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绝无仅有,3100多年“从未改名”的城市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3 点击数:
简介:乾坤昭昭,山河耀耀,置身其中,只叹吾身渺小,与沙石无异。

浩浩行程中,不知丢掉了多少未知的行囊。

我每一次行至一处绝壁上的观景台,都能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菜科解读】

乾坤昭昭,山河耀耀,置身其中,只叹吾身渺小,与沙石无异。

浩浩行程中,不知丢掉了多少未知的行囊。

我每一次行至一处绝壁上的观景台,都能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绝观胜景。

那时,我定会说上一句这就是昔日的它。

就如"古月未曾映今人,今月依旧照古人"一般无二。

在平日里,我并不需要戴眼镜视物,其实我不喜欢戴眼镜的人,太近就会太真实,会失去了他应有的性格,而灵魂则需要隐藏才有安全感、神秘感。

但观摩风景不同,去领略这一段变迁的历史长河、去品味历史之中那丝丝真知,我一定会带上眼镜,用最虔诚的态度、最直观的视觉去感受这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城一墙在那静静的深夜里诉说它那千年的见证,去谛听自然轻微到无声的脉搏的声音。

世间百态皆有名,名生于人给予物。

名当何义?字当何义?世间百态皆有名,名生于人给予物。

一座千年古城所能留下的不仅仅是它的外表,它更浓缩着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的历史。

千年的时光里,一代又一代先贤圣人赋予了它不同的时代意义。

我国地大物博、城市众多,每一座城市都如百花齐放般绚丽多彩。

而它们的市名则更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名片,或大或小、或重或轻,每一个市名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寓意、有着不同的沉淀。

而在我国千年的古城之中,就有这么一座具有历史性的都城,它建城3100年以来,都一直在用一个名字,几千年的时代变迁都未曾改变它的名字,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它就是位于我国河北的邯郸古城。

提起邯郸,或许都会勾勒出我们的一丝记忆,自然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邯郸学步"这个成语。

因为这个成语,邯郸为我们所认知,所了解。

在《庄子·秋水》中记载:"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其实有很多的成语都是出自邯郸古城。

比如完璧归赵、毛遂自荐、负荆请罪、南辕北辙、围魏救赵、窃符救赵、鹬蚌相争等等。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又把邯郸叫做"成语之都",这座古城具有极其浓厚的文化风情。

燕赵多游侠,铮铮铁骨行侠护国。

除却"成语之都"的称谓,它还被称为"燕赵故都",邯郸也有"燕赵悲歌"的典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更是被我们千古传诵。

燕赵悲歌的精神让无数的后世人为之钦佩和神往,他们的种种事迹更是留在了历史的书册上,而他们也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了"燕赵悲歌"的精神。

因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的要冲位置,同时又是经济的中心,这一度使它成为了兵家的必争之地。

在频繁的战争年代里,多方势力都对它虎视眈眈,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系列的战争不仅没能摧垮邯郸人民的意志,却使这座城铸就了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

在战国末期以来,几场所有关乎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命运都发生在邯郸古城附近。

而让燕国一战成名的是以燕国之弱小击败了齐国,强悍的战斗力使它成为了当时东方六国抵抗暴秦的翘楚力量。

面对着危险,这座古城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铮铮铁骨"。

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一大批名将名臣的出现,更是让此时赵国的夕阳多了几分血色,赵奢、廉颇、李牧、蔺相如、赵佗……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回望历史,他们故事犹如发生在昨天一样。

虽然最终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的国力被大部分消耗了。

但是赵国依旧在短时间内聚集起了力量来,城内的百姓们为了保住城池更是视死如归、团结一致,仁人志士们的血浸染了整个城池,城虽破,但不屈的精神永存。

它的城市精神至今都是令人振奋,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座长城!

在之后的岁月里,无数的历史悲歌纷纷发生于此地,让邯郸的城头浸透了壮士的鲜血,烙上了一串一串的脚印。

一步一步,一心一念,邯郸在岁月的迷宫里寻找着出口,一串串的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而当我们回头看来时走过的路,就会发现它一路颠簸,也一路洒下了长长的牵挂,种下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其实这也或许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外敌入侵,请出战!

在我国的抗战时期,邯郸也始终处在华北敌后战场的最前沿,凭借着巍峨的太行山脉和辽阔的冀南平原,燕赵儿女们与侵略者斗争着,他们的浴血奋战将邯郸那不屈的精神一辈辈的继承了下来。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邯郸古城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了自己的骨气和斗志,用无数英雄儿女的鲜血来诠释了这一不屈不挠精神的真谛。

在时间的沉淀与岁月的雕琢下,邯郸古城保留了很多历史堆积下来的特色,当你行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上面,就仿佛有种置身于远古时期的感觉。

它之所以没有改换名字,是为了纪念守护这座城市的英勇烈士、更是为了尊重它留下来各种各样的人文风情。

邯郸,一座在几千年前发生过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的一座古城,历史如烟,虽悄然逝去,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它带给我们的印记是难以消灭的,是永存的!

邯郸这座城市孕育了一代代人的心血,它不仅是一座城,更多的是一种记忆!是一种根植心底,难以磨灭的情怀!与平坦大路相比,我更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之中诞生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一座伟大的城市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这座城市里的人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更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

在泥泞之中,我相信一定会磨砺出一辈一辈人的青春,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这光华也必将与这座城市交相辉映。

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之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带领我们走的更远!

四大火炉是哪四个城市中国四大火炉区别是哪四个城市

四大火炉是哪四个城市?重庆、武汉、南京、杭州。

这四个城市的夏天是非常热的,尤其是重庆,每年的平均气温都在30度以上,所以这四个城市被称为“火炉””。

但是,在中国还有一个城市,它的夏天是非常凉爽的,这个城市就是海南省的三亚市。

本文目录一览:1、2、3、4、5、6、中国4大火炉是哪四个城市传统的四大火炉城市是指,重庆、武汉、南昌、长沙。

2019年更新后的新四大火炉是重庆、福州、杭州、南昌。

四大火炉是指中国天气炎热程度最严重的四个城市,是对夏季天气最为炽热的四个中国大城市的称呼。

中国4大火炉四大火炉最早始于中华民国时期,当时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段重庆、武汉、南昌、长沙夏季气候炎热,故被传称为“四大火炉”。

火炉的说法最早反映的是公众的直观感受,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

21世纪后,火炉城市开始以炎热指数、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当作入选的考虑因素。

科学上用出现35℃以上高温日的多少,以及极限高温数值和相对湿度综合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炎热程度,一年中最高气温超过35℃的日子达20天以上,而且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大家把这样的城市称为“火炉”。

四大火炉是哪四个城市中国“四大火炉”区别指的是重庆、武汉、杭州、南昌这四个城市。

所谓的四大火炉,指的是中国天气炎热程度最严重的四个城市,是对夏季天气最为炽热的四个中国大城市的称呼。

一般来说,四大火炉重要集中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及华北黄淮一带。

四大火炉是哪四个城市“四大火炉”城市的说法最早始于民国时期,当时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段——重庆、武汉、南昌、长沙这四个城市夏季气候炎热,所以被传称为“四大火炉”。

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和气象站点的迁移,火炉城市的榜单也在不断变更。

到了21世纪后,火炉城市的考虑因素重要有炎热指数、高温日数、连续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

根据2019年更新的最新数据来看,“新四大火炉”即重庆、武汉、杭州、南昌。

除此之外,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区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

其中,排在前列的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

中国的四大火炉是哪四个城市?2019年更新新四大火炉,即重庆、武汉、杭州、南昌。

四大火炉是指中国天气炎热程度最严重的四个城市,是对夏季天气最为炽热的四个中国大城市的称呼,一般集中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及华北黄淮一带。

最早始于民国时期,当时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段重庆、武汉、南昌、长沙夏季气候炎热,故被传称为“四大火炉”。

随着气候变化和气象站点的迁移,城市榜单也在变更。

“火炉”这个说法最早反映的是公众的直观感受,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

21世纪后,火炉城市开始以炎热指数、高温日数、连续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当作入选的考虑因素。

火炉城市地理因素除了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种天气系统外,,地理因素也是高温炎热城市形成的主要条件。

高温炎热城市基本都处于山谷、河谷、盆地等低洼地区,空气流通性差,风力较小。

因此,在太阳辐射下,温度升高很快。

靠近山的低洼地区容易出现 “焚风效应”,也是出现高温的真相之一。

“焚风效应”是指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雨,到山顶后空气已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大火炉四大火炉指的是哪四个城市?四大火炉指的是重庆、武汉、南昌、长沙这四个城市。

1、重庆无论哪个版本的“四大火炉”,重庆似乎一直都“榜上有名”。

从1981年至2010年里,重庆市夏季高温日数高居10个城市的首位,为28.5天。

其中连续大于35℃的高温日数平均值为11天,高于38℃的天数平均为6.5天,这两项指标也都名列榜首。

2、长沙长沙地理位置特殊,呈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横亘在湖南和两广的边界上,它的存在对湖南气候有着主要影响,夏季盛行的偏南风在翻越南岭山脉时产生的焚风效应,对湖南夏季的炎热高温有着加强作用。

再加上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等因素,使得长沙城区内部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导致气温升高。

3、武汉武汉可称“一代炉魁”。

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

1934年某日武汉41.3℃的纪录为江城夺得“炉魁”之称。

4、南昌当夏天温度升高,南昌就会出现持续高温、闷热、无风、潮湿的极端气候,每年7月初到8月末极为难忍。

每年夏季最热的时候,午夜12点室内温度可以达到33-35度,直到凌晨3点后温度才会下降。

四大火炉城市是什么?四大火炉城市是指重庆、福州、杭州、南昌。

四大火炉是指我国天气炎热程度最严重的四个城市,是对夏季天气最为炽热的四个中国大城市的称呼。

火炉城市以炎热指数、高温日数、连续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当作入选的考虑因素,是我国对夏季天气炽热的城市的夸张称呼。

火炉城市一般集中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及华北黄淮一带。

重庆、武汉、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城市在夏季常常如火炉般闷热,重要是由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

特别是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副热带高压一般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使得这些地区闷热难耐。

北方火炉随着地球变暖,北方地区高温天气逐渐显现,而且并不亚于南方城市。

北方高温不同于南方高温在于北方高温出现在每年的六月份和七月份,而南方地区是七月份和八月份。

北方地区重要有两块区域容易出现高温。

第一块区域就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以及南疆地区。

吐鲁番地区素有“火州”之称。

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火焰山就在该地区。

而且吐鲁番也一直保持着中国最高温度的纪录。

第二块区域就是华北平原以及黄淮地区。

重要城市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郑州、西安等六座城市,虽然这六座城市地处于北方,但是高温实力却令南方众城市瞠目结舌。

他们的古代最高温度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40℃,其中郑州曾在1966年7月达到43.0℃,在南方也只有重庆的古代上最高温43.0℃可与之匹敌,所以北方的高温天气也逐渐引发关注。

中国四大火炉区别是哪四个城市中国“四大火炉”城市区别是重庆、福州、杭州、南昌。

2019年更新新四大火炉,即重庆、福州、杭州、南昌。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公布榜单,通过综合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气象资料,第一次向公众权威发布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情况。

综合分析的结果是,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区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济南、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

其中,排在前列的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

“四大火炉”城市介绍:四大火炉是指中国天气炎热程度最严重的四个城市,是对夏季天气最为炽热的四个中国大城市的称呼,一般集中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及华北黄淮一带。

最早始于中华民国时期,当时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段重庆、武汉、南昌、长沙夏季气候炎热,故被传称为“四大火炉”。

随着气候变化和气象站点的迁移,城市榜单也在变更。

太原高颜值城市书房有哪些

周末放假了外出不知道去哪里玩,书房是一处不错的地方,在太原就有不少高颜值的城市书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不少好去处,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1、太图“六味书斋”分馆地点:六味斋食品工业园区内推荐:太图六味书斋分馆由太原市图书馆同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于2019年8月开馆,面积200余㎡,藏书8000余册,位于六味斋食品工业园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是文旅融合后太原市第一家进企业、进景区的公共图书馆分馆。

太原市图书馆“六味书斋”分馆开馆,为宣传太原百年驰名品牌,宣传推广全民阅读,树立太原市文旅融合的全新形象,打开一个新的服务窗口。

2、太图古县城汇通天下分馆地点:太原古县城内推荐:太图古县城汇通天下分馆是太原市图书馆和汇通天下酒业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又一家文旅融合新空间,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位于太原古县城内,面积近100㎡,藏书3500余册。

太图古县城汇通天下分馆将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和服务输送到旅游景区,将“游”和“学”紧密结合,拓展了城市阅读新阵地,扩大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创新了“图书馆+旅游”服务的内涵与方式,不断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和地方旅游资源文化魅力的双促进、双提升,有效提升景区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

3、太图营地主题馆地点:“营响未来千曲国际教育营地”内2020年10月1日对外开放,是全国首家以促进青少年素质拓展为主题的营地主题图书馆,实际使用面积近1000㎡,藏书近20000册,座位300余个。

馆内分区明确,为城市之外的青少年学生量身打造的阅读和学习交流空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素质拓展。

4、太图城市书房郝庄馆地点:郝庄正街朝阳小区北侧太图城市书房郝庄馆,由太原市图书馆与郝庄镇党委政府合作共建、精心打造,2019年12月27日对外开放,是山西省首家24小时无人值守的智慧城市书房,室内面积160余㎡,藏书5000余册。

该馆位于太原著名商圈——服装城,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集中,不仅有大量的本地市民,还有大量的外来务工和经商人员。

太图城市书房的建设,对培养市民阅读习惯、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质,都起到促进作用。

5、太图南站•国贸T6分馆地点:太原南站国贸T6商业项目核心位置推荐:2022年6月23日太图南站•国贸T6分馆正式开馆运行,向市民免费开放。

太图南站•国贸T6分馆馆舍面积达1000㎡,馆内配置有各类书刊近2万册,阅读座位200余个,同时还配备阅览台灯、饮水机、免费WIFI、充电电源等贴心便民服务,不仅为到馆的广大市民读者提供舒适、静谧的阅读空间,也为车站来往旅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休闲学习场所,充分展现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形态。

6、太图城市书房赛马场党群中心馆地点:职工新街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北河湾64号)推荐:于2022年7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是杏花岭区开放的第一座城市书房。

书房占地面积约200㎡,首批配置图书5000余册,同时配备有自助办证系统、自助借还书设备、电子书借阅机等智能化设备,将传统阅读服务升级为智慧阅读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素雅的格调、幽静的环境、舒适的座椅、整齐的图书,让人眼前一亮,开放当日就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成为闹市中一道亮丽文化风景。

7、小店区平阳路街道亲贤长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地点:长风街113号千禧大厦1层推荐:书房占地面积约150㎡,配置图书约5000余册,配备数字化自助借阅设备,党群服务中心人员辅助实现免费开放、自助借阅以及开设各类公益性服务项目。

利用区位优势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是开在家门口的百姓书房。

8、小店区北营街道万科社区城市书房地点:太榆路南中环街万科城底商27-1004号推荐:占地面积约168㎡,配置图书4000余册,其中以少儿绘本居多。

室内场馆设计更为迎合现代年轻人审美,让读者可以在舒适和安静的环境中畅读书籍,并为读者提供文学沙龙、读书交流、影片赏析、儿童故事讲座等系列文化交流平台。

通过数字化借阅设备,让读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区、街、社区”四级智慧图书网络的服务。

9、小店区营盘街道狄村社区城市书房地点:建设南路174号推荐:占地面积150㎡,配置图书5000册。

馆内配备有电子书借阅机、办证机、自助借阅机以及图书消毒柜。

狄村社区因以一代名相狄仁杰故里而命名,辖区内含有狄仁杰传说以及狄仁杰文化公园,历史底蕴丰厚。

狄村社区城市书房内除了有地方史志外还专门设有狄村文物展柜,让广大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可感知狄公故里深厚的历史积淀。

10、小店区龙城街道龙城天悦社区城市书房地点:黄陵路77号龙城天悦二期底商B053推荐:占地面积130㎡,上架图书3000册。

龙城天悦社区城市书房通过自助办证机,免费为居民办理书房借书卡;有电子查阅系统,做到书目随时可查;有专设活动区域,可供举办各类读书会、名家讲座等活动。

以书为媒,以读为缘,为读者带来便捷、舒适的阅读体验感,同时提升居民的阅读素养,打造文化滋养社区典范。

11、小店区坞城街道许坦西街社区城市书房地点:坞城路95号山西省水勘院内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150㎡,馆内包含纸质图书5000余册,电子阅览设备10台,电子图书14000余册。

书房采用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第三方托管运营,能提供50余个阅读座位,省、市、区图书馆联网运行,服务周边社区居民及广大职工,每月图书借阅量300余册,简约时尚温馨的阅读环境成为周边网红打卡胜地。

12、小店区小店街道初心城市书房地点:小店区聚华路1号占地面积100㎡,现有藏书4000余册,在区史志办的配合下,设立了地方史(志)类书架,收集各村史书籍陈列于此,成为书房的亮点之一,让居民更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书房有阅读、借阅、自习、参与读书沙龙等功能,提供WiFi和热水等免费服务,同时根据读者需求售卖饮品及小吃,为周边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提供休息场所。

针对各个年龄段人群每周上新新书,每周举办不同人群的读书会活动,寒暑假给社区儿童提供社区公益活动,得到周边居民的认可和肯定。

13、尖草坪区路过书店·龙城书房迎新街分馆地点:尖草坪区迎新南巷中国工商银行(太原迎新街支行)北侧,馆内分为青少年阅读区和成人阅读区两个区域,共计藏书5500册,配有配有投影等影音设备,定期开展的时代新人读书会包含了传统文化传播、阅读热点交流、童书绘本公开课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周围居民的阅读需求,形成了迎新街周边全民阅读的读者服务圈。

同时,书房与驻地单位太原工业学院、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开展高校思政第二课堂与阅读志愿服务,同街办、社区联动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受到了广泛好评。

14、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体社区城市书房——青少年阅读成长中心地点:万柏林区环网巷与环网北巷交叉口东面积330㎡,设计图书15000余册,目前已到位3000余册,涵盖了3岁至16岁的青少年成长的高质量书籍,达到了县区级小型图书馆的服务标准,与省市区图书馆通借通还。

书房配备数字文化设备和5万册数字图书,读者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视听数字阅读或者下载到手机上方便阅。

书房还配备有钢琴、3D打印机、架子鼓等,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成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

除阅读外,中心还开展暑期托管、暑期青少年优秀电影放映、老党员讲故事、我是小小演说家、非遗在身边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搭建起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培养社区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好习惯,启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5、晋源区青运社区图书馆暨24小时城市书房地点:晋源区金胜镇健康南街人行天桥南侧青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计独特,环境雅致温馨,木质格栅的吊顶天花,与木质书架、桌椅相呼应,转角处设有水吧。

作为晋源区图书馆的分馆,承担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采用“图书馆+书店+人才沙龙”的创新模式,为居民提供青少年阅读和24小时城市书房服务,既可以阅读和下载电子书,还实现了与总馆的通借通还,提升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让社区文化服务创新带给社区居民幸福的体验。

同时,人才沙龙是青运社区图书馆的创新模式,也是依托太原市第一个区级集中式人才公寓,为晋源区人才提供智库支撑与文化社交空间。

16、古交市文化宫书房地点:古交市东曲街道青年路5号古交市文化宫书房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启用,古交市东曲街道青年路5号,面积70余㎡,座位35个,现有藏书4200余册,设有马克思书角、中学生精选区、少儿精选区等功能区。

书房内所有图书均实施联合编目,可与山西省内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真正实现了一证通用。

书房内还配备有自助借还机、文旅数字一体机等公共设备。

同时为读者免费提供无线WiFi和热水等服务,每日开放时间10个小时以上,采用智能化门禁系统,市民可通过身份证和借阅证刷卡进入。

书房融合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阅读服务与便民服务,是传统阅读阵地的现代延伸和有益补充,拓宽了公众阅读渠道,开辟了全民阅读的第三空间。

同时积极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文化交流,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学习的好去处,更是引领了全社会崇尚阅读的良好风气,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加入收藏
               

中国史上绝无仅有,3100多年“从未改名”的城市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