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秦始皇兵马俑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2-11-08 点击数:
简介:1974年春,被誉为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墓被发现,专家却说够聪明就别去挖它,被问原因,他们只说了一句话,让人大跌眼镜。

1974年春,秦始皇陵墓被发现,到如今,它还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精巧奇特的一座陵墓之一。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

【菜科解读】

1974年春,被誉为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墓被发现,专家却说够聪明就别去挖它,被问原因,他们只说了一句话,让人大跌眼镜。


1974年春,秦始皇陵墓被发现,到如今,它还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精巧奇特的一座陵墓之一。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到现在已经50多年过去了,秦始皇陵墓却一直没有开挖,专家还说,聪明人都不会去挖它,为什么呢?
当年,秦始皇一边幻想长生不老,一边又在为自己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墓。

这座陵墓耗时39年,动用工人72万人,陵墓总占地面积有56.25平方千米。

换算一下,就是相当于78个故宫。


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其实只是400多个陪葬坑中的一个,且目前已经发掘的面积就超过了两万平方米,而这还是当初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肆破坏后遗留下来的部分。


那为什么不挖它呢?
《史记》中明确记载称地宫中有防御用的“机弩矢”,能够做到:“有所传穿近者辄射之”
后来德国专家用核磁技术扫描了墓穴,陵内不仅有大量的建筑群,还有部分依然有热反应,这表明其中的某些装置仍然在运转,而核磁扫描的结果也证实了水银的存在。


经过后续勘测,目前基本可以确定该陵墓为高51米,底面周长1700多米的覆斗形,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发掘难度大,文物保存也很困难。


兵马俑在最开始出土的时候其实是彩色的,但后续却因为接触空气,最终氧化变黑。


所以专家对秦始皇陵发现多年不挖作出回应:聪明人都不会挖,挖掘的损失太大了,承受不起。


另外还有重要人物批示,秦始皇陵100年内暂不开挖,更加让人对里边的构造和物品好奇不已。


秦始皇陵到底有什么,这么宏大 设计精巧的建筑,真的是当年的人力物力能够打造的吗,会不会是当时外星文明造访,留下的痕迹?
这些答案我们无从得到,但是我们可以凭借想象力,去赋予它更传奇的色彩。


清华大学物理学博士郝景芳女士最近推出了一本科幻小说《宇宙跃迁者》,在书中,她将外星文明与秦帝国、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联系起来,用脑海中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解答人类历史未解之谜。


这本书讲述了2080年人类与外星文明接触、发现宇宙文明体系的故事。

在书中,郝景芳博士创新性地将秦始皇陵和古代青铜纹饰,与外星人造访地球的设想联系起来,还将民族传统的儒家、法家等理论与外星文明联系,让人大呼过瘾。


青铜器、阿房宫、兵马俑,这些都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被作者赋予了宇宙连结的重任,秦陵地宫内神秘的中微子探测器,意识联通带来的神秘幻像,能利用纠缠打开虫洞跨越宇宙的高级文明……
郝景芳说,她爱中国古代文化和美学,希望将它们也带到未来,而不会被时光尘封掩埋。


“我希望它是一部可能探索自己的文化特色、面向未来的作品。

把我们理解的中华文明,像诗词、器物、历史故事中的美学等等带到未来,才是更好的传承。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中,曾展示过黑暗森林法则,但是郝景芳却觉得,《宇宙跃迁者》中的外星文明也可以是友善的、可以沟通的,他们或许曾数次到访地球,并帮助人类完成文明的升级。


你更支持哪种设定?如果你也喜欢科幻和历史,不妨买本书看一看,和作者一起回顾民族传统文化,去展开想象,探索未来宇宙的更深处。


欢迎关注@松蝴蝶,和你一起成长!一、兵马俑怎么来的?

优质答案1:

兵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记载,故未被人知,也因此历经二千余年而能保存原貌。

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

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扩展资料

部分兵马俑介绍:

1、武士俑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

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多,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

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

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

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2、军吏俑

#p#分页标题#e#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

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下级军吏在兵阵中,以口令指挥阵势。


优质答案2: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

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

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闻名遐迩。

每个陶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迥异的武器配备。

事实上,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之宏大远超大家想象,这点从其修建时间便可见一斑: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修建时间共持续37年。


秦始皇兵马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秦始皇兵马俑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二、秦始皇兵马俑是哪一年被发现的?

优质答案1:

确切的说是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而并非秦皇陵,因为对于秦始皇陵,考古学家至今都只是怀疑在兵马俑旁,但并没有确定!

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现为西安市临潼区)西扬村的村民在村南打井时,无意中发现了秦兵马俑。

而后经过考古工作者发掘,其成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嬴政,作为第一个统一六国统一祖国山河的君王,他的功绩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秦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自西周以后几百年的纷乱历史,把六国吞并,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而且在对匈奴上,派大将蒙田北击三千里,使北疆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稳定。

其次,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

这对以后的历史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历史潮流,时代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秦始皇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先河,称皇帝,结束了中国的奴隶社会,秦始皇作为时代第一人,其功不可没。

优质答案2:

秦始皇里的发现可以算的上是机缘巧合,1974年的时候在陕西省临潼县距离现在的秦始皇陵东面的西杨村正处于干旱时期,农民为了获取水资源就在村旁打井取水,村民在打井过程中挖到了一个陶制的人头,由于当时村民比较迷信,认为挖到人头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又将挖出来的陶制人头埋回去了。

之后当地村民又在那片区域挖出了其他陶制人的身体部件,这才引起了当地村民的关注,他们把这件事情上报了当地政府,政府又上报国家,国家派文物部门前来勘察。

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经过钻研和发掘发现了离地面五米下的一座俑坑,这座俑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座俑坑里站满了手持兵器身披铠甲威武雄壮的士兵,同时这就俑坑被命名为一号坑,一号坑被发现后考古学家经过进一步的勘察和发掘工作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三个坑里面的陶俑有加起来多达数千个。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奠定了秦始皇陵被发现的基础,通过秦始皇兵马俑周围的勘察和研究,考古学家准确确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

秦始皇陵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考古活动之一,秦始皇陵的发现也向全世界彰显了我国的古代文明的灿烂和我国文化资产的雄厚。



秦始皇兵马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秦始皇兵马俑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秦始皇兵马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秦始皇兵马俑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月子期间什么时候开始吃燕窝?月子期吃燕窝的最佳时间

月子期间燕窝需要分阶段来进补,不同的时期吃燕窝的量也不相同,可以将燕窝的营养和作用最大化,那么月子期间什么时候开始吃燕窝?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月子期吃燕窝的最佳时间顺产的产妇,在能进食后,就可以开始吃燕窝进补了。

由于冰糖性较寒,在产后的第一周建议燕窝不要加入冰糖调味。

(清炖就可以哈)剖腹产的产妇,一般产后6个小时需禁食禁水,等排气后,确定能进食后,就能开始用燕窝调理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剖腹产的产妇产后第一周容易伤口感染,出现发烧等症状。

如果是出现发烧症状的产妇,就暂时不适宜食用燕窝了,需要等烧退了,伤口愈合后方能食用。

吃燕窝的最佳时间早晨6-9点或是晚上10点到凌晨1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小雪建议早晨食用是吃燕窝进补的最佳时。

早上空腹的时候,是一天中营养吸收最快、最完全的时间。

因此,每日早上吃燕窝,燕窝中的营养最容易被人体吸收,也能为产妇补充最佳的营养。

)月子燕窝进补需分阶段产妇的月子期,其实并不如字面上说的只有一个月。

月子期按阶段分,一般为42天共6周,分为排毒期、修复期、滋补期、调整期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对于进补的需求都不一样,食用燕窝调理的着重点也会不一样。

1、排毒期(产后第1周)产后第1周,产妇需要排清体内的恶露和瘀血。

这个阶段吃燕窝,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对于恶露的排出非常有帮助,化瘀消肿。

上面也说到,产妇在产后第1周,不太适合食用冰糖,对于含糖的果汁和甜食也要慎食。

因此,这个阶段的进补燕窝可以清炖,更有助于产妇对营养的吸收。

2、修复期(产后第2周)修复期最主要的是要促进伤口愈合,修复身体机能,调理各脏器,收缩骨盆腔,促进子宫收缩,恢复子宫的正常机能,这是产后调理最为重要的一环。

这个阶段吃燕窝,能为产后女性补充大量优质的蛋白质,有助于机体和脏器的修复。

许多产妇会在产后食用桂圆、当归、黄芪、党参等补血补气的食材,补充产妇分娩中流失的营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等产后恶露完全排出后,或是颜色不再是鲜红色后再吃,否则可能会引起活血,增加产后出血。

3、滋补期(产后3-4周)这个阶段就可以开始食用一些补血理气的食材,达到修复肌肤、补充营养的作用。

除了补血理气的食材,还可以增加一些利尿、有助于消水肿的食材搭配燕窝,能消除产后水肿的现象,对身材有更好的修复作用。

4、调整期(产后5-6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补充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能促进妊娠纹的护理和修复,让肌肤不容易松弛,这时候食用燕窝,能令肌肤保持水润弹性。

除了胶原蛋白,补充膳食纤维也是非常重要的,产妇在产后用水果搭配燕窝食用,补充维生素,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防止产后便秘。

由于产妇忌寒凉的食物,因此食用水果时,可以稍微加热再食用。

以上就是月子期间什么时候开始吃燕窝,月子期吃燕窝的最佳时间,请大家继续关注。

头伏萝卜二伏芥,头伏种植的是胡萝卜还是白萝卜呢?什么时候种植适合?

头伏萝卜二伏芥,头伏种植的是胡萝卜还是白萝卜呢?什么时候种植适合?优质回答:很巧,现在正是种植萝卜的时间,我们来讨论萝卜的种植。

学习民间谚语,懂得农业知识,这是一个好办法。

但是有的谚语有点笼统,不是农村人,不知农村情,可能是不太明白的。

就说这句谚语吧,“头伏萝卜二伏芥”,这里的萝卜,是指白萝卜还是胡萝卜?什么时候种植最合适?要说清这两个问题,我们得分别了解一下白萝卜与胡萝卜的种植时间,这样就清楚明了了。

关于白萝卜,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都喜欢吃的。

炒、煮、炖、蒸,人人喜欢。

对我来说,我特别喜欢蒸食,那味道美得很,可以做菜下饭,也可当主食吃,一顿可吃三碗。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白萝卜与胡萝卜的种植时间。

白萝卜可以四季种植的,春、夏、秋、冬都可以,但这要根据气候、地理环境而定。

一般而言,春季萝卜3~4月播种,5~6月收获,生育期45~70天。

夏季萝卜夏季播种,秋季收获,生长期50~70天。

秋季萝卜是夏末秋初耕种,秋末冬初收获,生长期为60至120天。

冬季萝卜是晚秋冬初播种,第二年2~3月收获,生长期100~150天。

胡萝卜,我们也叫红萝卜,它分为春季、夏季两季播种。

春季萝卜是2~3月播种,6~7月收获,生长期90~120天。

夏季萝卜是7~8播种,11月~12月收获,生长期100~150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头伏一般都在7月中旬,这个时间里,白萝卜与胡萝卜都是能种植的。

去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7日,今年的头伏时间是7月12日,明年的入伏时间也是7月12日。

白萝卜的夏季播种、胡萝卜的夏季播种都可以进行。

那么,什么时间播种最合适呢?我们先来说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生长温度吧,白萝卜种子2~3℃萌发,幼苗期—3~25℃,成长期最佳温度25~30℃;胡萝卜种子4~6℃萌发,幼苗期—3~27℃,成长期最佳温度比白萝卜萝卜要低些,20~25℃,但耐高温能力要强些。

通过这温度来看,入伏时间这温度都完全符合白萝卜与胡萝卜的生长发育,利于生长。

另外,从人们饮食习惯、进补时间来看,入伏为7月,这时候种植萝卜,采摘时间为入冬之后的冬季补身,时间上正好。

综上所述,“头伏萝卜二伏芥”,这里的萝卜不定指白萝卜还是胡萝卜,都是可以种植的。

白萝卜与胡萝卜的种植时间都很符合,什么时候最合适?显然,入伏时间这10天是最好的!现在正是种植萝卜的最佳时间呢,还没种植的,赶紧下种吧!其他网友观点对于种植谚语,根据地域不同,各地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种植俗语老话,都是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令来选择种植合适的作物,这些念叨了很多年的谚语,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对于我们农田里面的生产,作用还是相当关键的,像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还能种荞麦,这句老话,其实也是局域性很强的谚语。

在北方地区对于这句老话,是一点不会陌生的,入伏之后,天气炎热,热的透不过气的季节,也是我们农田里面植物生长最快的时刻,尤其是这个期间的玉米,在安静的夜晚路过玉米地,还能够听到咯咯吱吱的玉米生长发出的声音,在着炎热的季节里,能不能够进行种植呢?现在的天气已经入伏,走到哪里都是火燎火燎的,像棒奔霸这里的河北南端,现在是没有种植萝卜的迹象的,虽然老话说的好,叫做头伏萝卜,但刚刚入伏这几天,种植萝卜确实尚早,在过十来天左右的时间,到达初伏末端,中伏期间,大家就会开始纷纷种植萝卜,节气跟种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就像种植萝卜一样,太早尤其气温极高、而且过于干燥,不容易生长和成活。

种植的太晚,则会因为在萝卜即将收获季节气温骤降,霜降、封冻很难有好的收获,萝卜一般从播种到收获,是需要大约一百天的时间,7月份进行播种,收获是在凉意浓浓的十月份期间,在入伏之后种植萝卜,白萝卜和胡萝卜其实都是可以进行种植的,这俩种植物都是喜凉的作物,伏天进行播种,生长旺季则是在立秋之后,秋高气爽之后,白昼温差较大,气温也降低了好的,这个适宜的温度也是萝卜最爱的生长环境。

种植萝卜的时间,是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在适宜的时候进行种植,北方地区大都在七月左右,初伏末端和中伏期间,虽然谚语讲的是头伏萝卜,但很多时候刚刚入伏期间,是并不能够进行萝卜种植的,反而是要稍微的延后一段时间,才是最适宜的,当然这也要根据自己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种植萝卜,才能有好的收获。

萝卜是比较容易种植的,喜欢疏松肥厚的土壤,和凉爽的气温,气温太高,萝卜生长缓慢,而且对于品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随着现在大棚技术的成熟,萝卜也早已经成为了,我们一年四季的常客,但作物农村菜园子露天种植,萝卜还是要在适宜的季节进行播种,才能有满满当当的收获,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入伏已经有几天时间了,古人规定“夏至三庚数头伏”,而今年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因此从这一天就进入伏天了。

立秋以后第一个更如就进入末伏了,其中头伏和末伏都是二十天,但是因为今年夏至节气和立秋节气之间有五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有20天。

虽然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是也可以着手种植一些秋季的蔬菜了。

在广大北方地区就有着“头伏萝卜二伏菜”的经典农谚,那你可知道这个头伏所种植的萝卜是白萝卜,还是胡萝卜呢?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进入到伏天以后,也就是七月中旬以后就可以种植萝卜了。

不过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个萝卜其实是指胡萝卜,而并不是白萝卜哦!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传统上种植胡萝卜是在7月中旬,也就是头伏前后种植。

而白萝卜播种就要相对晚一些,像秋冬萝卜则一般要等到立秋以后,处暑之前这段时间播种。

而立秋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末伏了。

为什么呢?这里我们从胡萝卜和白萝卜的区别来进行了解一下。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

可见在冬季的时候,多吃萝卜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在民间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

而这里的萝卜就是指白萝卜,这是我国原产的一种蔬菜,栽种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其中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

萝卜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在20-25℃,其幼苗可以耐25℃的较高温度,也可以耐﹣3℃的低温。

但是当温度高于25℃的时候,植株生长较弱,产品质量也不高,因此萝卜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前期高到了后期则低。

而夏季的时候温度过高,所以不宜播种过早,在北方地区一般都是等到立秋以后到处暑节气这段时间播种。

在长江流域以南及四川等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则是要等到晚秋至初冬这个期间才播种,因为其具有一定耐寒性的,是可以露地越冬的,等到翌年2-3月就可以收获。

再来看看胡萝卜,从其名字也看得出来,这并非我国原产的。

事实也是如此,胡萝卜原产自亚洲西南部,其栽培历史也有2000多年了,但是在国内也才1000年左右。

胡萝卜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是3-4个月左右,播种后大约100天才能采收。

而且胡萝卜是半耐寒性的蔬菜,其发芽的适宜温度是在20-25℃,而生长的适宜温度则是在28-23℃。

在国内大部分地区胡萝卜都是7月中旬就可以播种了,在小暑与大暑节气期间播种最好,但是不同的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因此种植时间也不同,像东北地区则比较早,有些在六月份就开始进行播种了。

相比于白萝卜,胡萝卜的种植技术就要难一点了,因为胡萝卜的种子很轻,并且还很细,只要风一吹就会被吹跑了。

因此在播种的时候,一般都会把种子和一些沙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均匀的撒在地里。

之后再用细土覆盖上,但是覆盖也不宜太厚,不然不利于其出苗。

其他网友观点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头伏已经过去几天了,三伏天的天气也时非常的炎热。

老人们常说“头伏萝卜,二伏芥”,有朋友就问了,这里的“萝卜”到底是指的胡萝卜还是白萝卜呢?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是胡萝卜还是白萝卜?从胡萝卜和白萝卜的具体种植时间上来说头伏之后这段时间无论是种植白萝卜还是胡萝卜都是非常适合的。

这一点是无法具体区分到底农谚当中所提的是哪一种蔬菜。

接下来我们再从二者的种植历史上来区分。

胡萝卜和白萝卜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是二者在植物学生面的亲属关系却相差甚远。

胡萝卜属于伞形科植物,和我们常吃的芹菜和香菜同属一个科的植物。

而白萝卜则是属于十字花科的植物,常见的十字花科植物有大白菜、甘蓝、油菜等。

这样一看两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胡萝卜从名字上的“胡”字就能够看出来胡萝卜的属于外地传入我国的,也就是原产地并不在我国。

确实是这样的,胡萝卜的原产地在欧洲的西部,是在公元12世纪,约为宋朝年间,从伊朗传入我国的。

这样算来胡萝卜在我国的种植时间不到千年。

而白萝卜就不同了,白萝卜,白萝卜在我国的种植时间非常的久远了,早在《诗经·邶风·谷风》当中就有关于白萝卜的记载,提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其中的“采菲”的意思就是采收白萝卜。

《后汉书·刘盆子传》当中曾说“掘庭中芦菔根”,其中的“芦菔”说的也是“白萝卜”这样来看白萝卜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简称“萝卜”的时候,很自然的想到的是“白萝卜”,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共同认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头伏萝卜,二伏芥”这句话当中所涉及的其他两点问题,分别是“伏”和隐藏信息“二十四节气”。

之所以说是隐藏信息,是因为“伏”的计算问题。

“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夏季的计算方法,简单的来说“伏”指的就是从夏季到秋季中间的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被称为“长夏”,长夏按照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是属于“土元素”的,而春属木,夏季是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而火克金,所以就有了秋季“伏藏”的说法,这时候在夏季和秋季之间有了属土的长夏这个季节,那么一年各个季节就会呈现出相生的模式了。

长夏这个时间段的计算方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来,到立秋后之后一个庚日结束。

“伏”的计算方法当中就涉及到了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属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古时期就已经流传下来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农谚当中所涉及的节气问题,其中提到的“萝卜”具有更大可能性是白萝卜。

其他网友观点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是关于农作物种植时期的谚语。

意思是夏季进入伏天的时候,在头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一般在7月中旬)适合种植萝卜(指胡萝卜);二伏(一般在7月下旬)种植芥菜等;三伏(一般在8月上旬,立秋时节)里的种白菜是指白菜、萝卜,因为白菜、萝卜种植过早因温度加高,容易发生根腐病、软腐病等病害,一般在立秋后播种,这时候种植白菜最好。

加入收藏
               

秦始皇兵马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秦始皇兵马俑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