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纬30°,被称为地球的泄密者的天柱山,惊艳春天?

【菜科解读】
天柱山位于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绝,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区内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
这里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厚,森林覆盖率很高,负氧离子含量丰富。
神奇的北纬30°
北纬30°是一条奇特、神秘的地理带。
其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高度集中,让每一个旅游爱好者渴望插上翅膀,从0°经线一路向东,在撒哈拉沙漠留下脚印,在死海中体验漂浮,在珠穆朗玛峰赏蓝天,在百慕大三角探听秘密……
沿北纬30°而建的中国318国道,途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也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作为318国道上的一颗明珠,天柱山同样充满了造物者的馈赠 。
地球的泄密者
以东方最美花岗岩地貌闻名于世的天柱山,呈现出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尤以崩塌堆垒型奇景享誉世界。
地球神奇的北纬30°,造就了天柱山独特的地质地貌。
地质专家称其为东方最美的世界花岗岩景观;文学家形容其为山峰的丛林和石头的宫殿。
线路一:资深驴友的自然之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既然来了天柱山,又怎能不一起品味山水的宁静之乐呢?
天柱山主景区主要分为东关、西关两大部分,西关风景秀丽,东关险峻奇巧但尚未开发完全,两边各有特色,大家可以自行取舍,不过如果想要全部游玩,最好安排两天时间哦。
下面,就让我们从天柱山的南大门起,开始为期一天的天柱山西关之旅吧!
(图为天柱山南大门)
从天柱山的南大门上山半小时后,来到一个路口,左边是继续上山,右边是天蛙峰。
天蛙峰不远,只有150米,它形如青蛙,昂首西向,作张口鸣叫即欲腾跃状。
顶上石平如坦,登此俯视,盘陀公路,蜿蜒潜水,直至寥廓江天,尽收眼底。
(图为天蛙峰)
从天蛙峰下来,继续前行,都是很平坦的路,一路前行后可以看到一块刻有六月雪石头。
六月雪的名字由来是天柱山的一道奇景,人称天柱晴雪。
天柱晴雪位于天柱山青龙涧北面的山岗上,这里万绿丛中露出一片砂岗,常年似冰封雪压,四季如银山烂海。
尤其是雨后初晴,阳光辉映,砂砾经雨水洗滤后,格外洁净无瑕,如皑皑白雪,光华耀眼。
#p#分页标题#e#(六月雪)
(天柱晴雪)
再沿着山路向前走,就到了龙吟虎啸崖和飘云瀑。
龙吟虎啸崖在飞来峰与五指峰之间,绵亘千余米,怪石嶙峋,气势磅礴。
继续前行后不久,就来到了南关口,对面群山依次是飞来峰、宝月峰、老鳖探海、金龟觅珠、飞来阁。
(南关口对面五景)
过了一座桥后,就到振衣岗了。
从这里出发向上,路虽难走,却是天柱山的精华景区。
很快就能来到高奔台了,这时可以选择路线,左侧是从总关寨,右侧是从神秘谷,终点都是天池峰。
一般推荐从右侧神秘谷上山的,等下山时从左侧总关寨下山。
在这里可以看到象鼻石,维妙维肖。
(象鼻石)
到了通天谷后,风景一下子就变了,路开始变的崎岖,又窄又陡,两边怪石林立。
(通天谷)
从通天谷后再走十五分钟,就进入更神奇的神秘谷了。
神秘谷内洞上有洞,洞中有洞,或洞洞相连,或彼此间隔。
大洞三处,称龙宫、迷宫、逍遥宫。
道家视此地为洞天福地,道书称之为第十四洞天。
(神秘谷)
出了洞,就是石瀑了,石瀑并非瀑布,而是像瀑布一样的巨石。
(石瀑)
从这里远望,可以看到天宫。
(天宫)
接下来就是天柱山景区内著名的天池峰了,天池峰右侧有个观景台,可以在此体验一览众山小的登顶之感。
(天池峰)
此处可以看到天柱峰,一柱擎天啊,壮观无比,素来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
(天柱峰)
在这里还能看到凌霄松,据说是汉武帝亲手植的,并封号天柱山为南岳。
行至此处,已经走完了大半行程。
如果还不太累的话,可以继续前往一线天与蓬莱峰,一览天柱山的怪奇美妙。
#p#分页标题#e#(一线天)
(蓬莱峰)
青龙背绝对是来天柱山不能不看的一处独特景点,它的两边都是悬崖,在山脊上开出窄窄的一个走道,如飞龙在天,四周的风景也很漂亮。
(青龙背)
青龙背右侧就是下山道,一路下山,两边石如斧削,中间羊肠小道,景色美不胜收。
沿此路往下,便到了西关寨。
(西关寨)
接下来的路很好走,一路直到炼丹湖。
坐在湖边的石凳上,晒着太阳,欣赏着微波荡漾的湖水,吃自带的干粮,真让人心旷神怡。
(炼丹湖)
炼丹湖边有个左慈炼丹房。
左慈是东汉名道,相传他曾在天柱山炼丹得道。
(左慈炼丹房)
至此,西关之路可以告一段落,西关作为天柱山的精华,景点分布很密集,十步一景,路看似很险,有些地方比较窄,但都修的很好,走起来不困难。
如果时间不多的话,可以直接从大龙窝坐索道到振衣岗,然后经神秘谷到天池峰,在经莲花峰到炼丹湖,炼丹湖再回到振衣岗,一整天时间应该也足够了。
线路二:文艺青年的寻古之路
作为古皖文化的荟萃之地,天柱山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如果你来到这里,只是走花观花地看一看风景,未免有些太过可惜,下面,就让小编带着你一起,来探寻一下这片人杰地灵的地方都曾有过哪些动人的传说和有趣的历史吧~
摩崖石刻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指的就是三祖寺附近山谷流泉、石牛古洞等处的石刻。
在这其间,300来米的河谷,东侧崖壁和河床巨石,共镌唐贞元以来,至民国晚年之间的各种石刻近300方,更有唐李翱、宋王安石、黄庭坚的真书手迹,可称罕有之品。
小编强力推荐对书法感兴趣的朋友们来此一看,这里既是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天然档案馆,也是直接瞻仰有关古代名家文采、书法的天然博物馆。
宗教遗迹
天柱山在历史上被道教、佛教视为宝地。
道家把天下名山洞府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
千百年来,众多名道高僧在此讲经传道,采药炼丹,留下许多奇妙传说,给天柱山景胜增添一层神幻色彩。
爱情圣地
天柱山所处的潜山县是七仙女的故乡,也是中国第一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
境内现仍有三国时大乔、小乔梳妆的胭脂井、孔雀坟及著名的薛家岗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
有关胭脂井,曾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千余年前,还住在乔公故宅的二乔姐妹常在井边梳妆打扮,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作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
(孔雀东南飞)
(胭脂井)
线路三:度假一族的清凉之行
在看完前面两条线路后,大家是不是已经很心动了呢?当然,小编猜到可能会有人说天气这么热,我什么景点都看不下去!
别着急,接下来就让小编给你推荐天柱山境内的几处漂流好地方,让你悠闲又凉爽地过完这趟天柱山之旅~
天柱山九曲河漂流
九曲河的得名来源于从天柱山巅汇淌成流的溪水在群峰夹峙的九曲大峡谷中奔流而下,因沿途落差较大,又呈九曲十八弯之势,故名九曲河。
九曲河激流探险漂流天柱群峰遥遥在望,湖面上布满倒影,几幢房子点缀在水库后岸线,使这里既有大山的况味,又有水乡的风韵。
两岸峰体险峭,林木幽深,河道大致呈S形,皮划艇沿河而下,充满着惊险和刺激,富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
地点:距潜山县城19公里的天柱山镇茶庄村
门票价格:140元
开放时间:9:00-16:30
天柱山白马潭漂流
白马潭是天柱山西麓的核心景区。
古朴清新的河岸风光与浓郁的大别山风情,和谐交融、优雅如歌。
景区内有三种漂流方式和典藏线路可供游人选择。
漂流于此间,既能有激流勇进的人生感悟,又能体会人在舟中便是仙画意诗情。
古老的竹筏、野性的河流,时而起伏震颤,时而波平浪静,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
地点:潜山县水吼镇马潭村
门票价格:皮划艇100元,竹筏120元
开放时间:8:30-17:00
不可错过的美食
在游山玩水看遍好风景之余,吃也是广大朋友们出门在外关注的另一大问题。
若将咱们的天柱山比作一位美女,美景自然是她秀丽多姿的外表,那么味道鲜美花样繁多的美食就是她秀外慧中的丰富内涵了。
既然来到此处,你忍心不来一窥这位美人比外表更美丽的心灵吗?
那么话不多说,下面,就让小编带着你一起,先看看图一饱眼福,来听听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好吃吧~
锅粑汤
顾名思义,其实就是用锅巴做得美味。
锅粑汤,味真香,人人都好它!安庆人习惯做锅粑汤,更爱吃锅粑汤;凡是吃过锅粑汤的外地人,一讲到锅粑汤,就啧啧称道,连连夸赞。
在潜山县的锅巴汤土菜馆就能吃到这一美味。
#p#分页标题#e#石耳
天柱山石耳可谓是真正的山珍了。
石耳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
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不受任何污染。
石耳常常用来炒蛋,味道非常鲜美。
天柱香鸭
天柱香鸭是安徽省天柱山风味特产食品,主料本自山间农家水鸭,生长野外,饮的是山溪泉水,吃的是山野生物。
在保持生态原汁的基础上选用天然佐料,精巧配方,味道鲜美。
天柱山五香干
天柱五香干,风味独特,它的来历相传因王安石而起。
王安石离任舒州通判时,摆一桌宴席招待文朋诗友。
没想到厨师第一次上菜时,就上了两盘豆腐。
王安石问:同是豆腐,为何分作两盘?厨子说:一种是加茶叶煮的,一种是茴香煮的。
大家品尝后觉得味道不错。
接着第二次换菜,又上了一盘酱煮豆腐,大家一品尝更觉得这种豆腐色味俱佳。
第三次换菜,又上了用八角、胡椒煮的两盘豆腐。
客人们感到这豆腐烧得更好,香美极了。
这时王安石告诉厨师,今天五种味豆腐都不错,客人喜欢吃,叫他把这五种佐料放到一起烧制,果然有一股独特的香气,赢得满桌喝彩。
这扎干的五味佐料豆腐,就形成了五香干。
山粉圆子烧肉
山粉圆子烧肉是安徽安庆潜山县的传统名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腻、香脆可口。
此菜放白酒比较醇香,没有也可以料酒代替。
交通攻略:
天柱山交通四通八达,想要一览美景的小伙伴们可以通过自驾、火车、飞机以及旅游直通车等多种方式前来。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
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这是王安石的诗篇,相信也会是您的感受!只要您来天柱山……
皖南最佳旅行路线、自驾、骑行、摄影攻略这里全部有,欢迎订阅我们!
皖南资深户外领队为您解答旅行问题!
关注头条号:皖南自助游
综合安徽文旅、安徽天柱山旅游、两天半旅游网
世界地球日:探访人类起源地
从上世纪前半叶开始,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类的记录,其中最古老的当属上世纪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距今350万年的南方古猿化石——“露西”,此外还有在坦桑尼亚东北部莱托里地区发现的36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脚印。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考古界有着众多的研究和争论,但根据目前掌握的化石证据,早于180万年前的都只发现在非洲,而且绝大多数发现在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中,所以我们还只能说人类最初的起源地在非洲,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古人类的化石和遗迹在东非大裂谷呢?东非大裂谷的火山作用和古人类的演化东非大裂谷全长6500千米,像一个巨大的“之”字形纵横盘绕在非洲大地上,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伤疤”。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和演化对东部非洲的地理环境、气候和植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裂谷内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造成了地壳抬升并导致气候的变化,与裂谷形成前温暖湿润的森林相比,这里变得越来越炎热和干燥,树木稀少,成为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环境的变化为古人类的演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位于肯尼亚境内的图尔卡纳湖盆地被称为人类的摇篮。
最近,在当地发现了一些食草性古生物的牙齿,揭示出这个地区在“人属”首次出现时所具有的独特气候条件。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米克尔团队,通过研究该地区食草型古动物牙齿化石,推算出这个地区800万年前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研究数据显示,整个东非地区曾在“人属”出现的时期(约300万~200万年前)变得十分干燥,而图尔卡纳湖盆地干涸得更早一些,在那里进化的物种更能适应之后普遍的干燥环境。
这让图尔卡纳盆地变成了“物种加工厂”,成为新物种诞生之地。
虽然气候变化在人类进化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还不是很清楚,但气候变化确实会影响动物的食谱。
此外,人类物种史上的灭绝和迁徙似乎都与不稳定的气候状况有关联。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人类大脑变大和双足进化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东非大裂谷的火山作用与古人类遗迹的保存奥杜威和莱托里古人类遗址位于坦桑尼亚恩戈罗火山台地的西坡。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陆续在该地区发掘了90多件古人类化石和上千件石器。
化石和文物埋藏在火山碎屑和火山灰形成的沉积物中。
许多学者对奥杜威和莱托里的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杜威的熔岩和凝灰岩形成于204万~183万年之前的火山喷发。
莱托里的下部地层岩石的喷发时间介于430万~376万元之间,而上部岩石的喷发时间介于376万~349万年。
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的铁、铝、铜、锌、镁、钙等微量元素,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又具有非常好的通透性,非常适合的植物生长。
可以想象,在300万年前,这里还生长着茂盛的灌木和草原,为动物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一群南方古猿穿过一片沼泽寻找食物,在他们身后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这时,不远处的火山突然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使得动植物迅速死亡。
大量的火山灰被喷射到空中,遮天蔽日,雷电交加。
随后火山灰降落到地表,覆盖在动植物的尸体之上,将当时发生的灾难深深地埋藏了起来。
结 语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称,“东非大裂谷产生后,地理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这推进了生物进化的进程,人类的出现也成为了可能。
尼罗河与地中海优越的地理环境,也使古人类从非洲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可能”。
非洲古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与东非大裂谷的地质活动密切相关。
东非大裂谷剧烈的构造运动,造成东非高原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气候的变化刺激了生物进化,最终导致古人类的出现。
而强烈的火山喷发,在短期内引起动植物的大量死亡,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地表,为古人类化石和遗迹的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一次观察到白矮星的X射线爆炸现象
这种死亡的太阳有时会在一次超热的爆炸中恢复活力并产生一个X射线辐射的火球。
来自包括图宾根大学在内的几个德国机构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纽伦堡大学(FAU)的领导下第一次观察到了这样一个X射线光的爆炸。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幸运的巧合,真的,”来自FAU天文学机构的Ole König指出“这些X射线闪光只持续几个小时,几乎不可能预测,但观测仪器必须在准确的时间直接对准爆炸。
”他跟Jörn Wilms博士教授和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图宾根大学、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和波茨坦莱布尼茨天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一起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这次观测的文章。
这种情况下的仪器是eROSITA X射线望远镜,它目前位于离地球一百五十万公里的地方,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调查天空中的软X射线。
2020年7月7日,它在天空中的一个区域测量到了强烈的X射线辐射,而这个区域在4小时前是完全不显眼的。
四小时后,当X射线望远镜测量天空中的同一位置时辐射已经消失了。
由此可见,之前完全过度暴露在探测器中心的X射线闪光一定持续了不到8小时。
像这样的X射线爆炸在30多年前就被理论研究所预测,但直到现在还没有被直接观察到。
这些X射线的火球发生在太阳的表面,这些太阳在用完大部分由氢和后来在其核心深处的氦组成的燃料之前其大小跟太阳相仿。
这些太阳的尸体不断缩小,直到剩下白矮星,它们的大小跟地球相似,但其质量可能跟我们的太阳相似。
“想象这些比例的一种方法是把太阳想象成跟苹果一样大小,这意味着地球将跟针头一样大小并以10米的距离围绕苹果运行,”Jörn Wilms解释道。
来自图宾根大学的Victor Doroshenko博士补充称:“这些所谓的新星确实一直在发生,但在大多数X射线发射产生的最初时刻探测它们真的很难。
不仅闪光的持续时间短是一个挑战,而且发射的X射线的光谱非常软。
软X射线的能量不大,容易被星际介质吸收,所以我们在这个波段不能看得很远,这就限制了可观察的物体的数量--无论是新星还是普通的太阳。
望远镜通常被设计成对较硬的X射线最有效,因为那里的吸收不那么主要,而这正是它们会错过这样一个事件的真相!”Victor Doroshenko总结道。
另一方面,如果要把一个苹果缩小到针头大小,那么这个微小的颗粒将保留苹果相对较大的重量。
Jörn Wilms继续称:“来自白矮星内部的一茶匙物质很容易就具有跟一辆大卡车相同的质量。
由于这些烧毁的太阳重要由氧和碳组成,我们可以把它们比作在宇宙中漂浮的与地球同样大小的很大钻石。
这些珍贵宝石形式的物体温度很高,会发出白色的光芒。
然而这种辐射非常微弱,从地球上很难探测到。
除非白矮星伴随着一颗仍在燃烧的太阳,也就是说,当白矮星很大的引力从伴随的太阳外壳中吸引氢气时。
FAU的天体物理学家Jörn Wilms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氢气可以在白矮星的表面聚集成一个只有几米厚的层。
”在这层中,很大的引力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非常大,以至于大到导致太阳重新点燃。
在一个连锁反应中,它很快就会发生很大的爆炸,期间氢气层被炸掉。
像这样的爆炸的X射线辐射就是2020年7月7日击中eROSITA探测器的真相,产生了一个过度曝光的图像。
“对来自白矮星大气层的X射线辐射的物理来源的理解相对较好,我们可以从第一原理和精致的详情中建立它们的光谱模型。
将模型跟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了解这些物体的基本属性,如重量、大小或化学成分,”来自图宾根大学的Valery Suleimanov博士说道,“然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的问题是,在30年没有光子的情况下,我们突然有了太多的光子,这扭曲了eROSITA的光谱反应,eROSITA的设计则是为了探测数以百万计的非常微弱的天体,而不是一个但非常璀璨的物体”,Victor Doroshenko补充道。
Jörn Wilms则表示:“利用我们最初在支持X射线仪器开发时拟定的模型计算,我们能在一个复杂的过程中更详细地分析曝光过度的图像,从而获得一个白矮星或新星爆炸的幕后观点。
”根据这些结果,,这颗白矮星的质量大约相当于我们的太阳,因此相对较大。
爆炸产生了一个温度约为327,000摄氏度的火球,这使其温度为太阳的60倍。
“这些参数是通过将X射线辐射模型跟Valery Suleimanov和Victor Doroshenko在图宾根创建的非常热的白矮星所发出的辐射模型相结合,以及在FAU和MPE进行的远远超出规格的制度下对仪器反应的非常深入的分析而获得的。
我认为这很好地说明了现代科学中合作的主要性--以及德国eROSITA联盟中广泛的专业知识,”来自图宾根大学的Klaus Werner教授博士补充道。
由于这些新星很快就耗尽了燃料,它们会迅速冷却,X射线辐射则会变得更弱并直到最后变成可见光,其在eROSITA探测到的半天后到达地球并被光学望远镜观测到。
Ole König指出,随后出现了一颗看似璀璨的太阳,这实际上是来自爆炸的可见光且非常璀璨,以至于在夜空中可以用肉眼看到它,“像这样看似‘新星’的现象在过去也曾被观测到过。
由于这些新星只有在X射线闪光后才干看到,因此很难预测这种爆发,当它们撞上X射线探测器时重要是靠运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