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艘双向破冰科考船年底首航南极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9-19 点击数:
简介:世界第一艘双向破冰科考船年底首航南极

【菜科解读】

7月11日,中国航海日,我国首艘自主制造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将交付给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今年有望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编队赴南北极进行科考和后勤补给,提高我国在极地海冰区开展考察活动的能力。

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相比雪龙号,雪龙2号最大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这意味着我国极地考察区域和季节得到了极大拓展和延长。

中西合璧 搭档式联合设计

受限于破冰能力,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学考察工作,主要集中在夏季。

但即使在夏季,他们仍被阻挡在南极大陆外围数十公里的陆缘冰区域,或北极点附近的北冰洋中心区。

这也包括我国于1994年首航南极的雪龙号。

中国需要一艘新的极地科考船,这一想法在2008年酝酿成熟。

2009年6月,国务院专题会议批准立项,并确立国内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原则,要求选择国内和国外在破冰科考方面最强的设计公司开展合作。

从构思、调研,到联合设计和自主建造,对我们和船东来说,就像孕育一个新生儿,毫无经验怀胎十年,其中的迷茫、艰辛、喜悦难以用语言表达。

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员、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无限感慨。

此前,作为非极地国家,我国已做了很长时间的铺垫工作。

1978年,当时的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第七〇八研究所的多名资深前辈,就开始搜集破冰船的相关素材,并形成《国外破冰型考察船资料汇集》。

从1984年执行首次南极科考任务开始,我国也已积累了30多年的极地科考经验。

毕竟这是我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破冰船,难就难在这是我们没走过的一条路,船舶的使用环境、年限要求又特别高,我们寻找一位同行者,也是为了给这个重大项目上一份‘双保险’。

吴刚告诉记者,雪龙2号的基本设计由国外参与方阿克北极公司主导完成,但基本设计中的敞水性能改进和科考设计部分、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建造工艺等均由国内设计院、船级社、船企等完成。

从对接、研讨、改进到敲定方案,与外方几轮交流下来的图纸意见清单PCF就超过1000来份。

对于这种中外合作方式,他特别强调说,这次不是接力棒式的合作,也不是简单地买国外图纸,中外双方是互相伴随的高度融合的搭档。

在整个过程中,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江南造船厂以及中国船级社也做了大量工作,雪龙2号建成后,将拥有双船级。

高精度 设备安装误差以毫米计算

重达13000吨的雪龙2号采用总段建造法,将船体分为131个分段,再将分段总组成11个总段,11个总段按照从艉向艏、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合拢。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雪龙2号总工艺师赵振华带领团队,通过构建数字样船,在生产设计过程中逐步细化落实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方案,并时刻跟进建造状态,确保图纸变为实物过程中无误。

基于公司现有的公务科考船型工艺技术体系,我们从船型本身的固有特点着手,从极地破冰、大洋科考以及总体要求三个方面进行关键技术分解。

赵振华说,经历无数个不眠之夜,团队完成了17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制了7891份设计图纸,撰写了287份技术协议与70多份专项工艺材料。

雪龙2号全船管系达22000余根、电缆敷设480余公里、舾装件84000余件、设备总数达到421台套,重量重心控制难度极大。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重量重心控制小组,编制专项控制方案、实施细则以及超差处理程序,完成近20份控制文件编制,形成各个阶段数据跟踪表库,对2400块钢板测厚,131个分段、200个主要设备称重,以确保雪龙2号重量重心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为保证能穿透数米厚的冰层,雪龙2号船体使用了特殊钢材,外壳最厚的地方达100毫米,比常规船舶板材厚三至五成。

要将外壳厚度大的板材光滑折弯为曲面,十分考验研发、设计、制作全流程的技术水平。

赵振华说,在雪龙2号制造过程中,团队采用国内首套三维数控弯板技术,将以往工人需要几天才能加工成形的弯板,在3个小时内折弯设计成型。

在制作环节,从细节着手提高焊接质量和安装精度,比如在进行10米长全海深多波束底座装焊时,平面度控制在2毫米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雪龙2号的船体和设备上,共安装设置了7000多个智能感应点,智能机舱能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船体全寿命监测,智能船体可以自动进行健康体检,并收集船体钢板与冰面的摩擦数据,吴刚说,这将为今后设计制造新船型提供参考。

南极腹地711事件 希特勒的谜团第三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主义的战败而结束,这场战争带给了嗯很多伤痛,而希特勒也已自杀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却有人说希特勒逃往南极了,接下来幽幽就带大家了解南极腹地711事件,希特勒的秘密第三帝国?希特勒的秘密第三帝国南极洲腹地惊现超现代化城市:美俄两国人造卫星1998年在面积5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腹地同时发现了一座城市!这座城市建筑别具一格:四周有一层看不见的隔温层,大圆顶的房屋,宽阔的道路,绿树成荫,温暖如春。

尽管四周一片荒漠,冰天雪地,气温-65℃。

据美国人造卫星测定,这座城市使用类似核能源发电供居民使用。

经考察站的雷达追踪,飞碟的飞行方向正是那座神秘的城市。

因而有不少科学家认为,这座南极洲上的神秘城市不是地球上人类所建造的。

若是比地球人类更高级的智慧生物建造的,它极有可能是飞碟不断出没的一个据点。

希特勒派往南极的2000多名德、意科学家以及25万德国精英部队不知去向:二战后,美苏联均在希特勒机密档案中发现,希特勒曾派一批优秀德国科学家到南极洲隐藏,秘密研制尖端武器,准备称霸世界。

美苏两国特工人员均已核查到:1939年,希特勒曾经把他的亲信阿尔弗雷得.里切尔派往南极,并带去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实验器材,分别乘多艘潜水艇同行。

美苏两国都想获得希特勒所研制的尖端武器的成果资料,并派出大量特工人员追查阿尔弗雷得,里切尔带走的这批科学家、工程师的下落,却一直未找到。

由此,美国国防部和联邦调查局的一些官员认为,美国人造卫星发现的这座南极洲腹地神秘城市,正是希特勒派往南极的科学家建造的,希特勒派往南极的科学家就隐藏在这里。

二战虽已过去多年,但仍无人正式宣布希特勒的具体下落。

盟国战后发现,有2000多名德、意科学家不知去向。

希特勒身世之谜:希特勒在柏林陷落前最后一刻逃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你一定觉得非常新奇。

其实,这一说法并非新颖的奇谈怪论,而是一群人极其认真的理性推导。

这些人遍布世界各地,有专门的研究团体,几十年初衷不改,一面坚持深入搜集各种历史资料,一面不断关注科学家和探险家的最新发现。

一位名为恩斯特·祖代尔的作者写了一本名为《飞碟- 纳粹的秘密武器?》的书,书中宣称,希特勒和他的最后一支部队上了潜艇,逃到阿根廷,然后在南极一个通往地球内部的洞穴里建立了飞碟基地。

而加拿大安大略的空心地球研究会则认为,希特勒和他的精锐部队通过一条地下隧道,在一个简易机场登上没有任何标记的飞机,一直飞到南极洲,在南极的开阔地带,他们进入地下世界,不再与人类历史发生任何联系。

南极腹地711事件美国海军南极探险,寻找雅利安地下城:据报道,这3名美国士兵在执行高空降落南极特别行动中,在一次暴风雪中乘坐乔治一号飞机在南极上空进行拍摄和探险任务时,坠毁在一座山里的。

当时机上共有9名机组人员,其中3人身亡,6人生还。

几十年来,高空降落行动一直是最高军事机密之一。

直到如今,美国军方对该次行动的官方解释仍然是前往南极寻找矿藏和其它贵重资源,而事实上美军此行的真正目的,却是为了到南极去寻找传说中的纳粹南极地下城。

南极腹地711事件过程:1946年12月,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派遣了一支由40艘舰船组成的大型舰队和飞机前往南极,舰队中包括海军旗舰奥林匹斯山号、航空母舰菲律宾海号、海上飞机运输舰松海号、潜水艇参议院号、驱逐舰布朗森号、破冰船北风号和一些油轮、运输船等。

这支特种部队总共有1,400多名海员和水手,船上还载有3个专门在冰天雪地中行走的狗拉雪撬队。

这次探险美国海军拍下了纪实录像。

装备着拖拉机、炸药和各种工具的地面小组,负责在南极建造一个名叫小美洲的空降基地—即在冰天雪地中开辟出一个小型飞机场跑道,可以使6架R-4D DC-3飞机和两架水上飞机顺利降落。

这种R-4D飞机装备喷气自助起飞瓶,可以使飞机在跑道较短的菲律宾海号航空母舰上快速起飞。

这种飞机还装备有一种特制的专门适合在冰上降落的雪撬装置。

海军上将理查德·伯德的小组则负责6架R-4D飞机的驾驶和勘测工作,每架飞机上都装备有间谍照相机和一台磁力追踪仪。

#p#分页标题#e#他们的任务是在短短3个月的南极夏季里,测量完大部分的南极大陆,记录磁场数据。

如果南极冰层表面下存在神秘空洞,那么这种仪表能立即将其显示出来。

地心人存在吗?难道南极是地心人的基地?

  地球中心是不是空的,里面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些问题几百年下来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但是由于科技的限制还没有个准确的答案,不过还是有一些痕迹似乎在向人类述说地心人真的存在,地心说是可以成立的,下面一起来看看。

  地心人真的存在吗  在科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地心中空”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地球内部是空心的,而且包含了许多区域。

类似于俄罗斯套娃。

  听起来像无稽之谈?但是这个假说是建立在一个实际理论之上,那就是地球的磁极,每年都会向西移动一点。

而偏转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对独立,这种运动的不同步造成了磁极变化。

同时,该理论还认为,地球内部空间拥有支持生命的可能。

  早在1818年,前美军上校约翰克里夫斯西姆斯,宣称地球的两极,都拥有一个巨大的通道,可以通向地下。

于是,人们对于“地球中空”理论的探索就转移到了两极。

有趣的是,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就曾表示在地表灭绝的地球生物,在地球内部可能还存在。

要知道,凡尔纳更是一个传奇的“预言家”,他曾预言的火箭、飞行器、核潜艇、电视等等他前所未见的科技产品,都最终成为了现实。

  而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地球内部隐藏着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有高等生命的存在,他们拥有先进的飞行器、激光等特殊武器。

  地心说的显示证据  据说,真有人到达过地心世界。

他就是理查德伯德海军上校。

1947年2月,伯德乘坐飞机飞跃北极过程中,曾经被不明飞行物引导控制,进入北极的一个地上洞穴进入地心。

他降落的地方,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地心城市。

那里的“人类”向他传达了旨意:”我们才是地球的真正守护者,我们不赞成你们使用核武器。

“而巧合的是,在两年前的二战中,美国刚好向日本投放了2颗原子弹,这些地心人类居然真的知道这件事?  之后,伯德从里面出来,回到了华盛顿,而他进入地心并且收到地心文明指示的消息被当成机密封存。

  当然,传言让人感到莫名的兴奋,真相却在大众莫衷一是的猜测中变得神乎其神。

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揭晓答案。

加入收藏
               

世界第一艘双向破冰科考船年底首航南极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