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比金刚还大的巨猿被人类灭绝

【菜科解读】
猿这种灵长类动物本来就跟人类非常相似,而科学家发现巨猿跟人类的相似度更高,更有不少人认为巨猿很有可能是人类的祖先,只是后来演化的时候又出现了不同的分类
巨猿甚至还跟人类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的时间,只可惜最后还是灭绝在人类的手中,简直就是自相残杀。
世界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巨猿
据加拿大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在100多万年前,巨猿生活在东南亚地区的原始森林。
是世界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跟人类生活在同一时auiwTtk期,一起度过了100万年的时光,但是到10万年前auiwTtk,巨猿却灭绝了。
根据推断,巨猿和人类很有可能是同一个祖先,演化出来的两个分支,但是在竞争中,巨猿失败遭到灭绝。
很多人都觉得,物种的灭绝大多都是因为人类造成,而且巨猿跟人类同样属于灵长类,竞争肯定就更大了,但实际上巨猿的灭绝还真不能怪人类。
要知道巨猿跟国宝大熊猫一样,都是吃竹子的素食动物,而现在大熊猫在受到人类充分照顾的情况下,依旧生存得如此艰难,可想而知巨猿面临的威胁有多么大了。
生物大灭绝?生物绝种的时代
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都会在很短的一些时间内进行彻底的消失或者仅有极少数的生物存留下来。
在通过集群进行大量灭绝的整个过程当中,往往都是整个分类单元当中的所有物种,无论在生态系统当中的地位如何,都始终逃不过一场大劫难,而且还经常是很多具有不同的生物类群全部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能够及时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也会从此诞生或者开始进行大量的繁殖。
因为一些大规模的集群灭绝也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大约为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但集群的大量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概率也最大,然而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从来都不像动物那样显著。
生物大灭绝根据《科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证明,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也曾经警告称,对于动物的灭亡和减少正是整个地球进行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一个主要前奏。
从1500年开始,超过320个陆栖脊椎动物的物种也在接二连三的灭绝。
所剩余的一些物种也同时表现出了平均25%的衰退,这种现状在无脊椎动物当中也极其相似。
虽然之前的大量灭绝是由地球当中的自然变化或者是由灾难性的小行星进行撞击所导致的,但是如今对于生物的灭绝与人类的行为非常相关。
这种现状被所研究的第一作者、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教授Rodolfo Dirzo命名为人类即将会失去共栖物时代。
生物大灭绝当中的六次灭绝。
第一次距今约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它所导致大约为85%的一些物种绝灭。
第一次物种的大灭绝又称奥陶纪大灭绝。
第二次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它使海洋生物遭受了一定的灭顶之灾。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又被称之为泥盆纪大灭绝。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
第三次的生物大灭绝又称之为二叠纪大灭绝。
第四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三叠纪大灭绝。
第五次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
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又称白垩纪大灭绝或恐龙大灭绝。
第六次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 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的蚕食。
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
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
在过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生物大灭绝主要缘于地球表面的温度过高,而当前越来越高的地球表面的温度,似乎就曾经预示着另一场大灭绝即将到来。
生物的大灭绝让地球彻底地沦为了一颗已经荒废的行星。
一项新的研究技术表明,造成这种大面积灭绝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早已经有大多数的生物已经无法承受地球该阶段过高的一些表面温度。
生物大灭绝事件几乎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全部都消失了,包括大多数的一些陆生植物,它让整个地球几乎是奄奄一息,由于地球赤道附近当中的环境几乎是让生命体根本就无法生存。
因此英格兰的利兹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维格纳尔在研究当中就曾经表示,当绿色的植物们努力地在用光合作用大量消耗着一些让地球急速升温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如果没有这些绿色植物的大量存在,地球恐怕早已经变成了一个超大的温室。
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当中侥幸存活下来的顽强生命体,比如一些十分命大的蜗牛和蛤蟆,它们也没能熬过这次灾难,在之后的500万年里,地球几乎是一个没有任何生命的星球。
世界十大濒临灭绝的生物,一个比一个混的惨
它们的体形壮硕,皮肤多为棕黑、灰黑色,并具疣突。
除耳尖和尾端明显有毛外,身体其他部分几乎无毛。
它们的平均体重约为1500千克,体长在2-3.5米之间,肩高达约1.5米。
爪哇犀的皮厚实、粗糙,肩腰等处褶皱明显。
它们的耳呈卵圆形,头粗长,颈粗短。
鼻上部有一只低矮的实心角,成年雌性角通常不明显,其角较印度犀小,因而又被称为小独角犀。
爪哇犀原产在印度,现仅存于爪哇岛。
它们栖息于潮湿的森林以及沼泽、河岸生境。
除带仔期和交配期外,一般独居。
喜泥浴。
雄性有领域性。
它们是植食性动物,食物包括草类以及木本植物的芽、嫩枝叶等。
爪哇犀的数量在2-4月达到生育高峰,每胎产一崽。
幼犀和母亲一起生活2年左右。
两次生育间隔最少3年。
爪哇犀是现有数量为5种犀牛中最少的,不到100头,在野外已近灭绝的边缘,其濒危原因主要是人类的猎捕和土地开发。
从20世纪初开始从一些原分布国消失,21世纪初越南野外还有爪哇犀存在,最后一头于2010年死亡。
爪哇犀受到分布国和国际的严格保护。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中国在2015年将其评定为在中国区域绝灭。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极危(CR)物种。
2、加湾鼠海豚加湾鼠海豚,俗称小头鼠海豚(Phocoena sinus),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湾鼠豚或海湾鼠海豚,是一种稀有的鼠海豚属。
加湾鼠海豚是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特有物种,估计其数量不到300头,据传它们在2018年就会永远消失。
如今族群只剩下两位数。
3、克罗斯河大猩猩克罗斯河大猩猩是大猩猩的4个亚种中最稀有的一种,现存总量在300只以下,分布在尼日利亚及喀麦隆的热带雨林。
4、苏门答腊虎苏门达腊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 一:亚种分化苏门答腊虎祖先源自更新世早中期的大陆虎类,12,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苏门答腊地区与亚洲大陆隔绝。
仅存野生的苏门答腊虎大约有400-500只,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主要生活在岛上的五个国立公园。
濒危原因:过度捕杀5、婆罗洲矮象婆罗洲侏儒象是马来半岛东南婆罗洲的珍稀物种之一。
据统计,全球侏儒象仅有大约1500只,由于这种动物数量稀少,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也十分有限。
婆罗洲矮象高度比亚洲大象矮20英寸(50厘米),脾性也更温和。
6、大熊猫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或称熊猫,属于食肉目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
熊猫生长于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是中国特有种。
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即国兽,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7、北极熊北极熊是当今陆地上最大的猛兽之一,分布于北冰洋和其他岛屿、以及亚洲美洲大陆与其相邻的海岸。
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因此也就是北极当然的主宰。
如同企鹅是南极的象征一样,北极的代表就是北极熊了。
8、湄公河巨型鲶鱼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世界最大淡水鱼是出自湄公河的一条巨型鲶鱼,其体重达到300公斤,长3米。
而有报道说,湄公河的巨型黄貂鱼可以达到500公斤,长5米。
9、黑足雪貂黑足雪貂 学名:Mustela nigripes 英文名:Black-footed ferret 别名:黑足鼬、黑脚貂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鼬科、貂属。
10、金头猴金头猴,地球濒危动物物种之一。
栖息地主要在越南,剩余数量不足70只。
2000年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归为保护动物。
但是它仍然面临灭顶之灾,2003金头猴数量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升,但仍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