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八大行星中的巨人,它长什么样?它的不同色彩又代表了什么

【菜科解读】
图解:卡西尼号拍摄的最佳的木星地图(北极地图)
该地图是木星的圆柱体投影和极地立体投影地图组的一部分。
其他图片见PIA07782和PIA07784。
这些彩色的地图是由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探测器使用窄角相机在2000年12月11日和12日拍摄的一系列的图像所构成的。
当时卡西尼号正在前往土星的途中需要飞越木星,也因此接近了它。
这些地图由36个图像组合而成,它们也是有史以来关于木星最详尽的全局彩色地图,可以显示出大约120公里(75英里)的细节。
随着木星在探测器的下方旋转,卡西尼号每小时以两种颜色获取一组覆盖木星北南半球的图像,共持续了九个小时。
虽然原始图像只有两种颜色:750纳米(近红外)和451纳米(蓝色),但地图显示出的颜色与肉眼观察木星时所看到的颜色非常相像。
地图向观者展示了不同形态的色彩斑斓的云,包括红褐色和白色相间的条纹状云,大红斑,多叶混杂区域,白色椭圆形云和大量小漩涡。
许多云呈现出条纹和波浪的形态,这是由于木星风和木星湍流将他们不断的伸展和折叠。
在木星中央明亮云带的北部边缘地区显示出一些灰蓝色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木星赤道上的热点,这一气象系统曾经被美国宇航局的伽利略探测器进入过。
在赤道以北的橙色云带内出现的小亮斑是闪电雷暴。
极地区域看起来不太清晰是因为卡西尼号是从一个固定角度拍摄的图片并且还透过了较厚的大气雾霭(如木星的南极视角地图中显现的白色物质 - 见PIA07784)。
图解:卡西尼号拍摄的最佳的木星地图(圆柱体投影地图)
该地图是木星的圆柱体投影和极地立体投影地图组的一部分。
其他图片见PIA07783和PIA07784。
矩形地图中的像素覆盖了行星中心纬度(纬度是测量相对于行星的中心位置)和经度的等量增量,并延伸到纬度180度和经度360度。
卡西尼 - 惠更斯任务是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三者间的的合作项目。
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理事会(华盛顿特区)的任务由喷气推进实验室(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个部门)负责和管理。
JPL设计,开发和组装了卡西尼轨道飞行器及其两个机载摄像机。
图像运营中心则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空间科学研究所。
相关知识
木星是太阳系从太阳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并且是最大的行星。
古代的天文学家就已经知道这颗行星,罗马人以他们的神称这颗行星为朱庇特。
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
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图解:哈伯太空望远镜的WFC3相机于2014年所拍摄到木星的真实色彩影像,可清楚看见木星南半球的大红斑
#p#分页标题#e#图解:木星的大小比太阳小一个数量级(×0.10045),但仍比地球大一个数量级(×10.9733),大红斑大约有二到三个地球大(数量级相同)
图解:这幅模型剖面图显示木星内部的构造,液态金属氢覆盖着内部深处的岩石核心
图解:这是航海家1号太空船于1979年2月25日距离木星920万千米(570万英里)飞掠过木星时拍摄的影像。
大红班下方白色的椭圆正是直径大约与地球相同的风暴
参考资料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木星的第二个卫星到底谜团?哪里或许存在相似鱼类的生命体
科学家们对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研究表明,木星的第二个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之一,这也让它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据研究表明,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地表覆盖着一层厚达数十公里的冰层。
而在冰层之下,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液态水海洋。
这个海洋的体积据估计大约是地球海洋总量的两倍左右,也就是说,木星的第二个卫星上的水资源很大。
从远处看,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表面上似乎有许多长长的条纹,但实际上这些条纹是冰面上的裂隙。
这些裂隙中充满了一种未知的污染物,科学家称之为“棕色浆糊”。
除了这些裂隙以外,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表面还有许多地形各异的地形,这些地形大多是由于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冰壳漂浮在液态水构成的海洋之上,木星的很大引力会产生潮汐力,从而周期性地拉伸和扩张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冰壳。
由于液态水是地球生命诞生所必需的条件,因此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探索木星的第二个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已经有一些科学家提出,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液态海洋中可能存在着与地球类似的生命体。
他们认为,如果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海洋中存在比地球海洋总量还多两倍以上的水量,那么那里应该存在一套固定的氧气创造机制,并且那里的海洋含有的氧气程度也要比地球海洋中的氧气含量高。
而他们还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出了海洋中坑内存在的状况,据估计将会有上百万吨的鱼类存在。
科学家们还研究发现,木星的第二个卫星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彗星。
通过模拟撞击实验,科学家们表明,一颗直径为5公里左右的彗星撞击可以打破木星的第二个卫星上厚厚的冰层,从而为早期生命进入木星的第二个卫星的冰下海洋制造了可能。
虽然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内,地外生命的存在概率极小,但是未来的宇宙探索或许有望揭开这个秘密。
而到目前为止,对于木星的第二个卫星这颗星球,它的独特性和很大的水资源仍然让科学家们充满着无限的探索热情。
在太阳系,和地球类似的天体非常多。
跟着人类科技的先进,我们总算知道,地球只是一颗一般的行星,在太阳系,和地球类似的天体非常多。
即使脱离太阳系,在世界中,行星这种天体也是无处不在,而且广泛比地球大得多,甚至也比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木星大。
关于体积和木星类似、又距离宿主 恒星 非常近的一类系外行星,科学家统称为热木星。
到目前为止,人类现已发现了几百颗热木星。
而这种天体的总数,实际上要更多。
根据天文学家预算, 银河系 内至稀有1000亿颗行星,其间7%是热木星。
这个份额看起来不大,可是终究基数大,算下来估计也有70亿,和地球上的人口差不多了。
那么,世界中的热木星为何叫“热”木星呢?它们究竟有多热呢? 首要,它们距离自己的宿主恒星非常近。
太阳系内最内侧的行星是水星,距离太阳姑且有5800万公里。
而热木星,最近的甚至或许只需几百万公里。
由于它们距离宿主恒星如此之近,导致许多热木星处于潮汐确认情况,也就是说,它们和月亮相同,只需一面可以朝向自己的宿主恒星。
离宿主恒星很近、潮汐确认,导致了热木星表面温度极高,过1000℃那是常有的事,甚至最高的还有逾越4000℃的。
相比之下,有些比较小的恒星,或许还没有这么热。
而热木星的本质和木星相同,是以气体为主的巨行星。
我们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在气体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显着。
因此,热木星广泛非常疏松,尽管有许多热木星质量还没有木星大,可是体积却逾越了木星。
这也导致了另一个效果,最外层的气体很暗淡,影响了它们凌日的作用,因此科学家也很难判别它们的直径究竟有多少。
可是,问题在于:尽管温度很高,这些热木星的体积好像也大得有点过火啊,热胀冷缩有这么强的作用吗? 有一些科学家指出:热木星的内部,或许也存在热源。
在宿主恒星的炙烤下,热木星表面温度急剧升高。
当温度提升到1500K之后,它内部的钠、钾等元素就会被电离。
而在星球表面的风的作用下,这些带电粒子就会在它们的磁场内部高速移动。
我们知道,磁是可以生电的,它们不断切开磁感线,就会发生电流。
而电流会发生出热量,在内部给热木星加温。
就这样,本来外界环境就极热,内部又像是一个电烤箱,热木星就会大幅胀大,变成了今天的姿态。
那么,已然热木星只需一面朝向宿主恒星,另一面永久处于黑私自,它的不好是否就比较“凉快”呢? 绝非如此。
我们知道,木星的表面布满了林林总总的条纹,菜叶说说,实际上都是木星表面的风暴。
热木星在这一点也是和木星非常类似的,它们表面空气活动速度非常快,所以正面的超高温空气很快就会被吹到不好。
就这样,不好也变成了阴间一般的酷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