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有让血
【菜科解读】
抗血小板药,顾名思义就是抗血小板聚集,说白了就是预防血栓事件,预防心肌梗死、预防脑梗死。所以,只有让血液慢点凝固,才能起到降低血栓风险的作用。
这样一来,当我们磕碰点小伤时,就容易出现止血较慢、出血较多的现象,这反而说明抗血小板药发挥了作用。
这些出血,有的并无大碍,有的需要我们警惕。
1、轻微出血:
这种情况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中比较常见,包括一些自发或者轻碰一下,皮肤出现淤点或瘀斑,偶尔出现可以止住的鼻出血、牙龈出血,或者少量的眼结膜出血,这类出血病人不需要慌张,可以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2、轻度出血:
一些病人在服药后出现的不能自行止住的鼻出血、较大的眼结膜的出血、以及一些泌尿生殖道、消化道的出血,但没有引起明显血红蛋白下降,这类情况需要医生评估药物使用的种类和剂量,一般可以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同时针对一些引起出血的合并症(如消化道溃疡,痔疮,肿瘤等)的治疗也很重要。
3、中度出血:
较轻度出血程度更加严重的属于中度出血,主要判断标准是血红蛋白降低,出现轻度贫血,这时候需要及时到医院来,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状况,仔细评估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然后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血小板。
4、重度出血:
当病人出现急性的消化及泌尿生殖道出血,比如咖啡渣状呕吐物、柏油样黑便、月经大量异常出血或意外阴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如咯血;颅内出血症状(如剧烈头疼、频繁呕吐、肢体偏瘫、昏迷等),以及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时,需要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药并立即就医,好在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一般来说,抗血小板药物多为终身服用,不可随意停用或者间断服用。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平时需要多注意观察,轻微的出血不必慌张,如果出现异常的出血状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一:血小板高会引起皮下出血点
常见的出血症状有鼻出血、吐血、尿血、便血等等,还有就是西医讲的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下出血,皮下出血多属于中医学的发斑、红疹或肌衄的范围。
其病因由于外感导致阳热过盛或饮食不节、情志郁结等内伤正气以致阴虚内热,热盛干扰血分而迫血妄行引起皮下出血,血瘀于皮肤,则成为紫斑。
下面从中医角度分析一下皮下出血的不同病因和治疗方法。
毒热郁于营血、热迫血溢引起的皮下出血,兼有烦躁不安、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薄黄。
这种原因引起的出血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治疗方剂可以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赤芍、丹皮、双花、连翘、侧柏叶、生谷芽、广角。
犀牛角可以用水牛角代替。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