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筑数字之谜_故宫建筑的相关数字

那雍正到底有没有篡位?真相让人肃然起敬!
【菜科解读】
1929年,故宫档案馆发现一封特殊的生辰八字,解开了康熙传位之谜。
那雍正到底有没有篡位?真相让人肃然起敬!
关于雍正帝篡改诏书继位的说法由来已久,各种版本传得神乎其神。
然而在正史记载中,康熙帝确实将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
可是,人们结合当时的情况,还是从中发现了很多疑点。
因此,关于雍正帝继承王位的合法性,说法不一。
1929年,故宫档案馆发现一封特殊的生辰八字,这是乾隆皇帝的生辰八字,上面还有康熙六十一年的批语。
这封生辰八字的出现,为人们解开了康熙帝传位之谜,确定正史记载的准确性。
雍正帝没有篡位,而是布了一个大局。
康熙最开始立的储君是嫡长子胤礽,从胤礽一岁起,康熙帝就一直将其带在身边,亲自培养。
然而,长期的陪伴没有让胤礽学会康熙勤政的作风,反而有了诸多抱怨和矛盾。
1708年,胤礽被废黜皇太子之位。
看到胤礽被废,其余皇子均蠢蠢欲动,历数胤礽不是,恨不得让他立刻消失在世界上。
唯独胤禛表现的和其他皇子不同,他不落井下石,反而劝慰康熙皇帝,不停地给胤礽求情,说好话,让康熙不要废胤礽。
康熙子嗣虽多,但他希望孩子们都兄友弟恭、和睦相处,很不愿意看到他们因皇位而争,自相残杀。
胤禛的做法,让他萌生好感,况且康熙帝本身对胤礽还抱有幻想。
胤禛正是看出康熙帝对胤礽没有完全失望,才会反其道而行之。
果然,胤礽被废仅一年后,复立为皇太子。
此时,皇子们又为了皇位,开始明争暗斗。
康熙帝心力交瘁,常常失眠。
这时,胤禛以农夫自居,整日侍弄花草,完全不参与皇太子之争。
胤禛的表现让康熙帝非常舒心,总算有一个儿子没觊觎皇位。
康熙哪里知道,这种与世无争也是胤禛做给他看的。
康熙帝交办的任务,胤禛总能完成地非常漂亮。
久而久之,康熙帝在胤禛这里,获得了在其他皇子身上得不到的轻松感,就越来越器重胤禛了。
但此时,康熙帝根本没有想要立胤禛为皇太子的想法。
1712年,皇太子再度被废。
康熙帝身心俱疲,胤禛遂经常邀请他来自家花园散心。
1721年,在康熙帝第11次浏览了胤禛的花园后,胤禛适时地推出了自己的底牌—弘历。
康熙帝有二十多个儿子,九十多个孙子,为什么唯独弘历能得他的青睐呢?其实,这和雍正帝的谋略无法分开。
正是因为雍正帝在背后的筹谋,才能让弘历从众多孙子中脱颖而出。
弘历不仅长得唇红齿白,讨人喜欢,最关键的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康熙帝第一眼看到这个孩子就非常喜欢,问他问题,他都对答如流,没有错误。
但是喜欢归喜欢,胤礽的儿子弘晳他也喜欢,胤礽虽然被废,弘皙却一直教养在康熙帝身边。
可皇位只有一个,立谁好呢?
据说,胤禛为推波助澜,故意考了弘历一篇五千余字的文章。
年仅10岁的弘历丝毫没有露怯,洋洋洒洒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
陪伴在康熙帝左右的大臣们非常惊讶,连连夸赞“这孩子真聪明。
”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康熙帝不动声色,过了几天,他问胤禛要了弘历的生辰八字。
经过测算,弘历的生辰八字贵不可言,康熙甚至还在八字旁边写下了批语,大意是:乾隆命好,命里面妻子贤惠、儿子很多、岁数很长。
这便是故宫博物馆发现的那张特殊的生辰八字。
这下,康熙心里的接班人终于尘埃落定了。
几番衡量,康熙帝内心的天平向胤禛倾斜了,想要让弘历接班,就得先让胤禛承继大统。
弘历被康熙帝带进宫亲自培养,这个聪明的孩子,在康熙帝生命最后的时光里,给予了他莫大的慰藉。
回想当年彼此的陪伴,乾隆曾写下“夙夜祗随圣祖,绨几展书,则亲授章句;批章引见,则敬立座侧。
至于传餐侍膳,曲承含饴依膝之欢”的字句。
皇家无情,但这一刻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皇帝和接班人,而是普通民间的祖孙,读书研墨,夹菜添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康熙帝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但按照岁数来算,他并不是活得最久的一位。
乾隆帝活了88岁,按理说,乾隆帝在位时间一定会超过康熙帝,可乾隆皇帝为了缅怀与祖父相处的时光,决定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帝。
因此,执政六十年后,他主动退位给嘉庆帝。
不得不说,雍正帝下了好大一盘棋。
康熙帝得到了他想要的接班人,乾隆帝的才华得以施展,而他在中间,成为联系上下的纽带,弘历接班,次序始终不能越过他去,他才是康熙年间诸子夺谪最大的赢家。
至于民间传说康熙遗诏上写“传位十四子”,胤禛将“十”改为“于”,将遗诏篡改为“传位于四子”,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只有现代人才用“于”,古代人都用“於”,不是加一笔就能改变的。
再说,满清朝廷是少数民族掌权,一般的诏令文书均有满汉两种文字做记录。
就算汉字被篡改,那么满文呢?满文中的皇子称为阿哥,十四和四相去甚远,改后会留下大段空白,完全不可能实现。
雍正的即位,其实就是他韬光养晦,布局谋略的结果,算是阳谋。
和那些篡改历史继位的阴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你们觉得呢?
作者:夕照
编辑:洛子帅一、故宫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优质答案1:
朋友,故宫东华门内北边有一处南五所为皇帝的未成年子女居住之处,儿子成年后册封爵位搬出故宫入住册封住宅,女儿出嫁后入住册封住宅。
故宫西路武英殿后有一处慈宁宫是故宫里的寡妇居住之处。
戏剧里经常说的冷宫现实在故宫里没有固定的院落,如珍妃的冷宫就在故宫的东北角珍妃井附近。
现在故宫还有几处不为人知的地方,如冰窑,各种
库房,清代存方档案的库房等。
优质答案2:
光绪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慈禧太后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之后,同时封珍妃与她的姐姐瑾妃为嫔,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
光绪二十年,两人同时晋封为妃。
光绪大婚后渐渐疏远皇后宠幸珍妃,这是为甚?珍妃生性乖巧、善解人意,工翰墨会下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光绪共食饮共玩共乐,对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
”(《国闻备乘》)
在与皇帝相处中发现,光绪不甘只做傀儡,他也有抱负,只是因为慈禧,让他手中没有实权。
但珍妃却十分支持他。
正因为如此,也喂珍妃之后的死埋下伏笔。
之后,慈禧把光绪囚禁南海,将坚决支持变法的珍妃打入了冷宫,即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从此与光绪隔绝,不能见面。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攻破城池。
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命将三辆平常骡车带进宫中,嫔妃都在三点半集合于宁寿宫外。
临行前,慈禧把幽禁多年的珍妃放出来,以“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命令珍妃投井自尽。
这也就出现了后来关于珍妃的灵异事件。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珍妃井附近就会出现一个身穿清服的女子,像在吟诗又像在哭泣。
为了纪念珍妃,瑾妃在井北的小屋里立了牌位,并为小屋取名为“怀远堂”,意在悼念珍妃
此以后就怪事不断,很多人都曾见过穿着清代衣服的女子趴在井边似有哭声,也有人说是珍妃的魂魄在聆听她和光绪一起作的词。
不过,也有人解释说,之所以看到珍妃是因为光线的缘故。
现在的珍妃井很小,在以前,那口井是比较大的,不过经过后人的修缮,慢慢的就变小了。
现在还建设了纪念珍妃的灵堂,里面还有珍妃的遗像。
珍妃当年透镜的时候才25岁。
更加灵异的是,有人曾经看到珍妃的魂魄走来走去或者坐在某个地方弹古筝,看来故宫只能白天开放,晚上真的很容易撞鬼。
不过即使珍妃的魂魄停留在此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她是冤死的嫔妃之一,况且她生前和光绪是那么相爱。
二、故宫房间数目为何是9999间半?而不是一万间呢?优质答案1: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正确,所谓故宫有9999间半房间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故宫的房间数目实际上没有9999间半,根据现场实际勘察清点,故宫共有房间8707间。
而且要注意,这个8707间是中国传统建筑学上的空间概念,指的是四根柱子之间的空间,并非现在概念上的一个房间。
比如像太和殿的大殿,就有55间。
那么民间为什么会出现故宫有9999间半房间的说法呢,其实主要是因为在封建时代,皇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关于皇家的事情在百姓眼里也是非常神秘,因此就出现了很多的传说。
故宫作为皇帝的居所,自然也不能避免。
因为故宫很大,里面戒备森严,即使是宫中的太监宫女也不能随便走动,所以除了极少数人外,很少有人知道故宫究竟有多少房间。
人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好奇的,于是就出现了关于故宫房间数量的传说。
很典型的一个传说就是说因为天上玉帝的宫殿房间一共是1万间,所以地上的君王所住的宫殿房间数不能超过玉帝的,因此造了9999间半。
这个说法一出来,非常吻合人们猎奇的心理,既有皇帝又有神仙,所以很快流传开来,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因此所谓故宫有9999间半房间,只是源自民间传说,并非真实的存在。
优质答案2:
民间有种说法:“帝王之都,九百九十九间半屋”,为啥不满一万间呢?因为要为尊者讳。
有人可能想问了,帝王不就是最尊贵的吗,还有谁比他还贵重?
呵呵,帝王只是凡间的,还有天上的玉皇大帝呢。
据说当年建造故宫的时候,明成祖朱棣有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玉皇大帝对他说:“你打算造多少间屋子呢?我的天宫可只有一万间!”
朱棣不敢逾玉帝,就让手下只建9999间半。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中国自古就有种“满则溢”的思想,也就是说凡事不要做到最满处,要留有余地,“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向来都以九为尊。
因为一旦到了十,就表示达到顶点要走下坡路了。
所以皇宫不会是整数,只会是一个还有发展前途的数字。
至于半间则代表的是五五之数,九和五加起来不就是九五至尊?这些事儿封建统治者是很在意的。
那么这“半间”在哪儿呢?据说在景运门外箭庭之南,是一栋两层红门绿柱的木式楼阁,也是清朝的藏书重地文渊阁。
。
。
。
。
。
可以做藏书阁的地方只是半间,皇家真是阔气!
不过,根据现代的统计,故宫现存建筑980多座,殿、宫、堂、楼、斋、轩、阁的总间数为8707间,没到9999间半。
但我认为这么大的工程,明朝事先肯定会有设计,古代很讲风水,8707这个数字摸头不着脑,应该不是最初的房间设计数量,9999倒挺像皇家喜欢的数字。
有可能是后世统治者对故宫进行过改造,房间减少了;也有可能是战火中损失了一些房间;也或许是现代的统计标准和明朝时不一样了。
总之,我认为故宫房间9999间半这种说法很符合当时统治者的思维。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三、故宫的房间数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优质答案1:
民间传说,北京紫禁城的宫殿房屋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这种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故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自明永乐时初建到清末,其间经过明代的不断扩充,明末战火的毁坏,以及清代的修、改、扩建,也就是说紫禁城的房间数一直是不断增减变化的。
永乐初建时肯定不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以后也没有固定为一个数字。
依据永乐时的记载:紫禁城内大内、东华门外皇太孙宫、东安门外十王邸,通共八千三百五十间。
到明末时,据记载全部宫殿(包括大内、西苑和东苑)共有786座,房屋总间数没有准确的记载,但大约总数在20000间以上;清朝舍弃了南苑一带,但宫殿建筑还是足够10000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除一部分无法修缮的附属建筑,保存到现在的建筑共计980座8707间。
在中国古代以阳数为大,阳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9,5居中。
传说中紫禁城的9999.5正符合古代帝王“九五之尊”的理想。
又因为皇帝称“万岁”、“万岁爷”,其他一切都不能超过、僭越“万岁爷”的“万”这个数字,但是为了显示皇家的气派,可以无限接近,所以皇帝住的宫殿,最高数也只能是9999.5间。
为什么这么多九?其实包含一种吉祥的寓意。
古代用九的地方是很多的,如皇宫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九颗,九的谐音是久,意即永久,皇家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紫禁城的半间房如何确认?其实,故宫内有很多所谓“半间房”的设计,例如太和殿为了突出其等级的至高无上,面阔9间(取最大值)。
但是在9间两头各加一个“夹室”,这个夹室就是半间。
其他如太和门也在两头各加夹室一个,就是是两个半间。
传说中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半间房,很多人附会吉祥数字中的半间即今天所见文华殿后文渊阁西侧的楼梯间。
但是严格依照中国古建筑的传统规制,历来是把四柱之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地面以上的立体空间称为“一间”,即“四柱一间”。
依照此标准,紫禁城所有房间只是四柱间的距离(开间、进深)长短不同,形成建筑面积的大小不同,也就是说只能是大小不同的开间,但是不可能存在半间之说。
1972年,经考古专家们调查并以四柱为间计算,故宫有房八千七百零七间。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优质答案2:
这里边有一个中国传统的认识,或者说是我们古代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也就是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
那么,帝王之位就要被称为称“九五”,而帝王就可称“九五之尊’”;代表皇家权势的青铜器有“九鼎”,皇帝的辅佐大臣要设“九卿”;朝廷的命官要设“九品中正”,在威严的京师要设置九门,管理九门军队保护京城安全的就是“九门提督”。
紫禁城里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就是最大限度的接近一万,接近但是不能达到,就是不能够满万,满了就有不吉利的意思;天安门城楼也是面阔九间,纵深九间;另外,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也是“九路钉”,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个钉。
那么这种涉及到“九”数的,只有皇家可以使用,臣民是不能僭越使用的;但是全中国只有一处例外,那就是在中华大地可以跨越朝代倍受尊敬,一直享受香火供奉的孔圣人那儿。
当然,在孔府及孔庙孔林的大门上,照样是每扇门上一排七颗大钉,这也是臣子的最高待遇了;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就是孔庙祭祀孔圣人的地方大成殿,这里的大门上每排都是九颗大钉子,完全就是皇家的规格;大成殿外面四周廊下环立二十八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72条,细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记下了雕刻的龙的总数,共1296条。
这些都代表了孔子在中国社会,占有崇高的地位,享有至尊的待遇。
在明代营建紫禁城时,铺地所用的细砖都是苏州等五府烧造的。
因为苏州等地位于大运河旁,土质细腻,含胶体物质多;可塑性大,澄浆容易,制成的砖质地密实,制成之后,可就近利用运河水运到北京。
这种砖端正完整,颗粒细腻、质地密实,颜色纯青,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叫“金砖”;由于此砖只运到北京的“京仓”,供皇宫专用,所以叫“京砖”,之后逐步演变为“金砖”的叫法了。
其实,在紫禁城还有很多的讲究,但都是为了皇权的威严,或者出于五行祈福的考虑。
标签:故宫珍妃
历史最为神奇职业
普通人从事着最为人知的"士农工商",而极少数人却终身甚至世代从事着不为人知但是收入丰厚的神奇职业,比如"二皮匠"和"赶尸匠"等。
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
"但旧时民间的这些个职业,虽然收入丰厚,却是很多人不愿意干,甚至不想与这些行业的人打交道,因为这些个职业非常邪门、恐怖,渐渐地久而久之,成为了民间的神奇传说。
1、仵作早期代行仵作职责的,是贱民或奴隶,直到宋代,这种类似现代法医专业的吏役,才被正式定名为仵作。
据传言,仵作的眼睛能看到很多常人看不见的东西,故若一族人都是仵作,那这个家族隔两三代就会出一个阴阳眼。
不过,这是传说之言罢了。
但当作仵作,验明原因,还人清白,是他们的首要职责。
说到这个,最著名的仵作,非宋慈莫属。
其专著《洗冤集录》,便是中国较早、较完整的法医学专书,也是现代中国法医学专业的必读书籍。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这样描述宋慈写作《洗冤集录》的由来:为天下刑狱官引以为鉴,愿这公堂内外,不闻鸣冤之鼓。
是的啊,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
2、刽子手刽子手这个职业大家肯定都熟悉,古装影视剧中经常能出现他们的身影。
刽子手或行刑者就是历史对于从事直接处决犯人的职业的人的一种称呼。
据说,历史能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都必须长相凶恶,并且在成为真正的"刽子手"之前,他必须先做满十五年的屠夫。
就现在留下的资料来看,北京等大城市的刽子手多是从小训练,白天砍冬瓜,在冬瓜上画一条线,随手一刀,必须砍在这条线上,夜晚砍香头,黑漆漆的晚上,拿着刀砍香头上的灰。
等此人不再做刽子手了,,也只能从事屠夫这一职业为生,终生不得转行。
还有,刽子手这职业太特殊,其收入也颇为丰厚,但是也会因职业而失去很多普通人的生活乐趣。
比如,普通人不愿与之做朋友;更主要的是,因为此职业杀生太多,从事的人一般会无后。
历史埃及法老王雌雄同体谜团,女性荷尔蒙过剩长出女性特征
历史埃及法老王雌雄同体这位法老王在古代上可以说是非常的神奇,他(她)名字叫做阿肯那顿,虽然说他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但是古代记载却说阿肯那顿从来不与异性接触,那么这六个孩子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法老王领养的。
当然不是这样,这位法老的壁画和尸身井研究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也就是雌雄同体,他应该是同时具备了男性跟女性的所有特征才会这样,历史埃及法老王雌雄同体就可以自行完成受精生宝贝的行为,这也列为古埃及金字塔未解的谜团之一。
检测尸骨查出雌雄同体证据后来专家检测这位法老的尸骨的出,由于阿肯那顿年纪大,头骨出现了畸形。
同时,他还表现出‘阴阳同体’,长着女性体型——胸部突出、臀部较宽,但是从生理上,他是一位男性,他生育了6个女儿。
这位法老王的神奇女性体型可能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造成的,导致他的体内将更多的男性荷尔蒙转换成女性荷尔蒙。
所以出现了历史埃及法老王雌雄同体,总而言之,,他的确还是一位男性,但是长着女性体型。
古代中的阿肯那顿法老王据古代记载阿肯那顿法老与Nefertiti结婚,图坦卡门法老可能是阿肯那顿的儿子或者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
埃古古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唐纳德•雷德福称,我赞同布拉维曼的观点,很可能阿肯那顿法老患有马凡氏症,这种基因紊乱导致体型结构特征变长。
在历史埃及法老王长出女性的特征不算什么,但是只要确定他有男性的器官,人们也不会觉得奥秘,在加上这位法老结婚了还有后人,所以史学家对他的体型记载相对偏少,证明历史埃及法老王雌雄同体全靠现代先进的考古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