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地球冰冻圈加速变化科技大观

【菜科解读】
今年夏季,北半球多地民众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酷热。
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近日宣布,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地球冰冻圈也正在加速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南极海冰面积已创下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6月的历史新低,比平均水平低17%。
研究显示,目前全球几乎所有冰川均在退缩。
与1992—1999年期间相比,2010—2019年期间的冰盖消失速度增加了4倍。
鉴于全球海冰面积减少、冰川消融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世界气象大会日前决定将冰冻圈变化问题列为优先事项,呼吁加强对冰冻圈的监测与研究。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圈层,包括冰川、冻土、积雪、固态降水、海冰、河冰、湖冰等。
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陆地表层和生物圈共同组成气候系统。
冰冻圈对气候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是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核心纽带和关键性因素之一。
在一些地方,它也是维系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水源保障。
冰冻圈不仅受气候变化影响,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通过复杂的反馈机制对气候产生重要调节作用。
冰盖和冰川大量消融,大量陆地水体注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自188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21至24厘米。
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所有沿海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幸免。
尤其对一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来说,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会更加直接,或将导致居民与产业被迫迁走。
冰冻圈持续退缩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范围也有直接影响。
冰川退缩和多年冻土融化,会降低山地稳定性,并使冰湖的数量增加、面积变大,增加发生山体滑坡、冰川泥石流和洪水的可能性,影响下游居民的生存环境。
冰冻圈退缩还会破坏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例如,它将导致高山地区融水(雪)径流补给不足,使调节服务功能减弱,影响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灌溉作物的用水需求,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应对冰冻圈急剧退缩,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自1750年以来,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大气圈、海洋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均发生广泛而迅速的变化。
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热量,导致地球温度升高,进而导致冰冻圈退缩。
所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仍是减缓气候变暖、减少冰冻圈退缩的主要途径。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冰冻圈物理变化过程,加强模拟预测研究。
冰冻圈大都存在于人迹罕至的区域,开展实地监测费时费力,这就需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譬如高分辨率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航空遥感等,构建地空一体的冰冻圈监测体系,从而提升预测和应对的效率与精确性。
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进入冰河时代 人类难以存活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来进行公转和自转的,那么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首先地球就不再绕着太阳公转,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也就不会有光,气温也会开始快速下降,慢慢进入冰河时代。
因为地球上的光和热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就没有这些东西了,相应的,地球上的动植物也会很快死去,人类也只能躲到家中,但是等到原料用尽之后大家也将无计可施,也许人类也会因此走向灭亡。
没有太阳人类能活多久太阳系没有太阳之后,地球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温度将会下降到将近零下二十度,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低到零下200度左右,动植物会相应死去并灭绝,没多久人类就会因能源耗尽而死。
太阳的寿命还有多少年太阳的寿命应该还有大约五十亿年左右,因为目前太阳正处于核聚变的稳定时期,因此太阳暂时是不会出现问题的,然后大概再过十五亿年之后,太阳的氢元素就消耗殆尽了,这时太阳就会变得不稳定,对地球造成一定的影响。
太阳每天只出现四个小时,黑暗统治地球
虽然1859年那次全球电网瘫痪事件上演可能性不大,到我们也算是领教了恒星活动的威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恒星活动只会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形成致命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谢顿认为,许多人都认为小行星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是致命的,但其发生的概率依然偏低,就算我们处于300万年一次的周期边缘,也有很大的侥幸空间。
对抗小行星的方法也比较成熟,偏转轨道、击溃小行星等都可以实现,这方面的担心其实不用太多。
而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的,那就是连发生周期都无法估算的超级火山爆发。
大约在公元536年开始,北半球的欧洲、中东和亚洲部分地区开始被一种神秘的尘埃、大雾笼罩,长达一年半的时间。
环境温度下降、黑暗时间拉长,导致了瘟疫、饥荒、战争和流感大流行。
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作物歉收,极端干旱,东亚一些低纬度地区还发生了降雪。
现在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基本查明,这是由冰岛火山爆发引发的全球性灾难事件。
这次火山喷发一直到公元640年才基本结束,其中黑暗笼罩着北半球18个月,每天能看到太阳的平均时间只有4个小时,尤其是在公元536的夏天,北半球除极区外的部分地区温度降到了1.5至2.5摄氏度,这也是2300多年来最寒冷的时候。
事件的起因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一个谜,其发现也是通过历载,结合树木年轮分析,确定在公元536年开始了聚变。
冰岛超级火山在公元540年和公元547年两次爆发,火山活动产生了数百万吨的尘埃,扩散到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
农作物减少了光照时间,也减产,爱尔兰甚至将这段时期描述成黑洞的时代。
根据对冰芯的元素分析,硫、铋和火山灰沉积物在公元536年之后大量沉积,也是2000多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
粮食的减产也导致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需要大量的粮食补给,这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需要更多的粮食。
于是大量的粮食从埃及运到了君士坦丁堡,随之而来的还有老鼠。
结果又把鼠疫给带到了君士坦丁堡,促进了公元541至542年爆发的查士丁尼瘟疫流行。
这次鼠疫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从公元541年开始之后的100多年,鼠疫让欧洲人口减少将近一半,东罗马帝国实力大受影响。
如今超级火山对人类而言依然是无解的灾难,甚至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
因为我们对超级火山爆发的干预措施几乎没有,而小行星撞击好歹也知道从哪儿下手,何时开始预警,超级火山喷发一旦激活,可以说只有招架的份儿。
目前排名第一的应该是黄石火山了,最近一次喷发在公元前63万年,深度改变了全球气候。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摧毁了上百个村庄的3.6万人。
该火山在公元535年的喷发更大,与冰岛火山喷发一起影响了整个北半球。
随机文章宋朝的「赏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活动?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德国空军狂风战斗机,海湾战争炸毁伊拉克95座机场中国速度最快的导弹东风21D,可穿透1500公里防线打击航母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