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中国东北最高点守望风雪的人

【菜科解读】
天池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在气象塔调试设备(9月23日摄)。
新华社发
距离新的一年还有几天,52岁的矫祥肇已经打点好行装,准备在2022年最后一次上天池。
矫祥肇是长白山天池气象站的站长。
海拔2620米的天池气象站,是中国的国家基本气象站,距离长白山天池直线距离仅有150米。
他的工作看似简单,与同事们每周上山一次,检修设备,补录数据,清理安全隐患。
而困难的是,这一切经常要在户外近10级的大风下进行。
长白山顶年平均气温-7.3℃,堪称中国极寒之地之一;8级以上大风日数280多天,为全国最多;年降水量1333毫米,为秦岭淮河以北之最……天池气象站就位于这个中国东北地区的最高点,记录着这里的天气变化。
1999年加入天池气象站的矫祥肇,早已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
气象工作者就是一群为了采集气象数据要跟风雪走的人。
他说。
冬至过后,长白山顶狂风呼啸依旧。
借助霜雪,风留下更清晰的形状——3米多高的气象塔上,盖满了差不多一掌厚的寒霜,被风刮出了刀劈斧凿似的横向沟壑。
有时测风的仪器被冻住了,矫祥肇和同事们就要将梯子从积霜中凿出来,再爬到塔顶去清理仪器上面的冻霜。
我们如今的工作环境与老一辈气象人相比,已经改善太多了。
矫祥肇说。
新中国成立后,长白山地区为完善气象数据,为气候变化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参考,要进行持续30年的气候数据积累。
1958年,天池气象站应运而生。
今年62岁的退休老站长刘继德回忆,1980年他到天池气象站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全年安排人在山顶值守,一个人至少要值守半年。
每天8次观测,6次发报,1分钟都不能耽搁。
他说。
长白山脉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天气瞬息万变。
为了完成每天的观测任务,气象工作者们练就了一身应对恶劣气候的本领:山上风强,就在腰间捆上粗麻绳,顶着狂风斜着身子走到观测场,记录完数据,再示意同事把自己拽回去;冬天雪大,有时一下就是几米厚,时常把房子埋没,出屋就要掏雪洞、挖雪道,侧风仪经常会被碗口粗的雪凇凝结,风向标不能转动,观测员就得爬上风向杆,用铁棒将雪凇敲掉,保证顺利观测。
大家最担忧的是雷电天气。
山顶的电闪雷鸣仿佛触手可及,观测塔常被雷击得塔身通红,大伙切断了所有电源,还是会担心站里的发报机被雷电损坏,有时也会被窜进屋子的球形闪电吓得不敢动弹。
几十年下来,一串串宝贵的气象数据记录了长白山的气象变化。
尽管早已完成了30年气象数据积累的任务,但天池气象站可靠的气象观测仍在为长白山的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提供着气象支持。
如今的天池气象站,人工观测设备逐渐被自动化观测替代,有专属的网络实时上传数据。
气象站本身也建成了一座山字形的坚固建筑。
外层是无缝焊接的锈面钢板,可以有效抵御雨雪、雷电;三层钢化玻璃做成的窗户再也不怕被狂风裹挟的石子击穿。
工作人员也不必再常年坚守在山上,除了6月到9月以外,其余时间只要每周上山一次,做好设备的维护和隐患排查即可。
如今,矫祥肇的同事已经是两名90后青年——吴鸣远和张文博,都是二十五六岁,同样热爱这份气象工作。
随着上一轮积雪清理完毕,矫祥肇和同事们踏上了2022年最后一次上山的路,他们将在长白山顶,迎接2023年的曙光。
麦田怪圈谜团:或是外星生物的杰作
它们常常在春天和夏天出现,几乎遍及全世界,以英格兰南部最多,倾向于集中在油菜、大麦或小麦地。
英国科学家安德鲁通过长期调查后认为,大部分麦田怪圈则是一些人出于种种目的"造"出来的。
在长达17年的调查过程中,安德鲁通过实地观测,甚至雇用私人侦探调查,结果发现80%的麦田怪圈是人为创造的。
很多情况下,一些造假者在他们的脚底套上平板,在农田上故意踩出怪圈。
据调查,麦田怪圈是一些艺术家在黑暗掩护下创造的杰作。
这些人通常选择创造的形状不是最新电脑绘图软件的结果,是他们喜欢的设计和当天早些时候草拟出来的。
这些艺术家的谜团工具不是人们所预料的复杂仪器,而是简单的绳、木板和测量员用的尺。
直升机红外线摄影机曾拍摄过麦田怪圈的制作过程。
创造者拿着工具进入麦田,少许脚印会留下,而创造者会说是随后来访者造成的,他们总可以自圆其说。
造假者进入麦田的通道是农作物中的小径。
这些小径是农夫用来运送、施肥和收割时走的田间小道。
当创造者抵达麦田内预先决定的地点后,其中一人站在中心点,另一个人开始画第一个圆圈,没有在地下钉上任何标记,因为他们不会留下痕迹。
当第一个圆圈完成后,一束小麦不会压平,而是被当做中心点,将来所有量度以这个位置做根据。
由于胆怯被人听见,于是他们用暗号联络。
此时,创造者开始用自制木板压平农作物,创造弯曲图案。
木板有不同尺寸,每块木板两端有孔,让绳索穿过。
每位队员拉着绳子一直向前跑,所到之处的小麦被压平,麦田的形状就这样随着设计的形状悄悄发生改变。
关键是,"6"在几何学上是个主要数目,在探察中,不难发现一个详情,重要形状所有圆圈的直径都可以被6除尽。
这种运算规律证明了麦田怪圈为什么总能形成对称图案。
多年以来,那些怪圈创造者对超感觉都有兴趣,他们合作从事广泛的计划,包括美术和摄影。
他们渐渐由传统艺术家变为隐蔽艺术家,合伙去创造麦田怪圈,因为他们认为,麦田圈的美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达
丹东917复制人事件
和很多事件不一样的是,这里的917不是指时间,而是指档案的编号。
丹东917复制人事件未解谜团,冰块里面封印的到底是什么?1975年,辽宁省丹东市炸药库莫名其妙的发生了爆炸案。
那个年代消防设施很匮乏,整个丹东市仅有一个消防中队约几十人驻守。
在接到火情后,消防队召集了所有人迅速前往火灾现场。
03年有记者采访了幸存的消防队员,这位80多岁的老人回忆到:爆炸现场就像打仗一样,各种枪炮声沸腾,还有不少铁罐和弹药碎片被冲击波从弹药库里震出。
熊熊烈焰就像一堵铁墙,结结实实的挡住了消防人员的救火路。
可是火情不容得半点犹豫,救援及时或许还有幸存者可以救出。
无奈之下,有人将一大桶水从上淋到下,进入弹药库后感受到了一阵凉意。
尽管火势凶猛,但库内似乎充满凉意,甚至让人瑟瑟发抖。
好像有一个无比硕大的冰块被藏在里面。
继续向前探索,真的有一个巨大的冰块,而且里面似乎还藏着什么东西。
据说当时看到的人竟然都被克隆似的出现了复制人,最让人后怕的是复制人竟然和本体毫无区别。
可是,这些人被吓破了胆,事后都已经失去理智。
到底是什么封存在了冰块里面?军医对精神失常者进行了试探性的问答,最终他交代了冰块里面的物体是一条龙。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事件发生了数年后,又一批新兵被分配到了弹药库。
晚上士兵在巡逻时听到了异响,于是打着手电进入弹药库查看,结果眼前的所见让新兵吓破了胆:数名穿着老式军装的士兵在那搬炸药桶,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再不搬走就要都毁了。
新兵哪见过这样的事情,赶忙回去报告。
后来上级都没有调查就一张命令把弹药库给封了。
917丹东案件是真是假我想很多人都有定数了,网上各种传闻都有疑点之处。
可能丹东案件就是一场普通的军火库意外案侦破纪实:只是人们为了满足猎奇感,自己加的色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