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 被称为绞肉机的是什么战役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保卫了人民的安全。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一一位非常厉害的狙击手,他的名字叫张桃芳。
1、第一次世界大
【菜科解读】
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为了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最终在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保卫了人民的安全。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一一位非常厉害的狙击手,他的名字叫张桃芳。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发生在凡尔登。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
这场战役大多数为炮战,3月初,德军在马斯河地区开展了大血战。
2、被称为“绞肉机战役”的是哪个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战役”的是一战时期的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和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在索姆河进行了会战,这场战役双方投入兵力都达到了百万。
在一战之前,战争的胜负和双方投入的兵力有关,所谓的“人多力量大”。
不过进入20世纪之后,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更多的是火力,人的因素退居到次要位置。
这种情况下,战法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不能再使用之前的那种兵对兵、枪对枪、甚至是肉搏的作战,这是很不人道,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当时作战双方的武器都已经很先进,有了马克沁机枪,有了坦克、巨炮,双方的实力是相当的。
这种情况下,完全靠士兵战壕作战,前线冲锋,结果造成大量的伤亡,据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数十万人死亡。
而因为双方力量一样,就造成谁也战胜不了对方,一直僵持着,旷日持久,造成了更大的伤亡。
3、历史上哪个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
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德、法在这里曾有过多次交手,但德军皆未能夺取要塞。
如果此次德军能一举夺取凡尔登,必将沉重打击法军士气。
同时,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自灭了,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
4、二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凡尔登战役”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
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
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之称。
战役中,法军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
5、凡尔登战役为何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从1916年的2月21日到12月19日,法国和德国为争夺凡尔登地区而进行的多次战役的总称。
这场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役。
一战开战之初,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知道战争必须速战速决,企图在开战后集中优势兵力6周内击败法国,然而开战不到三个月,交战双方都耗光了所有的弹药库存,英法联军国力雄厚,顽强抵抗。
而德军又是东西线两边作战,沙俄在东线与德军也是胶着之势,一旦战争陷入僵局,德军双线作战必败无疑,因此必须放手一搏,寻求一丝生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德军计划的一场突袭应运而生,然而谁也没料到这场突袭竟然变成了绞肉机。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三个年头之久,德国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随着德国总参谋埃里希·冯·法金汉的上任,德国的作战计划得到了新的调整,法金汉认为,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先将法国踢出局外,剩下的英国和俄国没有多大的威胁。
如何才能将法国踢出局外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法国的血放干,法金汉曾公开叫嚣:“要让法国把血流尽”。
为重击法军,德军于同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
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为双方必争之地。
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法第3集团军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由F.埃尔将军指挥;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
在战争持续的十个多月的时间里,德国兵力从18个师增加至50个师,兵力占整个西线总兵力的一半,法国先后投入兵力70多个师,兵力占法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这场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力200余万。
凡尔登战役由时任德军总参谋长冯·法金汉于1915年一手策划。
由于凡尔登位于默兹高地,坐落在德国通向巴黎交通要道之上,亦是巴黎的门户。
鉴于此,法金汉认为如果能拿下该地,德军就能长驱直入巴黎,进而拿下战争的胜利。
然而德军方面似乎误判了法国的抗战热情和决心,凡尔登所在的默兹高地,是高卢一族的发源地,无论是战略地位还是民族情感,法军自然要在此殊死一搏,所以双方都对此战略要地十分重视,都准备血战到底,这也为后来的凡尔登绞肉机埋下了伏笔。
1916年2月21日,德国皇储亲率大军进攻凡尔赛,集中1200门大炮对法军阵地进行9小时的连续炮击。
发射100万发炮弹,两天之内推进5公里,第三天法军放弃第二道防线,德军本来攻势正猛,奈何天意难违,2月份的默兹高地天降大雪,不单单迟滞了德军步兵的推进,也阻碍了德军炮兵的移动。
在历经多次炮击之后,凡尔登前线的地面已是崎岖不平,降下大雪之后,地面更是变得泥泞不堪。
要知道,当时的火炮还没有二战那样的机械化程度,而缓慢移动的炮兵在这般情况下,也根本跟不上步兵的推进速度。
于是乎,德军就这样暴露在了法军的炮火射程当中。
同时,法军利用唯一一条还能与后方联络的公路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 之后被称为圣路,菜叶说说,在一周之内向凡尔登前线及时地输送了19万人员和2万多吨物资,使得法军能够有足够的兵力固守要塞。
在这之后的十个月时间里,德、法双方就在这片狭小的战场中展开拉锯战,直至当年12月德军退回到战役开始时的战线。
至此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彻底失败,凡尔登袭击战失败。
此次战役双方共投入军队239万多人,死亡75万人,其中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
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这一场战役不仅没有使得法军“流尽最后一滴血”,反而使得德国自身陷入绝望当中。
在这之后,德国渐渐失去战场上的主动权,国内也开始出现反战浪潮。
两年之后,即1918年,前线德军不堪后方动乱,无心恋战之下选择与法国求和。
这第一场波及世界各大国、影响以上亿生灵的浩劫就此写上终章。
凡尔登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6年,西部前线的战火继续延烧,在凡尔登区区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场战事已经延续了三个月,史无前例的惨烈牺牲不断吞食著战士们的生命。
死伤人数将近10万人。
德军的攻击,已经开始动摇了法军的斗志。
德军指挥部判断出这个区域中的一个破绽,有机会可以突破僵局,一起跟随着部队,死伤惨重的“绞肉机”战役。
她被称为公主皇后,丈夫是一代雄主
不过生活在盛世王朝的公主自然是能够有优厚的待遇,但是万一是乱世公主,或者说是和亲公主,一般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尤其是在初期,为了防备匈奴,时长就采用和亲的方式,而初年也曾经与蒙古联姻,可以说这也是他们咋享受富贵生活的同时,所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说到两宋时期,金国作为建立起来的国度,曾经一度横行天下,但是随着国家趋向于稳定以后,很快就变得骄奢淫逸起来,加上蒙古高原上蒙古部族的崛起,使得当年曾经奴役过他们的金国遭受到了很大的灾难,到了金国中期时期,国土面积已经大大的缩小。
当时所率领的蒙古大军已经将金国中都团团围住,当时金国皇帝是金宣宗,虽然他很想击退蒙古兵,但是此时金国军队已经没有了当初驰骋天下时候的战斗力,国家走到了濒临灭亡的命运,虽然和他的关系不大,但是作为国君的他自然也是需要承担一点责任的。
而被逼无奈的情况下,金宣宗下意识的请求希望能够和亲来缓解这样的局面,但是没有想到成吉思汗竟然同意了,在一番紧张的选拔下,最终选定了卫绍王的第四女作为和亲的公主,而在史书上记载,这个公主虽然是王室出身,但是却没有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虽然长相一般,但是脾气却很好,因此在当时皇族之中口碑很好。
当时成吉思汗之所以同意,也是因为当时蒙古四处出兵的政策,除了金国以外,还有、,为了避免损失诱敌的策略,成吉思汗同意了和亲,而也就是这样卫绍王的第四女嫁给了成吉思汗,这就是后来的歧国公主,虽然当时成吉思汗有妻妾40多个,但是对这个公主还是投入了无限的关爱,当时成吉思汗有四个皇后,其中这个公主就是一个,在蒙古人的额眼中被称为是公主斡儿朵。
之所以能够获得尊重,恐怕和这位公主的好脾气不无关系,虽然金国并没有因为他的和亲就缓解了自己的命运,随后很快蒙古铁骑再度南下,金国很快就灭亡了。
歧国公主这一生没有为成吉思汗留下一儿半女,作为和亲公主,实际上她这一生可谓是不幸,不过虽然国家灭亡,但是她最终还是得到了应由的待遇,最终得以安度晚年。
随机文章语言学简介尼泊尔卢卡拉机场,唯一飞机不受控制的机场盘点世界诺贝尔奖国家排名,美国356人的获得者夺得第一(意大利垫底)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多拉巨炮,仅炮弹就重达7吨(体积比人还大)揭秘甘肃天水文物大案,盗墓贼售卖文物时被抓获(100万元卖到国外)
古时候重骑兵被称为战场上的陆军之王,有多厉害?
但是在封建社会养一匹马是需要大量的金钱的,并且在战场上马匹也会大量的损失。
但是很多朝代和国家还是不遗余力建设重骑兵部队,那么花费大量的金钱维持的骑兵部队究竟有多强?可以带来多少的价值? 重骑兵是封建时代的陆军之王,在公园4到15世纪,没有一直部队能在缺少重骑兵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胜利。
重骑兵拥有半吨的体重,以及每秒超过10米的速度,这对步兵阵型来说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而传说中的枪阵最多可以和重骑兵同归于尽。
一般来说,马匹所消耗的补给是人的5倍,重骑兵标配一人三马,所消耗的补给为普通步兵的16倍。
以十名步兵的代价杀死一名重骑兵就可以说是赚的,以5名步兵的代价杀死一名重骑兵就是大胜。
在重骑兵兴盛的时代,铁质的锁子甲和鳞甲已经十分成熟,这两种铠甲对当时的武器有极好的防御作用。
加之战士们还会在铁甲内加穿软垫,普通攻击很难对付全副武装的战士造成伤害。
通常要劈砍或者突刺数次才能形成破甲。
有三中方法可以稳定破甲,分别是,强弩,钝器和借助马匹的冲击力。
由于强弩制造复杂易于损坏,且射速极低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武器。
钝器沉重短小,成本高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操作,应用起来也不理想。
所以总结下来,只有重骑兵能对重骑兵造成伤害。
重骑兵一般人马都很防护性极好的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长矛为主,以强大的冲击力和优秀的防御力而著称,一般正面以自由冲锋为主,在攻击侧翼时,以锥形阵为主。
进攻是先会让步兵,远程部队和轻骑兵骚扰对方,等到对方阵容松动的时候,重骑兵就开始发动的攻势。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一个阵容散乱的时刻,重骑兵携势冲击而来,先不说实际造成的伤害,就是对个人心理的冲击也可以击溃敌方。
而我们都知道,在一场战争中,心理上的溃败往往就代表了战争的天秤已经在向另一方倾斜。
并且重骑兵有着一定的速度优势,轻骑兵也许可以凭着其速度突袭,但往往扛不住第一轮远程攻击。
但是重骑兵虽然比不上轻骑兵的速度,但是也拥有很快的速度。
并且重骑兵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完全不怕远程攻击,所以可以直接进攻到地方阵型前。
在这个时期,重骑兵优势极大,所以将军费投入到其他兵种实在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但是在以后,重骑兵的优势就不在。
这时候的是轻骑兵的天下,重骑兵成本太大,并且不适合长途奔袭作战。
而蒙古马,虽然不如阿拉伯马和欧洲马高达漂亮,但是生命力顽强,能够忍受恶劣的环境,而且耐力极好,适合长途作战。
所以率领蒙古铁骑几乎打遍了整个欧亚大陆。
时代总是在发展,而今决定战争的因素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和平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和平发展,互惠互利发展经济,才是当今社会的主题。
随机文章秦始皇心中的长城与康熙皇心中的长城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诺亚方舟遗址被发现,4800年前的木船99.9%是诺亚方舟垃圾人定律是什么意思,逮到个人就大肆倾倒负面垃圾(拳脚相向)谷歌可自由拆卸的积木手机,能添加血糖检测仪等附加功能揭秘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世界各地巨人遗骸证明远古文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