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个“杀伤力”强大的谣言,最后一个还产生了国际纠纷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时代,又面临诸多变局,所以谣言一旦纷起,破坏力极
【菜科解读】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时代,又面临诸多变局,所以谣言一旦纷起,破坏力极大。
下面我就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清太宗散布谣言计杀名将 1629年,清太宗趁明朝内乱时,率领军队出其不意从山海关西边突入长城,直攻京城。
前线守将袁崇焕立马回援北京。
但是,袁崇焕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是一个陷阱,而这个陷阱正是满洲人策划的。
满人在袁崇焕回援的路上散播谣言说袁崇焕已经同满洲人达成了协议,这次回师是协助后金夺取京师的。
顿时人心惶惶,谣言传的沸沸扬扬。
刚愎自用,猜忌心很大,又有奸臣挑拨离间。
于是下令处死了一代名将袁崇焕,而明朝也最终因为这个谣言走上了灭国的道路。
年间,八卦教传播“末世” 嘉庆十七年,八卦教首领林清和李文成在河南,山东等散播谣言:“白阳期”就要来了,只有加入八卦教的人才能免除灾难。
当时,有几个县出现了水灾旱灾,华北平原经济萧条。
很多人在谣言的鼓动下,相信末世会到来,加入了八卦教。
林清号称只有他当了皇帝才能保住大家。
因为官员的大意,八卦教教徒勾结了皇宫里的几个,竟然攻入了紫禁城,造成一片恐慌。
虽然叛乱很快平定了,但是清政府为了镇压这次叛乱花费了400万两白银。
天津民间无知谣言引发“国际纠纷” 九年初夏,天津流传着一种说法:天主教为了做药引子,以传教为名,以建育婴堂做慈善为幌子,派人到大街上向儿童撒迷魂药,而后把小孩子骗进教堂把眼睛挖下来,把心脏摘下来当药引子用。
并且还有人说在郊外看到很多抛弃的幼儿尸骨。
口口相传,让天津市民人心惶惶,影响越来越大。
这些消息惊动了在天津的兵部侍郎崇厚,为平民愤,他找来对天主教堂负责任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到公堂对质。
但是民众仍然不信,一天,丰大业一出门就被民众盯上,为了表达愤怒,活活的打死了丰大业,还把法国领事馆,仁慈堂,4个基督教堂烧掉了,另外有40多人死亡。
这么一来,激变为严重的外交事件,清政府派来处理此事,曾国藩查明了天主教堂并没有诱骗,残害小孩子。
这些都是谣言。
最后曾国藩处理了肇事者。
随机文章1934年8月8日营口坠龙事件,龙摧毁日资厂房掀翻火车亚马逊旗下蓝色起源发射火箭回收成功,私人公司推动太空旅游梦魇女妖莉莉丝传说,因不满性爱位置而背叛亚当揭秘古代真正的美人鱼图片,因自相残杀而灭绝的美人鱼(古代海怪)莫比乌斯环的恐怖意义,莫比乌斯环的诅咒(无限循环/没有尽头)菜科网
使用Word2010中“翻译屏幕提示”功能
在Word2010中启用并使用“翻译屏幕提示”功能的操作步骤请参考: 打开Word2010文档窗口,切换到“审阅”功能区。
在“语言”分组中依次单击“翻译”——“翻译屏幕提示”按钮,在“语言”分组中依次单击“翻译”——“选择转换语言”按钮。
打开“翻译语言选项”对话框,在“选择翻译屏幕提示语言”区域单击“翻译为”下拉三角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中文(中国)”选项,并单击“确定”按钮: 返回Word2010文档窗口,将鼠标指针指向任意一个英文单词,将自动打开“双语词典”提示框,并提供该单词的翻译信息。
使用,Word2010,中,“,翻译,屏幕提示,”,功能,
匪夷所思 本来每个人都有“第三只眼”
神话毕竟是神话,自然与现实不同。
可是,也许你想不到,其实你、我、他等芸芸众生,虽然不是神仙,却同样也长着3只眼睛! 希腊古生物学家奥尔维茨,在研究大穿山甲的头骨时,在它两个眼孔上方发现了一个小孔,这一小孔与两个眼孔成品字形排列,这引起他很大兴趣。
经反复研究,这个小孔被证明是退化的眼眶。
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生物界,自此以后,各国的生物学家纷纷加入研究行列。
各项研究结果表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甚至包括人类,都有3只眼睛。
人们通常忘记了自己的第三只眼,或是从来没有想过它的存在,这只是因为这只额外的眼睛已离开原来的位置,不在脸部表面,而是深深地埋藏在大脑的丘脑上部,而且拥有另外的名字——松果腺体。
人的第三眼已经变成一个极为独特的、专门的腺体,人体中除了松果腺体以外,再也没有其他腺体具有星形细胞。
星形细胞不是普通的细胞,它在大脑半球中含量十分丰富。
至于腺体和神经细胞究竟为什么会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人们还不是很清楚。
现在,第三眼的功能和另两只眼睛相比虽然功能迥异,但还是有点“藕断丝连”,松果腺体对太阳光有极强的敏感性,它通过神经纤维与眼睛相联系。
松果腺体在太阳光十分强烈时受阳光抑制,分泌松果激素较少;反之,碰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松果腺体就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激素。
此外,人们发现在第三眼的组织结构中含有钙、镁、磷、铁等晶体颗粒。
刚出生的婴儿根本没有这种奇怪的称之为“脑砂”的东西,在15岁以内的孩子中也极为少见,但是15岁以后,“脑砂”的数量就开始逐年增加。
在第三眼中有那么一小堆砂子,竟丝毫不会影响它本身的功能。
看来,科学家对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