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地球会变形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6-19 点击数:
简介:蓝色弹珠 这张地球照片叫作蓝色弹珠。

它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把地球尽收眼底的照片。

照片中的非洲大陆、南极大陆和阿拉伯半岛清晰可见。

因此只要我们看过世界地图,不用多想就知道这是地球。

地球 然而当地球转到上图中的那一面时,你是不是又觉得它很陌生呢?这是不是在地球上呢?这是视角正对太平洋的地球图片。

从这个角度看地球,地球几乎全部被

【菜科解读】

太平洋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地球会变形吗?

蓝色弹珠

这张地球照片叫作蓝色弹珠。

它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把地球尽收眼底的照片。

照片中的非洲大陆、南极大陆和阿拉伯半岛清晰可见。

因此只要我们看过世界地图,不用多想就知道这是地球。

太平洋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地球会变形吗?

地球

然而当地球转到上图中的那一面时,你是不是又觉得它很陌生呢?这是不是在地球上呢?这是视角正对太平洋的地球图片。

从这个角度看地球,地球几乎全部被太平洋所覆盖。

只有边缘地带可以看到零星的陆地。

太平洋非常辽阔。

它的面积有1.81亿平方公里,占到了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除了太平洋,地球上还有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地球上所有的海洋面积加起来有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被海洋所覆盖。

太平洋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地球会变形吗?

地球上的海洋

不但如此,地球上的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795米,最大深度为11034米。

同时,海洋中还含有大约13.5亿立方千米的水。

如果将地球上的海水全部抽干收集起来,这些水可以形成一个直径1370公里的星球。

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因此很多朋友脑洞大开:如果把地球上的水都抽干,地球会变形吗?乍一想,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这么辽阔,有非常的深,储存了大量的海水。

如果真的把海洋给抽干了,海底就会露出来。

地球表面没有了光滑的海平面,不就变得坑坑洼洼吗?

太平洋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地球会变形吗?

地球上所有的水

事实可能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假如把海水抽干,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肯定会发生变化的。

但是从整体上看,地球还是一个球体。

这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我们会发现地球的地貌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先的太平洋地区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盆地。

围绕在它四周的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南极洲和大洋洲都变成了高原。

它平均海拔为-3957米。

难怪最初的时候,一些研究太平洋的科学家猜想太平洋是地球上的一个巨大的陨石坑。

太平洋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地球会变形吗?

海底地形

而那些原先散落在太平洋中的小岛都变成了一座座雄伟的高山。

例如,位于夏威夷群岛的冒纳凯阿火山从海底山脚开始算起,它的高度将会有10211米。

它会成为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峰。

原来那些隐藏在海底的海沟则成为了一道道深邃的大峡谷。

例如世界上最长的海沟——智力海沟会成为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海沟。

它的长度有5889公里,平均宽度有64公里,最大深度为8064米。

如果把地球上的海水都抽干,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这对地球的形状没有太大的影响。

太平洋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地球会变形吗?

没有水的地球(形状有些夸张)

地球上的海洋虽然很深,但是和地球的半径相比较却微不足道的。

地球是一颗非常巨大的星球。

它的平均半径为6378公里。

这意味着海洋的平均深度3795米,仅仅占了地球半径0.06%。

海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也只有地球半径的0.2%而已。

假如我们把地球缩小成一个半径为1米的大球,那么地球上的海洋深度就只有0.6毫米。

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也不过2毫米。

所以从整个地球的角度出发,地球上的海洋就像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水膜而已,显得非常的微不足道。

这么看来,地球上的水并不多啊!

#p#分页标题#e#

太平洋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地球会变形吗?

被太阳烤干的地球

把地球上的海水抽光这种假设,在遥远的未来是会出现的。

随着太阳的老去,它的表面温度会越来越高。

太阳会烤干地球上的海洋。

海洋最终会消失。

那时候的地球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假设的样子了。

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或有20亿颗行星像地球

一项新研究表明,天空中大约每37至70颗类日恒星中也许就有一颗正孕育着一个“外星地球”。

  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暗示,我们的银河系中也许存在着数十亿颗类地行星。

  这些新的计算结果基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2月轰动全球,它发现了超过1200颗太阳系外潜在行星,包括68个可能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

  美国航天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关注的主要是位于其恒星宜居带内、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

宜居带是指,允许星球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区域。

  研究人员分析开普勒4个月来收集的原始数据后确定,在所有类日恒星中,预计有1.4%到2.7%的恒星拥有类地行星,这些类地行星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0.8至2倍,且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文学家约瑟夫·卡坦扎里蒂说:“这意味着,存在许多与地球大小类似的星球,在银河系中有20亿颗。

在数量这么多的情况下,其中有一些行星也许存在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的概率比较大。

这还只是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另外还有500亿个其他星系。

”  在研究了开普勒收集的3至4年的数据后,科学家们预言,将发现总共12个类地星球。

他们还说,其中有4个已经在数据公布后的4个月内被陆续发现。

科学家们预测,银河系中可能总共有500亿颗行星,尽管它们不全都是大小与地球类似且位于其恒星宜居带内。

海洋微物种发现地球上可能存在三域外物种

一、通过基因培养观测  基因分析是目前用来进行生物分类和判断的好工具。

我们星球上大部分的物种并非日常所见的动植物,而是看上去像是一个个单一细胞的低等生物体,如果要判断它们在演化树上处于什么位置,生物学家们需要在实验室里培养它们,等有了足够的DNA后再进行基因分析。

但艾森表示,这里的问题是,这些物种的绝大部分,差不多占所有物种的99%,都没法在实验室里被培育,“它们就像是生物宇宙里的暗物质。

”  为了探寻生物的“暗物质”,艾森展开了和世界上最出名的私人基因研究所——文特尔研究所的合作。

对于这项探究“暗生物”的挑战,他和他的同事们采用了一种现在很前沿的研究方法,叫做“宏基因组学”(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进行研究,传统的微生物基因序列分析需要在实验室里培养微生物,但用宏基因组学,可以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那就可以避开有的微生物很难在实验室里培养的难题。

艾森表示,加上这种方法,无论是环境中采集的还是实验室里培养的,现在没有DNA序列是测不出来的。

  这个发现十分惊人,其可能改写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延续的主流生物分类学法。

研究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基因中心的艾森(JonathanEisen)领头所做。

他与同事们提取了一部分海洋水样本中的DNA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样本基因序列十分不同寻常,和人们平时所知的细胞生物似乎关系非常疏远,完全像是来自另外一个全新的生物域。

  二、假设迷雾重重  在此次研究中,艾森和文特尔提取了“全球海洋取样考察”(GlobalOceanSamplingExpedition)中采集的海水样品,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其中有一些基因序列和此前所知的彻底不一样,无论如何也放不进现有的演化树中。

  “问题是,它们是哪儿来的?”艾森说。

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答得了,这些基因不知道到底是属于什么生物。

不过,艾森表示,现在出现了两种假设,一种是这些基因序列来自一些很与众不同的病毒,而另一种假设则更为令人惊讶,这些神秘的基因序列或许代表着生命树上一个完全崭新未知的分支。

  这个假设是十分大胆的,生物学界一些人表示激动,但也有一些人认为现在就谈生命的“第四维度”为时过早。

如加拿大渥太华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古普塔(RadheyGupta)说,尽管这个发现很有意义,但还是得小心下结论才行,因为可能有更多的解释,比如,这些基因序列可能来自一些生活在独特的环境中的细胞生物,有的环境可能导致生物的基因发生迅速的演变,这就有可能给做基因分析的科学家带来错觉,以为这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和其他生物分家了的“新”的生命形式。

  “现在生物是否分成三个域,或者这三个域之间的生物是怎么相互联系的,这些都还有着很大的分歧。

”古普塔说,“如果再加上对第四个域的讨论,只会让人们更加困惑。

”  不过,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科学家巴普苔丝特(EricBapteste)的回应则更积极一点:“事实就是基因是非常多样的,而且毫无疑问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是未知的,要设想还有一个全新的生物域在那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  三、演化树面临再次重写  研究接下来的一个工作就是要更进一步地确定这些序列的来源,将寻找这些基因到底是突然变异的还是从另一个奇怪的“维度”来的。

对这些样本的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确定这些神秘的基因序列到底属于什么生物体。

  假设艾森等人的进一步工作发现,这些基因序列的确是来自一个全新的生物域,那生物演化树将再次被推翻重写。

  艾森介绍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演化树上只有两个分支:一个是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和一些奇怪的生物形式,比如黏液菌;而没有被列入真核生物的,则被称为“其他所有一切生物”。

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进步,上世纪90年代后,科学家发现,所谓的“其他所有一切生物”并不能笼统地归在一起,它事实上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域:细菌和古菌。

  即使这样,生物学家对演化树如何来画依旧是分歧多多,还有不少存在争议的生物,比如拟菌病毒,这是目前所知的最大的病毒之一,有人就认为其应该单独代表一个新的域,它里面带有很多在细胞生物中才有的基因,所以不应该看成是病毒。

“如果你把这些拟菌病毒看成是第四个分支,那我们的序列或许代表着第五个分支,只不过现在我们都还不知道而已。

”艾森说。

加入收藏
Tag: 地球
               

太平洋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把地球上的水都抽掉,地球会变形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