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传位给谁?朱元璋传位给谁被朱棣抢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3-25 点击数:
简介:朱元璋传位给谁,他的儿子朱允文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

因为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立下了遗嘱,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文。

但是朱允文却没有按按照遗嘱的要求去做,反而是在自己登基之后,开始削藩,最终导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

这样的结果,让朱元璋非常生气,于是他就下令将朱允文的叔叔们全部杀死,并且将他们的尸体扔到

【菜科解读】

朱元璋传位给谁,他的儿子朱允文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

因为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立下了遗嘱,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文。

但是朱允文却没有按按照遗嘱的要求去做,反而是在自己登基之后,开始削藩,最终导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

这样的结果,让朱元璋非常生气,于是他就下令将朱允文的叔叔们全部杀死,并且将他们的尸体扔到了乱葬岗。

一:朱元璋传位给谁被朱棣抢了

明太祖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1398年朱元璋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扩展资料:朱允炆出生于1377年(明洪武十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

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

这样持续了两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允炆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

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出生于1377年(明洪武十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

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

这样持续了两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允炆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

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1368年2月,朱元璋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是他的长子。

朱元璋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

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性情温和而有教养,但不很勇武。

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最恰当的继任人选。

使皇帝震悼不已的是,朱标在他的盛年37岁时(即1392年5月17日)死去,谥号懿文太子。

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长子次孙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而很是喜欢,后来立其为太孙。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

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二皇妃吕氏(1402年死)为皇太后。

扩展资料: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

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世称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允炆(历史人物)

二:明朝朱元璋传位给谁#p#分页标题#e#

布衣天子朱元璋,经过多年鏖战,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朱明政权。

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他将子孙们分封到各地,领兵戍守,以作为朝廷的屏障。

然而,令朱元璋做梦都未曾想到的是,自己尚且在位时,便已呈现出了尾大不掉之势。

朱标死后,燕王朱棣做梦都想做太子、继大统,但明太祖深思熟虑后,还是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建文帝掌权后,面对蠢蠢欲动的燕王,一直寝食难安,最终选择了削藩。

结果,朱棣彻底与朱允炆决裂。

他翻出明太祖《皇明祖训》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一句,声称起兵是为了“清君侧”,心怀鬼胎地掀起了“靖难之役”。

经过数年血战,朱允炆于城破之际自焚,燕王朱棣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

明长陵内朱棣画像

然而,面南背北的朱棣,还是觉得很不踏实。

毕竟,他这皇位到底还是抢来的,虽然眼下无人敢提出质疑,但难料自己百年后再受世人诟病。

思来想去,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篡改史书。

成王败寇,乃是残酷的历史法则。

逼死建文帝后的朱棣,自然享有了话语权,他不仅修改了史书,而且还根据需要,肆意丑化朱允炆和美化自己,甚至干脆命人精心炮制了一套谎言:

明太祖原本想立燕王,临终时亦有召见传位之意,但朱允炆与齐泰勾结,硬是将属于朱棣的皇位夺走了。

朱棣曾篡改了多部史书,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明太祖实录》与《明太宗实录》。

在此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朱棣的庙号原为“太宗”,后嘉靖将其改为“成祖”,故记录明成祖史事的便是《明太宗实录》。

在《明太宗实录》卷一中,曾提及朱元璋临终想见朱棣一事,并问及左右三次“燕王来未?”: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按:“上”指朱棣),上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明太宗实录》卷一

这段文字称,明洪武三十一年时,朱元璋病重,命人前去宣旨召燕王朱棣进京面圣,但皇太孙和大臣齐泰却命人假传圣意,让朱棣返回封地。

结果,病床上的朱元璋心切,反复问了周围人三遍“燕王来未?”

朱元璋传位给谁?朱元璋传位给谁被朱棣抢了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同样的事件,还见于《明太祖实录》中,只是在文字表述上略有差异:

上(按:指朱元璋)素少疾,及疾作,日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

渐剧,乃焚香祝天曰:“寿年久近,国祚短长,子孙贤否,惟简在帝心,为生民福。

”即遣中使持符,召今上还京,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

上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

这则史料与《明太宗实录》中的表述如出一辙,不同之处便是安插了一段朱元璋焚香祝天的情节,而后半段则依然在强调“用事者矫诏”,致使燕王未能入京,而明太祖在临终时多次询问“第四子来未?”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书影

朱棣杜撰这一情节的意图颇为明显,那就是想要证明,朱允炆为防止明太祖将皇位传给燕王,故意从中作梗,令朱棣难以进京。

说白了,朱棣就是想向世人证明:自己才是太祖心中理想的接班人。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朱棣还在《明太宗实录》中,精心安排了这样一段文字: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丙子,太子薨。

太祖愈属意于上。

一日,召侍臣密语之曰:“长孙弱不更事,主器必得人。

朕欲建燕王为储贰,以承天下之重,庶几宗社有托。

”——《明太宗实录》卷一

前后对应来看,《明太宗》实录中一再暗示,燕王朱棣才是太祖心中的接班人,而朱允炆实为篡位者。

不仅如此,《明太祖实录》中涉及建文帝的部分,也被朱棣命人删节和篡改,故意放大不利于朱允炆的细节。

朱允炆画像

#p#分页标题#e#

太子朱标曾有五子,长子为朱雄英,次子为朱允炆。

不过,朱雄英八岁早殇,使朱允炆依序成了日后的“皇嫡长孙”。

古代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汉人政权中,尤重“嫡”“长”。

按照惯例,朱雄英早殇后,朱允炆理所当然地成为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的皇嫡长孙。

可是,朱棣篡改后的《明太祖实录》中,却刻意强调朱允炆为“皇太子次子”,同时还将朱雄英以“皇嫡长孙”的身份安排在朱允炆之前。

按照谢贵安先生的说法,朱棣此举正是为了“淡化朱允炆依序继承的合法性”。

清人张廷玉等奉命编纂的《通鉴纲目三编》,认为《明太祖实录》已经永乐年间修改两次,而且其中一些美化、夸大朱棣的说法,着实不足为信。

由此来看,朱棣篡改史书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

《通鉴纲目三编》·清光绪年间刊印本

朱棣成功夺位后,一面刻意丑化朱允炆,否定其继位的正统性,一面暗示自己才是太祖曾要选立的继承人,甚至编造出了朱元璋临终前想要召自己进京传位的谎言。

这是基本被学界认可的。

但最近,一些网络文章却将《明太祖实录》和《明太宗实录》中捏造出来的情节当作正史,并一再演绎,称朱元璋临终前曾连喊三遍“朱棣来否”,而就在南京城外的朱棣却不进城,还将此事“分析”的头头是道。

网络中盛传的“故事”

殊不知,明太祖去世时,燕王朱棣尚在封地,在闻听父亲死讯后,才前去奔丧。

另外,明太祖晚年已经预见到藩王尾大不掉之势,但苦于自己年事已高,一时间难以解决这个难题。

所以,他临终时还曾特意强调:

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听朝廷节制。

——《明史·齐泰传》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齐泰等人依太祖传位遗诏,命各诸侯王留在封地,不允许奔丧,同时让各封国的官吏受朝廷节制。

可是,朱棣却篡改删节了许多档案和史料,使得明太祖传位遗诏中的这句话,也从《明太祖实录》中被删节了。

面对先帝不让自己奔丧的遗诏,朱棣不惜径称是齐泰等人的“矫诏”,而后起兵“靖难”,与建文帝争夺天下。

事实上,《明史·齐泰传》与《明太祖实录》中的这一差异,恰好佐证了夏燮在《明通鉴》中所主张的观点:

诸书所说太祖欲立燕王,皆成祖改修之《太祖实录》如此。

——转引自孟森:《燕王朱棣靖难》

可以说,朱元璋重兵之际,还生怕燕王南下,进京阻碍朱允炆称帝,又怎会命人召燕王觐见呢?况且,当时朱棣身在封国,没有朝廷旨意,又怎么可能就在南京城外呢?其实,明成祖杜撰的这些情节,都是为了掩盖自己夺权的阴谋,以便美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发生,无疑是一场骨肉相残的历史悲剧。

原本奉命领兵镇守北边的燕王,在羽翼丰满之后觊觎皇位,做梦都想坐上龙椅。

而明太祖虽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却再也没有能力为之扫除障碍,只留下黄子澄、齐泰等一批文臣,希望他们能辅佐建文帝稳住局势。

朱元璋画像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明太祖一死,新君与朝臣,无论在政治智慧还是在军事才能上,皆不足以同燕王抗衡。

最终,建文帝削藩未成,反被朱棣逼死,满怀悲愤地点燃宫殿自焚。

可是,作为胜利者的朱棣,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史料肆意删改,不惜杜撰了朱元璋欲传位给自己、朱允炆实为篡位的谎言,蒙骗了后人数百年。

如今,个别

参考资料:

《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通鉴纲目三编》《皇明祖训》《明史讲义》

三:朱元璋传位给谁了朱棣

在封建社会是传统的世袭制度,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才。

故而立长子朱标,而朱标早逝,故传位于朱标之子建文帝。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介绍 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儿子吗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介绍,这个人叫李景隆,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太子的老师,所以李景隆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他还精通兵法,可以说文武双全。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李景隆被封为中山王,后来又被封为梁国公,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但是他却不安分守己,经常做一些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最终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那么李景隆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朱元璋如此生气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7月30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夺位登基:他的母亲其实是朝鲜人?历史上的今天,1402年7月30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夺位登基。

朱棣有勇有谋,具备了一国之君的禀赋。

就中国历史来说,朱棣是可以排行前十的优秀皇帝。

然而,朱元璋却没有传位给朱棣,反而喜欢性格宽厚的太子朱标。

甚至朱标死后,朱元璋一样喜欢宽厚仁爱的孙子朱允炆。

然而无论是朱标还是朱允炆,就能力来说肯定比朱棣要差一截。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偏爱他们,不太喜欢朱棣呢?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朱棣同父亲很像,性格过于凶悍,不太讲亲情,为朱元璋所厌恶;其二,朱棣的生母是朝鲜人妃,并不受宠。

总之,朱棣被剥夺了继承权,还差点儿因为消藩送了命。

朱棣在位22年,明王朝呈现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永乐盛世”。

这里就要说说朱棣的母亲。

很多人认为,朱棣的母亲是朝鲜人,妃。

南京《太常寺志》对孝陵神位的记载:“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王、晋王。

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

” 太常寺是掌管皇家宗庙礼仪的机构,《太常寺志》对皇家血统的记载自然较为可靠。

朱棣上台以后销毁了《太常寺志》,这一说法仅仅是看过该书进士何乔远的回忆。

真实与否,现在很难确定。

今天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中国皇帝为什么会娶朝鲜妻子?其实,对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就知道,这在元朝宫廷很正常。

元朝最后1个皇帝元惠宗,他的第三任正宫皇后奇皇后,就是高丽人。

奇皇后出生于今天的韩国京畿道高阳市,是贵族少女。

她天生丽质,被送到元朝宫廷成为惠宗的妃子,还生下了2个皇子。

北元的皇帝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就是奇皇后所生。

在当年,蒙古贵族迎娶高丽贵族少女是寻常事。

从皇帝到王公大臣,很多高丽妻子。

当时历史记载:元朝达官贵人们都以拥有高丽女仆以炫耀,女仆少且“质量”差的,往往被人取笑。

因此,元朝不断向高丽索取女子。

1287年,元世祖下旨要求高丽的处女必须先告官登记,否则不得出嫁。

1307年,高丽王廷下令,全国13岁以上16岁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以优先供元朝挑选。

自1275到1347年,高丽共遣使赴元献处女16次。

高丽的王室女子、贵族女子,更是以献给元朝皇帝或王公大臣为荣。

两家的姻亲关系也因此更加亲近,以至于元朝皇帝虽然换了不少,其中几个皇帝的家族还有相互敌对的,但与高丽的关系却一直十分亲密。

因此,元朝宫廷一度还流行了高丽热,崇尚高丽的一些风俗。

朱棣出生,是父亲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的事情!当时朱元璋已经是一方霸主,娶一个朝鲜妻子妃并不稀奇。

有意思的是,朱棣却并不承认自己是妃所生,而说是正宫皇后马娘娘的孩子。

一说朱棣夺位之前,明朝历史记录了他的生母是妃,马娘娘是养母。

朱棣夺位以后,为了体现自己的正统性,就将史书修改,说他和太子朱标一样都是马娘娘所生。

要知道,当年中国人对于正出和庶出,是非常看重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只有正妻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家业。

如果是妾生的孩子,哪怕年龄比正妻的孩子年龄大,也没有继承权。

就比如袁绍和袁术兄弟,袁绍年龄大、能力强,但袁术却不服他,甚至出兵攻打他。

为啥?袁绍的母亲是小妾,袁术的母亲才是正妻。

按照当时礼法,袁绍没有资格以袁家继承人自居,袁术的狂怒可以理解。

况且,高丽妻子虽多,地位却不高。

以元惠宗的奇皇后为例,她明明生下了2个皇子,又深受皇帝宠爱。

第一任正宫皇后死掉以后,奇皇后就没有成为皇后。

原因很简单,大臣们认为她是高丽人,出生卑贱,不能做国母。

于是,奇皇后被迫又等了整整20年。

在第二任正宫皇后死了,她才成为皇后,已经50岁了。

道理也是一样。

朱棣可能是畏惧有人非议生母出生卑贱,所以并不承认这种事。

本来弄死了大哥儿子朱允炆以上位,就不太光彩。

如果还有人质疑朱棣的生母血统,就是很大的政治危险了。

其实,妃生下朱棣不久就病死了。

朱棣和妃虽然有血缘关系,但完全是马娘娘抚养长大。

而马娘娘对他非常慈爱,当做亲生儿子一样。

朱棣同马娘娘也很亲密,感情很深。

1412年,为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开始修建大报恩寺及琉璃宝塔。

历时19年,花费250万两白银,动用数十万工人,才终于完工。

该建筑,位列“中古世界七大奇观”。

自然,目前我们只能推测朱棣母亲是妃、是高丽人,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证明。

这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

不过,即便朱棣母亲的高丽人,就血统来说没什么影响。

世界各国都以父系血统认定民族,朱棣仍然是标准的汉人。

揭秘朱元璋传位皇孙朱允炆惊人内幕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

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  长子朱标  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

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即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算是对得起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

朱元璋聘请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希望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  精心培养25年之后,朱标已经38岁,继承父亲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标的身体熬不住。

1392年1月,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后,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

朱标的长子朱雄英10年前已经死了,伺候父亲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仅14岁,日夜守在父亲身边,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动中国"的孝子人物。

他是个偏脑袋,朱元璋给他起了个"半边月"的绰号。

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

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软,脸不厚,心不黑。

 朱标英年早逝  朱标病了4个月  不幸英年早逝  但朱标还是不幸早逝。

对于勤恳的老皇帝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丧子之痛——接班人没有了,整个帝国的命运怎么办?那么多大将手握重兵,怎么节制?这件事折磨着老皇帝,居然28天没有上朝。

  朱允炆将3个年幼的弟弟照顾得十分周到,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

周王、晋王、燕王等都有野心。

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还差点儿被废了王号。

晋王外表残暴,违法乱 纪,然而本质上是个胆小鬼。

鲁王是个天大的蠢货,为长命百岁,乱吃丹药,把眼睛吃瞎了。

其他的王子有的杀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几个成器的,却是舞文 弄墨、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艺术家。

加入收藏
               

朱元璋传位给谁?朱元璋传位给谁被朱棣抢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