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球上最早一批掌握飞行秘诀的物种,蜻蜓不仅可以称之为飞行王者,更可以被叫作飞行始祖。
根据人类目前发现的最古老蜻蜓化石可知,早在3.2亿年前蜻蜓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上了,比最早出现在1.5亿年前的
【菜科解读】
飞行时速可达50公里以上,每分钟可挥动翅膀超100次的蜻蜓究竟有多神奇?翅膀之谜为何至今尚未弄清?
大家好,我是小观,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蜻蜓。
作为地球上最早一批掌握飞行秘诀的物种,蜻蜓不仅可以称之为飞行王者,更可以被叫作飞行始祖。
根据人类目前发现的最古老蜻蜓化石可知,早在3.2亿年前蜻蜓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上了,比最早出现在1.5亿年前的鸟类祖先始祖鸟,以及最早出现在2.2亿年前左右的翼龙都要更早出现,并优先掌握住了飞行技能。
而且那时候的蜻蜓明显体型更大,根据曾在美国发现的二叠纪早期蜻蜓化石测量,其翼展甚至能够达到70厘米,这在如今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更大的体型和翼展,是否能让远古的蜻蜓飞行能力更强,但是即使是如今个头很小的蜻蜓,其飞行技能也是异常的出色。
而出色到时速达50公里以上,只是其飞行技能当中最基础的一项,甚至有些品种的蜻蜓能够达到时速90公里以上,而且其还能够毫无预兆的急转弯,空中悬停,以及长时间长距离飞行等。
就拿急转弯来说,蜻蜓不仅可以做到在飞行过程中,随时向前后以及上下左右任意方向转弯。
而且瞬间加速度能够达到9G以上,而人类即使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战斗机飞行员或航天员也最多只能承受9个G的加速过载,蜻蜓却能够轻松做到。
当然这也是其能够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实现急转弯,以及突然悬停之后又能瞬间加速起飞的原因。
只不过让人惊讶的是,人类至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蜻蜓是如何实现这一能力的,只知道蜻蜓的这一技能让其在捕食猎物时获得了极其敏捷的身手,特别是对于主要的猎物,同样非常擅长飞行技能并且还很善于躲避打击的蚊子,蜻蜓都能够做到95%左右的捕杀成功率。
要知道蜻蜓一天能够消灭几十甚至上百只蚊子,不仅让夏季总是被蚊子骚扰的人类感到汗颜,而且也深刻说明其益虫的属性。
另外还有一些蜻蜓甚至能够飞越5000公里以上,被生物学家发现横跨印度洋,从亚洲飞到了非洲,这些都与蜻蜓翅膀的特殊生理结构密切相关。
蜻蜓的翅膀究竟有多特殊?最薄甚至不足2微米,不仅能带来巨大升力和转向力,还解决了人类一大难题!
人类通过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翅膀不仅能够通过高速震动获得巨大的升力,而且总共4个翅膀全部都是由各自独立的背部肌肉控制,同时每一块肌肉的运动又能够做到互不影响。
也就是说每一个翅膀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倾斜角度和振幅频率去运动,这自然就给蜻蜓实现多样化的飞行姿态提供了可能。
通过调整后翅与前翅之间的不同角度,再配合每分钟高达100次以上的翅膀震动频率,蜻蜓够可以轻松实现快速上升、高速飞行以及高速急转弯等如同特技一般的飞行动作。
如果蜻蜓四个翅膀全部停止震动,那就会自动切换到滑翔模式,从而实现超远距离的飞行。
但是让人类没有想到的是,蜻蜓这么能折腾的翅膀,却是一片比纸还薄的透明薄膜。
那么蜻蜓究竟是如何承受如此剧烈的震动却不受损的呢?
毕竟人类制造的飞行器,即使用坚硬的金属材质,也极容易遭遇危险的颤振现象。
而这样的颤振和飞行器本身的结构强度关系不大,主要就是受到空气动力的影响,同时在机翼本身的弹性力以及飞行过程中的惯性力三者共同影响之下,才会产生一种飞行速度越快,震动越厉害的现象。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机翼折断机毁人亡的惨剧。
#p#分页标题#e#所以为了能够在蜻蜓翅膀上获得启发,科学家们借助电子显微镜的微观显示能力,发现蜻蜓的翅膀尽管极其的薄,但实际上却在表面呈现纳米级的柱状结构。
再加上其翅膀的主脉都呈现四边形的结构,次脉则是更加细密紧致的五到六边型,使得其翅膀在相同条件下的结构强度更高,也更具有韧性,同时还能够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以及良好的导水防尘性能。
不过真正让蜻蜓翅膀不会有颤振烦恼的原因,是其每个翅膀的前端,都有一小块特殊的加厚除颤装置翅痣,俗称翅眼。
如果将其去除,蜻蜓将严重丧失平衡性。
因此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模仿蜻蜓的翅眼,在飞机的机翼末端前沿加装了类似的装置,实现了飞机的平衡性,解决了颤振的问题。
虽然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蜻蜓飞行的奥秘,却已经通过研究帮了人类大忙。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