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帝为何都那么荒唐?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是谁?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6 点击数:
简介:

【菜科解读】

  在中国历任王朝中,人们对于明朝的感觉总是最复杂的,因为明朝时期中国国力强盛,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如果不是清军的入关,中国也许就会提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然而也是在明朝,中国封建王朝制度到达顶峰,中国经历过那么多王朝,明朝是皇帝们最荒唐的朝代,当然也有有作为的皇帝,只不过大多数皇帝表现的都很差劲,这是什么原因呢?

  明朝的皇帝为何都那么荒唐?

  明朝皇帝在国人中的形象不太好。

  只知道胡闹的正德皇帝、20多年不上班的嘉靖和万历、只会做木匠的文盲皇帝明熹宗……等等。

  与劳动模范朱元璋相比?他的这些子孙到底怎么了?

  没怎么!

  在明朝他们的表现很正常。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荒唐"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一.给皇帝摊派一个"爹",一根筋的大臣

  爹也能摊派?

  年轻的嘉靖皇帝吃惊的瞪着内阁首辅杨廷和。

  杨廷和回答:当然能!

  你要管仁宗皇帝叫爹,你亲生的爹要叫皇叔!

  这就是嘉靖朝"大议礼"事件的起因。

  事情很简单。

杨廷和要给嘉靖摊派个爹,嘉靖坚决不干。

  道理很复杂。

解释起来很费劲,就不解释了。

反正就是一个要摊派爹,一个坚决不干。

都觉得自己对。

  于是,嘉靖和大臣之间的"死磕"开始了。

  "死磕"的双方,一是皇帝,一是以杨慎为首的文官集团。

杨慎是谁?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用的他的大作,杨廷和的儿子。

  经过几个回合,彼此互有输赢,就不说了,单说精彩的"左顺门"事件。

  面对决不屈服的嘉靖皇帝,杨慎想了一个办法:集体示威!(古代的非暴力不合作)

  你要不认这个摊派的爹,我们绝不罢休,这日子不过了。

  这是一副相当壮观的场景:

  六部尚书(部长)来了5个,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官员几乎都来了,一共近200人。

这么说吧,大明王朝最顶尖的官员几乎都来了。

  这些人跪在大门口,开始哭,不,是嚎,嚎啕大哭。

亲爹亲妈死了,都没有的嚎啕大哭。

皇帝啊,您就认了这个爹吧,您要不认,我们就这么哭下去!

  这情景像什么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皇帝驾崩了呢。

  年轻的皇帝震怒了,嘉靖感到全身在哆嗦,"锦衣卫,去——把他们统统的给我抓起来,把名字都记下来。

"

  年轻的皇帝震怒了,后果不严重。

  不光不严重,接下来让你跌破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一听说皇帝要抓人,还要记名字。

这些大臣们不仅不害怕,反而争先恐后的签名,不光签自己的名,把亲戚的名字也签上了。

  就不怕你!

  多少年以后,当他们退休的时候,他们会很自豪的对自己的子孙们吹嘘:你爷爷我,想当年,为了朝廷纲纪,皇帝打我屁股,我都没眨下眼。

  多么自豪,多么光荣!被皇帝打,那是一种荣耀!从此,他将成为名人,后面将有一大群的"粉丝"。

  这就是明朝的大臣,刚强不屈,一身正气。

  每当看到这段历史,我都会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有了这样的大臣,真是国家、民族之幸。

  不过在这个事情上,我一直是站在嘉靖一边的,不让人家认爹,这个理是怎么都讲不过去的。

  抓起来的大臣们被打屁股(廷杖)。

  一排排白花花的屁股,一阵阵劈啪的声响,一阵阵的鬼哭狼嚎,一片片的血肉横飞。

  年轻的君王感到了一阵阵的恐惧,年轻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表面上,他胜利了,实际上他输了。

  这次后果严重了。

  不久,嘉靖开始不上朝,20多年不上朝。

  惹不起,我躲得起。

  二."狗仔队"——言官

#p#分页标题#e#

  明朝设立了严密的监察制度,有一个专门的御史机构,其官员也称"言官"。

言官的职责是什么?找茬!找谁的"茬"?找皇帝和大臣的"茬"。

他们的工作就是揪皇帝和大臣的"小辫"。

朱元璋设立言官的目的是监督大臣和防止皇帝的错误决策。

  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英明决定,让他的后代吃尽了苦头。

  明代的言官类似今天的"狗仔队"。

他们的工作和爱好就是"整人"。

他们很喜欢炒作,而且喜欢拿皇帝炒作。

想想也是,皇帝最有炒作价值啊。

  大家都知道海瑞吧?海瑞骂皇帝的奏折千古流芳,后人概括了8个字:"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而且还买了棺材,自己钻进去,这叫"死谏"。

嘉靖很无奈,你要做比干(忠臣),可我不是纣王(昏君)。

  海瑞一骂出名!!

  不管怎样,海瑞骂的还算有点谱,而有的奏折纯粹就是欠揍了。

  一言官很想出名,就上奏万历皇帝,说皇帝您好长时间没和老婆亲热了(嗯?),这怎么行啊。

您不和老婆亲热,就没有儿子吧?没有儿子将来谁继承皇位啊?没人继承皇位,这可是关系"国本"的大事啊。

  靠,我和老婆亲热不亲热,管你个鸟事啊。

你和你老婆亲热还要告之于众啊!

  万历勃然大怒。

  拿皇帝炒作是很危险滴(的),但效果是巨大滴(的)。

如果收获多于危险,还是要炒一把滴。

  有人说了,手下人不把这些奏折给皇帝看不就是了?这么不懂得关心领导。

不行,朱元璋有《祖训》,无论什么奏章都得上报,不然治你罪。

  还有人说,这些言官不拿皇帝当干部,皇帝不会杀他吗?一般不会。

言官的职责就是监督大臣和皇帝,人家履行自己的职责,凭什么杀人家?

  明朝的皇帝很无奈。

一些抗打击能力差的皇帝,就选择了逃避。

  三.强悍的"总经理"

  如果说,皇帝是大明的"董事长",那么内阁(主要指首辅)就是大明的"总经理"。

老大和老二的关系难处,不光现在是,明朝也是。

  这还得拜朱元璋所赐。

朱元璋废了老二(丞相)后,军国大事就只能自己打理。

那么大的国家,一个人怎么忙的过来,于是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帮忙,朱棣正式设立内阁。

再到后来,内阁就成了大明的最高行政机构——也就是老二。

  朱元璋依然没有想到,这个老二比自己废掉的那个老二更老二。

  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免。

职权有二,一是票拟权,军国大事内阁先拿出具体方案,然后由皇帝"批红"(用朱笔批阅)后正式实行。

二是封驳权,皇帝的决定内阁觉得不对,可以驳回。

  于是,皇权和阁权的拉锯战延绵于整个明朝。

  长期拉锯的结果,我猜想可能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默契,或者说权力分配方案。

  只要你不威胁我的皇位,国家大事你内阁就去处理吧。

我还懒得管呢,我讨厌那些逼我和老婆亲热的龟孙子。

  你聘我当总经理,那就得给权力,不然我不干。

你是董事长,大明是你的,我内阁只是打工的,我不会觊觎你的皇位。

  OK,皆大欢喜。

  于是,正德皇帝开始胡闹了,年纪轻轻的,没事干,自得其乐吧。

  于是,天启皇帝开始做木匠,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木匠。

  于是,大明出了一些在不明事理的人心中的"荒唐"皇帝。

  四."荒唐"皇帝"不荒唐"

  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了,所谓明朝皇帝的"荒唐",是有原因的。

  大明王朝相对开放、开明的政治环境导致的。

  明朝权力结构出现了皇帝与言官、内阁分权制衡的合理分工。

跟伏尔泰说的"开明君主制"很是相似。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政体走向民主化是早晚的事情。

  但很可惜,明朝灭亡了,原因很多,但不是这种体制的问题。

#p#分页标题#e#

  清朝入关后,"伟大"的康熙、雍正、乾隆登场了,在这些专制君主的淫威下,清朝的大臣们已经只能匍匐在皇帝脚下喊万岁、称奴才了。

  在这些专制君主的眼中,明朝的皇帝自然是很荒唐的。

  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进了历史,于是明朝的皇帝就成了"荒唐"的代名词。

  就这么简单。

  在明朝皇帝不断演绎"荒唐"事件的过程中,中国政治逐步走向开放、开明,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进步!

  在清朝皇帝不断缔造"盛世欢歌"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走向衰弱,走向鸦片战争,走向屈辱的近代……

  历史真的很诡异。

  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是谁?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个儿子,11岁时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

建文元年(1399)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三年之后攻占京师(今江苏南京),并夺取帝位。

改年号为永乐,并立妃徐氏为皇后。

  朱棣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受封为燕王,指挥了洪武朝的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并取得大胜。

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

1402年夺位登基,改元永乐。

他五次亲征蒙古、出兵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

然而他多疑好杀,靖难之役后杀死多位建文帝忠臣。

去世后有16名妃子被迫殉葬。

原庙号太宗,后由明世宗改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明成祖朱棣曾派遣三宝太监郑和出使西洋等地,远到东非,使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得到促进。

命解缙等编纂《永乐大典》,大量古代文化典籍得以保存。

加入收藏
               

明朝的皇帝为何都那么荒唐?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是谁?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