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八大行星系列之八:海王星

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四(比木星、土星、天王星小),质量排名第三(小于木星和土星)。
由于海王星和天王星离太阳都十分遥远,我们称其
【菜科解读】
这是我们这个系列的第八篇,也就是最后一篇,今天我们来聊聊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第八颗: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第八颗,海王星与土星、木星及天王星同属类木行星。
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四(比木星、土星、天王星小),质量排名第三(小于木星和土星)。
由于海王星和天王星离太阳都十分遥远,我们称其为远日行星。
海王星
海王星的亮度仅为7.85等,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
由于海王星那荧荧的淡蓝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的名字来称呼它,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
海王星内部结构
一、海王星的基本情况
海王星直径4.9万千米,自转周期16小时左右,公转周期164年,距离太阳44.2亿千米,表面温度-214摄氏度。
天王星和海王星对比图
海王星大气层85%是氢气,13%是氦气,2%是甲烷,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氨气。
在大气层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现蓝色的一部分原因。
因为海王星的蓝色比有同样份量的天王星更为鲜艳,因此应该还有其他的成分对海王星明显的颜色有所贡献。
海王星小暗斑
海王星可能有一个固态的核,其表面可能覆盖有一层冰。
此外,海王星有磁场和极光。
还有因甲烷受太阳照射而产生的烟雾。
二、海王星的独特之处
1、海王星拥有太阳系最强烈的风暴
海王星表面的云
海王星的大气有太阳系中的最高风速,据推测源于其内部热流的推动,它的天气特征是极为剧烈的风暴系统,其风速达到超音速速度直至大约2100 km/h。
2、太阳系内唯一利用数学预测发现的大行星
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计算出海王星轨道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
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
3、海王星也有光环
海王星环
海王星也有光环。
在地球上只能观察到暗淡模糊的圆弧,而非完整的光环。
但旅行者2号的图像显示这些弧完全是由亮块组成的光环。
其中的一个光环看上去似乎有奇特的螺旋形结构。
同天王星和木星一样,海王星的光环十分暗淡,但它们的内部结构仍是未知数。
三、人类对海王星的探测
旅行者2号飞跃海王星
由于海王星距离地球过于遥远,迄今只有美国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曾经在1989年8月25日拜访过海王星。
太阳系最大的卫星不为人知的未解之谜,月亮的背后是外星生物
一、太阳系最大的卫星不为人知的秘密太阳系最大的卫星不为人知的秘密: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
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
体积与水星相当,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拥有磁圈的卫星。
木星的卫星: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
木卫三表面:表明它是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构成的,后者主要以冰体形式存在冰体的质量占卫星总质量的46-50%。
木星和木卫三关系:木卫三最先并非伽利略所发现。
在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360年之间 最有可能的是在公元前364年夏天我国战国时期的甘德就已经发现了木卫三,比伽利略早了2000多年。
后来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以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爱人伽倪墨得斯为之命名。
旅行者号航天器精确地测量了该卫星的大小,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它地下海洋和磁场。
未解之谜:太阳走到尽头是样的?连光都不放过的黑洞或是它未来的命运?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
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终于证实了黑洞的存在。
它以强大的重力加速度而闻名,甚至连光都被它吞噬,成为宇宙中最神秘的生物之一。
黑洞的诞生源于恒星的生命历程。
我们都知道恒星,比如太阳,通过核聚变来维持自身的平衡。
在核聚变过程中,恒星内部的氢原子变成氦原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通过扩散到地球为人类提供太阳能。
恒星周围的引力与核聚变的能量保持平衡,使恒星保持稳定。
但是,当恒星中的燃料耗尽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恒星就会爆炸,形成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把恒星的寿命推到了尽头,恒星冷却,平衡被打破。
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恒星坍缩,内部结构完全破裂,电子被挤压到原子核中形成中子。
超新星爆炸后,这颗恒星变成了大质量中子星。
中子星继续坍缩,引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最大值。
任何力量都无法与之抗衡,所有物质都被吸引向中心移动,包括光。
一个黑洞形成了。
它是一个无限小的天体,密度非常高。
这就是恒星死亡并最终成为黑洞的命运。
如果要进入黑洞,必须穿越它的活动视界,达到超越光速的逃逸速度。
但是,现代科学还没有发现可以超过光速的东西。
所以包括光在内的所有物体穿越活动视界进入黑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对我们来说,黑洞已经变成了吞噬一切的黑洞。
黑洞内部还隐藏着许多秘密。
解开这些谜题可能会揭示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奥秘。
是的,也许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宇宙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