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怎样养殖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4-05 点击数:
简介:青蛙怎样养殖?如何防治疾病?“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30万亩,其中,今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产出率和综合效益。

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占全市耕

【菜科解读】

青蛙怎样养殖?如何防治疾病?“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30万亩,其中,今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产出率和综合效益。

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以上。

青蛙具有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一直都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那么青蛙怎么养殖才好?具体的技术有哪些?为了满足人们“舌尖上的需求”,也为了促进天然野生资源的恢复,青蛙养殖成为了备受青睐的养殖项目,具体的养殖技术如下:

青蛙怎样养殖

一、养殖池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菜叶说说,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池水中投入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二、种蛙选择

种蛙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青蛙,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

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三、产卵时间

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15℃以上时雌雄蛙开始拒对,18-28℃是最适的产卵温度。

四、采卵方法

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

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

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正面朝上,反面向池底。

如果方向搞错,对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

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

如果在一池中放不同期的卵块,孵出来的大小蝌蚪生长速度不一,弱小的就会逐渐衰弱而死亡。

青蛙怎样养殖

五、孵化管理

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之间。

在换水、换盘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以上或水温低于4℃,高于28℃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

因此,观察蛙卵孵化时动作要轻,不能随意搅动池水,以免蝌蚪幼体漂离卵膜,影响成活率。

经过两天孵化,蛙卵略能摇动,3-4天即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孵化小蝌蚪。

六、蝌蚪饲养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七、幼蛙饲养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3.筛选分级: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

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

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青蛙怎样养殖

八、成蛙饲养

#p#分页标题#e#

1.动物饲料: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混合饲料: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 粉状60%、米糠 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3.堆养蚯蚓: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4.调整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头条关注或者私信我,免费获得青蛙养殖技术指导

驴友是驴友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旅游谐音词

很多人知道驴友这个词,知道驴友有旅游的谐音,它代表着户外运动爱好者,代表着自助旅行的背包客。

可是你真的了解驴友这个称谓么?驴友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下面,和菜科网一起看看关于驴友的相关知识吧。

本文目录1、驴友是什么意思2、驴友的定义简介3、驴友的起源由来4、旅游与驴友的户外运动的差别5、驴友分类6、装备选择7、外出旅游注意事项旅游与驴友的户外运动的差别一般旅游与驴友的户外运动的差别在于,一般旅游是指出门以旅游的方式享乐的活动,交了钱别人可以为你安排一切,不用担心吃喝拉撒睡,放心享受旅游的乐趣就可以了。

而驴友通常自己计划安排衣食住行,以体验大自然为目的,自备各种必需的旅游用品,是一种更为自由、独立的旅行方式。

另外,一般旅游与驴友的户外运动的差别可以说是精神层面上的差别,正如一位网友提到的:在旅途中,你会看到,身着朴实衣着、背负大背包、摄影包,入乡随俗,低调地与当地人打交道,他们能获得更多的感受,旅行结束后,他们又是以独特的视角把沿途记录的所见所闻,用相机、文字等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这些载体,你能感受到她/他不同的心灵和人生感悟。

所以说,“驴友”更是一种需要精神支持的生活方式。

是不是“驴友”没什么关系,是“驴友”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要把“驴友”当时髦概念,与那些没有本质联系的事物连在一起,那样只会成了“皇帝的新装”一样的笑柄。

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么意思?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就是说有的事该做有的事不该做。

2、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

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冲击着现实社会和意识形态中一切陈旧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以不可抗拒的磅礴之势,在物质生活方面为人类开辟了一个辉煌的前景。

首先,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再次,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

然而,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域和活动范围,增强了人们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使人类的破坏能力空前地增长,并且使人类与周围的环境处于一种紧张的矛盾关系之中。

人们逐渐发现自己正在陷入某种困境:全球气候变暖,土壤过分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扩大,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和不负责任地利用科学技术来掠夺自然所造成的恶果,都是人类以自然主宰的身份自居而与自然发生冲突的结果。

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在我国,1998年,长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爆发了特大洪灾,及黄河年年断流,断流的时间与河段不断延长,加之沿河两岸的环境污染,使得黄河流域的活力不断减弱。

这些都是人们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乱采乱伐,导致了自然植被的严重破坏,造成的结果。

几十年来愈演愈烈的沙尘暴,让首都北京甚至黄河以南的城市居民都领略到塞外风暴的威力。

几年前爆发的非典,以及近两年的禽流感和最近的猪流感,都无不表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因此,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要强调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强调整体性思维,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认识和对待。

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整个科学技术沿着符合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

通过采用绿色技术进行清洁生产,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达到提高经济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

这样的经济同传统浪费型经济有区别,是一种节约型经济。

加入收藏
               

青蛙怎样养殖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