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恒星被发现每秒24000公里究竟为啥这么快

要知道,按照地球公转轨道9.4亿千米的长度来计算,地球公转速度仅为30公里/秒, 速度之快,世界为之震惊 是天文学家对他疯狂的速度、运行轨迹以及周边空间环境最清晰、最精确的描述之一。
比起太阳,宇宙中超速运转的恒星比比皆是,在银河系系核附近超大黑洞周
【菜科解读】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恒星——XRG005,它以每秒24000公里的速度在星际空间飞行。
要知道,按照地球公转轨道9.4亿千米的长度来计算,地球公转速度仅为30公里/秒,速度之快,世界为之震惊是天文学家对他疯狂的速度、运行轨迹以及周边空间环境最清晰、最精确的描述之一。
比起太阳,宇宙中超速运转的恒星比比皆是,在银河系系核附近超大黑洞周围的恒星就仿佛在钢丝上跳舞,一着不慎,就将面临被黑洞吞噬的命运,为了逃脱被吞噬的宿命,S2不得不加快公转速度,用不到16年的时间越过1130亿公里的距离。
看来恒星之间的命运也和人类一样千差万别!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恒星的起源
恒星是核聚变的产物,不断进行的核聚变也是产生恒星质量的主要途径。
恒星的内部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核反应堆,元素一刻不停的发生着核聚变,才使恒星可以持续产生高温并向宇宙散射能量。
恒星的主序星阶段通常有三种类型:
红矮星,其质量和温度参数都是恒星中最小的,由于其向外释放的辐射太过微弱,肉眼很难发现他的存在,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就是红矮星的典型代表,在没有天文望远镜的时代,人类一直没有发现距自己仅4光年的距离之外就有一颗恒星陪伴在太阳系身旁,当然,也正是由于较弱的的核反应能力,红矮星的寿命要比太阳长的多,可以稳定的漂浮数千亿年。
据天文学统计,银河系中百分之七十的恒星都属于红矮星。
黄矮星一般被认为是恒星的第二种类型,我们的太阳就是典型的黄矮星,同红矮星动辄上千亿年的寿命不同,黄矮星可以稳定反应的时间只有100亿年左右,当黄矮星中的氢聚变完毕,就会发生《流浪地球》中所形容的氦闪,大量的氦开始核聚变,恒星自身也会随之膨胀,进入恒星末年的红巨星阶段,膨胀的恒星会将围绕其旋转的行星吞噬,整个星系变为一片废墟。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蓝矮星拥有恒星中最高的温度和亮度,他们的表面温度已经足以融化一切,在夜空中最亮的星往往都是蓝矮星,织女星、天狼星都是蓝矮星的典型代表。
当然,充满激情的燃烧也注定无法持续太久,由于聚变反应过于激烈,蓝矮星的寿命也只有短短的十亿年,这在以亿年为基本计时单位的宇宙星体中,十亿年的时间或许只是短短的一瞬。
辉煌过后的平淡——白矮星
当恒星耗尽内部的氢元素,由主序星膨胀成为红巨星之后,残留其中的氦元素继续进行聚变向外散发光和热,可是氦元素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耗干净。
那时红巨星内部的辐射压力和引力将渐渐失衡,恒星的内核逐渐诞生一颗白矮星,恒星由于耗尽了能量也开始慢慢冷却,最终慢慢变量,颜色也由红转白最终变暗,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碳核——黑矮星。
在理解了恒星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从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角度再看这个恒星中的速度之王,据天文学家推测XRG005可能源于一个黑洞——这颗黑洞是一颗 X射线恒星爆炸后产生的。
这颗 X射线恒星的年龄是46亿年,它与其他恒星一样以非常快的速度运动。
恒星内部的复杂磁场(类似于气体和尘埃形成体)使其周围可能出现大量磁场物质、不同物质产生的磁力会逐渐影响其轨道。
无时无刻的从恒星向外吹的恒星风或许是宇宙中星体运行时遇到的主要阻力,这也正是宇宙中危机四伏的原因。
现在科学并无法确定让XRG005成为已知星系中速度最快的恒星的原因是否是由于星风的影响。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