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46亿年了,而人类才几万年,有没有可能人类之前有...

从时间的角度考量,史前文明出现的概率极大,甚至有人认为地球上或许存在过比人类更璀璨的文明。
不过从生命演化的角度,史前文明不可能存在。
生命的演化是否存在空档期可以放入史前文明?生命诞生 地球是一颗岩石星球,在形成过程中,大量陨石、小行星不断汇聚、
【菜科解读】
人类文明至今不到1万年,如果把地球的46亿年历史看做一天,我们的文明连1秒都不到。
从时间的角度考量,史前文明出现的概率极大,甚至有人认为地球上或许存在过比人类更璀璨的文明。
不过从生命演化的角度,史前文明不可能存在。
地球是一颗岩石星球,在形成过程中,大量陨石、小行星不断汇聚、碰撞,地球表面遍地岩浆。
44亿年前,岩石星球的表面终于冷却了下来,坚固的表面就像一个鸡蛋壳一样,把地球的能量包裹于其中。
38亿年前,海洋中的一些小漏洞偷偷泄露着地球的内部能量。
物质在海底热泉口的能量天然流动下活了起来。
早期海底世界是一锅分子粥,大量分子随机结合发生反应。
直到有一天,一种会不断汲取周围物质与能量进行自我复制的大分子链脱颖而出。
它不断自我复制、变异,并利用火山口天然的地质优势。
海底火山口附近沉积了大量玄武岩,玄武岩就是我们以前用来搓脚的石头,有大量孔洞结构。
一些微小的孔洞成为了它们的家,热泉能量的流动以及从热泉口流出来的大量离子,不断加速自我复制的速度,生命加速演化。
细胞膜结构在变异的复制中形成,而且它们可以利用膜结果过滤杂质,汲取环境中的糖类物质,获取其中的能量,过程就像是发酵,这是生命的第一次跃进。
这两个基础奠定了它们终于不需要在依附于火山口,可以自由活动,即生命的雏形,细菌出现。
氧气出现35亿年前,一种古菌演化出汲取阳光中的能量并代谢出氧气的能力,即蓝藻出现。
然而氧气对于厌氧古菌来说是致命的,大灭绝发生。
一部分生命在氧气压力下演化出有氧代谢。
生命从汲取地球能量过渡到汲取太阳能量。
一开始氧气并不能在地球上迅速累积,因为大量金属元素等易氧化物质会吃掉氧气。
几亿年过去,地球终于吃饱了,开始在大气中积累,好景不长。
23亿年前,随着地球氧含量逐渐升高,地球温度逐渐降低,冰川从两极开始向赤道蔓延。
阳光被冰层隔离在外,生命在海冰之下蛰伏,演化放慢。
有氧代谢使生命的代谢水平进一步升级,充足能量供应的基础下,一种结构更为复杂、细胞内功能模块更多、生命功能更精细的生命应运而生,即原核细胞生物过渡到真核细胞生物。
15亿年前,生命进一步升级,由真核单细胞过渡到多细胞生物,植物诞生了。
12亿年前,由于变异一个生物正在复制时意外吸收了外界的遗传物质并进行结合,有性繁殖出现。
这种繁殖策略,加快了生命多样性的进程,使生物群更容易在环境中延续,因此有性繁殖策略很快得到了发展。
动物出现7亿年前,地球迎来了第二次雪球事件。
地球上第一个像样的生物诞生,埃迪卡拉生物群。
它们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
不过,它们只是先行者,在5.5年亿年前的最后一个冰期中灭亡,与如今的生物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关系。
5.3亿年前,生命进行第二次尝试,迎来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生命多样性井喷式扩张,所有动物门类出现,诞生了两米长的奇虾,看见坚硬的三叶虫都想上去啃两下。
4亿年前,随着板块移动,海洋中的一些植物暴露于陆地之上,开始演化、适应、蓬勃发展。
#p#分页标题#e#2.6亿年前,植物在陆地上发展成了茂密的森林,促使地球含氧量进一步提升,早期海洋中登陆的节肢动物率先享受了这个成果,演化出高氧代谢能力,体格不断增大,迎来了巨虫时代。
脊椎动物相比节肢动物拥有更好的基础,结构更为复杂,面对高氧环境适应的演化相对缓慢。
2.3亿年前,它们终于把巨虫碾压成食物,地球迎来了恐龙时代。
6500万年前,小行星打断了恐龙的统治,被它们踩在脚下的兽族(诞生于8500万年前)终于得到机会站上了生态位顶端,即哺乳动物时代。
其中,在200万年前,脑容量达到700ml的南方古猿晋升为人属物种,在兽族中脱颖而出力压所有哺乳动物,建立文明。
结论以上所有的一切内容都有化石为证,这只是地球的缩影,科学家对生命历程的发掘远比这要详细的多,如果详细点说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基于对化石与地质的分析,地球经历了5次大灭绝,随着化石的发掘,或许还有6次、7次。
除了对某些细节还未清晰存在争议之外,地球生命的演化的条理基本掌握,在整个过程中,生命的发展不断经历着升级、灭绝、沉淀、复苏、再升级的循环过程。
生命结构由简单演变向复杂,在人类之前不存在史前文明,因为人类之前地球上不存在文明产生所需的复杂的生命与高等的智慧。
巴西南部圣卡塔琳娜州遭遇严重飓风?近600只企鹅被冲上沙滩死亡
当地海洋动物护理机构PMP-BS人员表示,当地9日遭严重飓风侵袭,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时速超过100公里的超强阵风,导致许多野生动物被吹到沙滩上,在所发现的企鹅中596只已经死亡,还有很多遗体已经彻底腐烂,怀疑可能在被吹上岸之前就已经溺死海中。
当地媒体指出,麦哲伦企鹅每年6月至10月,都会从福克兰群岛、阿根廷、智利等地迁徙到巴西圣卡塔琳娜岸边觅食,由于企鹅不像其他鸟类会飞,所以遇到因强风影响而吹起的巨浪时更难逃生,才会不幸淹死在大海中。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赤道上的地球之肺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一度被称为地球之肺。
那么,这块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还有哪些特点,一起来了解下。
位于赤道上的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平原是位于赤道上的世界级大平原,其地理位置处于南美洲境内,这一片平原面积宽广,也被称为地球之肺。
亚马孙平原,面积约为560万平方千米,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的称号。
亚马孙平原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平原所处位置的温度也是比较适宜的,一般在二十七摄氏度左右。
每一天的降雨在一千五百毫米左右。
这和其他地区相比,算是降雨量比较多的地区。
亚马孙河流的中下游就是亚马孙平原。
从上空俯瞰亚马孙平原,我们能够看到一片绿色。
这都是雨水充沛的缘故。
(亚马孙平原)除了雨水之外,亚马孙平原的水流来源也有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的流量大,面积广。
因此,地球将两个都放在了亚马孙。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平原的野生动生物类非常繁多,而且数量丰富。
热带雨林中栖息着猴子、树懒、蜂鸟、金刚鹦鹉、很大蝴蝶和无数蝙蝠,亚马孙河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陆地生活着美洲虎、细腰猫、貘、水豚、犰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