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7 点击数:
简介:水母是美丽的海洋生物,它们利用收缩躯体挤压内腔的方式喷水反射前行,远远望去,就好像一顶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细长的触手向四周伸展开来,跟着一起飘动,优美的伞状体闪耀着淡绿色或蓝紫色的光芒,婀娜多姿。

水中之花就是人们对水母的爱称。

常见的水母 水母属于刺胞动物门水母亚门,与人们熟悉的珊瑚是同门姊妹,也是一种低等腔肠动物。

【菜科解读】

水母是美丽的海洋生物,它们利用收缩躯体挤压内腔的方式喷水反射前行,远远望去,就好像一顶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细长的触手向四周伸展开来,跟着一起飘动,优美的伞状体闪耀着淡绿色或蓝紫色的光芒,婀娜多姿。

水中之花就是人们对水母的爱称。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常见的水母

水母属于刺胞动物门水母亚门,与人们熟悉的珊瑚是同门姊妹,也是一种低等腔肠动物。

水母种类繁多,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目前全球已知的水母约1300余种,我国已发现和记录的有713种。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美丽的水母

水母的发源:水母是动物界中古老低等的类群,寿命平均只有几个月,但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一些水母物种甚至距今已有15亿年的生存历史,这些水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水母的化石

水母的成分及形状: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身体含水量达99%,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

它们在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远远望去,就像一顶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有些水母的伞状体还带有各色花纹,在蓝色的海洋里,这些游动着的色彩各异的水母显得十分美丽。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水母的一种

水母的繁衍:水母有性世代幼虫经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后,向下沉降固着,以出芽的方式长成新的水螅型群体。

有些情况下,水母幼虫可以直接发育成新的水母体,或是固着在亲体水母上,还有少数水母能从垂管或伞缘芽生出另一个水母。

水母一般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但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种群不稳定也不易于灭绝。

在数量较低时,能迅速恢复到较高水平。

在水母密度很高的地方,它们会消耗大量资源,破坏生存环境,也可以通过扩散离开被破坏的地方,并且迅速在别的地方建立起新的种群,因此水母可以说是环境压力下的机会主义者。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水母的落地方式

世界上最常的动物,远看温柔似水,实则凶猛无比。

1870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一只霞水母被海浪冲上了岸,它的伞状体直径为2.28米,触手长36米。

把这个水母的触手拉开,从一条触手尖端到另一条触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长,触手展开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远远超过海洋中的巨无霸蓝鲸。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北极霞水母,第一触须竟长达40米

攻击的方式:水母虽然长相美丽温顺,其实十分凶猛。

在伞状体的下面,那些细长的触手是它的武器。

触手上布满了刺细胞,可以射出毒液,猎物被刺螫后会迅速麻痹而死。

触手就将这些猎物紧紧抓住,送入伞状体腹面中央的消化腔,消化腺能够分泌出消化酶,迅速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水母的攻击方式

#p#分页标题#e#

凶猛的背刺:炎热的夏天,当人们在海中游泳时,有时会突然感到身体的前胸、后背或四肢一阵刺痛,犹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觉,那是水母在刺人了。

澳大利亚昆士兰到马来西亚一带的海蜂水母和曳手水母分泌物的毒性很强,如果人类被它们刺到的话,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因呼吸困难而死亡,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手水母。

曾经,西班牙加的斯一周有大约1200人被水母蜇伤,几乎是正常年份的9倍,这让很多游客对西班牙的海滩望而却步。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被攻击后的皮肤

水母的共生体(小牧鱼):水母也有自己的共生伙伴——体长不过7厘米的小牧鱼。

小牧鱼随意游弋在水母的触须之间,大鱼游来时就到水母巨伞下的触手中间避难,利用水母刺细胞的装置,巧妙地躲过敌人的进攻。

小牧鱼甚至还能将大鱼引诱到水母的狩猎范围内使其丧命,这样还可以吃到水母吃剩的残渣碎片。

水母和小牧鱼相互利用,互利共生,水母保护了小牧鱼,而小牧鱼又吞掉了水母身上栖息的寄生小生物,帮助水母清洁身体。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小牧鱼和水母

水母在大洋深海的物种极其丰富多样,具有捕食、共生和寄生多种营养关系。

水母对上下层食物链均有重大影响,在物质从表层向深层的主动输送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堪称黑色能量通道。

水母对上层食物链的影响主要是鱼类。

由于身体含有高水分、多胶质、易分解和自溶等特征,水母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

水母还能为某些鱼类提供躲避敌害的场所,这些都利于渔业生产。

另一方面,许多鱼类及仔鱼也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水母类对浮游动物的摄食对鱼类造成食物竞争,对海洋鱼类种群补充构成威胁,进而影响渔业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母数量剧增,而渔业资源全球性衰退,在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水母很可能取代鱼类成为海洋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最主要的上层肉食动物,相当于海洋的霸主。

水母的科学价值: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

由海浪和空气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于是,它们就好像是接到命令似的,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

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水母的器官发送声波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讯息。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水母的器官

水母随波逐流,它的水平分布与海流、水团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水母种类可作为判断海流或水团性质的生物指标。

例如福建南部渔民利用银币水母(渔民称之为鳁镜)作为台湾暖流鳀鱼夏汛的指标,准确预测渔汛。

水母的药用价值:水母是人类传统的海产食物,我国沿海常见的食用水母有拟叶腕海蜇、叶腕海蜇、海蜇、黄斑海蜇和沙海蜇。

水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我国医药对海蜇的应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提到,海蜇性咸、平,入肝肾,可消热化痰、消肿解毒、软坚散结,治热痰、口燥咽干、阴虚便秘、淋巴结核、高血压、矽肺等症,外用治丹毒、烫伤等。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身姿曼妙,看着也很治愈

在现代医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中,水母毒素是一类结构独特而新颖的蛋白质和多肽混合物,活性广泛,具有溶血、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抗癌等作用,是一大类潜在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

水母大熊猫--桃花水母:

#p#分页标题#e#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桃花水母:世界上对桃花水母首次进行科学记录和描述是在1880年,标本采自英国伦敦,订名为索氏桃花水母。

约半个世纪后,桃花水母在世界各地陆续被发现,主要在亚洲、欧洲、美洲等温带地区,大洋洲也有发现。

我国对桃花水母第一次科学记录是在1907年,我国称为宜昌桃花水母。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桃花水母的大小--硬币

桃花水母不仅有美丽的名字,还曾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桃花水母的生存史已有65亿年,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几亿年,被喻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其本身独有的基因对现代基因工程研究有重要意义。

不过,桃花水母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珍稀和神秘,在一些干净、平静的水域,经常可以看到桃花水母的身影。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桃花水母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我国四川、浙江、湖北、陕西等地均有发现。

由于它们多在早春桃花盛开时节出现,有的为粉红色,在水中游动时状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们为桃花鱼。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桃花水母

明万历三十七年《归州志》中有桃花鱼的记载。

这是世界上桃花水母最早的记录。

清雍正三年《古今图书集成》中曾这样细致而生动地描述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形如榆荚,大小不一,蠕蠕然游水中,动则一敛一收,若人攒指收放之状,不知避人,取贮盂中亦然。

离水取视,不过如涎一捻,绵软无复形体。

清道光十九年《归州志》中有桃花鱼出叱溪河,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花落后即无之记载。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世界上有“超能力”的10种物种,第2种可以在真空环境中生存

很多朋友在小的时候都会幻想过自己有一天突然有了某种超能力。

在长大后我们在看一些超级英雄的电影的时候也会热血澎湃,幻想着如果我们也有超能力该有多好。

但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世界上有“超能力”的10种物种,第2种可以在真空环境中生存。

1、裸鼹鼠。

这种鼹鼠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毛的鼹鼠,为何说他有超能力呢?本来就是它没有痛感神经,也就是说它不怕任何铜。

而且据科学家调查发现,它对于癌症有着天生的抵抗力。

2、水熊虫。

这种虫我们在物种课上应该有了解过,它有着超乎寻常的生命力,火烧不死,冰冻不死,水也淹不死,甚至于在真空环境中都可以生存。

3、壮发蛙、又叫壮节蛙。

要说起它的超能力,那可就厉害了,它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随意断肢,然后把骨头从皮肤中刺穿出来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听起来就很厉害啊。

4、虾姑,又叫螳螂虾。

据了解这种虾撞击力非常的强,导致人们饲养它只能把它养在塑料瓶里,因为它轻而易举就能击破玻璃鱼缸,当作一只虾,简直是战斗力爆棚。

5、灯塔水母。

除了我们所了解的灯塔水母是水母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外,它还有一个保命的超能力。

就是灯塔水母可以无限“转生”,也就是不管灯塔水母以任何愿意死去,它们都可以变回幼生态,重新再活一次。

这个怕是VIP玩家才有的待遇吧。

6、拟态章鱼。

在自然界中的伪装大师,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变色龙,但是拟态章鱼才是老玩家。

它们不仅可以改变自己外表的颜色,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形态,可以任意模仿水蛇和比目鱼。

7、鸭嘴兽。

鸭嘴兽当作惟一的卵生哺乳动物,虽然有着呆萌的外表,可是它们的超能力也不容小觑,就是它们可以感受到极其微弱的电波,以此来躲避危险,也就是你距离鸭嘴兽还有五公里的时候,人家就已经知道你在哪了。

8、金花虫。

说起这种昆虫的超能力,就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了,就是它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迅速排便,然后把自己包裹在自己的粪便里。

9、跳蚤。

跳蚤的超能力本来很普通,就是可以跳的非常的远,通常可以达到自己体积的几百倍那么远。

10、琴鸟。

说起模仿声音,八哥和鹦鹉算是动物界中的翘楚,但是跟琴鸟比起来,就要逊色不少了,琴鸟几乎可以模仿你能听到的任何声音。

球形化石已有10亿年的历史,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多细胞化石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罕见的进化“缺失环节”,可追溯到地球生命的最早章节。

它是一种微观的球形化石,弥合了最初的生物(单细胞生物)与更复杂的多细胞生命之间的鸿沟。

  球形化石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圆形的紧密堆积的细胞,在球的中心具有非常薄的细胞壁;以及外壁的香肠状细胞,其壁较厚。

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报告说,这估计是10亿年前的历史,是已知的最古老的多细胞生物化石。

  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原始海洋中出现的单细胞形式演变而来的,因此被广泛接受。

但是,这种化石是在苏格兰西北高地曾经是湖泊的底部的沉积物中发现的。

科学家在研究中说:“这一发现为塑造多细胞生命的进化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  在直径约0.001英寸(0.03毫米)的B. brasieri化石中,科学家看到了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化石记录中的证据标志着从单细胞生命向多细胞生物的过渡。

B. brasieri中的两种类型的细胞不仅形状不同,而且在生物体的“身体”中的组织方式和位置也各不相同。

  “这是正常的单细胞生物所不具备的。

”斯特瑟特告诉Live Science:“这种结构上的复杂性通常是我们与复杂的多细胞性联系在一起的。

”  这项研究表明:尚不清楚哪种多细胞谱系B. brasieri代表什么,但其圆形细胞缺乏坚硬的壁,因此它可能不是藻类。

作者写道,实际上,其细胞的形状和组织“与整体动物起源更加一致”。

  苏格兰高地遗址(以前是一个古老的湖泊),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B. brasieri,它提出了另一个有趣的关于早期进化的谜题。

Strother解释说:“通常认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是从海洋中出现的,因为大多数古代化石都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

”他补充说:“这个古代没有太多的湖泊沉积物,因此岩石记录偏向海洋化石记录而不是淡水记录。

”  因此,巴西芽孢杆菌是一条重要线索,表明古代湖泊生态系统对于生命的早期进化可能与海洋一样重要。

斯特罗瑟说:“海洋为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而淡水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温度和碱度的极端变化——当地球上更复杂的生命处于起步阶段时,这种变化可能刺激了淡水湖泊的进化。

加入收藏
Tag:
               

水母:古老的活化石,比蓝鲸还大的海上霸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