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际线火箭视角?城市天际线顶端的

【菜科解读】
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晓琴 通讯员 郑茜 陈书玄 詹兆山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 视频剪辑曾超
长江与汉水交汇之滨,高达336米的武汉长江航运中心拔地而起。
9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336米高的塔楼顶部,四周搭起了钢筋,仿佛进入"钢铁"森林。
高温与湿热裹挟而来,被太阳炙烤后的钢构件,表面高达50多摄氏度,一个不留意的触碰犹如触电一般。
工人在狭窄的操作平台进行钢梁安装
在这里,有一群站在城市天际线最顶端的工人,在这座城市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之一,身背10斤重的物件,脚踏“陡崖”,用汗水浇灌幸福生活,用勤劳勾勒城市最美天际线。
不是蜘蛛侠,却习惯了飞檐走壁
8月9日上午,武汉长江航运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乘坐施工电梯,放眼看去,碧空如洗,江若游龙,楼似积木。
12分钟后记者直达大楼最顶端,有336米高。
此时,1998年出生的安装工蒲帅武,正在进行次钢梁的安装定位、校对作业。
抬头一看,两江三镇美景尽收眼底。
蒲帅武所在建筑的顶端是一座以“鸽子笼”为基本外形的超级钢屋顶,由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业公司承建,其跨度64米,净空达34.6米,是目前国内滨江最高,300米以上最大跨的钢屋顶造型工程,用钢量总量达2000吨。
10点半,太阳的炙烤已经让屋顶的钢梁发烫,也到了工人们上午下工的时间。
蒲帅武熟练地从一根根钢梁上跨过,再沿着主梁下到提篮中,再翻越至钢筋笼里的爬梯上,每一步都需要将身上安全带的安全挂钩挂到安全绳索上。
“30多米的高度,下来要花15分钟左右。
”下到64层的平台上,蒲帅武快步走到休息间,倒上一盅水咕噜咕噜喝了下去,汗水顺着蒲帅武的头发不停往下淌,“今天有风,体感温度比前几天好多了。
”
这名22岁的小伙子身材精瘦、皮肤黝黑,来自河南洛阳。
“刚开始高空作业心里也是胆怯的,随后每天上上下下熟悉了,也就习惯这飞檐走壁的感觉了。
”蒲帅武笑着说,他成为建筑工人也就10个月时间,其中还有4个月因疫情在家“休假”,但凭着踏实肯学,已经成为安装班的主力队员。
蒲帅武告诉记者,他很喜欢武汉这座有江有湖的城市,“尽管太阳很晒,工作很累,但很喜欢这份工作,它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了。
”
336米的高空,对蒲帅武而言,是他人生的新起点,何惧高温热浪。
阳光与焊花齐舞,马甲内有件“空调衣”
下午3点半,太阳还悬在高空,焊接班的师傅已经全副武装准备就绪。
今年32岁的来自黄石的焊接班班长程文灿,站在最顶端的平台上,穿好安全绳,背上工具包,包内装有面罩、钢丝刷、敲渣锤、水壶等物件,有7斤重。
步行走2层楼梯后,再通过钢爬梯穿越一个仅容得下一个人的方孔,攀爬到最顶端的操作平台上。
随后,他继续攀爬,最终站在大楼钢结构最顶端的钢架上。
整个过程耗时20分钟。
攀爬过程中,双钩安全绳必须随时挂着。
站在30公分宽、仅容得下双脚的钢架上,程文灿一手拿着厚重面罩,一手熟练地操作着焊枪。
烟尘呛鼻,焊花耀眼,烈日炙烤。
没有任何遮挡,曝晒数小时后的钢架吸热后高达50多摄氏度。
记者双手隔着厚厚的手套,都能感受到钢件表面的炙热。
据介绍,焊接需要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设备溅出的火花与高温交织,他们像在熔炉中工作,每个毛孔都在淌汗。
因为上下不便,程文灿和工友在钢结构屋顶上一工作便是3、4个小时,一个能装3升水的大水壶,是程文灿应对高温最直接的方式。
“我这衣服里还有个小谜团。
”程文灿说,马甲里面是一件“空调衣”,衣服里面有小电风扇,启动以后可以鼓入凉风,达到一定的降温效果。
“说实话,焊工是个苦差事。
”程文灿坦言,焊接时强烈的火光对眼睛有一定的灼伤,四溅的焊花可能烧伤皮肤,特别是到了夏天,全副武装之下汗流浃背,不小心被焊渣烫伤来不及愈合的伤口经汗水一泡,疼痛难忍。
即便如此,程文灿作业时,仍时刻保持着全神贯注。
他说:“主钢架为六边形渐变不等厚度的截面,安装精度必须保证在毫米级。
”他的这份专注,助力“超级钢屋顶”在上月底实现顺利合拢。
面对高空、高温这样的恶劣施工环境,有着10多年焊接经验的“老师傅”程文灿早已游刃有余,靠着这门手艺,每月能有万余元的收入。
“哪有建筑工人不流汗的,这幸福就是挥洒汗水奋斗出来的。
”他说。
在江城最高空,勾勒城市最美天际线
采访中,工人们在钢屋顶上安装、焊接,挥汗如雨,记者尝试通过爬梯爬到离他们更近的地方。
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业公司现场责任工程师詹兆山不时嘱咐记者做好防护措施。
穿戴好3斤重的双钩安全绳,记者手脚并用,向上爬了10来分钟,才到达一个施工平台,已是满脸通红、大汗淋漓,太阳直射让人很难睁开眼睛。
这里距离工人们正在施工的位置,还有20来米的高差。
登高望远,记者的双手不由得紧紧抓住了围栏。
看着身上的双钩安全绳挂在一旁的安全带上,身在336米的高空中,记者的心里才感到一丝安全感。
“塔尖”的工人,多穿着长袖、长裤,穿着厚底劳保鞋,系着双钩安全带,背着工具包。
“高空焊接不仅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
”当作焊接班班长,程文灿时常嘱咐班组工人:“天太热,大家坚守岗位已是不易,但最主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
詹兆山说,为保证安全施工,他们在沿塔楼一周设置外挑网,塔楼区域满铺水平网,沿钢屋顶立面每10米设置一道悬挑防护网,作业面都有双道生命线装置,所有手动工具系上安全带也是为了防止失落伤及他人。
面对连日来的高温,项目部在加强安全警示教育的同时,调整了作息时间,每日11时到15时一律停工错开高温时段。
记者在休息室里看到,项目为每名工人配备了凉茶、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用品。
336米高空中,安装员进行平台钢梁吊装
大楼下,长江滚滚向前,大武汉车水马龙,蒸蒸日上。
这些城市建设者不惧炎热,奋斗在武汉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之一,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编织”一顶美丽的“帽冠”,勾勒出大武汉最美的天际线。
吉尔吉斯斯坦旅游签证有效期:吉尔吉斯斯坦电子旅游签证办理
北边与哈萨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乌兹别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国。
是亚欧大陆重要的连接点,内水力资源丰富,有世界第四大深水湖,也是该国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旅游业也是吉尔吉斯斯坦近几年来主要的发展的产业。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着许多风景名胜,如:碎叶城遗址、潘夫洛公园、阿拉套广场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途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自古便于我国有着深度的交流,因此与我国关系十分要好,再加上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社会稳定,每年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国游客入境旅游。
自2017年9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电子签证制度正式施行,电子签有效期90天,此举让许多渴望入境吉尔吉斯斯坦旅游的人提供了方便。
那您知道吉尔吉斯斯坦电子旅游签证如何办理?流程和所需的材料有哪些?电子签证有哪些好处?就让拥有15年签证经验的签之家来告诉你答案。
若你想办理吉尔吉斯斯坦电子旅游签证,需要先登录“ evisa.e-gov.kg”点击申请签证,这时候我们会看到下面的三个选项,依次为“30天内两次进出”、“90天内一次进出”、“30天内一次进出”,价格不等,通常选最后一个。
然后根据网页提示,完成申请人基本资料填写,如:姓名、生日、护照号、护照签发日期、邮箱等信息。
在填写完成之后,网站会提示您,需要您登录预留的邮箱进行核验。
核验完成后,再次根据网页提示依次填写住宿,旅行地,旅行目的,预计入境日,预计离境日,过去五年去没去过吉尔吉斯,是否被拒签过等信息,所有内容填写完毕后,申请人就可以提交申请并进行费用缴纳了。
随后,申请人的邮箱会收到邮件告诉你申请成功,接下来就可以耐心等待电子签证的办理结果了。
当然,申请人也可以在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帮助下进行电子旅游签证的申请,但是在选择中介机构时一定要做到小心谨慎,因为目前电商平台上充斥着许多企图鱼目混珠的无良中介,他们不仅无法提供专业帮助,还会致使申请人签证被拒。
签之家温馨提示:一定要多对比、多咨询,以免上当受骗。
那么,办理吉尔吉斯斯坦电子旅游签证需要哪些材料呢?签之家为大家归纳整理如下: 1. 申请人照片:半年内拍摄的2寸白底彩色照片2张,并在背面写上姓名。
2. 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3. 申请人护照原件(有效期需6个月以上,并且至少有两页未使用过的空白页) 4. 依据提示和政策规定准备其他符合材料 很多朋友会问,电子签证和纸质签证的区别有哪些?所谓的“电子签证”,也叫E-VISA,通俗地讲就是将传统的纸质签证“电子化”,即将护照持有人签证上所有的信息以“电子”的形式储存在签证签发机关的系统中(如果是电子护照则也有储存在护照的芯片上)。
这样不但有利于签证的签发机关所属的国家对入境游客的追踪管理,也大大提高了发证机关审批签证的效率,签证的使用者也方便。
所以说,电子签证势必是今后签证领域的主流。
电子签证是将使馆要求提供的材料经过扫描发布到网上,而普通签证需要将申请材料邮寄到签证申请中心,因此电子签证较为方便和快捷。
此外,电子签证审理时间更快,并且电子签证可以随时打印下载,省时省力,还不用担心签证丢失的风险。
今天签之家小科普的内容就到此为止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若您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电子旅游签证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们哦!
中国最贵的老居民区:房价超40万一平,现已成景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保留了很多老建筑,有的成为了文物保护,有的成为了景区,有的仍然是普通居民住着。
而要说到中国最贵的老居民区,那一定是位于北京的胡同了,房价超40万一平,现已成景区,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吧!中国最贵的老居民区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随着古代北京城的形成而变化和发展演进的。
[bai]它们大多数都形成于元朝距现在,都有700多年的历史,北京的胡同大大小小有上千条。
它们基本都分布在二环以内,在北京居住在胡同里的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
现在北京有着20多条规划的胡同作为文化保护区,供游客游览,在古时候北京作为皇城就十分的热闹,现在也是一样,每天都有数以万计游客往来。
在北京的胡同那么多,要数有名的得那10大老胡同了,烟袋斜街、国子监街、帽儿胡同、琉璃厂、东交民巷、西交民巷、金鱼胡同、八大胡同、南锣鼓巷和五道营胡同。
这每个胡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风景,走在这些胡同里,老北京的生活气息随风飘荡,那一座座旧宅向你诉说着老北京的故事。
"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在北京有这么多胡同,它们的价值又如何呢?都说是中国最贵的老居民区,怎么个贵法呢?听开三轮车的导游讲,胡同价值最高的那部分是在后海和恭王府附近,那里的住房基本每平方米40万元,但大多数地方是不让买卖的,只能代代居住。
多数胡同都在二环内,所以在这居住地理位置好,交通也方便。
其实这里居民的房子要卖也卖不了多少钱,因为面积不大就只有二三十平米。
现在在这些老胡同里有许多的民宿,如果你去到北京想体验下老北京人的生活,可以选择这些民宿居住。
关键字: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