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九座帝陵组成北斗七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28 点击数:
简介:人像石碑座 历史上,西夏曾与宋、辽鼎足而立,号称宋代三国。

然而,成吉思汗的铁骑最终使西夏王国一夜之间灰飞

【菜科解读】


人像石碑座
历史上,西夏曾与宋、辽鼎足而立,号称"宋代三国"。

然而,成吉思汗的铁骑最终使西夏王国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其灿烂文明,也湮没于大火之中,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 筑陵台,仍然默默矗立,展示着西夏王朝曾经的辉煌
西夏文化,是宁夏地域文化的亮点。

探寻西夏文化,自然要到西夏王陵。

进入陵区之后,蓝天之下,一座座兀然独立的塔形黄土堆忽然跃入视线时,就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其神秘的氛围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历史迷城,每座陵园,都缠绕着解不开的问号。


帝陵墓主之谜
公元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市)建都称帝,建立大夏王朝,西夏语为"大白高国",即后人所称"西夏"。

西夏的疆域,曾经"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南部的广大地区。

西夏曾与宋、辽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居其一"。

1227年,西夏为蒙古大军所灭。


西夏在历史上存在了190年,经历10代皇帝,其历代帝王及王公大臣陵墓所在地即为西夏王陵,位于银川西郊的贺兰山东麓地带,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


陵区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帝陵和陪葬墓群以"头枕青山,脚蹬黄河"之势分布,每座陵墓高大而又孑然独立。

奇怪的是,帝陵只发现了9座。

事实上,李元昊称帝建国后,曾经追封其祖父和父亲为帝,所以西夏有12位名义上的皇帝。

除了末代皇帝没有陵墓之外,西夏王陵区当有11座帝陵,但目前仅发现9座,缺少的两座是已被夷为平地?还是有两位皇帝根本就没葬在陵区?不得而知。


陵区里,9座帝陵组成了一个北斗七星图案,200多座陪葬墓则按星象布局排列,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这9座帝陵,除了少数几座可以确定墓主身份外,大多是根据陵墓的位置、形制、规模,和同时代的宋陵比较后而推测出来的。


走在已开发的陵区中,不经意间脚下就会出现一块绿琉璃瓦碎片,西夏博物馆馆长马升林捡起一块琉璃瓦片,对来自五自治区媒体联动采访团的记者们说:"这是陵塔上的瓦片,原来黄土堆上是有宏伟的建筑的,可惜已经毁于战火。

"记者随手捡了一块细看,擦去黄土,阳光下那一抹绿釉,依然光彩夺目。

沉甸甸的瓦片,比任何一份考古解说资料都要厚重。


据马升林介绍,西夏陵区的地表,遗存了大量的兽面纹、花卉纹瓦当,绿琉璃瓦,花纹砖等,以及精工制作的石雕栏柱和男女像力士石座等大型建筑物件,据此专家考证,陵园的建筑曾经都是高大的传统大屋顶建筑,规模宏伟,庄严肃穆,可惜都在蒙古大军的铁蹄和大火中消失
妙音鸟
西夏王陵的发现
西夏王陵的考古,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在中国少数民族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说起西夏王陵的发现,马升林说," 充满了传奇和意外"。


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包围夏都兴庆府达半年之久,西夏人拼死抵抗,蒙古军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成吉思汗病逝前,降旨对西夏"以灭之"。

经过一番血雨腥风,蒙古大军最终攻下了兴庆府,西夏王朝覆灭。


元人主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在三史中各立了《夏国传》、《党项传》,没有为西夏编修专史。

但是,后世的研究者们从那些废弃的建筑、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经卷中,努力寻找着这个古老王朝的踪迹。


上世纪70年代初,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银川市以西约45公里的贺兰山下做考古调查,在碑亭的遗址堆土中,偶然发现了刻有西夏文字的残碑。

考古工作者查阅历史文献,在《嘉靖宁夏新志》中发现了明确的记载:"李王墓,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

人有掘之者,无一物。

"由此,考古工作者恍然大悟:原来贺兰山下的宏伟墓群,是西夏王陵!
在《嘉靖宁夏新志》上,还记载了明代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谣》:"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

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

"此诗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西夏王陵的情景。

数百年来,在荒无人烟的苍凉戈壁上,这片王陵废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经过抢救性的挖掘工作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重见天日。

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那些出土的方块字,正是已经湮灭于茫茫历史烟尘之中的西夏文字。


此后30多年,考古人员对矗立在荒漠中的西夏王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研究,从中发掘了一些很珍贵的西夏文物。

这些文物中,有西夏文字,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绘画,还有各个时期的流通钱币以及工艺精巧的各类铜器、陶棋子等。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当中还出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石雕和泥塑。

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夏文明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


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对陵区进行了多次全面的调查与测绘调查,并不断发现新的大小不等的陵墓。

专家证实,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陵墓,而另一些陵墓则由于贺兰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陵墓群的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而东西5公里,南北10多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如此之大的皇家陵园在我国也实属罕见。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参观了西夏王陵之后,兴奋地说:"这是东方的金字塔!"从此,"东方金字塔"就成了西夏王陵的代名词。

以上就是关于西夏王陵九座帝陵组成北斗七星的全部内容,

孙星衍考证真正的“商汤王陵”在山东《曹县重修成汤陵庙碑记》

孙星衍(1753年~1818年) 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

字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微隐。

阳湖(今江进)人,后迁居金陵。

少年时与杨芳灿、、以文学见长,袁枚称他为“天下奇才”。

于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皆通其义。

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堪称善本。

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家藏书目录内外篇》、《芳茂山人诗录》等多种文集。

孙星衍曾任山东兖、沂、曹、濮粮道,后又任山西粮道、河南粮道,对三省之汤陵十分了解,通过详细对比考察,确认山西、河南、陕西之商陵为伪,山东曹州府曹县之汤陵为真,并致信山西、河南布政司,为此打了几个来回,三省巡抚皆认输方作罢。

商汤陵自古就颇多争议,但不论是《尚书》、《史记》记载,还是后世文献的佐证,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商汤死葬于亳(山东曹县南二十余里)。

清乾嘉大儒孙星衍曾作《汤陵考》,力主曹县汤陵为真,并为曹县汤陵撰写碑文。

当代学者王国维、顾颉刚、郭沫若、史念海、王玉哲、杨尚奎、田昌五等学者论之确凿。

特别是商史学者罗琨先生用甲骨卜辞研究成果,力证亳在商丘之北、定陶之南,为亳在曹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今山东曹县南二十里)。

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有商一朝汤陵始终为商人祭祀的祖陵。

西周、春秋、战国,有商汤后代宋国负责祭祀汤陵,在《左转》中,宋国君就称亳为宗邑。

《》曾记载,建平元年,曾遣使祭祀汤陵,汉以后,历代对汤陵祭祀不绝。

汤王陵历代都有重修,明万历《曹县志》记云:成汤祠在县南十八里土山集,不祥所始。

墓前有石碣刻云:“宋皇佑四年(1052)年重修;元延佑五年(1318)重修;明宣德八年重修;成华丙申(1476)重修,李秉有记;弘治五年(149)年重修;嘉靖三十五年(1556)重修;万历九年(1581)岁次辛巳春三月八日重修。

”由此可知,至迟从起,官方便开始对曹县商汤陵进行重修和祭祀。

另据《曹县旧志》记载:“以前,有守墓户百家,有大殿巍峨耸立,大殿中间,神像威严,中为成汤,左为,右为仲虺。

汤王陵左边有桐宫三楹,为所居。

”汤陵全盛之时,,巍巍壮观,后院大殿三间,中间拜殿三间,左右廊庙各六间,山门、照壁、甬道,历代古碑排列庙道两边,为一大游览观瞻圣地。

曹县重修成汤陵庙碑记 清〔孙星衍〕 古者墓而不坟,故称殷汤无葬处,至汉建平元年大司空史郗长卿按行水灾因行汤冢,事具《皇览》以为在亳,其时诏称河南颍川郡水出,大司空史按部所至,宜于济阴,得见汤陵,自薛瓒、、伏滔、刘昭皆以为在济阴亳县未有异辞。

今曹县左山之阳是古济阴郡治,县南二十里土山集是古亳汤都地,北陟淇、洹,南跨睢、汳,西至卫国,东尽濮阳,皆千里畿内。

故太甲陵在濮州之历山。

、箕子陵亦在东方也,曹县汤陵列于祀典,明置守冢户,陵前有碑,在宋皇祐、元延祐间皆重修,陵上有庙,像设犹存。

星衍临司泗上,于元年塞河曹、单,亲临展谒,见其祠宇倾圯,采樵不禁,因檄曹令度工修葺。

复遍考书传,移咨山西布政司,告以荣河汤陵出后魏小说家言。

张恩破陵得铭,附会殷汤。

前代沿讹,列为祀典,实则纶邑,急宜厘正。

並考《括地志》所称偃师汤陵,乃汤祠之误。

《水经注》所称征县汤陵,乃汤池传疑。

其《括地志》又称始平汤陵真亳王号汤者所葬,俱不足以夺济阴亳县汤陵之说。

既发资千金,申报大府,兴工修葺,复得王、魏两观察先后代任,增建宫墙,拨置地亩,曹令孙立方、黄炳先后助成盛举。

会星衍奉督运之命再莅东省,以嘉庆十年四月蒇工立石,将以质鬼神,俟百世焉!铭曰: 天乙在亳千里畿,言观于洛居河麋。

千年水徙国邑迷,亳城虽荒神所依。

汉臣行部欣得之,封树不设邱墟卑。

我来展拜敬且欷,稽古破俗别是非。

荣河陵庙空巍巍,厘正祀典书之碑。

从先王居神来归。

附清《曹县志》十年土山集汤王陵。

随机文章她立志当贵妇,从小记者变美国第一夫人!就算老公外遇玛丽莲梦露,她一句话夺回正宫法国斯卡普eg巡航导弹,射程400公里可打击机库和重要人物宇宙黑洞是怎么形成的,霍金说掉进黑洞不会死会进入另一个宇宙路飞第几集吃光明果实,网络谣言/路飞靠橡胶果实通关(被掏空)揭秘黄鼠狼为什么不能打,成精的黄鼠狼被打可是会施展法术报复的

中国古代上八大未解的谜团,原因无可考证,至今没能破解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以文会友所作,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今下落成谜:失传千年,下落不明。

  西周九鼎存在谜团:象征国家政治权利的九鼎是否还存在,至今未解。

  和氏璧:中国古代上著名的美玉,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

和氏璧价值连城,流落何方,至今是个谜。

  秦始皇嬴政铸十二金人镇秦国龙脉,据说后来被董卓销毁铸钱。

原因究竟是怎么样,已经再无法考证了。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谜团:千古奇书,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公案。

  青铜剑千年不锈谜团:随兵马俑一同出世,是什么真相致千年之久的青铜,没有生锈,锋利如初。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但武则天为什么为自己立下无字碑,真相尚不明确。

  慈禧太后入殓时,嘴里衔着一颗大的夜明珠,孙殿英盗墓后,为了幸免被追究责任,他将这颗夜明珠转送给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宋美龄曾将其缀在鞋面上,后来不知所踪,据估计,这颗夜明珠价值将近9亿人民币。

加入收藏
               

西夏王陵九座帝陵组成北斗七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