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29 点击数:
简介: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未来 15 年,中国深空探测将在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运载技术等三个领域,论证实施十大工程

【菜科解读】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未来 15 年,中国深空探测将在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运载技术等三个领域,论证实施十大工程任务,其中就包括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这一计划最初于 2023 年 4 月公布,自那时起便已向全球公开征集任务名称、任务规划和任务方案等,但一直没有公布最新进展。

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实验室在一份赛题中提到,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计划于 2030 年前后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实验,已初步明确以小行星 2015 XF261 为目标;长期规划则是针对 2025~2035 年设计 3~5 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IT之家查询获悉, 2015 XF261 直径约 34.3m,半长轴 0.9902682au,倾角 0.7934°,偏心率 0.3192421,最亮视星等约 20.25,绝对星等 25.0。

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去年在介绍这一任务时还提到:

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一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我们将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

据介绍,由于小行星星体太小,所以不能像月球、火星那样着陆,我们将小行星的登陆方式称之为附着。

就像是把航天器慢慢挨上去,挨上去过后再争取在采样一点小行星样品并带回到地球。

小行星探测的一项重点就是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如果我们发现小型天体要撞击地球怎么办?吴伟仁透露,我国正在制定这方面的发展规划,包括探测、预警、处置、救援等多方面内容。

他表示,当小天体从火星以外飞过来后,先发射探测器确定其轨道,然后发射撞击器,改变它的轨道,这也是我们未来 10 年之内要实施的计划。

我们现在准备实施一次对小天体防御的任务,就是瞄准一个几十米的小天体,它从火星以外飞过来了,飞过来过后我们预测它会对地球造成严重威胁,那么我们要发射探测器,要对它进行探测,探测过后确定它的轨道,然后我们希望能够在 1000 万公里左右发射一个撞击器,然后改变它的轨道。

这是未来 10 年之内我们要实施的。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个气态行星都有行星环,其中土星环非常显眼也非常漂亮,那么为什么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颗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呢?本来行星环的形成和行星的形成及其卫星有很大关系,行星形成的时候会不断清理其轨道上的其他小星体,这些小星体会受到行星引力的影响而在行星的外围聚集,由此就有可能形成行星环,太阳系中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四个气态行星的行星环,基本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新华社南京2月20日电(记者王珏玢、邱冰清)22日23时31分将迎来火星合金星。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

加入收藏
               

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