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城市分布?十大人才增长最多城市盘点
![](/uploads/0lvyou/dahai/2.jpg)
【菜科解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人才对区域经济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
近十年来,各地人才总量有何变化?增量人才分布有何特点?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分析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口超500万的省会城市以及GDP过万亿的普通地级市、创造业大市东莞等35个城市的数据。
在35个城市中,十年来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量最多的是上海,深圳、成都、北京、广州紧随其后。
从人才密度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增量看,上海提升幅度最大,深圳、北京、杭州、郑州紧随其后。
4城增量超300万
衡量一个地区的人才集聚情况,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是主要指标。
在35个城市中,2020年人才总量 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重庆、武汉、西安、天津、郑州。
前八个城市人才总量均超过400万人。
这些城市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多,有几个因素:一是城市本身人口多,都超过了1200万,其中,前6名城市人口总量都超过1700万;二是,这10个城市中,大多数拥有的高校资源多。
例如,位居第七、第八名的武汉、西安两个城市高教力量雄厚,高教资源和实力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五名。
35个城市中,人才总量最少的3个城市区别是东莞、南通和泉州。
这三个城市都是位于沿海地区、以创造业为主的普通地级市。
这些城市传统创造业发达,产业工人比较多,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总量、比例相对都不高。
从十年总量变化看,上海、深圳、成都、北京、广州、重庆、西安、郑州、杭州和武汉位居前十,既包括了四大一线城市,也包括了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
十年来,有四个城市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增量超过300万人,区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和成都。
上海十年增加了337.11万人,位居第一。
上海拥有大量跨国企业,以及上证所等金融机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十分突出,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
此外,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当作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城市,上海对长三角、华东地区、长江经济带、中原等地的人才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一财经记者对33所名校2019届毕业生去向统计发现,上海的名校毕业生留在上海的比例很高。
其中,上海财经大学为76.74%,上海外国语大学为76.57%,上海交通大学为73.47%,复旦大学为72.75%。
深圳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328.69万人,位居第二。
从常住人口变化看,深圳十年增量达到713.65万人,增量在各大城市中领跑,十年增幅达到68.47%。
人才增量和人口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将人才增量前10位的城市单列,比较人才增量和人口增量发现,京沪这两个强一线城市的人才增量明显大于人口增量。
比如,上海十年来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337.11万人,但常住人口增量只有185.17万人;北京十年来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301.3万人,但常住人口只增加了228.07万人。
深圳、广州这两个一线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人才增量均远小于人口中能量。
深圳的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量为328.69万人,但常住人口增量高达713.65万人;成都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量为301.47万人,常住人口增量达581.49万人。
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大,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两城人口在2014年前后达到高峰后,2015年以来增长缓慢。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非核心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和新一线城市。
在纾解非核心功能后,京沪的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和调整,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高新产业进展加快,而这些产业集聚的高端人才更多。
广州、深圳虽然也是一线城市,但原来人口规模比京沪小很多。
近十年来,广深以及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仍处于人口快速集聚阶段。
这些城市不仅有现代服务业、高新产业、新兴产业,而且也还有大量对学历要求不高的传统产业。
因此,这些城市人才增量明显低于人口增量。
人才密度变化
将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当作人才密度来看,人才密度提升最快的5个城市是上海、深圳、北京、杭州、郑州。
其中,上海十年来每10万人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11979人,人才密度提升幅度位居全国第一。
提升幅度居第二位的是深圳。
在大量人才流入下,深圳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上升到28849人,超过广州,成为广东人才密度最高的城市。
北京每10万人口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提升了10481人,提升幅度位居第三。
新一线城市则杭州提升幅度位居第四,为10436人。
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省会郑州的提升幅度位居第五,增加10047人。
这与近年来河南快速城镇化有关,大量河南的大学毕业生在郑州就业。
与此同时,郑州是河南的高教中心,集聚了一大批高校,2020年郑州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5所,招生38.8万人,在校学生116万人,增长7.6%,在校生数量仅次于广州,位居全国第二。
不过,论高教综合实力,郑州和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郑州的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职大专类高校。
在榜尾端,创造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泉州的提升幅度最小,每10万人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仅增加4789人。
此外,类似东莞这样的创造业大市,提升幅度也比较小。
当作福建经济第一大市,泉州高新企业数量仅为1037家。
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
比如,泉州的鞋帽、纺织服装等产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是巨大,加上这些产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特别多,因此大学文化程度占比较低。
制图/蒋皓明
中国十个最大的城市公园,颐和园排榜第一位
当作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提供游憩、进行文化知识科普、优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等等。
那么你知道中国十大城市公园有哪些吗?接下来就让 小编带大家看一看中国十个最大的城市公园,颐和园排榜第一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中国十个最大的城市公园1、颐和园颐和园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典雅的园林艺术、精美的古代文物,[bai]成为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公园”,是中国最美的城市公园之一。
这里春天桃红柳绿,夏日荷花盛开,秋冬安静清雅,四季美景都很多。
最美季节为春夏秋三季,每逢春天,颐和园里玉兰、二月兰、紫花地丁、迎春花、腊梅、山桃花、牡丹花等繁花盛开,可赏“颐和春色”,可泛舟湖上,赏桃红柳绿;夏季的颐和园,西堤百亩荷田,万绿流翠,乘船进入藕花深处,如同进入了荷花的世界;秋日的颐和园,有着丰富和斑斓的色彩,醉人的深秋之景。
此外,颐和园被北京旅游局评选为“北京十大最美赏月胜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2、武汉东湖公园东湖公园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享誉国内外,这里湖岸曲折,碧波万顷,青山环绕,山林林木葱茏,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湖北省“最美观景拍摄点”,也是中国十大最美城市公园。
东湖公园一年四季风景优美,形成了春赏樱、夏赏荷、秋赏桂、冬赏梅的四季美景。
每逢春季,公园内万株樱花、数十万株杜鹃花、上万株牡丹、万株玫瑰花等繁花盛开;夏季,东湖磨山荷园栽荷花近万缸,植有荷花14类700余种,盛夏上万朵荷花竞相怒放;深秋,东湖成片的水杉林,变黄变红,泛舟湖上,还可赏东湖枫多山满山红叶秋景;冬季,磨山梅园3000余株蜡梅、20000多株梅花盛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沿湖大道16号3、瘦西湖公园瘦西湖风光秀丽,自然景观旖旎多姿,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徐园、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等名园胜迹,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为“国家重点公园”,也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城市公园之一。
泛舟湖上,赏不尽湖光山色;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
最美季节是春季和夏季,春日的瘦西湖,桃红柳绿,,有清风、细雨、斜柳、琼花,堪称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每年3-4月,瘦西湖内春梅、桃花、迎春花、牡丹花等100多种花卉迎春绽放,尤其是“湖上梅林”上千株梅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梅花盛花期在2月至3月中旬。
每年夏季,瘦西湖近三百多个品种,上万余盆荷花串联起一条长达数公里的“荷谐”。
每年10月下旬还有金秋菊花展。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关键字:景点公园
中国最热门的旅游城市:北京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
那在中国众多的旅游城市中,你知道是中国最热门的旅游城市哪个?现在小编为大家说说我国的首都——北京,和其它旅游城市一样,也是每年旅游季的大热门。
北京这几年所接待的游客,每年都超过了3亿人次,且年收入高达5000多个亿。
那为什么北京会是人们最向往的旅游城市呢?中国最热门的旅游城市中国的风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元的,[bai]能环游中国是很多人的梦想。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的中心,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大大小小景点200多处。
作为中国人,想必每个人都有一个北京梦,去到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和家人们在天安门下合个照,去看一看那琼楼玉宇般的故宫,登上长城做一回好汉,逛一圈那无数学子的梦想之地,清华、北大。
人们喜欢去到北京旅游,除了是因为北京的旅游景点多,从小的北京梦以外,就是北京的景点相比于其它旅游城市的景点,性价比高,这个我们从景区的门票收费上就可以看出,而且到了国庆,有些本来收费的景点,都免费对外开放。
而且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美景加美食,不喜欢都不行。
关键字:城市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