要做好准备工作。
爬山还要挑准时间,什么时候爬山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