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25 点击数:
简介:1974年,深埋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被发现,轰动世界。

经过考古发掘,目前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

据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约有八千个,战车一百辆,战马一百匹。

随即,人们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秦始皇为什么要在自己陵墓内陈列兵马俑?这些规模宏大的陶俑存在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对此,众所纷纭。

后来有专家推论,

【菜科解读】

1974年,深埋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被发现,轰动世界。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经过考古发掘,目前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

据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约有八千个,战车一百辆,战马一百匹。

随即,人们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秦始皇为什么要在自己陵墓内陈列兵马俑?这些规模宏大的陶俑存在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对此,众所纷纭。

后来有专家推论,这些陶俑是秦始皇陵的一种陪葬品。

但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争议。

例如有人说,那些人俑是使用活人烧制的,即活人俑,其意义并不仅仅是陪葬。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丹麦首相安高·约恩森参观之后说道:秦俑的面目各不相同,真是到了神的地步,这些兵马俑给我留下了许多遐想。

一些没到过现场参观的外国网友,不敢相信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产物,质疑这些陶俑是真人涂上泥土烧制的。

活人俑之说听起来很残暴、荒谬,但是持此论者提出了一些佐证。

人殉制度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丧葬制度。

它在奴隶制社会特别是殷商时期很盛行。

因而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

在安阳殷墟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者多达五千余人。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这种残忍而野蛮的陋俗,到战国时期逐渐减少,但时有发生。

秦始皇作为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千古一帝,行暴虐之政,天下皆为虏矣。

对他来说,坑杀一万人马是个简单事情。

秦国名将白起,仅在长平之战,就坑杀了赵国降军四十万人。

秦始皇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四百多个,兵马俑坑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秦始皇下葬时沿袭人殉制度,并不奇怪。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人殉制度在秦始皇时期已不流行,多以木俑、陶俑替代。

但当时已有活人俑,就是把活人用布裹住,再用泥封住,放到窑炉里烧,以塑人形,用来陪葬。

这种形式结合了人殉和陶俑形式,可以满足一些人根深蒂固的人殉情结。

例如在辽宁省牛河梁文化遗址考古中,出土了一个女神像(据说是抟土造人的女娲),是按真人塑造的。

其上臂的塑件空腔内带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专家推测可能是人骨。

这就是活人俑。

因而,有人推测,秦始皇可能会把一些罪人做成活人俑,再与陶俑混合,陈列成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兵马俑具有守卫秦始皇陵的意义

秦始皇陵是一项规模庞大的世纪工程。

它历时39年,始建于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秦朝覆亡时尚未完工。

秦始皇陵建造时,秦始皇已经基本完成统一大业,因而他的陵墓不仅是视死如生、在另一个世界的安寝之所,还是象征千古一帝至高无上地位、彰显国家实力的标志性工程。

由此,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兵马俑排列整齐有序,兵器配备齐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这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思想及面貌。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

服饰、装备等也有区别。

#p#分页标题#e#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例如武士俑,手执的就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等多种青铜兵器。

有些兵俑的左、右手均持有武器,例如左手位一般是剑、右手位一般是盾牌或矛。

这种阵容,符合实战需要;这些武器,都是可以实战的兵器。

一个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陵墓,为何对殉葬的军阵这么重视?很大的可能就是,这些兵马俑犹如秦始皇的禁卫军,肩负着守卫陵墓的职责。

这为活人俑之说又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持。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兵马俑的高仿真性

秦始皇陵兵马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

技法上以写实为主、兼顾写意,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七千余件兵马俑,身高都在1.8米左右,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明显差别。

它们的神态形象十分逼真,栩栩如生,似乎随时可以复活。

按理说,像这种大规模的塑像,往往是批量化制作,千人一面。

然而,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基本上没有重复的,每个兵马俑的神态表情都是独一无二的。

陶俑的手势也各不相同,发式就有许多种。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像这样的情况,得有七千余人做样板,好比美术写生雕塑的人体模特儿。

但这样做,显然费事耗时。

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

面部的彩绘传神,白眼角、黑眼珠、瞳孔都显得活灵活现。

如此生动逼真,也是兵马俑令人称奇的表现之一。

中国的雕塑艺术,是在南北朝以后佛教传入中国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而兵马俑却提前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成就。

另外,秦始皇陵兵马俑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汇集天下名匠,历经数十年建造,声势浩大。

然而,在秦朝以及后世的史书中,鲜有记载。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这是种种不可思议的事。

由此,有人推断他们就是活人俑,本人出场,省了照猫画虎。

而且活人俑有违当时的社会文明主流,因而未向外张扬。

活人俑之说被科学研究否定之后的新疑问

对于秦始皇陵,有一些史料记载及民间传说,加之至今尚未完全发掘。

这就给秦始皇陵罩上了浓厚的神秘、诡异的面纱。

例如《古今大战秦俑情》、《木乃伊3龙帝之墓》等电影中,都有个重要情节:兵马俑突然纷纷复活,继续为秦始皇征战。

更令人震惊的是,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生前几次造访中国,还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秦始皇还活着,只是走不出地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综合以上佐证和推断,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活人俑的猜疑一度很流行。

然而,后来的考证打破了这个疑点。

考古发掘时,现场有一部分损坏的兵马俑。

考古研究之后,发现里面并没有人体骨骸、骨灰之类的物质,只是陶土。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而且,专家用x光透视完整的兵马俑,也没发现其内部有人类的生理物质存在。

这就从科学角度否定了活人俑之说。

但还是有人提出了质疑:

其一,样本数量。

即使可以证明目前已出土的陶俑不是活人俑,但是秦末农民起义破坏了一部分兵马俑,加上可能尚未出土的陶俑,其中是否有活人俑呢?

其二,制作工艺。

一部分兵马俑身体和头部有断裂部分,由此专家推断兵马俑的烧制分为两部分:头部和身体。

#p#分页标题#e#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 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那么,这么大的体量,只分为两部分烧制,如何做到保质保量的?头部和身体部分是怎么粘合在一起的?

当时的陶土具体成分是什么?具体烧制过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这几个疑问,目前尚无绝对的、具体的答案。

相信,随着对秦始皇陵考古科研的深入,这些谜团在未来会有明确答案。

?秦始皇陵的谜团?地宫当中含有大量水银的谜团 至今未解

秦始皇陵有很多谜团,其中之一是地宫当中含有大量水银的谜团,至今未解。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当中地位至高无上,是中国第1位皇帝,当时他在修建墓穴时,花费了很多时间,最终建成了一座中国历史当中规模比较大的一座陵墓。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已经涌现出很多盗墓者,将多位皇帝的墓穴都抢劫一空,而只有秦始皇陵,至今没有人去挖掘。

其实在秦始皇陵当中有很多谜团。

地宫当中含有大量水银的谜团秦始皇陵墓至今没有被盗取,科学家们说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科学家提出在秦始皇陵地宫当中含有大量水银,而这些水银一旦被挖掘出来之后,会对人类造成致命的伤害,会严重破坏地球的环境。

但是历经了多年的发展,都没有办法找到正确的答案,关于是否有大量水银的问题至今未解,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猜测而已。

秦始皇兵马俑诅咒谜团众所周知,秦始皇当中会有大量的兵马俑,而这些兵马俑是可以起到陪葬的作用,关于很多史书的记载可以了解到,曾经比较优秀的项羽,最终却死在了秦始皇兵马俑手下,而杀死项羽的几位骑兵,是属于兵马俑的原型,不过这至今没有准确的答案。

秦始皇陵隐藏九层妖塔在生活当中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秦始皇陵隐藏着九层妖塔,据听说从上向下看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方形的圆锥体。

而这一个九层妖塔要比胡夫金字塔更大,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很多人的内心总觉得比较恐怖。

不过关于九层妖塔这样的说法,至今是未解之谜,令人难解。

这也可以体现出古代人在建设陵墓过程中融入的心血和建设的技术。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秦始皇陵除了兵马俑?还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

说到秦始皇陵,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壮观的兵马俑。

日前在上海参加上海广播电视《书声》2020年度文博盛典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介绍,秦始皇陵里除了出土兵马俑之外,还在秦始皇陵外城东南角一个约800平方米的陪葬坑里,出土了一批神秘人俑,让当时的宫廷文化娱乐场景重现在世人面前。

在此次盛典上,李岗介绍的神秘人俑与人们印象中的兵马俑不太一样:这一人俑面部特征与兵马俑十分相似,高度不到1.8米,尽管左臂、左腿和左脚已经缺失,但从其保留的其他部位可以看到,这一人俑不像兵马俑那样穿着盔甲,而是只在下身穿着一条短裙,腰部有一条腰带。

这一人俑身体笔直,但右腿后曲,足跟抬起。

右手举臂,拇指和食指指向天空。

最特别的是,人俑食指的顶端有一个圆孔,向内深约12厘米,一直通向其手臂。

神秘人俑与世人熟悉的兵马俑相似又明显不同根据这样的形象,专业考古人员判断,这一人俑的原始样貌很可能是左腿站立支撑,呈金鸡独立状,人俑食指中原来应插有一个细棒型物体,顶端很可能在转盘子——换言之,这一人俑不是兵马俑,而是正在进行杂耍的人俑。

据介绍,这一神秘人俑出土于秦始皇陵外城的东南角,编号K9901区域。

这一编号是考古学编号,K代表坑,9901中的‘99’是年份,‘01’是序号,代表这是我们1999年勘探发现的第一座坑。

李岗说,这个坑是一座有东西三条过洞、两端分别有斜坡门道的凸字型木结构式陪葬坑。

1999年3月发现,5月我们就进行了发掘。

K9901区域这个神秘人俑被发现时位于坑中央的过洞中部,倒卧坑内,残破为11块。

当时这里还出土了五件人俑,这些人俑与兵马俑标准的体型相比显得参差不齐,但这一批人俑的特点一致:身上只穿着一件短裙,都在进行某种肢体运动。

2011年至2013年,考古人员对这座坑进行整体发掘,又出土了一批人俑,这批人俑无论姿态、形体,都与1999年出土的人俑基本是一致的:这些人员在雕塑中用了非常写实的手法,把人的肌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胖瘦不同的人俑考古人员发现,K9901与世人熟知的秦始皇帝陵1、2、3号坑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内涵完全不一样。

目前已经修复了该区域30余件人俑,这些姿态各异的人俑组合在一起,很可能代表的是秦代宫廷的文化娱乐活动,这座坑则是秦始皇陵中发现的又一种新类型的陪葬坑。

秦始皇之前还有一位秦武王嬴荡,喜欢举鼎,在洛阳举龙文赤鼎时把自己给砸死了。

这也说明当时类似技击、爬杆、扛鼎这种杂技在社会上是非常风靡的。

李岗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收六国伎乐俳优艺人于咸阳,统称为角抵俳优之戏,而这批神秘人俑,其实就是反映这一生活的百戏俑。

秦始皇陵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古代特别是秦代,陵园遵从‘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就是帝王将生前生活全部模拟于地下。

李岗说,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句评语说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学储备之一。

经过40多年的考古发掘,我们所揭示的仅仅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共同追寻前人的精神世界、秦的文化,以及追溯中华文明的光彩。

加入收藏
               

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生动传神?活人俑的传说属实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