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时间轴压缩到一年后

【菜科解读】
世界上最深莫过于小编的套路,最大的莫过于小编的脑洞,不过不是UFO探索网的小编,是其它网站的哦。
今天我们为大家转载一篇颇为奇葩的文章,文章把宇宙的138亿年比作一年,而不是一天时间,结果宇宙简史让人觉得人类是如此渺小,生命如蝼蚁般,抑或是闪电般快就没了,所以好好珍惜眼前吧。
如果138亿年的宇宙历史压缩到一年,人类出现在哪个月?那一定是最后那个月。
著名科普作者、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伊甸园的龙》中提出的宇宙年历,会让你惊掉下巴。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大事件,都出现在什么时刻吧!
如果把138亿年的历史压缩到1年里,很明显时间加速了。
在这个日历里,日历的每一秒相当于438年,日历上的一小时相当于158万年,日历上的一天相当于3780万年。
在这个宇宙年历里,一个人活到80岁,宇宙才过去了0.18秒。
1月1日
大爆炸
5月1日
银河系诞生
9月9日
太阳系诞生
9月14日
地球诞生
9月25日左右
地球产生第一个生命
10月2日
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岩石
10月9日
地球最古老的化石(细菌和蓝藻)
11月1日左右
有性生殖诞生(微生物)
11月12日
最古老的光合植物化石
11月15日
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核的第一批细胞)开始繁荣兴旺
12月14日
多细胞生物诞生
12月17日
寒武纪大爆发,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开始
12月18日
海洋浮游生物出现;三叶虫繁荣的时代
12月19日
第一批鱼类;第一批脊椎动物
12月20日
第一批维管植物
12月21日
海洋动物登陆
12月22日
第一批两栖动物;第一批有翼昆虫
12月23日
第一批树;第一批爬行动物
12月24日
恐龙出现
12月26日
第一批哺乳动物
12月27日
第一批鸟
12月28日
第一批花;恐龙灭绝
12月29日
第一批灵长动物
12月30日
灵长目的额叶开始进化得更高级;人科物种出现
下面所有这一切发生在12月31日这天!
下午1:30
原康修尔猿(Proconsul)和腊玛古猿(Ramapithecus),它们可能是现代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晚上10:30
第一批人类
晚上11点
旧石器时代
晚上11:46
北京人学会使用火
晚上11:56
最近冰期的开始
晚上11:58
人类在澳大利亚登陆
晚上11:59
欧洲的洞穴绘画的年代
晚上11:59:20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
晚上11:59:35
新石器时代开始;
人类有了第一个城市
晚上11:59:50
苏美尔(美索不达米亚早期文明)、埃勃拉(西亚古国)和埃及出现第一个朝代;
天文学开始发展
晚上11:59:51
字母表被发明;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帝国诞生
晚上11:59:52
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颁布;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
晚上11:59:53
青铜时代;
古希腊迈锡尼文明;
特洛伊战争;
最古老的美洲文明之一奥尔梅克文明;
指南针发明
晚上11:59:54
铁器时代;
第一个亚述帝国;
以色列王国;
腓尼基人建立迦太基城
晚上11:59:55
印度阿育王的王朝;
中国秦代;
雅典黄金时期领导人伯里克利的年代;
佛诞
晚上11:59:56
欧氏几何;
阿基米德物理学;
托勒密天文学;
古罗马帝国诞生;
基督诞生
晚上11:59:57
印度人阿耶波多(Aryabhata)发明零和小数;
古罗马灭亡;
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明诞生
晚上11:59:58
玛雅文明;
中国宋代;
拜占庭帝国;
蒙古西征;
十字军东征
晚上11:59:59
欧洲文艺复兴;
欧洲大航海;
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
现代科学诞生
晚上11:59:59
第一次工业革命
我们所在的年代
爱因斯坦诞辰;
计算机的发明;
登陆月球;
网络的发明
。
。
。
下一年5月2日
太阳成为红巨星
下一年5月7日
太阳成为白矮星
在宇宙的年历中,孔子在12月31日午夜5.8秒前诞生,牛顿则在午夜0.76秒前横空出世;在午夜前的0.02秒时(按萨根成书时计算),我们才刚刚有了互联网;小编刚刚才写了这篇文章,刚刚发生的事情,够我讲三天三夜的而到明年5月7日,太阳则会进入生命的晚年,成为白矮星。
到那时,人类将何去何从呢?这些也许都不是人类该思考的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