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两年要离婚的几率有多大?结婚5年依旧选择离婚

【菜科解读】
我是更更,你有故事,我来更
点击上面的“关注”,我来帮你更,因为你是我的人了
作者:更更,情感文原创作者
婚姻这件事情只有经历了的人才有发言权,任何没有结过婚,然后在劝说的人,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婚姻。
就不懂得其中的酸甜苦辣,虽然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但有的事情,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应该怎么去解决。
其实结婚这件事我们虽然应该很神圣地去对待,但也并不是说你婚姻不幸福就不能离婚了。
不是要捆绑你一辈子吗。
我们之所以对待婚姻很神圣,很谨慎,所以当我们发现不合适,或者有一方背叛了婚姻的时候,我们没办法才会选择离婚。
结了婚就是很平淡的过日子,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之所以很多人都熬不过结婚的平淡。
觉得婚姻到了后期就是很平淡,很无味地生活了,渐渐地没有了感情,就觉得婚姻没意思了。
其实婚姻的时间越久,就越是能考验夫妻二人是不是一条心,时间久了,禁得住考验,那基本上就能共度余生,一起牵手走完后半辈子。
禁不住考验,过不去那个坎儿,那就只有分道扬镳。
前段时间我一个女性朋友离婚了,她叫程程,36岁,结婚5年没孩子,我问她为什么离婚,她说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觉得婚姻没啥意思了,日子过的索然无味,想换一种生活方式。
她有房有车,工作稳定,收入属于中上等,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她从想要离婚,到离了婚只用了现在民法规定的那个时间段。
冷静期一过,他们就离婚了,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离婚的。
我的印象里,她跟老公的关系其实还算不错的,虽然不是什么亲亲我我,你侬我侬的那种,主要也都是结婚五六年的夫妻了,也不可能那样了。
但是每次聚餐什么的他们也都挺和谐的。
好像据程程说他们夫妻很少吵架。
其实放在以前我就会觉得他们关系既然挺好的为什么要离婚,但是现在我才明白,就是因为不够爱。
所以根本就生活里没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事他们也从来不去关注,所以就很冷淡。
看到别的夫妻很恩爱,他们也不会羡慕。
因为他们之间没什么感情。
这就是很多人的心里:年龄到了,找个人凑合结婚,凑合过日子。
就是这种凑合的心里,导致很多夫妻其实早就貌合神离,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感情基础,明明都不爱对方,却因为要结婚而硬凑在一起。
她离婚后我看到了她久违的笑容,那种笑容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笑。
听了她的故事我不禁想到还有多少人是这样的,明明不爱,却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还是凑合过日子,但一点感情都没有,也不离婚,就那么将就着。
琳琳和张贤宇谈恋爱2年了,琳琳27,贤宇30,自从确认了恋爱关系。
俩人一直都是异地恋,一个南方人,一个北方人,隔着十万八千里,这种恋情最考验人,因为距离会让两个人越来越疲惫,感情也会越来越淡。
而且异地恋,不是每天都能在一起相处,也不知道对方每天接触了什么人。
就算是对方有了别的情况,你也不可能第一时间知道,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异地恋的感情其实不算牢固,甚至很容易被一些事情击垮。
他们俩感情还不错,性格算比较温和的,不怎么吵架,在一起2年多基本不吵架,每天都是各种视频、电话、消息什么的,毫不甜蜜,很多朋友都挺羡慕他们的。
虽然是异地恋,但每个月也会固定几个时间一起在某个地方汇合,虽然累一点,但俩人也算是珍惜彼此。
前阵子俩人相约在三亚旅游,因为要谈及结婚的事情,所以俩人大吵一架,就是双方各执己见,最后没达成统一,就是这一次争吵,让琳琳突然反省自己这段感情,到底合适吗?
之前是没吵过架,没有讨论过这些事情,但是结婚后会有很多次这样的沟通,如果都互不相让,还怎么过下去?
回到家,她很冷静地想了一阵子,最后提出了分手,毕竟异地恋不现实,而且他们两个也不能达成一致,所以最后也只好分手。
为什么吵架能够检验情侣或者夫妻到底合不合适,到底能不能在一起呢?
其实,吵架也是一种交流一种沟通的方式,你们感情好的时候只看得到对方的优点,缺点什么的你都会缩小。
#p#分页标题#e#甚至看不到,但是吵架的时候,你们的脾气正处于最大的时候,这时候你们看到的对方的缺点全都被放大了。
当你们都处于非常愤怒的状态下的时候,如果还能退一步,或者包容对方,看到对方的好,这才是两个人应该有的相处模式。
如果你们在这个时候只看得到对方的缺点,而且还一直放大对方的缺点,俩人互不相让。
这样的感情注定不可能长久。
为什么说我那个朋友程程跟老公不怎么吵架,其实不是不吵,而是没有感情,根本就懒得吵架,吵不起来架。
他们俩就根本交流很少,何来的吵架呢?
其实有时候,吵架就能检验对方到底爱不爱你,如果跟对方吵架了,对方还是能够看到你的好,而且不让这次争执过夜,不让对方难堪,还会主动去哄对方开心。
这样的另一半才是真正爱你的。
开心的时候一起笑,不开心的时候,也不会让你的不开心被无限放大,而是会主动找台阶让你下,还会哄你开心。
跟这样的另一半在一起才能长久。
吵架其实是一种沟通,一种交流,有些事没必要吵架,可是吵起来了,那就证明你们还不够了解,不够尊重对方。
就是要吵架慢慢磨合,你们才更加了解对方。
吵架的目的不是让矛盾激化,而是要解决问题。
两个人如果吵了架还能继续沟通交流,还在一起很恩爱,那就是吵不散的感情。
这样的感情才牢固。
2025年,最新社保缴费年限、社保如何交才能领多领取法规来了!(2025年4月21日)
具体来说,2025-2029年期间仍按15年执行,但从2030年起每年增加半年,最终在2040年统一为20年。
延迟消息: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延迟。
具体来说,男性每4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在2045年达到63岁;女性职工每2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在2035年达到55岁;女性干部每4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在2041年达到58岁13。
补缴消息:对于未缴满最低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有以下几种补救方法:一次性补缴:特定人群仍可适用,包括2011年以前退休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1961年至1982年下乡的知识青年以及男性65岁、女性60岁的退休人员,且在2011年之前已在当地缴纳社保。
转为居民社保:对于经济困难或无法继续缴费的人,可以选择将职工社保转为城乡居民社保,但养老金待遇会降低。
终止社保关系:如果参保人员因经济条件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缴纳社保,可以选择终止社保关系,提取个人账户中的余额。
延长缴费:适用于身体状况良好且有继续工作能力的人,可以选择按月续缴至满年限。
这些新规旨在保护参保人员的权益,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确保每个人都能顺利领取养老金。
?社保缴费年限时间表?如下:?女职工?:?1975年-1978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5年,退休年龄50-51岁。
?1979年-1982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5年-16年半,退休年龄52-53岁。
?1983年-1986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7年-18年半,退休年龄54-55岁。
?1987年-2024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9年-20年,退休年龄55岁?。
?女灵活就业人员?:?1970年-1973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5年,退休年龄55岁。
?1974年-1977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5年-16年半,退休年龄56岁。
?1978年-1981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7年-18年半,退休年龄57岁。
?1982年-2024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9年-20年,退休年龄58岁?。
?男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1965年-1968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5年,退休年龄60岁。
?1969年-1972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5年-16年半,退休年龄61岁。
?1973年-1976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7年-18年半,退休年龄62岁。
?1977年-2024年出生?:最低缴费年限19年-20年,退休年龄63岁?。
此外,从2030年1月1日起,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
接着看看,交社保有什么用处?社保的作用为:养老保险:单位交20%,个人交8%,累计缴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开始领取。
个人缴纳的部分进入个人账户,如果离世时还有余额,可以作为遗产由家属继承。
工伤保险:由单位缴纳。
工作中(包括上下班途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者死亡,可以获得一大笔补偿,是对劳动者的一种保护。
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失业后,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以应对失业期间的生活开支,减轻经济压力。
生育保险:对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进行补偿,生育权益。
医疗保险:可以获得医疗保险报销;如果在职缴费累计满足最低年限后,退休后能够不用再继续缴纳基本医疗费而可以享受比在职报销水平更高的医保待遇。
2025年社保补缴新规!这几类人还能一次性补交15年养老、医保吗?(4月21日)
2025年一次性补缴养老、医保了吗?社保恢复一次性补缴社保的部分情况是真的,一次性补缴社保的条件因参保类型(职工社保或城乡居民社保)及地区方案差异而有所不同。
以下为补缴主要条件:因单位原因导致的少缴、漏缴、未缴:如果是因为单位原因导致的社保少缴、漏缴、未缴,个人可以尝试联系单位进行补缴,或者向社保局申请责令补缴。
社保法实施前的参保情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即2011年7月1日前)参保的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如果累计缴费不足15年,可以先延长缴费5年。
若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则可以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
特殊群体:部分特殊群体,如2011年前退休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1961年至1982年期间下乡的知青等,可能符合一次性补缴条件。
具体方案需咨询当地社保局。
城乡居民社保有些地区允许年满60周岁但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在方案法规的时间节点前(如2025年3月1日前部分地区)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
但需注意,自2025年3月1日起,部分地区已调整方案,要求此类人员需办理延后缴费,至年满65周岁后才能一次性趸缴。
在城乡居民基本社保方案实施时(即2010年1月1日)已年满45周岁的人员,可能符合一次性补缴条件,但具体需以当地方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