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经典曲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2-12-09 点击数:
简介:瞎子阿炳,他的《二泉映月”、《大梦敦煌·飞天舞曲二首·其一·月光下的凤凰涅槃”、《阿炳的二胡独奏曲·其一

【菜科解读】

瞎子阿炳,他的《二泉映月”、《大梦敦煌·飞天舞曲二首·其一·月光下的凤凰涅槃”、《阿炳的二胡独奏曲·其一·凤凰涅槃……等曲目,至今仍是乐坛经典。

阿炳在艺术上的成就,不仅在于他创作的二胡曲,还在于他的人生经历。

他一生坎坷,饱受磨难,最后因肺结核去世,享年54岁岁。

阿炳的死,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阿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一、阿炳的坎坷人生。

瞎子阿炳

一、瞎子阿炳是怎么死的?

瞎子阿炳是得病死的。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

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度日如年。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二、瞎子阿炳与刘天华的关系?

优质答案1:

刘天华是一个二胡艺术大师,阿炳和华彦钧是同一个人.  刘天华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

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定“改进国乐”的坚定信念,在崎岖坎坷的路上奋战了20年,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奏家,创作了几十首二胡、琵琶曲和练习曲。

人们所熟悉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等都是他创作的。

刘天华对我国民间音乐也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他就是因为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在与民间艺人接触中,不幸染上猩红热病医治无效而病逝的,时年仅37岁。

  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

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

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

  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

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

道家音乐,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其中有许多是毫未改动的民歌曲调。

阿炳双目换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

  阿炳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建康而深沉的气息。

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

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阿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作品,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优质答案2:

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钓(1893一1950)江苏无锡人,正一派道士,民间艺人,其的代表作是《二泉映月》、《听松》、《昭君出塞》;刘天华(1895一1932)江苏江阴人,著名囯学大师刘半农之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代表作是《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

两个人没有直接关系。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