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珍贵的猴子前十

【菜科解读】
世界上最珍贵的猴子前十
1、金头乌叶猴
金叶猴又名金色乌叶猴或黄冠叶猴,是印度阿萨姆邦及不丹黑山山脚一种旧世界猴。它们是印度其中一种最濒危的灵长类。
一直以来,居于喜玛拉雅山的人都指金叶猴很罕有,科学界最早是于1950年代知道它们的存在。
它们正处于濒危状况,于2001年的数量只有1064只,由于缺乏幼猴,估计它们的数量仍在下降。
金叶猴连续十多次入选由国际灵长类学会发布的《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稀有的猴类。
金叶猴有很多金色至鲜奶白色的毛,面部黑色,尾巴很长,达50厘米。
它们大部份时间都是在树上,在跳跃时以尾巴来平衡身体。
在雨季,它们会喝叶子上的水。
它们主要是草食性的,吃果实、叶子、种子、芽及花朵。
2、宽白眉长尾猴
宽白眉长尾猴,也被称为罗洛威须猴,是一种独特的热带动物,主要在西非的树冠上活动。它们主要分布在加纳和科特迪瓦的保护区内。
由于栖息地的减少和食物供应的减少,这种猴子的数量急剧下降。
目前,它们的存活数量只有1000多只,被列为“极度濒危”的物种之一,并多次被列入《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的名单中。
3、紫脸乌叶猴
紫脸乌叶猴,即紫脸长尾叶猴,它的皮肤呈棕黑色,包括身体和四肢,晶须的颜色从白色到浅棕色不一,并且向后生长。这种猴子共有四个亚种,它们在外形和皮毛颜色上都有所不同,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全境。
但由于栖息地的不断减少以及人类活动的威胁,紫脸乌叶猴的数量急剧减少,这种猴子连续多次被列入《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之列,堪称世界上最稀有的猴子之一。
4、北鼬狐猴
北鼬狐猴是一种体型较小、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北部干燥森林的树栖灵长类动物。它们通常在白天休息,夜晚出来觅食,主要以树叶为食,偶尔也会吃果实和花朵。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栖息地的不断破坏,北鼬狐猴的数量急剧下降,如今只剩下不到50只,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并多次入选《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之一。
5、尼日尔三角洲红疣猴
尼日尔三角洲红疣猴是科学家们于1993年首次发现的,最初被认为是东方红疣猴的一个亚种。然而,在2007年的基因研究中,这种猴子被升级为一个独立的物种。
由于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和人类的猎杀,尼日尔三角洲红疣猴的数量急剧减少,被列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之列。
6、爪哇蜂猴
爪哇蜂猴,仅分布于印尼爪哇岛,具有明显的脸部和背部条纹,条纹延伸至头顶,并分开通向眼睛和耳朵,头顶上方形成一个白色的菱形图案,非常可爱的样子。由于栖息地因人类活动不断遭到侵蚀,爪哇蜂猴的生存状况日益危急,因此在2015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CR)类别,并多次被评选为《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之一。
7、褐吼猴
褐吼猴是一种生活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低地和山区的动物,以树叶和水果为主要食物来源。它们属于灵长类动物中的大嗓门,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时,或者遭遇敌害、争夺领地时,会发出极为刺耳的吼叫声,甚至可以在1.5千米外依然能够被听见。
然而,由于人类捕杀和森林破坏的影响,褐吼猴的数量正不断减少。
它们已经多次被列入《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名单,成为世界上最为珍稀的猴类之一。
8、绒哆倭丛猴
绒哆倭丛猴是属于丛猴科的一种小体型灵长类动物,具有60克的轻盈体重。它们主要栖息于坦桑尼亚的森林中,以捕食昆虫和果实为食。
然而,由于人类农业活动的不断扩张,绒哆倭丛猴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
据2014年的统计,它们的分布范围仅限于总计94.4平方千米的区域,并且最小的部分仅有2.4平方千米。
因此,绒哆倭丛猴也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之一。
9、棕头蜘蛛猴
棕头蜘蛛猴是一种属于新世界猴的蜘蛛猴科动物,其头躯干的长度大约为39-59厘米。它们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美洲热带森林,常以果实和叶片为主食,但也食用坚果、种子、昆虫和蛋。
然而,由于土著居民常常捕捉它们作为食物,再加上森林滥伐造成的威胁,棕头蜘蛛猴目前正面临极度濒危的境地。
事实上,它们已多次入选《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名单。
10、黔金丝猴
黔金丝猴又名灰仰鼻猴、白肩猴、白肩仰鼻猴、牛尾猴、线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猴类,主要仅分布于贵州梵净山。黔金丝猴的体型略小于川金丝猴,体长为64-69厘米,尾较身体长,约85-90厘米。
以多种植物的叶、芽、花、果及树皮为食。
由于当地居民有狩猎的习惯,对黔金丝猴的捕杀时有发生。
最严重的1962年到1977年,据不完全统计就猎杀317只之多。
梵净山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使黔金丝猴的生存有所保障,现数量700只左右。
世界上最小的企鹅 小蓝企鹅身高不足半米 生有漂亮的蓝色羽毛
这种企鹅是企鹅家族里唯一具有蓝色羽毛的种类,与其他的企鹅相比特色十分鲜明。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最小的企鹅等相关内容。
小蓝企鹅简介小蓝企鹅(学名:Eudyptulaminor)也称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小的生物,普遍身高43厘米,体重约为1千克,雄性的体型比雌性的略大一点。
小蓝企鹅有一身蓝色的羽毛,也是唯一一种有蓝色羽毛的企鹅,因此被称作小蓝企鹅。
其头部和背部呈靛蓝色,其耳部呈青灰色,到腹部则为白色。
其鳍外部为靛蓝色,内部的那一面则呈白色。
喙为深灰黑色,长约3至4厘米,脚部朝天的一方为白色,脚底和蹼则呈黑色。
小蓝企鹅出没于南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智利的海岸,潜入的海域则非常广阔,捕食鱼类、鱿鱼及其他小型的水生动物。
截止到2015年,小蓝企鹅的数量稳定维持在一百万只左右。
生物学史1781年,德国自然学家约翰·雷茵霍尔德·福斯特(JohannReinholdForster)首度对小蓝企鹅进行描述。
根据该记录,小蓝企鹅有几个不同的亚种,但对于其更精确分类法的争执仍不断。
白鳍企鹅有时被视为小蓝企鹅的亚种之一,有时被视作另一独立的生物,有些人甚至会用物种的多态性来解释白鳍企鹅的存在,毕竟澳大利亚和南岛西部的小蓝企鹅看起来也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物。
粒线体和细胞核的脱氧核糖核酸证据显示,Eudyptula和Spheniscus属约在2500万年前开始走上不同的进化道路,而白鳍企鹅和小蓝企鹅的祖先则约在270万年前开始分叉。
根据IOC的分类结果,仍将白鳍企鹅当作小蓝企鹅的一个亚种。
形态特征小蓝企鹅是所有企鹅种类中体型最小的,身高一般在43厘米左右,体重约为1千克。
一身蓝色的羽毛让它们在企鹅家族中成了最特别的存在,刷新了人类对企鹅体色的认知。
小蓝企鹅的头部和背部呈漂亮的靛蓝色,腹部则为常见的白色,一只长约3至4厘米的喙为灰黑色。
生活习性小蓝企鹅出没于南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智利的海岸,重要捕食鱼类及其他小型的水生动物。
它们的胆子非常小,通常只在夜间活动觅食。
小蓝企鹅在水里游动时,将一双长有蹼的脚当作控制方向的舵,用一双船桨般的翅膀发挥出前进的力量。
专用隧道在新西兰的奥马鲁小镇上有一条小蓝企鹅专用的地下通道,这个通道是用来帮助从海上捕完食的小蓝企鹅回家的。
由于镇上企鹅实在太多,占据了镇上人口的十分之一,它们过马路时很容易陷入危险境地。
为了让小蓝企鹅安安全全的回家,小镇的居民纷纷筹集资金建起了一条小蓝企鹅的专用隧道。
世界上最大的企鹅帝企鹅身高可至1.3米
企鹅是交配的?世界上现存企鹅盘点
但本来它们与其它鸟类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尤其是在交配问题上。
企鹅是如何交配的?目前大约有18种企鹅生物,但它们的交配行为“本质上是相似的”。
每一个生物都有自身的怪癖,企鹅研究学者、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艾玛·马克斯(Emma Marks)这样说道。
交配往往发生在南极洲的夏季,也就是10月至2月,尽管有的生物也会在冬天交配。
雄性会先到达殖民地然后选择自己的位置等待配偶的出现。
对于筑巢的企鹅来说,例如阿德利企鹅,雄性会回到自己之前的巢并尽可能的展示它,重要通过利用它们发现的石头、木棍和其它物体来修筑它。
当雌性到达,可能是几周后,它们会立即找到去年的配偶,雌性可能会通过仔细检查、进入甚至在巢穴内躺下以检查对方修筑的巢穴的质量。
她也会对临近巢穴进行相同的检查,虽然这种行为有时候会引发麻烦。
“如果公企鹅之前的配偶来到了,她会将新的母企鹅驱赶出巢穴,”马克斯说道。
“这有点像看肥皂剧。
”对于那些不修筑巢穴的生物来说,歌曲的质量非常主要。
研究人员表明雌性能够辨别雄性的胖瘦程度——以及它能够坚守看护后代多久而无需出去觅食——重要是基于它们所唱的歌曲. 一旦雌性选中了它的配偶,这一对将进行主要的求爱仪式,企鹅会弯腰,装扮整理自己并互相装扮。
这种仪式帮助企鹅互相了解对方,并记住对方的叫声从而能够迅速的找到对方。
当求爱仪式完成后,两者就开始交配。
母企鹅会躺在地上,公企鹅则爬在她背上并向后移动直到他找到她的尾巴。
母企鹅会抬起尾巴,使得与公企鹅的泄殖腔(繁殖和排泄孔)对齐,从而有效地传递精子。
当母企鹅产下一至两枚蛋后,公企鹅会进行首次孵化,对于那些不筑巢的生物来说,成年个体会将蛋放在脚上平衡。
孵化的责任几乎是父母双亲共同承担,只有一个特例,那便是皇帝企鹅。
雄性会连续照顾自己的后代两个月,这重要取决于企鹅爸爸的冬季里保存的温暖,随着它们的脂肪储存日益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