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历任三朝不倒的高官张廷玉究竟有何能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8 点击数:
简介:身居高位历任三朝不倒的高官 张廷玉究竟有何能耐?

【菜科解读】

在历史长河中,张廷玉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百探网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张廷玉,我们应该都熟悉,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弄臣、奸臣无数,忠臣、直臣也无数。

但如张廷玉这般历三朝英明雄主荣宠不替而始终入值机枢身居高位不倒的重臣,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出来。

所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身居高位、历任三朝而不倒的高官。

张廷玉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张家在明朝时就世代为官。

从张廷玉父亲张英开始,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本身是康熙朝的大学士。

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年,张廷玉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作为汉人的张廷玉奉旨习满文,结果御试的时候满文获得第一名,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张廷玉其实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

之后张廷玉在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到雍正执政的时候,张廷玉依然获得重用,不仅升为礼部尚书,还加官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可见雍正对张廷玉的看重。

到后来雍正甚至离不开张廷玉,成为皇帝的左右手。

例如,每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全都交给张廷玉处理,事后雍正说:彼时在朝臣中只此一人。

张廷玉自己也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二、三次。

所以说,无论是康熙朝,还是雍正朝,张廷玉都是重臣,均值南书房,参与机要,积极参政议政。

那么,到乾隆时期呢?

仍然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

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

乾隆二年,张廷玉被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

此时,他年逾七旬,乾隆帝给予免上朝的殊遇。

可以说,像张廷玉这样的,真的很少见,历史上几乎找不出第二位,这般荣宠,又历经多朝的。

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的,但他们待遇和荣宠都无法比拟张廷玉。

那么,张廷玉是如何做到的,当然,跟他的为官之道和人品有很大关系,他为人正直,做官也是如此,总有一腔为民为国的热血,位高权重却从不张狂,凡事都做得井井有条,处理政事非常谨慎,不结党、不贪财、不揽权,能吃苦、不怕琐碎等等。

比如他的族兄弟张廷璐因利用主考官之便私下泄密科考题目敛财而被雍正皇帝处以极刑,作为皇帝重臣的张廷玉非但未曾替他向皇上求情,反而自请处分。

比如,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个十分勤政的皇帝,早上四更天不到就起床,每天都忙到深更半夜才休息,处理全国重大政务,批阅奏折,平均每天口述或者甚至亲自写的朱批就要几万字。

而作为皇帝首席幕僚的张廷玉之勤勉就更不在话下。

而且张廷玉的记忆力亦非常人所及,有一次,雍正向其询问各部院大臣司员胥吏的姓名,张廷玉奏对各人姓名籍贯及科目,无所差错。

所以,他能做到,也是有原因的,不过可惜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大臣,最后也弄得晚节不保,因一句话而惨遭噩运。

公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已经是76岁高龄的老张,终于给皇上递交了离退休申请。

这么大年纪,也该退休了,但意外的是,乾隆皇帝拒绝张廷玉退休,还说:卿受三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而一心想要告老还乡的张廷玉失了方寸,回答说:配享的大臣,不见得都得干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许刘基回了老家。

没想到就是因为这句话,张廷玉和乾隆结下梁子。

什么意思呢?

原来刘基是明初开国功臣,但后来朱元璋过河拆桥,让他退休,后来又偷偷派人下毒,把他毒死了。

乾隆认为,张廷玉分明是心怀不满,用这个典故讽刺自己对功臣不够意思,不厚道。

后来身体实在不适合继续当官的张廷玉被放回了家,乾隆履行了让他享受太庙的诺言,心想着张廷玉肯定会千恩万谢吧,哪成想张廷玉仅仅派儿子代表自己向皇帝谢恩,乾隆脾气上来了,也不管张廷玉究竟多大年纪,执意要他亲自前来。

当天写旨的军机大臣恰好是张廷玉的门生,叫汪由敦。

汪由敦知道张廷玉可能要倒大霉了,因此连忙派人跑到张府告密,让张廷玉好有所准备。

生性谨慎的张廷玉立马慌了,还没等到皇帝圣旨就跑去谢罪,反而弄巧成拙,要知道皇帝此时还没下旨呢,难不成在朝中有张廷玉的耳目?猜忌心非常重的乾隆顾不上师生情谊,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抄了他的家。

可怜张廷玉一生谨慎,偏偏到退休的时候捅了娄子,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厄运,名誉丧尽,一败涂地,身败名裂。

#p#分页标题#e#

当然,乾隆敲打张廷玉的本质无疑显示了专制制度下皇权的至高无上。

鄂尔泰死后,乾隆的注意力集中到张廷玉身上。

尽管张廷玉平时对于朋党嫌疑懔如临渊,但还是难逃乾隆的雷霆。

前赵的帝王列表简介,历任都城在哪儿?

前赵 304—329 前赵为匈奴族政权。

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称汉王,建立汉国,公元308年称帝,次年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

公元310年其子继位后,于公元316年灭西晋。

公元318年其侄即位,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改国号为赵。

史称前赵。

辖有今陕西渭水流域及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分。

公元329年为羯族政权所灭。

共历刘渊、、刘聪、、刘曜五主。

其中刘渊、刘聪病死,刘和、刘粲死于内讧,刘曜国亡后被后赵俘杀。

境内另有靳准、句渠知、虚除权渠等称王,建立政权。

——前赵皇帝列表—— 第一任皇帝:前赵·高祖 刘渊 刘渊(?—310) 即时期汉(前赵)高祖。

字元海,匈奴族。

公元308—310年在位,使用年号永凤、河瑞。

之前,称汉王。

他是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期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的建立者。

刘渊为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

公元前52年,匈奴单于率所部5000余落降汉。

公元50年,东使单于入居西河郡美稷县(美稷县西晋时改名左国城,在山西省离石县境内)。

匈奴人为汉守边,与汉人杂处,户口繁殖较快。

公元216年,分匈奴人为左右南北中五部,立呼韩邪子孙(魏时改)为部帅,左部所统约万余落居兹氏县(山西省汾阳县)。

其各部首领均为匈奴贵族,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刘渊年轻时常居洛阳,与儒生、官僚交游,师事上党名儒崔游,习《易》、《诗》、《书》三经,尤好《春秋传》及孙、吴兵法,并博览《》、《汉书》及诸子书,文学武事,颇为精通。

刘豹死,袭左部帅。

旋拜北部都尉、建威将军、匈奴五部大都督、汉光乡侯。

公元304年,刘渊乘“八王之乱”,离洛阳归至离石,起兵反晋,称大单于,旋迁至左国城。

他以曾下嫁公主于匈奴单于,自称为汉朝之甥,称汉王,建国号汉,建年号永熙。

一些势单力薄,在黄河下游一带被晋军击败的、等军俱来降附。

刘渊声势渐盛,遣子刘聪等十将据太行山,石勒等十将攻掠河北各州郡,侄刘曜及王弥等攻掠河南各州郡。

诸路兵马均有进展。

公元308年10月,刘渊称帝,建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县),改年号为永凤。

翌年,西晋八王中的最后一个东海王司马越,肆意杀戳之亲信大臣,斥逐保卫皇宫的武将,形成司马越与官之间的尖锐对立。

晋将军朱诞憎恨司马越,叛晋降刘渊,并建议出兵攻洛阳。

刘渊遣刘景、朱诞等往攻洛阳,在延津(河南省延津县)击败晋军,杀死晋民男女三万余人。

是年,刘渊两次大举进攻洛阳、均被晋军击败。

第二次攻洛阳,倾全国之兵,令子刘聪,与族人刘曜、刘景和晋人王弥等率五万精为前军,呼延翼率步、骑兵为后路,乘晋朝廷不备,突然袭击洛阳。

晋将贾胤等率勇士千余人夜攻刘聪军,刘聪军溃散。

呼延翼亦被部下杀死,兵士溃散,纷纷逃返家乡。

司马越又令部将孙诲等率精兵三千人出击,刘聪军再败,号称平晋将军之刘厉投水自杀。

刘渊两次攻洛阳失败,实力受到严重消耗,只得暂取守势。

公元310年7月,刘渊患病,自知不久于人世,遂以刘欢乐为太宰,刘洋为太傅,刘延年为太保,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在平阳之西面置单于台,任为大司马主持之,又召刘欢乐、刘洋等入卧室接受顾命,命立太子刘和为帝。

是月,刘渊死于平阳宫中之光极殿。

刘渊死后,葬于永光陵。

谥曰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由其子刘和继位。

第二任皇帝:前赵·太子 刘和 刘和(? —310) 十六国时期汉(前赵)国皇帝。

字玄泰。

刘渊子。

公元310年在位。

之前,被立为皇太子。

他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在位时间不足1月,为弟刘聪所杀。

刘和少时,曾习《易》、《诗》、《春秋左氏传》。

及为太子,为人好猜忌,驭下少恩。

公元310年7月,刘渊死后,嗣位汉帝。

卫尉西昌王刘锐、宗正呼延攸怨恨不参顾命,怂恿刘和说:“先帝不惟轻重之计,而使三王总强兵于内,大司马握十万劲卒居于近郊,陛下今便为寄坐耳。

此之祸难未可测也,愿陛下早为之所。

”刘和乃呼延攸之甥,深信其言,拒绝领军刘盛等人的劝谏,并杀之,令刘锐与领军马景攻刘聪,呼延攸等攻刘裕,侍中刘乘、武卫将军刘钦攻鲁王刘降,尚书田密、武卫将军刘璿攻北海王刘乂。

但刘聪亦谋夺取帝位,早有戒备。

刘聪击败刘和军,围攻都城,从西明门攻入宫中。

刘锐等败逃入南宫。

刘聪军一路搜杀,至光极殿西室,将刘和杀死。

刘和死后,其弟刘聪夺得帝位,是为武帝。

刘和史称太子刘和。

第三任皇帝:前赵·武帝 刘聪 刘聪(?—318) 即十六国时期汉(前赵)武帝。

字玄明,一名载。

刘渊第四子。

公元310—318年在位,使用年号光兴、嘉平、建元、麟嘉。

之前,初封大司徒,复迁大司马、大单于。

刘聪幼时聪悟好学。

成年后,通经史诸子书,工草书隶书,尤善作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50余篇。

公元310年7月,刘渊死后,刘聪攻杀其兄刘和,夺取皇位。

旋即令刘粲、王弥、刘曜等率兵四万攻掠河南各州郡,使晋都城洛阳成孤立之势。

翌年,乘西晋王朝内讧之机,遣石勒围攻宁平城(河南鹿邑县西南)晋军所部,杀死十万余众,复攻晋军李恽所部,杀死随军晋宗室诸王和官吏数十人。

遣呼延晏率兵二万七千余人会合刘曜、王弥、石勒等攻洛阳。

呼延晏军先抵洛阳城外,屡败晋守军,杀死三万余人。

后王弥、刘曜两军赶至,攻陷洛阳,俘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并纵兵掳掠,烧宫庙官府民房,使洛阳城几成灰烬。

公元316年,刘聪令刘曜率军攻陷长安,俘,西晋残存的文武官员,也几乎被全部俘虏。

刘聪在位期间,穷兵黩武,沉湎酒色,广建宫殿,常以小事滥杀无辜。

又宠信宦官王沈等人。

公元317年,立刘粲为太子时,为巩固太子权位,又杀死贵族大臣多人。

公元318年7月,刘聪病危,诏令刘曜、石勒辅佐太子刘粲。

刘曜、石勒均拒不接受。

又改任刘景为太宰,刘骥为大司马,刘凯为太师,朱纪为太傅,呼延晏为太保、总领尚书事,共同辅佐太子。

同月,刘聪死于平阳宫中之宣光殿。

葬于宣光陵。

谥曰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刘聪死后,其子刘粲继位,是为灵帝。

第四任皇帝:前赵·灵帝 刘粲 刘粲(?—318) 即十六国时期汉(前赵)灵帝。

字士光。

刘聪长子。

公元318年在位,使用年号汉昌。

之前,封晋王,立为皇太子。

刘粲少有才气。

及长,初为相国总百揆省丞相、晋王。

不久任相国、大单于,总摄朝政,都督中外诸军事。

尝与刘曜等攻洛阳、陷晋阳。

公元317年被立为皇太子。

刘粲自任相国后,威福任情,疏远忠贤,亲近奸佞,性严刻寡恩,好造宫室,相国府之奢华,俨然如皇宫。

公元318年7月,刘聪死后,刘粲继位。

他沉湎于酒色,听信女宠谗言,杀戳宗室洛王刘景、济南王刘骥、齐王刘励、吴王刘逞、昌国公刘��等,政事委于大将军靳准。

靳准擅权,以弟靳明、靳康为将军,统领宫廷宿卫军,图谋篡夺帝位。

是年8月,靳准发动政变,带兵直入光极殿,令兵士入后宫,将刘粲带至殿内。

靳准高踞皇位,厉言斥责刘粲耽于酒色、冤杀宗室、荒怠朝政等罪行。

刘粲跪下求饶,被拖出殿外杀死。

靳准又悉杀男女老幼于东市,发掘刘渊、刘聪陵墓,戳刘聪尸,焚刘氏宗庙。

刘粲被杀后,谥曰灵帝。

刘渊族子刘曜于10月称帝,率部讨伐靳准。

第五任皇帝:前赵·秦王 刘曜 刘曜(?—329) 十六国时期前赵皇帝。

字永明。

刘渊族子。

公元318—329年在位,使用年号光初。

之前,被封为秦王。

他是前赵的建立者。

刘曜少孤,为刘渊所收养。

及长,勇武有膂力,时称“神射”。

性格拓落,读书志于广览,不精思章句,善为文章,工草书隶书。

刘渊建立汉国后,刘曜历仕显职,后拜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长安。

尝率兵破洛阳,杀晋官吏、兵士三万余众,焚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

复率兵破长安,俘晋南阳王司马模;再进兵关中,破长安,俘晋愍帝司马邺。

公元318年8月,靳准发动政变,诛杀汉帝刘粲,据都城平阳自立为王。

10月,刘曜自长安进军讨伐靳准,途中称帝,改年号为光初。

旋尽灭,封有功之石勒为赵公。

公元319年,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

史称前赵。

是年,石勒拥兵自重,自称赵王,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史称后赵。

自此,刘曜与石勒两军对垒,成为中原地区的主要战乱之源。

公元320年,部将长水校尉尹车谋反,暗中联络巴人首领徐库、彭曜等,刘曜诛杀尹车,囚押徐库、彭曜等50余人于阿房准备杀之。

光禄大夫游子远叩头流血固谏,刘曜不从,仍尽杀徐库、彭曜等,并曝尸于街巷10日。

巴人极为痛恨,以句渠知为首领,聚众达三十万,起兵反抗,关中大乱。

刘曜被迫采用游子远之计谋,任其为将,遣往平定巴人之乱。

其后,刘曜徙巴人二十万口于长安,旋又徙秦州大、姜等族二千余家至长安,封羌人姚弋仲为平襄公,又攻掠凉州,封凉州牧为凉王。

这些措施,使前赵政权在数年内得以继续维持。

公元328年,后赵将领大举进攻河东。

刘曜率兵往救,击破石虎军,继而渡河进攻洛阳。

翌年初,刘曜与石勒战于洛阳一带,围攻后赵重镇金墉(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历时3个多月不克。

他陈兵于金墉城下,整日酗酒,不体恤将士,终为后赵军击败,被俘。

是年8月,石勒命刘曜写信给太子刘熙,劝其投降。

刘曜拒不接受,在信中命刘熙与臣属同心戳力,维持社稷,勿以其生死而变更主张,动摇人心。

石勒大怒,将刘曜杀于永丰小城(在今河北邢台附近)。

前赵遂告灭亡。

刘曜史称秦王。

——前赵国亡称王者—— 汉 靳准 靳准(?—318) 初事前赵武帝刘聪。

灵帝刘粲时为司空、大将军。

公元318年10月,与弟靳明、靳康等发动兵变,杀死刘粲,自称大将军、汉天王,占据成都。

是年12月,被前赵秦王刘曜率兵攻杀。

秦王 句渠知 句渠知(?—320) 十六国时期巴人起义首领。

公元320年,前赵长水校尉尹车暗中联络巴人首领徐库、彭曜,发动叛乱,前赵皇帝刘曜遣兵镇压,杀尹车,俘徐库、彭曜等巴人50余人,囚于阿房,后又杀之,并曝尸街巷达10日之久。

巴众愤怒,推句渠知为首领,起兵反抗。

句渠知自称秦王,以大秦为国号,建元平赵。

氐、羌、巴、羯各族民众响应风从,达30万众。

后为前赵将领游子远所破,句渠知被杀。

秦王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320) 公元320年,句渠知率氐、羌、巴、羯诸族部众起义被前赵秦王刘曜杀死后,他率众继续坚持反赵斗争,称秦王,未几战败被杀。

随机文章为什么动物能预知地震,听到地震前的次声波恐慌逃跑二战苏联主力战斗机浅析,共15000多架速度碾压德军战机深海恐惧症测试图测出心理疾病,深海恐惧症怎么治疗(增强意志力)温弥尔古丹岛在哪里,俄罗斯千岛群岛中(9000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神仙修炼层次境界,鬼仙/人仙/地仙/金仙/大罗金仙/圣人/天道圣人

司马令姬6岁当皇后,一生经历三朝五帝

笔者认为凡是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姓名的古代女性大多数都是有着传奇人生经历的人,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同样如此,她就是静帝唯一的皇后、妃子司马令姬。

我们都知道,帝是一个荒淫无度之人,他18岁即位,在位仅一年就不想干了,于是把之位让给了自己6岁的大儿子。

宇文阐于公元579年即位称帝,是为北周静帝。

皇帝立后是一项封建礼制,周静帝宇文阐虽然年幼,但是当了皇帝就要按照祖上的礼制来,所以登基后没多久,太上皇宇文赟就张罗着为自己的皇帝儿子找一个媳妇儿,荥阳公司马消难的女儿司马令姬因身世、年龄、长相等都符合标准,所以成了最佳人选。

就这样,年仅六岁的宇文阐和年龄相仿的司马令姬成了亲。

但是二人在一起不到两年,司马令姬就受父亲司马消难的牵连被贬为平民,二人的结合本来就是大人一手操办的,所以最终的结局也在意料之中。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说起来无非还是一场政治斗争,宇文赟让位给自己儿子宇文阐后,因为担心儿子年幼无力理政,所以任命作为辅政大臣。

只知道,儿子又年幼不懂事,北周的实际权力自然牢牢掌握在了丞相杨坚的手中。

司马令姬嫁给宇文阐后,司马消难成了国丈大人,但是身为丞相的杨坚却把他架空了,这让司马消难很是不满,于是司马消难联合尉迟迥打起了反对外戚杨坚的旗号起兵造反。

杨坚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以重兵击败了司马消难的反叛军,司马消难兵败后逃到了南陈国。

受此影响,仅当了两年皇后的司马令姬便被杨坚贬为庶民。

无依无靠的司马令姬在民间生活了几年,没过多久杨坚就杀了宇文阐,取北周而代之建立了,司马令姬对宇文阐的幻想已经破门,年幼的她为了生存下去,最终改嫁给了隋朝的司州刺史李丹为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没了一国之后的荣耀,但是司马令姬却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她衣食无忧,而且丈夫对她很好,对于一个经历过苦难的女子来说,这或许才是最真实的东西吧。

据说,司马令姬一直活到了唐太宗贞观初年才离世,和历史上的其她妃嫔相比,司马令姬应该说是及其幸运的。

随机文章战国时期的赵国没改革变法?赵武灵王:我倡导的胡服骑射难道不算世界上十大最恐怖的木乃伊,女人和小孩被霍霍冻成木乃伊2017西安ufo事件真相,金字塔形状的不明飞行物竟是风筝台风战斗机性能参数详解,成本6000万欧元可外挂13枚导弹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120多万颗或许存在外星文明

加入收藏
               

身居高位历任三朝不倒的高官张廷玉究竟有何能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