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没有火,叫火星呢?

【菜科解读】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王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月10号,就在除夕前,天问一号进行近火制动,经历了约7个月的飞行后,中国探火的征程即将正式开始!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围绕太阳的轨道比邻位于地球之外。
朋友们想必都知道火星上没有火,那么这颗星球为什么起名为火呢?
天问一号的外观艺术图|图片国家航天局
每当人类仰望星空,总有一颗红色的星球问到这个问题,很多回答中都会提到:火星看上去是红色的。
识别火星深红的色泽并不需要高端天文望远镜,一年中,在任何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都可以用双筒望远镜看到这颗红色的星球。
火星在不同文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名字。
埃及人称它为desher,即红色星球。
古希腊人由火星的红色联想到鲜血,把火星称为战神阿瑞斯(Ares)。
古罗马人继承了希腊人的神话,将其称为战神玛尔斯(Mars),Mars也正是现在英语当中对火星的称呼,并且英语中春天开始的三月March也是源自玛尔斯。
北欧神话里,火星是战争与勇气之神提尔(Týr)。
红色的火星|图片marsthebestplanet
还记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吗?
2011年,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计划搭乘俄罗斯火箭的便车前往火星,结果不幸失败。
萤火这个名字就是取自火星在中国古代一个正式的称呼——荧惑的谐音。
据古籍记载,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且火的亮度常有变化;而火星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而在萤火一号的名字中,我们仍可以感受到一股面向太空探索的中国式浪漫!
火星为什么一副火的模样?好好的一颗星球,怎么就红了呢?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火星微红颜色是由以红赤铁矿形式存在的氧化铁或三价铁造成的。
我们生活中都接触过铁锈,如果我们观察一些废旧的水管,就可能看到一层暗红的表层,这就是来自铁的氧化物的颜色。
地球上同样有许多锈红色的岩石,科学家认为它们的形成需要氧气,而氧气源于生命。
例如,在西格陵兰岛上发现的有38亿年历史的条状铁层,对应了光合蓝菌兴衰的生长周期。
红色的铁锈|图片veer图库
美国一直对寻找火星生命非常感兴趣,但至今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那这些氧从哪儿来呢?有学者认为可能来自水,毕竟许多科学家推测并相信火星上的痕迹意味着它曾经有水,或者说现在也可能有水。
五行属火,中国文化中的火星回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火星,大家平时应该有留意过,几个著名的大行星,名字是金、木、水、火、土,正好对应着中国古代哲学中常提的 五行。
为什么在古代中国,星星的名字会跟五行挂上钩?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尚书·洪范》记载的箕子与周武王(距今3千年)的对话: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滋润),火曰炎上(燃烧),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相生相克|
现代考证认为五行的诞生与古人上观天文、下识地理的观察、总结有关。
《尚书·舜典》有: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孔颖达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
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也就是说,其中所谓的七政,被解释为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几颗星星,荧惑星就是火星。
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训》有一段更为贴切:
何谓五星?
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
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
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
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由此看来,金木水火土跟五星相联系非常早。
从天象上来讲,每年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星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p#分页标题#e#其他几颗行星对应四时气候变化,这都是从长期的天文观测经验中总结而来,可以说五行朴素的系统观对应着天体运行的规律,给千百年前古人以想象外于日常的联系。
火星,这颗照耀人类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红色星球,烧了一把生生不息的火,点燃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探火、逐梦之心。
探火逢除夕,在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中,相信咱们的探火之旅一切顺利!
德国吞并奥地利期间为什么一枪不放就占领了 真相出在什么地方
1938年3月15日,德国入侵奥地利,德国军队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轻松地进入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在维也纳,和他的军队竟然受到了奥地利民众的热烈欢迎。
那么德国人为何一枪未放就占领了奥地利,而且还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第一,德国和奥地利同属日耳曼民族,同根同种,本就是一家。
奥地利最初就是从德国拓展出去的边区,奥地利和相邻的德国巴伐利亚地区语言和文化没有什么区别。
直到近代德国崛起独立后,两国才分道扬镳。
不过独立后的德国和(奥地利和匈牙利二元体制国家)还是和亲兄弟一般,一战同盟国的主力就是他们哥俩。
一战后,奥匈帝国崩溃,奥地利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
为了防止德国做大,协约国禁止德国和奥地利合并,否则两国很可能早就合并了。
不过不管是德国人还是奥地利人都认为他们是一家人。
比如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但当上了德国的元首。
所以在德国入侵奥地利的时候,奥地利人不仅不排斥,反而认为两国合并是理所应当的。
二战中,700万人的奥地利竟然有近百万人加入德军参战。
由此可见,两国的民族认同感是非常强的,奥地利人不抵抗并不稀奇。
第二,德国正式入侵奥地利以前一直在奥地利大肆活动,对吞并奥地利的行动蓄谋已久。
早在30年代初,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就开始向德国靠拢,他们一直怂恿奥地利倒向德国。
1934年,奥地利的纳粹分子曾进行了一次暴动,试图控制奥地利,但由于遭到了政府的镇压和意大利的干涉而失败。
尽管纳粹分子的阴谋遭到挫败,但他们仍然不甘心,在奥地利的活动有增无减,他们还得到了德国的大力支持。
到1936年,德国的情报人员和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已经控制了奥地利的各大要害部门。
到1938年,奥地利实际上已经成为德国的附庸,连外交权都交给了德国人。
德国入侵奥地利其实只是摘桃子而已,所以德国人根本没有遭到奥地利军队的抵抗。
当德军开进奥地利时,奥地利军队不仅没有抵抗,还统统换了军装带着纳粹简章举着鲜花迎接他们。
第三,奥地利倒向德国也是没有办法,因为英法已经抛弃了他。
奥地利曾向英法寻求援助,但英法害怕激怒德国,所以拒绝施以援手,奥地利除了并入德国已经没有选择。
德国已经崛起为欧洲第一强国,元首又是奥地利人,奥地利并入德国也并非坏事。
当奥地利并入德国后,英法很快召回了驻奥地利的使领馆人员,承认了德国吞并奥地利的事实。
奥地利就这样成为了德国的一部分。
德国人在入侵奥地利的行动中尝到了甜头,很快又瞄向捷克斯洛伐克,强占了捷克斯洛伐的苏台德地区。
随机文章墨西哥干尸博物馆,世界最小婴儿干尸(刚出生)揭秘日本与那国水下金字塔,是远古1.2万年前MU文明自然界神奇形成的风动石,小身躯支撑200吨的巨石(屹立不倒)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揭秘雷利为什么不救艾斯,雷利不知情还是因为意志不同(死无遗憾)
欧洲国家为什么会默认德国吞并奥地利 到底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奥地利讲的也是德语,经管和德国是两个国家但是却同文同种,这种情况统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也就是这个原因就算吞并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变扭的。
不就是统一吗?再者一战过后,德国和奥地利由于自身的利益考虑都打算合并,但是当时受制于,更多的是受制于自身的实力这件事随后作罢。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德国元首老家可就是奥地利的。
而如此大的行动要是没有其他欧洲大国特别是英国的纵容也是不可能发生的,英国但是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当时西方阵营的主要对手是东方的苏联,本着大陆均势的策略英国默认德国的行为以增强德国自身的实力,达到制衡苏联的目的。
毕竟大陆打的再厉害也是大陆的事情,保住自己的海洋权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英国就这么默认德国的所作所为。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文化上的一样和英国的纵容,文化上的一样导致了就算是吞并很多国家也认为这是统一,而英国的纵容则使得德国敢放开干。
随机文章弟子规的由来及典故欧洲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搭载人工智能技术却被轻松拦截鲨鱼为什么一直游动,鲨鱼一直游不累吗(不游动会窒息死亡)揭秘政府隐瞒鬼神的存在,被封杀的各类灵异事件(禁止恐慌)南天门都有哪些神仙,截教的魔家四将和民间四大天师守卫南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