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未解之谜 四大疑点至今任未解决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3 点击数:
简介: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华夏的皇帝,他的陵墓疑点多多,如始皇葬在秦国国库?秦陵地宫水银从何而来等,这些问题即

【菜科解读】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其地位自然是旁人无可比拟的。

虽然许多人认为他说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发言实在是太“嚣张”了,但是当我们仔细回顾嬴政一生的成就,就会发现他完全担得起。

8.jpg

可以说,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同文,车同轨的措施,将中国彻底从此前各地存在严重隔阂的状态拉了出来,彻底融为了一体。

他的这些举措奠定了中国此后2000多年的政治格局。

纵使秦始皇确实在晚年为了求仙寻药,做了不少苛责百姓的荒唐事,也不能将其的贡献抹杀。

秦始皇在位时就已经开始筹备修建自己的陵墓了,选择了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作为自己的归宿。

由于许多古人都坚信灵魂不死,不舍千秋霸业的秦始皇更是对“长生不老”绝对执着,所以在修建陵墓的时候,丝毫没有想要从简的意思。

不仅规模巨大,其中的布置应该也是相当精美。

3.jpg


规模巨大

许多人可能会说,秦始皇陵墓不都已经发掘了吗?毕竟兵马俑都出土了这么多,还建立了专门的展览景点。

但兵马俑陪葬坑只不过是秦始皇陵墓的一个边角而已,真正埋藏着秦始皇遗体以及传说中万千珍宝的地宫,直到现在都没有进行挖掘。

兵马俑

考古学家针对它的第一次全面勘查是在1962年,当时人们根据已有的资料,绘制了地下陵墓的平面布局图。

整体呈现矩形,范围达到了56.25平方千米,东西长80米,南北宽50米,深度大约在地下35米左右。

这个规模,可以抵得上七十多个故宫。

4.jpg


可以抵得上七十多个故宫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没有开始挖掘,但是有关它的传言一直层出不穷,显得十分玄妙。

更是有许多未解之谜,被判定只有未来完成发掘才能找到答案。

那么,秦始皇陵地宫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秦始皇陵地宫的未解之谜

首先就是地宫的大小。



虽然此前考古学家使用遥感技术,已经基本确定了范围,但是不排除仍有偏差。

并且这之中最让人疑惑的就是深度,因为不论是司马迁所说的“穿三泉”还是一些其他的描述,都说明当时人们在修建该地宫的时候,挖的确实非常深。


遥感技术


其次就是地宫当中“上具天文”的描述,按字面意思来说,秦始皇死后依旧想在自己的陵墓当中观星赏月,所以让工匠把这些自然之景也还原在了陵墓当中。


不过这种还原当然不可能是百分百了,应该只是建立了相关的模型,营造出表象。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从商朝到秦朝,只要是大型的墓葬坑,大部分都会使用“亚”字形制,此类“取形于高地平日昝的形式”,应该与当时盛传的“盖天说”有关联。


亚字形墓


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地宫的顶部应该雕刻了许多天文图,这些天文图与西汉末年出土的天文图有类似之处,其中有日月、流云、北斗等等。

在这种气氛下,秦始皇的灵魂想在地宫中“赏星”也不是难事。

6.jpg


石刻天文图


第三就是人们一直在讨论的“水银”之谜了,可以说秦始皇虽然身居内陆,但是有一颗向往大海的心。


毕竟在他心里,海上可是藏着能够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所以死后不仅要实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也不能落下。


水银


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想到了使用水银为自己造一片海的方法,这就是咱们常说的“水银为海”。


考古学家此前对于这种说法一直保持怀疑的态度,毕竟当年提炼水银的技术十分原始,而且原材料应该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想造出规模如此宏大的水银海洋是不可能的。


但是,秦始皇可能真的任性地证明了自己,只要想有,肯定会有的事实。


水银海

7.jpg


目前考古学家已经通过反复的勘测,发现封土样品当中的汞异常,地宫当中的汞异常在不同的位置还有明显的差异。


东边和南边的汞异常的强,对此不少学者猜测应该是按照我国的地理格局修建的,毕竟我国的西部和北部确实没有海洋。


秦始皇十分向往海洋


第四个未解之谜是有关秦始皇陵地宫珍宝的,说到这儿大家应该想到了近几年推出的盗墓影视剧,主角们总是能在陵墓当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宝藏。


秦始皇陵墓不论从规格还是其他方面来说,都是空前绝后的,因此珍宝肯定少不了。

至于到底有多少,就无从得知了,恐怕只有等到发掘完毕才能慢慢清点了。


墓葬中出土的珍宝


最后就是关于秦始皇的遗体与棺椁的,他既然都已经费尽功夫将陵墓造得这么完美了,那么在自己的棺椁和遗体方面肯定会更加的用心。


所以秦始皇虽然是在出巡的过程中死亡的,但是他的尸体应该会使用诸多秘法进行保存,比如他最钟爱的“水银”,就有着防腐的功效。


至于棺椁,更是有颇多的传言。

许多人都认为秦始皇既然都已经制造出了“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豪华内设,那么就不可能将自己固定在某一个位置。

因此他的棺椁可能不是固定的,而是在水银海当中“漂流”,就像是帝王在巡视自己的地下王国。


帝王的棺椁很讲究


许多人可能疑惑,为什么都没有进行发掘,考古学家却能够知道这么多有关于地宫内部结构的信息,并且据此给出了相关的推断。


事实上,我们现在不挖掘,确实是因为现代技术依旧不够成熟,无法确保挖掘之后,其中的那些珍贵文物都能保持原样。


但是不挖掘不代表无法勘察,因为现代技术还是可以从外部进行探查的。

比如使用遥感技术、地质雷达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等等,这些高新技术都能帮助我们探索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

四年级读书活动总结范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人类双手进化之谜 新化石有助解开(图)

一块最新发现的化石有助于解释人手是如何进化到有效使用工具和武器的能力的。

  一块最新发现的化石有助于科学家解释人手是如何进化成现在这种形状的。

在此之前,人类祖先的手如何进化到具备充分使用工具的能力依然是个谜。

这根新手骨的发现有助于填补进化拼图中缺少的这个重要内容。

  约170万年前,早期人类制造了手斧,但迄今为止,人手如何发展到具备有效使用手斧的能力依然是个谜。

有些手斧是人类的最早石器。

在石斧获得发展之前的时期,人类祖先的手腕软弱无力,根本不能用像使用手斧时所需的腕力去紧紧握住一些小物体。

但《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根新发现的手骨有助于解释人手在80万年和170万年前之间是如何发展的。

  专家认为,人类出现第三掌骨是个非常重要的进化优势,因为可使用工具和武器。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专家2010年在这个国家发现一根新手骨。

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家将其鉴定为第三掌骨,这根骨头穿过连接中指和手腕间的手掌部位。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它有约140万年历史,在一个人握住拇指和手指间一个小物体时保持手腕稳定。

  华盛顿史密森学会的理查德-波茨对《新科学家》说,有关早期直立人手骨的事现在还鲜为人知。

他表示:“获得这样一个保存完好的样本有助于我们开始解答有关人手进化的问题。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玛丽-马兹克博士对《新科学家》说,这根手骨证明了人类祖先的手早在140万年就表现出进化成现在人手形状的迹象。

专家认为,所有人类最后都发展出这根骨头,因为最早拥有它的人类比没有它的人类有进化优势

海南历史上的“陨石之谜”

状如大脑的雷公墨。

大型层状雷公墨。

灵芝形雷公墨。

白沙陨石坑遗迹。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2月15日,一场陨石雨,在俄罗斯不期而至,立即掀起全世界的轩然大波。

  这场意外,也迅速搅热了陨石收藏市场。

嗅觉敏锐的商人们闻出了商机,在网上出售各种陨石产品,有些陨石的标价甚至高达数千万元。

难怪众多陨石收藏者惊呼:这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馅饼,却比黄金还贵———是金价的40倍之多。

  在海南历史上,也有过陨石坠落的现象,除了著名的白沙陨石坑,方志里也不乏相关记录。

如明代正德《琼台志》就记载到:“弘治十一年(1498)七月十一初昏,有星自东南流于西北,声响如雷。

”这很有可能就是一次陨石坠落,但具体位置未提。

  历史上,一些大小不等的“天外来客”,也曾光顾过海南。

  白沙陨击坑,有专家考证后认为,它来源于70万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地球事件。

与之相应的是,在海南岛上很多地方,散落着一些被称作“雷公墨”的石头,80万年来,这些黑色的石头,静静地躺在琼州大地,虽然这些年来不断被人挖掘,但有关它们的神秘身世,却一直是个谜。

  陨石价格贵比黄金  俄罗斯陨石坠落事件发生后,引发了收藏热潮。

市场上的价格可谓“一山还比一山高”。

  记者在淘宝网站输入关键词“陨石”,发现有1.2万件商品,这些打着陨石招牌的商品,价格高低错落,最便宜的只要1元,贵的标价近1000万元,号称天然罕有捷克黑陨石。

  网上甚至还有一些店主出售俄罗斯空降陨石碎片,10克左右的陨石要价8600元,并在信息中注明:“本陨石碎片是今年2月15日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的陨石碎片,本人托俄罗斯那边的朋友捡到并发布在淘宝。

”另一家网店则标价8万元,并注明:“早上刚从国外空运回国,重约3公斤,有收藏眼光和收藏能力者可以咨询。

仅此一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10克左右的陨石要价8600元,平均一克800多元,比黄金还贵。

这东西真这么值钱?其实,对陨石稍有了解的爱好者都知道陨石价格不一,并没有固定价格,多数陨石并不是很昂贵,价格远低于黄金,低的几块钱一克,高一些的百十元不等。

  而比较珍贵的月亮陨石和火星陨石,价格高的时候甚至攀升至每克数千美元,远高于黄金和钻石。

  一些陨石收藏行家称,目前人类在地球上寻获的陨石,可分为坠落陨石与发现陨石两类。

那些经过大气层时被观测到而得以寻获的陨石,称为“坠落陨石”。

而那些无声无息地来到地球上,多年以后才被人们寻获的陨石,叫做“发现陨石”。

记者查寻资料了解到,到2011年6月为止,全世界收藏的坠落陨石标本大约有1096颗。

  陨石也曾撞击海南  中国从夏代开始,就有了陨石坠落的记载。

在海南各地方志中,亦不乏此类记载。

  清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在崖州(今海南南部地区)发生了一起罕见的天文事件,一颗陨石坠落在孔汶村前,体积有一头牛般大,“其声如雷,光射里许,片时方晦。

”(光绪《崖州志》)  对于这些“天外来客”,古人皆视为罕见之物。

据康熙《定安县志》记载,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定安仙屯村,有陨石坠落在一片田地里,当地官府听说后,立即派人将石头取走,收藏在府库里,但这些石头至今下落不明。

加入收藏
Tag: 未解之谜
               

秦始皇陵未解之谜 四大疑点至今任未解决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