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火星亚表面的液态水能维持生命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2-07-20 点击数:
简介:首次在火星上发现液态水湖的存在。

报道称,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发现了巨大的地下蓄水层,大约有20千米宽,深约1米

【菜科解读】

  首次在火星上发现液态水湖的存在。

报道称,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发现了巨大的地下蓄水层,大约有20千米宽,深约1米,在一个巨大的极地冰川下,位于火星表面下1.5公里处。

这是目前为止在火星上发现的最大液态水体。

  

好奇:火星亚表面的液态水能维持生命吗?

  这项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当前的火星存在水。

参与此项勘测任务的科学家表示,这个地下湖泊很可能保持液态,因为火星岩石中的盐物质溶解到水中,再加上上面冰层的巨大压力,使其处于液体状态。

  不要期望立即饮用火星地下湖水!

  火星气候寒冷,但为什么冰盖之下的水不会结冰呢?科学家指出,因为火星地下湖泊中包含大量镁、钙和火星岩石溶解的其它盐物质,最终它们将形成盐水。

除了上面冰层的压力之外,湖泊中盐物质还会降低水的冰点。

  大量液态水对于任何未来登陆火星的殖民者而言都是一个真实福利,但是钻探和淡化火星地下湖泊,意味着要向火星发射大量重型勘探设备。

同时,早期火星殖民者可能会在赤道附近着陆,而不是两极附近,他们可利用的第一个水源更有可能是位于行星中纬度地区的冰层。

  以下是专家们对这项最新发现的观点:

  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天文学家艾伦·达菲(Alan Duffy)副教授,他也是澳大利亚科学频道节目的首席科学家。

  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研究结果,暗示着火星表面液态水并不是之前发现认为的那种短暂涓涓细流,实际上这是一种持久性水体,它为生命提供了长时间的生存条件。

  火星地下湖泊并不是你希望进入游泳的水域,它锁定在火星南极表面之下1.5公里深处,这种液态盐水混合了高氯酸盐。

盐物质可以防止液态水结冰,对于那些冬天在无冰道路上驾驶车辆的人们而言,这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事情。

  地下水可能存在于一个困在岩石层下的湖泊,或者与火星土壤混合形成一个盐水污泥,不管怎样,在跨度20公里的范围内存在许多这样的盐水。

  “火星快车”探测器MARSIS雷达仪对该区域十分敏感熟悉,这意味着火星表面之下可能遍布着类似的水沉积。

1991年美国科幻电影《宇宙威龙》中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演的角色融化了大量冰储备,从目前来看,这部科幻电影中当时看作科幻色彩的情节很可能是未来的科学事实。

  澳大利亚天文台工业、创新和科学系佛瑞德·沃森(Fred Watson)教授。

  发生在地球上的事情,火星也是如此……

  除了稀薄大气层和较低重力之外,火星和地球存在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它的轴倾斜和昼长产生了一种与地球类似的寒冷气候,火星与地球的两极冰盖非常相近。

30多年来,行星科学家一直在想,这种相似性是否会延伸到冰盖之下的隐藏湖泊,就像我们在地球南极冰盖之下发现的神秘湖泊。

  目前我们首次掌握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火星南极冰盖之下有液态水。

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号”探测器的极地观测数据中发现高强度雷达反射,结果显示火星表面之下1.5公里深处存在着大量液态水。

它可能是在零下68摄氏度条件下,通过溶解矿物盐来保持液态。

  这是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发现,必然会加剧人们对这颗红色星球存在生物的各种猜测和遐想。

然而,我们仍然要谨慎下结论,因为保持液态水的盐浓度对于地球类似微生物是致命的,它们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由于没有对地下湖泊进行采样的方法,当前科学界仍无法确定最新发现的湖泊是否能够适宜生命形式。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空间工程研究中心(ACSER)主管安德鲁·登普斯特。

  最新发现的火星水资源,只是不断强化了过去几年的工作,即:水是太空中最早被“挖掘”的资源。

  自从联合发射联盟于2016年对太空中送递的水标注了价格,研究人员、科研机构和商业公司开始聚焦关注水质量,从而支持生命和化学反应,转换这些氢气和氧气可以制造出火箭燃料。

这些水资源可能来自于小行星、月球或者火星。

专家认为,这些水可能来自于小行星、月球或者火星。

在火星上发现大量水资源供给,也证实了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国际地球&太空科技主管吉姆·埃利斯(Kim Ellis)。

  空间资源利用是空间机构和商业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多项科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液态水和冰冻水是关键的资源,它们可以现场使用,为宇航员提供燃料,并为他们提供生命支持,从而减少发射成本和空间操作。

#p#分页标题#e#

  越来越多的私营商业公司开始投资空间资源利用技术,从而支持空间机构进行深空勘测任务,这是美国和卢森堡制定的空间立法框架以及近期立法变化所推动的。

  这些空间立法框架对美国和卢森堡的私营商业公司提供了从月球、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中回收材料的权利,对像液态水这样资源的确认,将促进私营商业公司和公共机构对太空技术的投资开发,同时,可能促进公共-私营部门在空间领域的投资。

  7月25日,我与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国际太空大学合作开发了一个名为“火星之靴(Boots on Mars)”的项目,目前该项目研讨会议在荷兰召开。

本次项目研讨会将通过一项活动,确定美国宇航局将如何克服火星“探索区域”原位资源利用的挑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微生物学家和天体生物学家布兰登·伯恩斯(Brendan Burns)博士。

  火星表面是一个不适宜生命居住的地方,由于平均温度为零下60摄氏度,大气比地球稀薄100倍,因此液态水不可能存在于火星表面。

考虑到目前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形式需要水维持生命,因此任何生命都不可能存活在火星表面。

  然而,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报告为火星南极冰层下液态水存在提供了有趣的证据,虽然火星表面不适宜居住,但有一种奇妙的可能性,微生物可以在火星冰川之下水域生存和繁衍。

  地球上证据表明,两个极地表面之下的水域存在着大量微生物,甚至这些微生物可以幸存于水冰物质之中。

但是火星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仍需等待实验确定,但是发现火星表面之下潜在液态水将开启太空探索的神秘领域。

  悉尼大学航空航天、机械和机电工程学院空间工程执行主管沃里克·霍尔姆斯(Warwick Holmes) 。

  这是研究人员在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号”探测器获得的惊人发现,在火星南极冰盖之下发现液态水,将为我们提供地球之外潜在发现生命形式的首个证据。

  事实上在地球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南极洲冰层之下4公里处,在这里科学家使用同样缺乏光线照射的海底区域发现了非常原始的生命形式,而且可能在类似的温度下,微生物在没有常规能源的情况下仍然能存活。

这些常规能源是指生命在地球表面通过阳光等方式进行新陈代谢的。

  我们倾向于认为地球上如果有液态水,该区域就有机会孕育生命。

在类似的液态环境中,火星表面深处存在基本生命形式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南极冰湖福斯多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预测未来宇宙飞船将会飞往火星,工程师们将非常努力地设计方法,从最新发现的火星地下湖泊中进行远程水源采样。

这是目前我们最好的勘测方案,尽管太阳系其它星球也有潜在生命的可能,只有对木卫二或者土卫二展开复杂的勘测任务,或将揭晓神秘地外生命形式,同时,我们也相信这些星球上可能存在地下水资源。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天体生物学名誉教授、天体生物学中心创始负责人马尔利姆·沃尔特(Malcolm Walter)。

  使用“火星快车号”探测器MARSIS雷达测试数据,一支意大利研究小组发现火星南极冰盖之下存在着液态湖泊。

  这个地下湖泊位于火星表面之下1.5公里深处,湖泊跨度为20公里。

科学家认为该湖泊是液态,而不是冷冻固体冰层,因为上面冰层的巨大压力,以及它们是含有高氯酸盐的咸水。

这与地球极地冰盖之下的湖泊存在着类似之处。

  例如:南极洲冰湖福斯多克位于冰层之下4公里处,长度大约250公里。

我们推测最新发现的火星地下湖泊可能与潜在宜居生命的福斯多克冰湖有着相似性,如果火星曾存在生命(很可能当前也存在生命形式),很可能这些生命就是地下湖泊中遍布的微生物。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院特雷弗·爱尔兰(Trevor Ireland)教授。

  美国宇航局持续勘测火星水资源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次发现一些液态水,就会进一步增加人类发现了外生命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火星远古时期曾经有水,但是由于缺乏磁场来阻止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破坏大气分子(其中包括水分子)。

地下湖泊可能是未来发现地外生命形式的“确凿证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斯特朗洛天文台研究员和外联管事局布拉德·图尔克(Brad Tucker)。

#p#分页标题#e#

  这是“火星快车号”最惊人的发现,在火星上寻找液态水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水是地球上生命的关键,这意味着火星是人类离开地球的最佳栖息地点。

  几十年以来,我们一直寻常水冰或者远古时期火星表面液态活动的证据。

现在我们知道火星上存在液态水,就像地球南极存在地下湖泊一样。

  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发现,让我们更接近回答这个基本问题——生命是否存活在地球之外的某颗星球。

  更长远地考虑,在未来火星探索中,意味着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供生活在火星表面的人们使用。

  澳大利亚麦亚瑞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布鲁斯·舍费尔(Bruce Schaefer)副教授。

  目前《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火星南极冰盖之下发现液态湖泊的声明,是近年以来行星探索中最令人激动兴奋的进展之一。

  如果没有液态水资源,我们所熟知的生命就不可能存活下来。

事实上,科学家在太阳系中搜寻生命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寻找液态水。

直到近期科学家才在火星表面获得重大发现,这将是火星探索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火星南极冰盖之下拥有一个巨大稳定的液态湖泊(很可能跨度达到20公里),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火星历史气候的理解,并极大地增加了火星潜在生命栖息地的搜索范围。

同时,地球极地也存在这样的地下湖泊,它们位于冰盖之下,受上面冰层的压力,水融点也降低了,特别是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地下湖泊。

  然而,火星温度非常低,只有火星地下湖泊足够咸,才能保持湖水处于液态。

虽然当前有一个全新的潜在栖息地,但是在搜寻地外生命的过程中,这些条件仍不是完全适宜生命形式存活,今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西悉尼大学计算机成像、视觉科学&计算天体物理学、计算&信息通讯技术资深讲师尼古拉斯·托西尔(Nicholas Tothill)博士。

  为了更好地理解火星历史,我们需要理解火星表面的水资源,特别是如果我们希望知道这颗星球是否能够支持生命存活。

火星极地冰盖有大量冰物质,就像地球两极的冰盖状况一样,火星上的液态水形成了我们现今所看到的干涸河流和湖床,这里可能曾孕育了生物体。

因此,在火星南极发现液态水具有重要意义。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研究团队已经证明他们可以绘制出地下湖泊分布图。

因此,下一步工作是探测火星表面之下有多少个这样的湖泊,尽管研究团队用“湖泊”来描绘这种地下水域,但是他们清楚这更像是一片水泥潭。

  据悉,当前的科学技术还无法观察是否有地下河流与地下湖泊相通,我们认为地球南极冰盖之下就存在该现象,这肯定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水还是污泥?这是孤立的湖泊,还是完整的地下水系统?我们相信后续的火星的勘测探索将带来更多的惊喜。

  莫纳什大学物理和天文学院副教授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

  在火星南极冰盖之下发现液态水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地球上水和生命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也许在我们太阳系的其它区域,生命存在于液态水之中是非常微弱的。

  火星上大量液态水可能产生巨大影响,但是我们仍然要谨慎考虑。

这一结果依赖于对“火星快车号”探测器拍摄雷达图像的解释,我们相信科学界将在未来几个月或者几年内对“火星快车号”进行辩论分析。

  收集额外的数据显然是理解火星冰层之下潜在发生状况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分院副教授查理·莱恩威弗(Charley Lineweaver)。

  这个漂亮的雷达勘测数据仅是冰山一角,因为我们才刚刚开始用【机器人(300024)、股吧】和雷达装置在火星表面进行勘测。

  未来我们将会发现更多的证据,进而证实火星亚表面存在液态水,那么问题就变成在这个亚表层水域里潜在生命形式能否获得足够的能量维持生命?

古时候真实的“摸金校尉”,鬼吹灯是科学现象

网剧《鬼吹灯》系列去年上线,掀起一阵播放热潮,今天,笔者来讲讲历史上真实的摸金校尉。

别急,在说摸金校尉前,先来说真实的“鬼吹灯”。

“鬼吹灯”现象是科学并不玄妙神秘 据小说《鬼吹灯》的叙述,古人在是盗墓时,需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

如果鬼不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这是一种的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

不过,现在只要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知道“鬼吹灯”的真实原理是这样的: 昏暗的墓室里缺少氧气,盗墓者点一盏灯的目的一是照明,二是只点一盏灯减少对墓室内氧气的消耗,第三就是所谓玄妙的“鬼吹灯了”:墓室内氧气本就不多,如何等突然熄灭,则说明氧气不够,盗墓行为必须暂停。

这就同如今的人们进入长期未开的地窖之前,要先点燃蜡烛,用土办法探测下雨地窖内的含氧量是一个原理。

奈何古人不懂这些化学常识,于是将这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鬼之时,就认为是墓中的鬼祟在作怪。

说完了“鬼吹灯”,再说说为什么盗墓者要把这盏性命由关的灯放置在墓室的墓室东南角呢?除了归结为封建迷信的老说辞,这里面就没有什么别的科学道理了么?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剧照 其实,这又与古人的葬俗与人体力学有关了。

中国古代墓葬,除了少部分的高等级大墓外,多半选择坐北朝南的型制,即作为墓室薄弱点的墓门一般朝向南方。

盗墓者处于盗掘方便的考虑,往往也会选择墓门这处薄弱点开展盗掘活动。

盗墓者在掘开墓门之后,往往会随手将照明工具放在一边,开始盗墓。

而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力学原理,人类往往因为“右力”(即右手、右臂等右半侧身体更灵活,力气也更大)的原因,会将重要的物品放在右手中--墓门大开后,在的墓室内,盗墓者最首要的工具自然是照明设备,因此盗墓者用右手持有珍贵的光源(灯、蜡烛、火炬等)的肯能性也是最高。

“墓门朝南”、“右手持灯”、“随手一放”将这些细节重合在一起,便导致盗墓者把灯放置于墓室东南的几率最大。

再结合“鬼吹灯”的化学现象,以及盗墓这种特殊活动的诡异气氛,和古人对自然想象的一知半解,当然还有古代盗墓活动是标准的“口口相传”式的经验学,于是才有了摸金校尉盗墓时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的民间说法--后来的盗墓者只是遵从了盗墓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却并没有思考这些经验学的发端。

好了,言归正题,下面正式来聊聊摸金校尉这个民间传说中非常有钱途的职业。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非常流行,盗墓者可以是任何阶层的任何人,除了部分故意要惊扰死者的政治复仇,主流盗墓活动的目的都非常明确直接,就是图财。

墓里有宝贝,总会有惦记宝贝的人。

不过,虽然盗墓者众,也不是什么人都配叫摸金校尉。

盗墓源于厚葬,有“宝”即会招掘 盗墓是厚葬的孪生兄弟。

另一个提倡厚葬的古文明埃及,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

中国人视死如生,活着的时候崇尚享受,死了也不能亏待自己,还要“食太仓”(墓室常见铭文:死了还要享用国家粮仓)。

厚葬之风,几乎与中国历史相始终,即兴厚葬,此后历代,时起时伏,而盗墓之风则与之形影不离。

一方面,墓主人死后要享受,儿孙要尽孝,自然会把大量金银珠宝埋入墓中;另一方面,盗匪、平民、军阀,甚至政府等,又急需钱财救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盗墓记载,见于周代末年。

当时有人挖掘古墓,得到了一颗玉印,上面刻有八十个字,最后到了手里,引起了这位学者型官员考辨古文字的雅趣。

早期盗墓者的技术水平,因记载往往语焉不详,不得其详。

盗墓行为是各个阶层都乐意为之的,古代大墓封土又往往巨大而醒目,逮准了猛挖,往往不愁没有收获。

被民间认为是盗墓者的祖师爷 至于专业的盗墓技术,我们可以从清末掌故汇编《清稗类钞》中,略窥一二。

当时中国的专业盗墓客,常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擅长“巧力”,对于盗洞应该打在何处(棺前还是棺尾),打成什么形状(方的还是圆的),都有独特的讲究,并且有一些专业的发掘器械。

因北方汉唐故地,大墓集中,封土巨大,发现大墓并不难,如何快捷的取走东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南派盗墓,则更注重“巧技”,尤其是堪舆术的运用。

只有对风水知识有足够的掌握,才能助力他们精准定位大墓的位置,少走弯路。

据说广东帮还有所谓的“望闻问切”四种绝技,其功能大多也还是协助判断大墓的位置。

“盗高一尺,墓高一丈”,造墓与盗墓也在进行着军备竞赛。

最常见的墓葬防范是加固墓室,尤其是早期的诸侯大墓,往往以巨石头砌墙,墙内充填细沙,给盗墓者的盗墓行为增加难度。

长久不得打开墓室,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被发现,盗墓者权衡利弊,自然会选择放弃。

第二种墓葬防范是设置机关,这种方法常见于众多的笔记小说之中,如《太平广记》引《酉阳杂姐》载:一伙盗贼掘开一古墓,进人墓道,“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因列炬而人。

至开东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

还有“见铜人数十枚张目视,俄闻家中击鼓大叫,竟不敢进”等。

除了死人防范盗墓,活人也会帮忙,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死后被打搅。

历代法律对盗墓行为的惩治都极为严厉,动辄死罪。

此外,社会舆论对盗墓行为也是毫不留情,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不乏盗墓者遭遇恶报的志怪故事。

不过种种防范和法律的惩治,只能对付的了小贼,古代的盗墓主力军,往往并不是他们,而是所谓的“官盗”。

也只有他们,才配叫“摸金校尉”。

“官盗”机器开动的时候,席卷大地,无墓不掘,无骸不露,民间小贼实在是望尘莫及。

你也配叫“摸金校尉”? 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被称为“摸金校尉”,实际上,“摸金校尉”也好,“发丘中郎将”也罢,指代的都是官方“盗墓贼”。

历史上著名的官方盗墓团伙,多为军阀,手下的弟兄跟着你吃饭,军费何来? 最便捷的取财之道自然是盗大墓,的曹操等军阀,伪齐政权的“淘沙官”,五代的温韬,的孙殿英,莫不是如此。

曹操并非是“官盗”的开创者,其实两汉之际,官方半官方的盗墓行为已不少见。

但曹操的很多行为还是比较突出的。

陈琳帮撰写的讨曹檄文难免夸张,但是多少能反映出一些事实真相:首先,盗墓时,曹操往往亲临现场,这与曹操个人爱好有关,他早年即已从事盗墓活动,劣迹斑斑;第二,曹操还设置了专门的盗墓机构,并发明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专业军职。

某部动漫作品中的著名的“官盗”分子,军阀温韬 不过,所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名称滑稽,很可能只是一句戏言,或是陈琳杜撰嘲讽曹操的言辞。

“中郎将”在古代是级别很高的军事职位,以“发丘”(掘大墓之封土)命之,可能性并不高。

中级军职“校尉”的命名也是同理,掘坟大队长,捞金小队长,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至于曹操的盗墓手法,--手法之简单粗暴与民国孙殿英破坏墓如出一辙,发动军队肆意破坏,中原各地的众多大墓都遭到了空前破坏,史载“无骸不露”。

盗墓盗多了,当然也担心盗到自己头上,只好提倡薄葬,并尽量在墓葬外形上也小心低调。

据《·魏书》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

后世的很多记载甚至有不少关于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传说。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没有躲过盗墓贼的眼光,当其在2005年被河南人员发现时,已多次被盗。

有曹操的榜样在前,后世的”官盗“自然是前仆后继 唐末五代最著名的“官盗”分子是军阀温韬,此人可称为”摸金校尉“中的无冕之王,人称”贼帅“。

据《唐书·温韬传》记载,温韬曾将”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

另据《》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

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

钟、王纸墨、笔迹如新。

韬悉取之,遂传民间。

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 两宋时期,随着之难后的宋室南迁,金人扶持的傀儡伪齐政权公然设置了专司盗墓的官职“淘沙官”,这个机构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同于军阀设置的军职机关,而是一个政府盗墓机关。

这个官方盗墓机构发掘了大量的官私墓葬,在帮金人敛财上也可谓是坏事做绝了。

孙殿英盗清陵居然厚颜无耻地盗出了水平盗出了理论 近代的“官盗”例子,不能不提民国军阀孙殿英。

得益于时代的进步,与古代“官盗”同行相比,孙至少有两项重大进步:一是开墓用上了炸药,二是给盗墓套上了理直气壮的理由。

文强的《孙殿英投敌经过》中,记述孙对盗墓行为的解释:他自称祖上是抗清殉国的名臣,“满清杀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像,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曾有不少网友疑问,现代的考古发掘,也常开古人的大墓,某种程度上也是吃死人饭,难道就不是“官盗”,不是“摸金校尉”?还真不是。

现代考古为何不是“摸金校尉” 首先,考古学是一门以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考古学中涉及的对古墓的发掘,也是以此为目的,与盗墓以售卖随葬品图财根本不同。

第二,考古发掘古墓,不是破坏,而是保护。

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大多成为各级文物,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并有机会陈列在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考古遗址不但能很大程度得到复原,还有望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世界级人类遗产。

“考古和盗墓的区别就是研究矿产地质和偷挖乱采的区别;就是动物学和偷猎虐杀的区别;就是医学和贩卖人体器官的区别。

” 最后,考古发掘也会考虑到在世之人的感情因素。

例如,明清两朝年代晚近,尤其是,距今不久,后人众多,并涉及民族感情。

因此,除非遇到特殊情况,考古人员不会主动发掘明清皇家陵寝。

随机文章英国历史:忏悔者爱德华……他到底忏悔了什么?韩国萨德部署完成了吗,萨德部署完成(中国一半国土在美军监视内)全球最先进agm158巡航导弹,376万美元一枚隐身性能超强长征10号重型运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达150吨(未实际生产)恐惧魔王迪亚波罗,勾引王子占据身体和灵魂(天堂最大敌人)

秘鲁一考古遗址上疑似盗贼差点偷走前西班牙裔文物

一些陶瓷器皿是由前西班牙裔社会昌凯文化创造的。

(图片来源:uux.cn文化部)(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Jennifer Nalewicki):秘鲁一处前西班牙裔考古遗址发生的可疑事件导致调查人员发现了几个世纪前制作的陶瓷器皿。

根据秘鲁文化部的一份翻译

加入收藏
               

好奇:火星亚表面的液态水能维持生命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