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戒烟危险吗?医生提醒:2种戒烟方式不可取,或有害健康
![](/uploads/0baike/11.jpg)
【菜科解读】
“医生救救我,我才40几岁,我不想死···”
刘先生今年45岁,从事金融行业,平时压力也挺大,所以抽烟抽的很凶。
以往早上一醒他就会抽根烟醒醒神,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咳嗽的厉害胸口也出现疼痛症状,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才请假去医院看一下。
然而经过胸部CT、PET-CT、左锁骨上淋巴结细针穿刺等一系列检查后,却等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肺腺癌晚期,而且已经出现全身多处转移。
这时他想起以前家人劝他少抽点烟,说抽烟的人命短,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但此时说什么都晚了。
因为病情发展极快,刘先生治疗不到一年便离世了,只留下妻儿老小悲痛度日。
一、吸烟的人会短命吗?50年调查给出真相
国际期刊《英国医学杂志》曾发表过与吸烟有关的死亡率调查研究,研究员发现如成年早期就开始吸烟,可能会增加2倍年龄特异性死亡率,而越早戒烟风险也会越低。
研究人员对34439名英国男性医生进行了为期50年的调查,最后数据显示,70岁老人中没有吸烟的组别里11%都活到了90岁,而吸烟平均会缩短10年的寿命。
由此指出,吸烟会增加死亡率,戒烟越早越好越早!
二、一口烟毁掉全身健康,别再拿健康“做贡献”!
2019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公布了上一年度工商税利总额11556亿元,上缴国家财政总额10000.8亿元。
而2020年仅一季度工商税利总额就达到了12056亿元,同比增长4.3%;纳税11770亿元。
要知道一包香烟的价格并不贵,能达到1万亿的税收额,可见我国烟民数量之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主任医师张永生表示,烟草含有上百种有害物质,7000多种化合物,致癌性非常高。
按照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人要短寿10年的说法,那这些烟民也就少领10年的退休金,相当于为财政减负了。
加上烟草行业不仅创收好,又能减少了养老金以及医疗支出,从这个角度来讲,烟民也属实是点燃自己照亮了别人的“活雷锋”。
就算很多人不在意那点退休金,别忘了吸烟的致癌率这么高,不仅仅肺癌,几乎所有常见癌症都和吸烟有一定关系,例如口腔癌、食道癌、胃癌……
除了高致癌风险,在心脑血管疾病上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还是赶紧戒烟为好。
三、一次性戒烟危险吗?2种戒烟方式或有害健康!
中日友好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表示戒烟也讲究方式方法,盲目戒烟可能有害健康。
目前常见的戒烟方法有两种形式,“一次性戒烟”和“逐渐减量法”,从科学的角度看,哪一种成功率高?
英国有科学家就此展开了对照实验,结果却发现“一次性戒烟”成功率均高于“逐渐减量组”。
研究人员表示,戒烟一开始就要一根不抽,才能更好地成功戒烟。
至于大家担心的戒断反应,医生表示是正常现象,通常在戒烟前2周内反应最强烈,持续1个月左右,而后就会慢慢消失,当然这段时间也是最容易复吸的时候。
所以戒烟一定要有毅力,尽量避免用减量过渡的方法来麻痹自己,就算吸得少其实对身体的危害也存在,时间长了烟也永远戒不了。
还有人觉得电子烟比较健康,危害比较小,试图用电子烟“帮助戒烟”。
原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田靖博士表示,电子烟的危害被低估了,电子烟中也含有尼古丁,相比传统卷烟,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增加心血管风险,甚至会导致细胞凋亡、引发多种癌症。
所以,戒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旦决定戒烟,最好立刻施行。
戒烟是对自身健康的重要防护措施,越早戒烟越可以避免健康问题的发生。
参考资料:
[1]《烟民,你一辈子都在为社会“做贡献”!》.健康时报.2020-12-11.
[2]《戒烟5年才算成功!老烟民注意:做到这些避免复吸》.生命时报.2021-10-20.
[3]《讲真,电子烟不上瘾还能帮助戒烟?真相在这里》.科普中国.2018-09-26.
糖尿病最“怕”这5种蔬菜,不吃药也能降血糖?别再让父母受骗了
今年62岁的李大叔是一名老师,然而退休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就患上了2型糖尿病。
为了控制血糖,李大叔一直在网上寻求各种办法,看到一位糖友因为吃素食后血糖下降的经验分享,李大叔也仿效了起来。
李大叔每天的菜单都是玉米、南瓜、山药、红薯以及糙米等素食,坚持了1个月,发现血糖明显下降,且体重也减轻了不少,这让他坚信素食对控制糖尿病有好处。
近日,李大叔发现自己的空腹和餐后血糖都升高了,于是除了吃素以外,每天还加大运动量。
一天饭后,李大叔突然出现了恶心、呕吐、浑身乏力的症状,本以为休息一下就好,没想到不久后,李大叔竟然昏迷了,家人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赶紧将他送去医院。
经诊断李大叔是酮症酸中毒,但由于耽误时间太久,李大叔最终还是不幸离世。
一、长期吃素,为何还是血糖失控?不少人认为素食是健康的代名词,在查出血糖过高、血脂过高等问题时,会想要通过吃素来控制,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专科护士范学兰表示:吃素吃不对,不仅不能降血糖,反而会升高血糖。
首先,素食不只有水果蔬菜,还有米饭、面条、馒头等精制碳水,这些食物摄入过量很容易导致总能量摄入过剩,引起血糖上升;而素菜的口感较为清淡,为了更好吃一些往往会添加大量油、盐、糖等调味品,这样一来素菜也变成了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同样会引起血糖上升;另外,不少糖尿病患者会食用土豆、红薯、莲藕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来代替主食,但这些食物摄入过量,也会引起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长期吃素,甚至可能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河科大二附院内分泌科主任李雪峰解释,长期吃素食会导致身体能量摄入不足,身体为了供能治好分解体内的脂肪。
在脂肪分解时会产生酮体,酮体在体内不断堆积会诱发酸中毒,表现为乏力、恶心等症,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
尤其是以下3种看似很健康的素食,其实是隐藏的升糖大户。
淀粉类食物:如土豆、芋头、红薯等食物淀粉含量都很高,摄入过量会导致血糖波动,对血糖控制较为不利。
当然了,这些食物的淀粉含量比大米、馒头等精制碳水要低一些,但也不能一次性摄入过量,在吃这些食物的同时要适量减少精制碳水的摄入。
豆腐衣:豆制品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健康食品,但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不能盲目大量吃豆制品。
如豆腐皮,是豆类在深层加工时的油膜,100g的热量可达到300千卡,糖尿病患者过量摄入很容易导致血糖上升。
软烂粗粮粥:粗粮最主要的就是“粗”字,这是它的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进入体内后消化速度较慢,不容易升糖,缺点是口感较差。
但很多人为了改善口感,会将其做成软烂的粥、打成粉,这样一来会让升糖指数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吃粗粮的意义。
二、多吃5种蔬菜能降血糖?别被骗了不少糖友会在生活中苦寻降糖的方法,蔬菜降糖是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然而这些所谓的降糖蔬菜,真的可以降糖吗?1、南瓜据说,南瓜内的多糖成分在小鼠身上被证实具有抑制血糖的作用,于是很多人在生活中想通过多吃南瓜来降血糖,这个方法可行吗?答案是否定的,南瓜不仅仅只有南瓜多糖成分,还有可导致血糖上升的糖、淀粉等成分,盲目摄入大量南瓜,反而会导致血糖上升。
且小鼠实验得到的结果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体,即便是可以作用于人体,实验中使用的也是南瓜多糖提取物,和直接吃南瓜完全不同。
2、苦瓜苦瓜一直在民间被当为药食两用的食物,更甚者有人说它是植物胰岛素,可降血糖。
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苦瓜内有苦瓜皂苷、苦瓜多糖以及钛类等成分,而这些成分可对血糖起到降低作用。
不可否认,这些成分的确被发现具有对抗自由基、发挥类胰岛素作用以及影响葡萄糖代谢酶等作用,以此达到降低动物血糖的作用。
但实验中所使用的是提取物,这和直接吃苦瓜完全不同,且必须通过口服药片、皮下注射才会有作用。
想要通过吃苦瓜来降血糖,是行不通的。
3、玉米玉米内有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以及多糖等成分,还有镁、谷胱甘肽等成分,这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但是!玉米同时也是个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每100g玉米的热量有106千卡、19.9g碳水化合物,通过大量吃玉米来降血糖,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4、白萝卜传言称,白萝卜内有辅助降糖的芥子油成分,对降血糖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芥子油在十字花科蔬菜内并不稀奇,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可降血糖。
甚至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芥子油摄入与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
5、西蓝花有说法称,西蓝花内的铬元素可改进糖耐量、降血糖。
铬元素是一种蓝白色多价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内。
目前没有任何大型的随机对照实验证实铬元素可防治糖尿病,普通人在正常饮食的前提下,也不会缺铬。
三、糖尿病饮食的4个误区,别再犯了糖尿病的发生与日常不良的饮食习惯之间有很大关系,想要改善血糖,管住嘴很重要。
但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开误区。
1、少吃主食就可以控制血糖不是糖尿病患者认为主食会导致血糖上升,所以在吃饭的时候刻意减少主食摄入量甚至不吃。
但这个做法并不科学,主食摄入不足会导致身体没有充足的能量以供需求,容易引起饥饿性酮症发生。
且控制主食摄入的同时不限制其他食物摄入,也会导致血糖控制不良。
2、每天只吃粗粮,不吃细粮粗粮内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但也不能只吃粗粮完全不吃细粮,否则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影响钙、铁、维生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500g蔬菜、100g粗粮,就可以满足身体的膳食纤维需求了。
3、甜的不能吃,咸的不限量糖尿病与糖相关,所以不能吃甜食,但咸的食物就可以不限制了。
这是不少糖尿病患者的想法,其实非常错误。
咸饼干、咸面包以及薯片等咸味食物,也是粮食做的,内里也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大量也会在体内转换成葡萄糖,引起血糖上升。
4、是无糖食物都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很多无糖食物都是由精细米面、杂粮面粉制作的,内里的油脂、淀粉糖浆等含量很高,进食后会导致血糖骤升。
糖尿病患者日常要注意控制饮食,但也要学会正确的方法,盲目踏入误区,只会适得其反。
参考资料:[1] 《浙江一阿姨为降血糖长期吃素,到医院一查,傻眼!》.浙江城市之声 2023-07-22[2] 《科普 | 苦瓜、西兰花、萝卜能降血糖?真的存在降糖食物吗?》.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2020-04-12[3] 《糖尿病饮食的八个误区》. 人卫健康 2023-12-13
“壮阳大法”骗了国人好多年,什么韭菜、生蚝、腰子,都是胡扯
公司项目在关键时刻,每天都要工作10来个小时,晚上加完班回去累成狗,老婆还非缠着我,要我‘交公粮’。
说真的,一方面我太疲惫了,另外一方面就是我现在身体也不如二十多岁那会,实在是交不出来啊。
老婆当着我的面说我是不是不行了,连早上都不会‘起立’了,这让我十分受挫!难道年龄大了之后只能这样吗?有没有办法提高幸福能力啊?”一、男性年纪越大,能力越差吗?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能力的确会有所减退,这主要与体内的睾酮分泌相关。
男性睾酮分泌高峰期在30~40岁,50岁之后开始逐渐衰退,60岁后衰退会更为明显。
除此之外,还与自身身体、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男性步入中老年后,最容易面对的一个男科健康问题就是勃起功能障碍(ED),该症是指男性不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足够的博起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
有数据显示,我国年龄>40岁的男性ED的发病率约为40.2%,ED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还会给夫妻感情带来较大的危机。
诱发ED的因素中,年龄增加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除年龄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也容易增加ED的发病率。
二、男人早上不“搭帐篷”是不是阳痿的前兆?男性晨起时之所以会搭帐篷,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体内雄激素经过一夜的睡眠达到顶峰后刺激所致;二是经过一夜的睡眠,膀胱内积聚了大量尿液,也会刺激其勃起。
要提醒各位男性,晨起没有这一现象,并不能断定是因为ED。
即便是健康的男性也不一定每天都会有这种现象,只要是房事正常就无需担心。
但如果有长时间消失,且房事受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则要警惕可能是疾病的信号,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三、这些所谓的“壮阳”方法,其实都是在忽悠你!《健康中国·幸福时代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男性的ED总体患病率达到了49.69%,接近一半的男性受到ED困扰。
其中有62.3%的男性选择改善生活方式处理、38%的男性选择食补/保健品缓解,仅有19.1%的男性会及时就医治疗。
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导致民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壮阳”方法,这几种食物相传甚广,然而它们真的有用吗?1、生蚝之所以有生蚝壮阳的说法是因为其内里的锌、核酸元素较为丰富,传言称这些物质可促进精子产生。
不可否认,锌元素对于生殖发育、精子产生有积极作用,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可提高男性的性能力。
至于核酸,其是由多种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在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体内均很常见,不是什么神奇的壮阳成分。
2、韭菜韭菜内有多种维生素、钙磷钾、锌以及膳食纤维等成分,其中能和壮阳扯到关系的只有维生素C和锌元素。
且不说这两种物质不能壮阳,即便是真的可以壮阳,通过吃韭菜也难以达到有效剂量,100g韭菜内的维生素C仅有2mg、锌元素仅有0.25mg。
3、鞭类“以形补形”、“鞭类食物内有大量的雄激素”,这些说法好多人深信不疑,实际上都是错误的。
雄激素在经过高温烹饪后会被破坏,身体难以吸收,且鞭类食物内90%成分为胶原蛋白,并没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这些所谓的壮阳食物很多时候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盲目补充反而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对健康不利。
四、牢记3个方法,正确应对“中年危机”对于中年男性来说,保持这几个好的生活习惯,比盲目地吃所谓的壮阳食物效果要好的多。
1、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男性一定要尽早改掉,研究都是明确的致癌物,会增加身体的患癌风险,且会给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带来极大的威胁,且容易促进ED发生。
而熬夜会导致身体过度疲劳,让寿命缩短。
2、学会自我释放压力不少男性出现ED是由于心理因素所致,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舒缓压力,对防治ED发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积极治疗在调整生活方式后,ED的症状还是无法得到缓解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或是服用药物治疗。
切不可讳疾忌医,否则很容易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年龄增加的确会带来一系列的身体变化,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好的生活方式来尽量去缓解。
当然了,如果症状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1] 《感觉自己“不太行”?别慌,男人到底“行不行”,“它”说了才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4-17[2] 《@男同胞 偷走男性健康的四个坏习惯,你中招了吗?》.健康报.2023-10-28[3] 《腰子生蚝海狗丸……民间流行的各种壮阳方子真的靠谱吗?》.果壳.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