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北方少数民族来龙去脉一次给你说清楚

【菜科解读】
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部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冲突、融合和发展的历史。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大体上可以按地域划分为两大块,即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
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都是居住在蒙古草原或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在冷兵器时代,驽马弓射的游牧民族骑兵战斗力要远远强于大刀长矛的汉民族步兵战斗力,因此他们成立的政权就多。
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冲突,有的学者称之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
蒙古高原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界为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为阴山山脉,范围包括蒙古全境和中国内蒙部分,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将蒙古高原笼统地称鬼方,意思就是鬼住的地方。
到战国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大致生活着三个大部落:北部的匈奴,大兴安岭的东胡,以及长白山的肃慎。
中原人统称这些人为胡人。
而身处中原北方的燕国、赵国开始修筑长域防止胡人南下牧马。
匈奴其实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部落联盟。
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人也在草原上相互攻击,直到战国末期,匈奴已统一了漠北高原,也准备南下牧马了。
刚刚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沿大阴山修筑了长城,把匈奴人挡在长城以外。
同时击败匈奴人,夺取了河套地区。
此时的匈奴既要面对东面的东胡,西面的月氏,南面的秦国,日子并不好过。
然而,由于秦国灭亡,楚汉争霸,匈奴又出现了一个冒顿单于,先打掉了东胡,又打败了河西走廊的月氏,迫使大月氏西迁。
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后,紧接着控制了西域,趁中原内乱夺回了河套地区。
匈奴的地盘西起阿尔泰山,东到大兴安岭,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甚是强大。
汉朝出现了汉武帝,匈奴人的好日子才算到头了。
东胡被匈奴打败后,残部分成两块:北边的叫鲜卑,南边的叫乌桓。
汉武帝先吃掉了东边的乌桓,紧接着控制了西边的河西走廊和西域。
没有后顾之忧后着手对付匈奴。
漠北一战,匈奴元气大伤,从此漠南无王庭。
外有强敌,内有内讧,匈奴内部开始分裂了。
呼韩邪单于和他的哥哥郅支单于内讧,把匈奴分成了两部分:南匈奴和北匈奴。
为了对付哥哥,呼韩邪单于倒向汉朝,主动提出和亲。
在汉朝的鼓动下,呼韩邪单于领导的南匈奴不停地向北匈奴发起攻击。
北匈奴只好西迁到了康居,最后被陈汤灭掉,一小股匈奴残部留在了阿尔泰山地区。
在北匈奴西迁后,蒙古高原上出现了权力真空。
这个时候,留在大兴安岭的东胡的一支鲜卑人马上西进抢占地盘。
趁着东汉末年的战乱,鲜卑逐步发展强大。
在三国时期。
另一支东胡部族乌桓,已经完全汉化,投靠了河北的袁绍。
所以曹操在灭掉袁绍之后又北征乌桓,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
西晋建国后,内部纠纷不断,无力阻挡北方民族的骚扰。
这个时候,对中原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有,原先汉化的南匈奴和新起的鲜卑、羌、氐、羯。
羌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和汉族同源,所以他们常说自己也是黄帝的后商。
在远古的时候,有一批人在祁连山以南、陇山以西放牧,我们称他们为古羌人。
古羌人在陇西繁衍,人数越来越多,逐渐向青藏高原渗透。
进入高原的那部分成为后来藏族的祖先。
这部分最后还向云贵高原渗透,形成彝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
所以在华夏人的眼里,陇西这个地方一直是羌人的聚集地,保持着原始的游牧传统。
像三国时的马超就有羌人血统,手下的很多士兵都是羌人。
氐族,其实和羌族同源。
在陇西的羌人,有一部分逐渐与其他部族融合,所以也叫氐羌。
羯族,是匈奴的一支。
这支队伍很特殊,是白种人。
匈奴本来就是一个混合的部落联盟,在征服西域和河中地区时俘虏了大量的白种人,后来就把他们编在一起,由于受歧视地位低,他们只能抱团取暖,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部族,就是羯族。
匈奴、鲜卑、羌、氐、羯,这五个部族趁中原内乱的时候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前赵、后赵、汉赵、成汉、后燕、北燕等政权。
五胡十六国时,各种血腥屠杀、内斗外战、政权更选不计其数,前后持续了一百三十五年,最终以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而结束,这也造成了汉人的第一次衣冠南渡。
#p#分页标题#e#在蒙古高原没有南下的那部分鲜卑人,他们改了个名字叫柔然。
在收拾了匈奴的残部后,也开始东征西讨,时不时南下牧马,搞得北魏很是头疼,称他们为蛮夷。
这两个同是鲜卑人的部族,现在变成了死敌。
柔然的内部也是各种部落混合。
其中有一支是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的高车人 也称敕勒、铁勒,在此之前他们称为丁零,被他们赶到阿尔泰山。
在阿尔泰山还有一支匈奴的残部,在他们的语言里阿尔泰山叫突厥,于是他们用突厥来命名自己的部落。
他们很被柔然看不起沦为打铁奴。
高车人从贝加尔湖到这里之后,逐步强大,就想回到他们的老家贝加尔湖,于是起兵反抗。
这时候柔然的打铁奴突厥护主心切,站出来把高车打下去了。
打败高车人的突厥一下子强大起来,就不甘心做打铁奴了,他们也要造反。
迅速成长起来的突厥开始东征,去攻打从前的主人柔然。
柔然很快被打败,残部逃回了老家大兴安岭,而且又是分成了两部:北部的室韦 室韦有个部落叫蒙兀即后来的蒙古和南部的契丹。
突厥不但占领了蒙古高原,还占领了阿尔泰山以西的中亚地区。
后来在隋朝的离间下,,突厥分为两部分,阿尔泰山以东的就是东突厥,以西的称西突厥。
突厥是个混合部落,大部分是高车人。
当突厥开始衰落的时候,内部就开始互相残杀,原先被压制的几个高车部落也开始有了露脸的机会,如:葛逻禄、回纥、薛延陀。
其中以回纥打头,得到了唐朝的青眯。
唐朝还给他们起了个汉化的名字叫回鹘。
回鹘最终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回鹘汗国。
同时另一支高车人葛逻禄在阿尔泰山以西也建立了自己汗国。
葛逻禄汗国就在碎叶城一带 ,也就是李白的出生地。
李白出生的时候,葛逻禄还臣属唐朝。
高车人几百年后终于回到了他们的老家贝加尔湖。
随着唐朝的衰落,一支突厥人的残部黠戛斯 现在翻译为吉尔吉斯,之前他们称坚昆从西北冒了出来,打败了回鹘人。
回鹘人只得南逃,一部分回鹘人在高昌这个地方建立了高昌回鹘汗国,也就是西州回鹘,另一部分跑回了阿尔泰山,和那里同是高车人的葛逻禄人合在一起建立了喀喇汗国,又称黑汗。
高昌回鹘汗国和喀喇汗国以回鹘人为主体,就是维吾尔族的前身。
黠戛斯人打败回鹘人之后,却没本事控制蒙古高原,这个时候曾经被突厥人赶走的柔然的一支契丹人又杀回来了。
于是黠戛斯人又被赶回老家放羊了
契丹人不仅占据了蒙古高原,还向东灭掉了渤海国,占据了东北。
本文开头曾说过,从商周时候起,长白山一带有个肃慎。
这个肃慎,后来我们翻译成女真。
当时的蒙古高原上活跃的是游牧民族,而东北平原上生活的是渔猎民族。
肃慎在向东北平原扩张的时候,征服了一个部族叫惠漠。
但惠漠一直不太听话,实际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
后来肃慎被匈奴打压的时候,惠漠终于喘了口气,其中的一个部落扶余渐渐崛起,统一了各部,建立了扶余国。
公元前1世纪,扶余国王子朱蒙因为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国。
高句丽反过来吃掉了扶余国,还南下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北部。
半岛的南部是当地的土著。
其中一批扶余人跑到南部,统治了当地人,建立了百济。
剩下的当地人也建立了一个国家叫新罗。
这就是朝鲜的三国时代。
高句丽灭亡后,长期被压制的肃慎松了口气。
肃慎下面有一支部族靺鞨迅速崛起,建立了一个国家叫震国,后来唐朝就册封这个震国为渤海国。
还有一部分更原始的靺鞨人并没有加人渤海国,他们仍在黑龙江一带渔猎,所以称为黑水靺褐。
渤海国立即成为辽东地区的大国。
契丹灭掉了渤海国,控制了东北,给自己取了个国号叫辽。
原来同门的室韦也放弃渔猎,离开了大兴安岭,到蒙古高原上游牧马,收拾了突厥的残部后逐渐形成了蒙古族,并成为契丹人的帮手,东征西讨。
渤海国灭亡后,有一个叫完颜函普的靺鞨人来到松花江一带,带领部族人马占领了东北的北部,恢复了他们古老的名称肃慎,也就是女真。
最后他们在哈尔滨一带模仿汉人称帝,建了一个国叫金。
金国一方面联合南边的宋国抗辽,一方面煽动原渤海国的人起来造反。
辽国靠近中原,汉化得厉害,战斗力也随之下降。
又两面受敌,终于败亡,残部跑到西域建立了西辽国。
蒙古族,此时也只好转向金国纳贡称臣。
收拾完辽国,金国就开始打宋国了。
于是就有了靖康之耻,金国占领了华北,汉人第二次衣冠南渡。
#p#分页标题#e#金人进入中原,汉化得更彻底,战斗力也跟着下降。
不过,金人虽然南下了他们还有一支同门兄弟仍留在白山黑水之间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黑水靺褐 辽称他们为生女真,编入辽藉的为熟女真。
这一支女真人还保留着渔猎民族的强悍战斗力,他们就是后来的满洲人。
这个时候,留在草原上蒙古在金人南下后迅速崛起。
所以这个时候金人的身份就转变了,无论在心理还是在身份认同上和汉人没什么区别,他们一方面想着要南下统一中国,另一方面又要对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结果也和辽国一样两面受敌,最终被蒙古人所灭。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没有人能抵挡他们的铁蹄。
成吉思汗的主要目标是中国,但没想到他的儿子们太能打,几乎打下了半个地球。
他死后,蒙古人在中国建立大元,还建立了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这些汗国都是大元的藩属国。
大元的皇帝也是他们的盟主。
由于蒙古人始终抗拒汉化,导致上下两层离心离德,统治不到一百年就被朱元璋赶回了草原。
明朝认为自己替代了元朝,但蒙古人认为他们并没有亡,仍保留元的国号。
为了区别称为北元。
北元后来分裂成鞑靼和瓦刺。
蒙古人败退后,原先在东北被蒙古人压制的女真就慢慢起来了。
其中有一支建州女真,这支女真里有个部落叫满洲,这个部落里有位人物叫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改女真为满洲。
如果站在整个东亚的角度看,这个时候很像三国化边的北元、东北满洲和南边的大明。
这三股势力鼎立的时候,满洲最弱,但后起之秀的满洲人,一边收拾蒙古人的残部,一边向西进攻,先灭掉了北元,然后南下灭掉了大明。
令人奇怪的是,蒙古人的败落,几乎是排山倒海似的在全世界各地同时上演。
随着元朝被明朝驱逐,原来金帐汗国的统治者倒台了,俄罗斯从金帐汗国里独立出来。
独立出来的俄罗斯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公国。
在复仇的道路上,俄罗斯人一边追逐跑回老家的蒙古人,一边扩充地盘,最后成了个庞然大物直接与中国接壤了。
春秋战国那么乱,为什么匈奴没有趁势入侵中原
统一六国后派大将率数十万大军将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的匈奴驱逐出,而后征用天下役夫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
建立初期,被匈奴围困在白登险些丢了性命。
之后西汉从汉高祖刘邦到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直到即位后才对匈奴采取强硬的军事回击。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数十年,最终导致汉朝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不过汉朝付出这样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匈奴也受到了重创开始对汉朝有所畏惧了。
我们直知道秦汉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但却受匈奴之患,而群雄割据却没有发生匈奴大规模骚扰的现象,这个是为什么呢? 早在春秋时期,匈奴就已经入侵中原了。
当时在北方存在着多个游牧政权(戎、狄),这些游牧政权便是匈奴的前身。
而在中原的诸侯国都是小国,这些小国面对戎狄的入侵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自卫。
春秋时期的卫国曾一度被狄人灭国,后来中原诸侯国推举齐国国君为霸主,在齐国的组织下中原诸国组建了一直联军。
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对戎、狄发动了数次战争将戎、狄驱逐出了中原。
齐桓公将当时中原各个小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外来的侵略,稳定住了当时中原的秩序。
因此戎、狄在春秋时期并没能得势。
到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小国逐渐被七雄所兼并。
戎、狄在北方依然是个外患,但这些游牧政权都是分散的个体,并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统一政权。
而且当时战国时期的中原诸国不是吃素的,当时各国都在扩张都保留着强大的军事力量。
无论时在军队的数量和装备上戎、狄政权都远远落后于中原诸国。
当时和戎、狄接触最为频繁的莫过于燕、赵两国了,当时战国群雄都忙于“内战”,像燕、赵这样与戎、狄为邻居的国家只是修筑长城抵御戎、狄入侵。
到了战国中后期,匈奴才逐渐发展起来。
之后匈奴频繁骚扰赵国边境,镇守赵国边境的名将屡次向匈奴示弱,匈奴以为赵国人好欺负便集结大军准备大举入侵赵国。
匈奴人没想到的是他们正中李牧的下怀,李牧在匈奴入侵的途中设下伏兵一战歼灭匈奴十多万人。
这一战让刚刚兴起的匈奴人受到了重创,此后匈奴人再也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对匈奴(戎狄)基本以防御为主,像齐桓公、李牧这样主动出击的情况并不多。
之所以不向北方匈奴(戎狄)用兵的愿意是因为,这些游牧政权人人善于骑射、居无定所。
主动寻找作战的成本是很高的,除了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以外还要保证后勤供给充足。
除此之外匈奴(戎狄)所占的地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没有占领价值(不能耕种),所以对这些匈奴(戎狄)用兵是对中原诸国来说是的事情。
综上所述,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政权分散没有形成一个相对能威胁到中原诸国的强大政权,而且在他们兴盛时期又遭到了中原诸国的打压,所以在此期间他们一直不能得势。
随机文章厚片女出头天!独揽唐玄宗万千宠爱杨贵妃侍寝靠这招地球灭亡后我们人类能够去火星么,马斯克火星移民好处多多多米尼加神奇的沸水湖,世界唯一常年沸腾湖水(湖边温度高达90)双头龟是怎么形成的,自然界基因突变成畸形/环境污染导致畸形增多王下七武海实力排名,新老王下七武海谁堪称第一
匈奴汉国为什么叫前赵?后赵又是哪位建立的?
左都水使者(管理河川的官)襄陵王(襄陵县,属平阳郡)刘攄(shu)由于供应鱼蟹不力,斩,将作大匠(工程总监)靳陵未能如期完成“温明”、“徽光”两殿,斩! 王彰因其荒政而谏,要不是张太后因为其刑怒过分,绝食三天,颗粒未进,皇太弟刘乂(yi)和长子抬棺死谏,百官免冠泣谏,估计也逃不了被斩的命运。
后来他设立中皇后时,劝谏的官员也是一个字,斩! 其时,遭宦官忌恨的7个重臣一同被杀。
外戚靳准、宦官王沈和长子刘粲勾结一气,竟然轻易就将皇位继承人皇太弟刘乂给灭了。
罪名当然就是谋反。
靳准 刘乂的母亲是单太后,是氐族酋长的女儿,当时刘渊与单太后联姻,也是基于政治考量。
所以,刘乂也被看作是氐人的代表。
刘粲一方面对刘乂说刘聪恐因京师有变,令刘乂戎装戒备,另一方面又通过靳准对刘聪说东宫戒备异常,不知道要干什么,言下之意,暗示有谋反迹象。
刘聪当即命令刘粲包围东宫。
同时,刘粲命靳准和王沈等人抓了氐羌酋长十来个,严刑逼供,悬首高格,烧铁灼目,坐实刘乂谋反之罪。
刘乂及其亲近大臣和属僚悉数被杀,同时士众一万五千人被坑杀。
这导致氐羌10万余人叛乱,虽被镇压,但元气大伤,都城平阳几乎看不到啥人了! 经此折腾,匈奴汉国完全被控制在刘粲、靳准等人手中。
但靳准此人,野心勃勃。
刘聪死前,被授顾命大臣,辅佐刘粲!刘璨册封靳准的女儿,刘聪的皇后靳月华为太后,封靳准的另外一个女儿为皇后。
但实际上,由于靳月华也还没满20岁,国色天香,也就成了刘粲的女人,从此,夜宴后宫,沉溺酒色。
靳准利用这个机会,与自己的兄弟靳明,掌握了都城的军事指挥权。
之后,又引导其两个女儿,狂吹枕边风,称宗室即将谋反,而刘粲也确实忠奸不分,居然一天之内将兄弟亲王悉数杀尽。
忠勇大臣被杀光了,宗室力量也没了,于是,318年靳准带兵入宫,杀了刘粲,刘氏皇族,一个不留,连刘渊和刘聪的坟墓也没放过。
但是还有一个在长安呢!刘曜,乃刘渊的养子,听闻靳准叛乱,即率军前往平阳,在途中称帝。
这个刘曜,纳第二任皇后为妃,最后立其为皇后! 这个靳准,搞阴谋诡计有一套,但真碰到事了,其处置应变毫无逻辑可言,一方面,他居然想投降东晋,将和怀帝、愍帝之棺材送还江东,另一方面,也准备与刘曜议和。
在犹豫不决,方寸全乱之下,靳准被其弟靳明所杀。
靳明率众投降刘曜。
刘曜迁都长安,于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也称汉赵! 因不服刘曜,自立为赵王,都襄国,史称! 随机文章隋朝颜之推和王通如何统一释道儒三教?看到未来的欧拉琳达秘书,劫数难逃论预言人类末日科学解释人死后的世界,鬼魂竟然去了四维空间(伪科学)揭秘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长达446公里)揭秘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世界各地巨人遗骸证明远古文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