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蛇用雄黄还是硫磺?驱蛇用的硫磺粉是什么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7 点击数:
简介:驱蛇用雄黄还是硫磺?老农:别傻了,这才是正确做法!其实在农村,很多人都知道蛇是不能随便吃的,尤其是一些

【菜科解读】

驱蛇用雄黄还是硫磺(驱蛇用的硫磺粉是什么)

驱蛇用雄黄还是硫磺?老农:别傻了,这才是正确做法!其实在农村,很多人都知道蛇是不能随便吃的,尤其是一些毒蛇,如果不小心被咬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的后果,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尝试。

本文目录一览:

1、

2、

3、

蛇怕硫磺还是雄黄?

蛇既怕硫磺也怕雄黄。

蛇怕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比如酒精、烟草、雄黄、硫磺等。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蛇会有意识的回避这些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比起硫磺,蛇更怕的是雄黄。

因为雄黄是一种胃毒剂,蛇对雄黄反应非常敏感,但是加入酒精后的雄黄驱蛇更远,效力更大,原因是乙醇可以作为稀薄剂增强雄黄的挥发。

预防措施

当我们需要前往毒蛇活动区域时,可以准备一个长棍子敲击地面,蛇听到响声之后就会离开这里,避免和人类相遇。

但有一些蛇会孵化幼崽,它们会守在蛇卵周围,如果在它们的巢穴附近活动,有可能会遭受蛇的攻击。

为了避免被毒蛇攻击,可以穿着长袖长裤。

一旦被毒蛇咬中,一定不要用嘴巴吸毒,否则毒液会顺着口腔进入人体,造成对方也中毒,而是要记下蛇的特征或者品种,及时求助医院,只要及时注射血清,幸存率仍比较高。

驱蛇用硫磺粉还是雄磺呢

驱蛇用石灰粉或者买大蒜素。

实在要用雄黄,那也要用雄黄酒,酒精可以挥发雄黄里的硫。

蛇只是讨厌硫的味道,所以用雄黄或者硫磺没什么本质区别,但考虑这两种都是矿石,所以挥发性较差,并不能有效形成传说中的驱蛇效果,所以雄黄酒是不错的选择。

蛇虫鼠蚁都会本能的躲避自然危险,硫磺和雄黄能让蛇避开,主要是因为其中硫成分,这种成分多产生于危险的自然环境,比如地震区域,所以蛇会本能躲避。

仅此而已。

实际上就算把硫磺或者雄黄塞进蛇肚子里,那也不会对蛇造成什么伤害。

去野外带块硫磺皂或者带头蒜当零食,也比你带一包雄黄粉强。

硫磺皂涂过身体后会被体温蒸发,人闻了都难受。

大蒜也一样,吃过后,经过代谢从毛孔散发的大蒜素,也能让蛇躲避。

当然这只限于主动接近你的蛇,被动接近的蛇不会因为你难闻就不咬你,当然对于防蚊虫来说是极好的。

在野外要注意用棍棒敲击地面,蛇对震动很敏感,感受到震动会主动避开。

如果和蛇正面接触,不要慌乱,不要过度激动,蛇不管有毒没毒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大型热源,就像鲨鱼其实在海里很少攻击人一样。

只要不是造成一定伤害或者长时间踩踏,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主动接近的蛇,其实只是因为人很暖和,冷血动物需要外部热源维持生存,所以野外睡觉,夜晚很可能被蛇爬进被窝,但蛇只是来取暖,不是来攻击的,只需要用木棍挑开就行。

对于蛇来说,人类只是大型热源,你就算用手去抓,它也只会主动缠绕上来,而不是咬一口,因为人类的体温对于蛇来说是很舒服的。

可以用手掐掐自己,直到能感觉到疼痛为止,只要不对蛇造成这种力量的伤害,一般蛇不会主动攻击。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体型极大的蛇类,像什么眼镜王蛇这种能长到七八米的毒蛇,当然不会考虑猎物体型,毕竟它们的天敌只有自己,大象都在它们的食谱上,印度被眼镜王蛇咬死的大象不在少数,所以出门在外还是要把眼睛擦亮。

最后为了避免杠精,我也要解释一下鲨鱼的问题,鲨鱼一般体型都不太大,主要捕食的鱼类也是适合它们撕咬大小,因此太大或太小的生物都不在他们攻击的目标里。

因此常玩水肺的潜友肯定见过鲨鱼周围环绕着很多小鱼,但它们却和谐相处,这无非就是因为鲨鱼不会浪费体力去捕食零食,而小鱼又可以帮助清理食物残渣,包括鲨鱼的口腔。

当然万事都有例外,不然也不会有鲨鱼攻击人的新闻,但这多半是因为刺激到了鲨鱼,比如流血或攻击,鲨鱼对血腥味极为敏感,在鲨鱼聚集的海域流血,那免不了被咬一块肉去。

当然如果是电影大白鲨那种体型,人类也确实可以登陆鲨鱼的食谱。

不过人类常接触的几种近海鲨鱼种类,体型都不大,最大的也不会超过一条哈士奇的大小,所以很少有人会被鲨鱼攻击,更别说被吃。

那种事都是电影里的,发生概率比你出车祸要低得多。

东南亚的近海潜水项目就有鲨鱼近距离接触这一项。

大型鲨鱼一般人类并不容易接触到,除非是海洋馆。

驱蛇用雄黄还是硫磺(驱蛇用的硫磺粉是什么)

究竟是雄黄驱蛇好还是硫磺驱蛇好?

是雄黄啦!

#p#分页标题#e#

1,雄黄 也称石黄, 熏黄等, 矿物名称也叫雄黄, 化学成分为硫化砷AsS。

桔红色, 性脆, 有异味。

是久传于民间的解毒医疮杀虫药物。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向有在端午时节,盛夏将临之际, 饮雄黄酒的习惯,就是应用雄黄的解毒、杀虫的功效。

雄黄经过氧化便会变成As2O3,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砒霜, 是另外一味著名的毒性很高的矿物药, 其解毒杀虫的原理也在于此。

2,硫磺 也叫硫黄, 留黄等, 矿物名即自然硫。

浅黄色,很脆, 燃点低, 燃烧后变成SO2发出难闻的气味。

其味酸, 温, 能温肠通便,杀虫止痒,还可补火助阳。

硫磺与皮肤的分泌液接触, 可形成硫化碱, 具有软化表皮和杀死寄生虫的作用, 硫磺外用时的疗效当与此有关。

外星人存在吗?人类找到他们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类最终是否能找到地外文明,我只能说可能性大于零,但大于零多少呢?无法确定。

这个说法就是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可能有人不同意了,或者还会叽叽歪歪骂人了。

但如果你真的具有哪怕少许科学精神的话,就请耐心看完以下分析,这可能是我关于地外文明最详细分析的一篇文章了,看完后欢迎发出感叹或拍砖。

宇宙太大,生命和文明的概率太小。

宇宙有多大呢?我们可以从宇宙结构的层次来了解一下。

我们地球是一个直径约12742km的球体,质量约6*10^24kg(千克),也就是约60万亿亿吨;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太阳在我们太阳系是一个巨无霸,质量占有整个太阳系的99.86%,也就是约2*10^30kg,是地球质量约33万倍;由于太阳巨大引力,地球被太阳引力牵扯着围绕着它公转,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圆圈,平均半径约1.5亿km。

太阳的引力范围半径约有1光年,牵制着八大行星许多矮行星和几百颗卫星,以及无数小行星、彗星、碎片尘埃围绕着运行。

光年是宇宙空间的距离单位,1光年就是光走1年的尺度,约为9.46万亿千米。

现在人造飞行器飞得最远的是旅行者1号,已经飞行了44年,飞离地球约219亿千米,这只是1光年的0.002315;凭旅行者1号现在飞行速度约17km/s,要太阳系1光年引力范围,还要飞17000多年。

星系被称为宇宙岛,就是恒星聚集的家园。

我们太阳的家园是银河系这个宇宙岛,银河系包含有约40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普通一颗。

银河系直径约20万光年,是一个漩涡星系,因为其核心有一个巨大发光的棒状结构,因此又叫棒旋星系;银河系的漩涡有两条主要悬臂和两条支臂,这些巨大的悬臂都是恒星更为集中的地方,太阳就坐落在距离银河系核心约2.6万光年叫猎户臂的支臂上。

银河系是本星系群中约50个星系中的一个,本星系群又是本超星系团中上百个星系群(团)的一员,本超星系团上面还有拉尼亚凯亚超级星系团,再上去还有双鱼鲸鱼超超级星系团、史隆长城结构、海格力斯-科罗拉·伯里阿斯长城结构等等。

这些结构一个比一个大,最大的达到上百亿光年。

这些大大小小像俄罗斯套娃般的宇宙结构,组成了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半径约465亿光年。

哈勃望远镜花了十多年时间,盯着一块只有月亮视面积百分之一的天区,不断往宇宙深处观测,得到一张数千张照片合成的图像,叫宇宙极深场(简称XDF图像),在这张图片里,可辨认的星系就有上万个。

XDF图像拍摄的视面积只是全天区的1270万分之一,简单计算,可观测宇宙包含的星系就有千亿以上。

哈勃望远镜接受到的最暗天体只有30等,是人类肉眼的40亿倍,每分钟接受到1粒光子的遥远天体都看到了。

即便这样,也可能有许多更暗的星系并没有显示出来,由此科学家们估计,在可观测宇宙可能存在万亿以上的星系,甚至10万亿。

可观测宇宙就可能存在10万亿个星系,而可观测宇宙只是人类物理极限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外,还有一个更巨大的不可观测宇宙。

因此宇宙到底有多大,现在人类无法评估。

但现代物理学理论对宇宙的定义是动态的,有始有终的,有限的。

人类现在的观测能力前面说了,人类现在的航行能力只达到219亿km,约0.002光年多点;但人类能看到的宇宙就要远多了。

从哈勃极深场照片中,人类观测到的最远星系距离我们已经有130多亿光年,也就是说已经可以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刚开始几亿年的婴儿宇宙了。

虽然如此,这种观测只是一点点星光,甚至只是一个光子,无法得到更多的数据。

#p#分页标题#e#事实上,人类就连太阳系1光年距离也看不清楚。

科学界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预测,在太阳系遥远的边际,有一个包裹着太阳系的奥尔特云,主要由彗星和尘埃组成,那里有上万亿颗大大小小的彗星,是彗星的诞生地和集散地。

但至今也依然还是猜测,最大的哈勃望远镜也无法看到那里的任何一颗彗星。

现在只能看到柯伊伯带的冥王星和一些小行星,那里距离我们只有60亿千米,相当万分之六光年,而且只能看到一个小小的亮点,几个像素而已。

现在人们对冥王星了解得这么清楚,完全得益于NASA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光顾过那里,拍摄了许多照片和探测了许多资料传回来。

人类现在已经发现了数千颗太阳系外行星,主要是依靠凌星法得到的。

所谓凌星法,就是望远镜在观测太阳以外的恒星时,正好有行星经过恒星视向表面,恒星到人类视野的光被遮挡,根据遮光度大小变化和周期变化,得到这颗行星的一些数据。

因此即便距离我们最近的行星比邻星b,只有4.22光年,我们也无法知道上面到底有没有文明,更无法知道上面有没有生命。

科学家们现在采用巡天望远镜扫描了数百万颗恒星,迄今没有发现有高等级文明存在。

因为在遥远的距离,只有高等级文明才能够改变恒星光度,被我们发现;而像我们人类这样的文明,即便有也无法发现。

现在寻找高等级文明的主要方法,是查看恒星的遮光现象,这种遮光与凌星法找到的行星是有区别的。

根据卡尔达舍夫宇宙文明分级理论,和戴森球理论,宇宙文明发展到较高级别(二级文明)时,会最大限度利用恒星能源,主要方法就是包裹自身依赖的主恒星,从而最大限度获取恒星能量。

因为,任何行星能量都无法满足这一级文明的发展需求。

另一种找寻方法就是聆听。

因为宇宙中所有能量都会发射出电磁波,而任何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必须利用电磁波,宇宙通讯能力是宇宙文明等级衡量的标志。

人类建造了大量的射电射线望远镜,不断搜寻宇宙中发过来各个波段的电磁波,力求在繁杂的电磁波中,分离出有规律具有文明迹象的电磁波。

但可惜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证据,能够证明地外文明存在。

宇宙年龄已经有138亿岁了,如果在38亿岁时就有高级文明存在,它们发出的电磁波早就掠过地球了,现在没有发现这些,是不是说明在百亿光年范围内,没有能够掌握电磁波发射能力的文明存在呢?no。

因为电磁波在空间衰减很快,要具有强大发射功率,才有可能传递得更远;而接收端也要具有更大放大接收能力,才能接收到更远更微弱的电磁波信号。

人类现在的文明程度还很低,能发射的电信号和接收到的电信号都还很微弱。

宇宙文明存在的密度有多大呢?上个世纪,科学界对于地外文明的争论就很剧烈,争论100年了,到现在也没有个结果。

这里面比较有名的理论有4个,前面说的卡尔达舍夫宇宙三级文明和戴森球理论是其中的两个,还有两个是的德雷克方程和费米悖论。

#p#分页标题#e#卡尔达舍夫三级文明理论,是前苏联科学家卡尔达舍夫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宇宙文明的等级可以用文明掌握和利用能量的能力,主要是实现宇宙通讯的能力来划分。

一级文明为行星级,也就是母星文明;二级文明为恒星级,也就是本级恒星文明;三级文明就是星系级文明。

根据人类现在能够掌握和使用的能量总量来看,还只有宇宙文明0.73级。

戴森球理论就是达到二级文明的宇宙智慧体,一定会采用包裹恒星办法来汲取恒星的最大能量,以满足文明升级和星际探索殖民的能量需求,人类文明也必将经历这个阶段,然后才能移民更远的恒星际空间。

德雷克方程是计算宇宙中文明数量的一个公式,但这个公式有许多变数难以确定,尤其是一个文明的科技文明能够存续的时间难以预测,因此,关于银河系以及宇宙文明数量一直没有定论。

有人认为银河系至少有10万个文明存在,有人说可能只有地球一个文明存在。

但即便一个星系只有一个文明,可观测宇宙也有上万亿乃至10万亿个文明,因此宇宙文明并不稀缺。

关键是文明遇到和交流的可能性有多大。

费米悖论是关于宇宙文明的一个天问,其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既然宇宙中存在许多地外文明,它们在哪儿呢?悖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如果并非只有地球才具有孕育文明的能力,那么在宇宙诞生几十亿年后文明就应该诞生了,即便用人类现在缓慢的飞船速度,经过亿万年的行驶,地外文明也应该与我们相遇了。

但可惜至今渺无音信,一根外星人毛也没见到。

由此得到的结论有两个:一个是地外文明根本不存在;还有一个是地外文明太稀少,相知相遇的机会很渺茫。

那么我们未来与地外文明相遇的概率有多大呢?这取决于德雷克方程里一个最关键的值,文明,尤其是科技文明能够存续多久。

如果一个星系有10万个文明,我们银河系文明之间的平均距离就有约2000光年,也就是说,这些文明之间的通讯来回一次至少需要4000年以上。

但如果是一个星系只有一个文明呢?距离我们最近的是一个不规则星系大犬座矮星系,这个星系只有10亿颗恒星,距离太阳约2.5万光年,距离银心约4.2万光年;次近的是大小麦哲伦矮星系,距离我们分别为16万和20万光年,这两个星系的恒星分别约在100万左右。

这种小星系存在文明的可能性更小,而距离我们最近的大星系是仙女座星系,距离我们约254万光年。

仙女座星系质量和恒星数量约为银河系的1.5~2倍。

如果一个星系只有一个文明存在,那么这些文明相互通讯一次的时间就需要数万年乃至数百万年。

人类现在有记载的历史还只有几千年,有无线电通讯的历史才100余年,也就是说科技文明只有100多年。

而人类科技文明还能够存续多少年呢?人类文明现在已经遇到很大发展瓶颈和危机,如环境恶化威胁、极端气候变化威胁、自我毁灭的核战争威胁、病毒疫情威胁、地球地质剧变威胁、小行星撞击威胁、太阳剧变威胁等等,还有许多未知宇宙威胁,这些巨大威胁哪怕只有一次人类无法控制,人类文明就有灭绝的危险。

文明应对各种灭种威胁的能力是随着文明等级升级而提升的,文明最脆弱的阶段是在一级文明以内的时间段。

人类现在的文明还处在0.73级,据一些科学家预测,要达到一级文明,人类还要和平发展200年,达到二级文明还需要奋斗5000年。

人类有幸能够度过危机,达到一级文明,甚至二级文明吗?#p#分页标题#e#伽马射线暴是宇宙顶级杀手,即便到了二级文明也难以逃脱这个杀手的扫射。

许多科学家认为,伽马射线暴定期或随机地爆发,清除了宇宙90%以上的生命和文明,因此宇宙文明才越来越稀少。

这样稀少的文明,而且科技文明存续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有多大概率能够相互遇到或者交流呢?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概率大于零,但可能性极小极小的原因。

如果人类文明不会在未来较短时间毁灭的话,如果人类科技文明能够存续若干亿年乃至百亿年的话,那遇到另外文明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但这两种概率似乎都很小,由此很可能直到人类文明毁灭,人类依然是孤独的文明。

因此,人类遇到其他文明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当然如果科学家在明天就突然宣布发现地外文明的确切证据的话,那么这个概率就从零突然上升到100%。

概率就是这样,因此等于没说。

但分析在那儿,大家自己斟酌吧。

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如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关注点赞哈,再次感谢。

电容分压器的原理电容分压器工作原理

电容分压器的原理。

电容分压器是利用电容器的容量变化来实现电压的调节的一种电路。

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器通过感应放大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电动机中,电容器通过感应放大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

本文目录一览:1、2、3、4、5、6、电容分压原理?电路中采用的两个电容的分压结构等同于电阻分压电路,分压的原理为当某一个交流信号输入后两个电容将会产生容抗,两个容抗就等同于之前的阻抗对电压产生分压作用。

电容分压电路的局限性电容分压电路的局限性在于其只能进行交流信号的分压,而无法进行直流信号的分压,因为电容在直流信号电路中是相当于断路状态的。

电容分压电路的优点和应用据上诉电容分压电路应用于交流信号的分压中,其优点在于相对于电阻,电容对交流信号的衰减作用更小,对原始信号的破坏能力低,可以较好地保持原始信号的特性。

而电阻对信号的衰减作用非常的大,因此在要求对信号的衰减较小的场合需要考虑使用电容分压电路。

对交流信号可以采用电容进行分压,因为采用电阻分压电路对交流信号存在较大的损耗,而电容器在分压衰减信号幅度的同时对交流信号的能量损耗小。

电路中的C1和C2构成电容分压电路。

10kv变压流耐压试验为什么要用电容分压器?电容分压器高压测量系统是电容等电位屏蔽分压式高压测量装置。

主要用于脉冲高压,雷电高压,工频高压的测量。

是代替高压静电电压表的设备。

具有操作简便,显示直观,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适应于发电厂、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制造厂和高电压试验室等部门作为高电压测量之理想装备。

- 输入阻抗高,线性度好- 稳定度高,线性度高-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什么是分压器电路什么是分压器电路?分压器是电压表扩大量程时使用的串联电阻。

滑动变阻器可以用作分压器或限流器。

滑动变阻器——因电阻器的结构特点而得名。

分压器和分流器是根据具体电路的功能来命名的。

半可调电阻也可用作分压器或限流器。

固定电阻也可以用作分压器或限流器。

电容器也可以用作分压器或限流器。

在交流电路中电感也可以用作分压器或限流器。

电磁感应式互感器与电容分压式互感器原理,和应用范围?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 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相同,基本结构也是铁心和原、副绕组。

特点是容量很小且比较恒定,正常运行时接近于空载状态。

电压互感器本身的阻抗很小,一旦副边发生短路,电流将急剧增长而烧毁线圈。

为此,电压互感器的原边接有熔断器,副边可靠接地,以免原、副边绝缘损毁时,副边出现对地高电位而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一般都做成单相双线圈结构,其原边电压为被测电压如电力系统的线电压,可以单相使用,也可以用两台接成V-V形作三相使用。

实验室用的电压互感器往往是原边多抽头的,以适应测量不同电压的需要。

供保护接地用电压互感器还带有一个第三线圈,称三线圈电压互感器。

三相的第三线圈接成开口三角形,开口三角形的两引出端与接地保护继电器的电压线圈联接。

正常运行时,菜叶说说,电力系统的三相电压对称,第三线圈上的三相感应电动势之和为零。

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出现位移,开口三角的端子间就会出现零序电压使继电器动作,从而对电力系统起保护作用。

线圈出现零序电压则相应的铁心中就会出现零序磁通。

为此,这种三相电压互感器采用旁轭式铁心10KV及以下时或采用三台单相电压互感器。

对于这种互感器,第三线圈的准确度要求不高,但要求有一定的过励磁特性即当原边电压增加时,铁心中的磁通密度也增加相应倍数而不会损坏。

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的等值电路与变压器的等值电路相同。

电容分压式电压互感器 在电容分压器的基础上制成。

其原理接线见图2。

电容C1和C2串联,U1为原边电压,为C2上的电压。

空载时,电容C2上的电压为由于C1和C2均为常数,因此正比于原边电压。

但实际上,当负载并联于电容C2两端时,将大大减小,以致误差增大而无法作电压互感器使用。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电容C2两端并联一带电抗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YH,组成电容分压式电压互感器。

#p#分页标题#e#电抗可补偿电容器的内阻抗。

YH有两个副绕组,第一副绕组可接补偿电容Ck供测量仪表使用;第二副绕组可接阻尼电阻Rd,用以防止谐振引起的过电压。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多与电力系统载波通信的耦合电容器合用,以简化系统,降低造价。

此时,它还需满足通信运行上的要求。

总结:电磁感应式和电容分压式两类。

电磁感应式多用于 220kV及以下各种电压等级。

电容分压式一般用于110KV以上的电力系统,330~765kV超高压电力系统应用较多。

电压互感器按用途又分为测量用和保护用两类。

对前者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保证必要的准确度;对后者可能有某些特殊要求,如要求有第三个绕组,铁心中有零序磁通等。

参考链接:电容分压式互感器原理不清楚。

电容分压器理论上可以测量,但实际上困难较大。

原因是由于频率很低、容量很小,容抗就很大。

当电压表并联某个电容测量电压时,其电压表内阻的分流作用会影响测量结果。

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计算解决。

由于两个电容容量相等,每个电容上的电压均为15V。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分压原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用于交流电压分压。

电容交流分压与电阻分压类似。

不同之处在于电容分压器分压依据的是容抗值,电阻分压依据的是电阻值。

容抗值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容抗越大。

而电阻值与频率无关。

因此,电容式分压要求被测信号为交流电,且交流电的频率不能太低或太高。

因为,过低的频率导致容抗过大,分压不稳定,过高的频率导致容抗过小,流过的电流过大,一方面影响被测回路,另一方面对电容的充电电流提出较高的要求。

电容分压与电阻分压类似之处是两者都不带电气隔离,因此,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分压后通常还经过电磁式互感器隔离原副边的电压。

其典型原理图如下:

加入收藏
               

驱蛇用雄黄还是硫磺?驱蛇用的硫磺粉是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