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b大气层中发现水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5-23 点击数:
简介:适居带系外行星K2-18b大气层中发现水(ESA/HUBBLE,M.KORNMESSER)据EurekAlert!:此项发现将于今天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

【菜科解读】

  

适居带系外行星K2-18b大气层中发现水

  适居带系外行星K2-18b大气层中发现水(ESA/HUBBLE, M. KORNMESSER)

  据EurekAlert!:此项发现将于今天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

科学家首次成功对位处适居带的系外行星进行大气侦测,在此带中水能以液态存在。

  第一作者Angelos Tsiaras 博士(UCL Centre for Space Exochemistry Data (CSED))说:「能在地球以外的可居住世界中找到水确是难以置信而令人兴奋的。

K2-18b并非「地球2.0」,因为它在相比下明显更重,并且具有不同的大气成分。

然而,它的存在有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是否独一无二。

  该团队使用了由ESA / 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16及2017年所拍得的数据,并结合团队自家研发的开源算法来分析被K2-18b大气过滤过的星光。

研究结果发现代表水蒸气的分子特征,并指出该行星大气中或有氢和氦的存在。

  作者认为大气中可能存在其他分子如氮和甲烷,但是目前的观察所得并不能检测得到。

科学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估算云覆盖率和大气中水的百分比。

  这颗系外行星围绕着恒星温度偏冷的红矮星K2-18运行。

这颗恒星距离地球大约110光年,位处狮子座。

鉴于红矮星活动较太阳活跃,K2-18b的居住环境或比地球更严峻,并有可能受到更多辐射。

  K2-18b是由美国太空总署 (NASA) 的开普勒( Kepler) 宇宙飞船于2015年发现,是数百个质量介乎地球与海王星的「超级地球」的其中之一。

美国太空总署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预计将在未来数年内侦测到数百多个超级地球。

  合着者Ingo Waldmann博士(UCL CSED)表示:「有鉴于未来数十年内将会发现更多超级地球,这次发现或许是众多可能适宜居住的系外行星中的首例。

这不仅是因为像K2-18b这样的超级地球是银河系中最常见的行星,而且是因为红矮星 - 比我们太阳小的恒星 - 是最常见的恒星。

  次世代的太空望远镜,包括NASA / ESA / C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和欧洲太空总署的ARIEL任务,将携带更先进的仪器,使科学家能更详细地描述系外行星的大气层。

ARIEL任务预计将于2028年发射,并会详细观测1000颗系外行星,以求揭开它们的真实面貌。

  合着者兼ARIEL任务的首席研究员Giovanna Tinetti教授(UCL CSED)称:「我们的发现使K2-18 b成为未来研究中最有趣的目标之一。

即使我们已检测到超过4,000颗系外行星,但我们仍然对它们的成分和性质了解不多。

通过观测大量的系外行星,我们希望能够解开它们的化学构造,形成及演化的谜团。

  「这项研究有助我们了解太阳系以外的适宜居住世界,并标志着系外行星研究的新时代。

它的重要甚至将对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在浩瀚宇宙中的定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Tsiaras博士说道。

  该研究由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及英国科学技术设施委员会(STFC)资助,该委员会是UKRI的一部分。

  编者注

  欲了解更多信息或与相关研究人员交流,请联系伦敦大学学院媒体关系部(UCL Media Relations) 的Rebecca Caygill博士。

电话:+44(0)20 3108 3846 / +44(0)7733 307 596,电邮:r.caygill@ucl.ac.uk

  Angelos Tsiaras,Ingo P. Waldmann,Giovanna Tinetti,Jonathan Tennyson and Sergey N. Yurchenko,“Water vapour in the atmospher e of the habitable-zone eight Earth-mass planet K2-18 b”将稍后于2019年9月11日星期三在《自然天文学》上发表,英国时间下午6时/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时前严禁流通。

  本文的DOI为10.1038/s41550-019-0878-9

  关于伦敦大学学院 (UCL)

  伦敦大学学院成立于1826年。

是第一所继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建立后的英格兰大学,同时是首间向过往被排除在教育制度外的人仕提供大学教育的大学,也是首间在法律,建筑和医学等方面提供系统化教学的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一直致力于改善世界,并于一系列的国际学府排行榜中屡创佳迹, 无疑体现了其在众多世界知名学府中的地位。

  我们的校区涵盖41,500多名来自150个国家 的学生并拥有超过12,500名教职员,他们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打破界限,对现实问题产生正面影响。

  。

ucl.ac.uk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uclnews |观看我们的YouTube频道YouTube.com/UCLTV

  关于科技设施委员会(STFC)

  科技设施委员会(STFC) 是英国研究与创新 (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的一部分 - 这是一个与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慈善机构和政府合作的新机构,致力于为研究和创新创造最佳环境。

STFC资助并支持 粒子和核物理,天文学,引力研究和天体物理学以及空间科学等各方面的研究,并且还运营着一个由五个国家实验室组成的研究网络。

我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组成部分的在个别层面及整体层面上的 贡献。

我们与众多合作伙伴携手合作,力图通过知识,人才和理念使每个人受益。

访问stfc.ukri。

org了解更多信息。

  关于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p#分页标题#e#

  欧洲研究理事会于2007年由欧盟成立,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前沿研究资助机构。

每年皆会选出并资助,不论任何国籍和年龄,最优秀及最具创造力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开展项目。

ERC还努力吸引世界各地的顶尖研究人员前来欧洲工作。

迄今为止,ERC已为大约9,000名处在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顶尖研究人员提供资金。

它提供四种核心拨款方案:Start,Consolidator,Advanced和Synergy Grants。

ERC由一个独立的理事机构 - 科学理事会领导。

ERC主席是Jean-Pierre Bourguignon教授。

ERC在2014年至2020年期间的预算超过130亿欧元,是「Horizon 2020」的一部分,欧洲研究,创新和科学专员Carlos Moedas负责该预算。

  相关报道:科学家在系外行星大气层中首次发现水

  据环球网(杨阳):法新社12日消息,根据本周三科学家们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在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首次发现了水。

报告称,该系外行星温度与地球相似,足以维持生命的存在。

  报道称,这颗名为K2-18b的系外行星质量是地球的8倍,体积是地球的两倍,且位于其母恒星的“宜居带”内,科学家称这种情况下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

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进入冰河时代 人类难以存活

我们知道每一天太阳都会升起落下,从没有一天是缺席的,它在升起之后会给大家带来光和热,让植物生长,就连人类看到晴朗的天气也会觉得心情好上许多,那么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 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太阳是太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能够给地球上的植物带来能量,并且太阳系也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不然它就不会叫太阳系了。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来进行公转和自转的,那么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首先地球就不再绕着太阳公转,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也就不会有光,气温也会开始快速下降,慢慢进入冰河时代。

因为地球上的光和热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就没有这些东西了,相应的,地球上的动植物也会很快死去,人类也只能躲到家中,但是等到原料用尽之后大家也将无计可施,也许人类也会因此走向灭亡。

没有太阳人类能活多久太阳系没有太阳之后,地球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温度将会下降到将近零下二十度,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低到零下200度左右,动植物会相应死去并灭绝,没多久人类就会因能源耗尽而死。

太阳的寿命还有多少年太阳的寿命应该还有大约五十亿年左右,因为目前太阳正处于核聚变的稳定时期,因此太阳暂时是不会出现问题的,然后大概再过十五亿年之后,太阳的氢元素就消耗殆尽了,这时太阳就会变得不稳定,对地球造成一定的影响。

太阳每天只出现四个小时,黑暗统治地球

恒星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05年1月20日,太阳爆发X7.9级耀斑,导致北半球一些国家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中断一个多小时。

虽然1859年那次全球电网瘫痪事件上演可能性不大,到我们也算是领教了恒星活动的威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恒星活动只会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形成致命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谢顿认为,许多人都认为小行星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是致命的,但其发生的概率依然偏低,就算我们处于300万年一次的周期边缘,也有很大的侥幸空间。

对抗小行星的方法也比较成熟,偏转轨道、击溃小行星等都可以实现,这方面的担心其实不用太多。

而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的,那就是连发生周期都无法估算的超级火山爆发。

大约在公元536年开始,北半球的欧洲、中东和亚洲部分地区开始被一种神秘的尘埃、大雾笼罩,长达一年半的时间。

环境温度下降、黑暗时间拉长,导致了瘟疫、饥荒、战争和流感大流行。

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作物歉收,极端干旱,东亚一些低纬度地区还发生了降雪。

现在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基本查明,这是由冰岛火山爆发引发的全球性灾难事件。

这次火山喷发一直到公元640年才基本结束,其中黑暗笼罩着北半球18个月,每天能看到太阳的平均时间只有4个小时,尤其是在公元536的夏天,北半球除极区外的部分地区温度降到了1.5至2.5摄氏度,这也是2300多年来最寒冷的时候。

事件的起因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一个谜,其发现也是通过历载,结合树木年轮分析,确定在公元536年开始了聚变。

冰岛超级火山在公元540年和公元547年两次爆发,火山活动产生了数百万吨的尘埃,扩散到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

农作物减少了光照时间,也减产,爱尔兰甚至将这段时期描述成黑洞的时代。

根据对冰芯的元素分析,硫、铋和火山灰沉积物在公元536年之后大量沉积,也是2000多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

粮食的减产也导致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需要大量的粮食补给,这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需要更多的粮食。

于是大量的粮食从埃及运到了君士坦丁堡,随之而来的还有老鼠。

结果又把鼠疫给带到了君士坦丁堡,促进了公元541至542年爆发的查士丁尼瘟疫流行。

这次鼠疫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从公元541年开始之后的100多年,鼠疫让欧洲人口减少将近一半,东罗马帝国实力大受影响。

如今超级火山对人类而言依然是无解的灾难,甚至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

因为我们对超级火山爆发的干预措施几乎没有,而小行星撞击好歹也知道从哪儿下手,何时开始预警,超级火山喷发一旦激活,可以说只有招架的份儿。

目前排名第一的应该是黄石火山了,最近一次喷发在公元前63万年,深度改变了全球气候。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摧毁了上百个村庄的3.6万人。

该火山在公元535年的喷发更大,与冰岛火山喷发一起影响了整个北半球。

随机文章宋朝的「赏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活动?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德国空军狂风战斗机,海湾战争炸毁伊拉克95座机场中国速度最快的导弹东风21D,可穿透1500公里防线打击航母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

加入收藏
               

18b大气层中发现水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